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841611.jpg)
- 郑雄飞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3824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农村-土地管理-研究-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选题理由1
1.1.1研究缘起:“土地”链接两大战略1
1.1.2实践基础:机制的磨合3
1.1.3学界的“张力”:相关研究综述3
1.2问题提出与研究内容厘定9
1.2.1问题提出9
1.2.2研究目的与目标9
1.2.3研究内容10
1.2.4相关概念界定11
1.3研究设计14
1.3.1研究思路14
1.3.2研究方法15
1.3.3本书结构18
第2章 “土地换保障”的相关实践——以成都市为例20
2.1选择“成都”的原因:典型性分析20
2.1.1西部明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21
2.1.2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投入重镇22
2.1.3城乡一体化:实践创新的前沿阵地23
2.2成都“土地换保障”的相关实践25
2.2.1“征地补偿安置”模式25
2.2.2“双放弃、三保障”模式36
2.2.3“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模式44
2.3“土地换保障”的类型与实质51
2.3.1“土地换保障”的类型概括51
2.3.2“土地换保障”的实质破解51
第3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一)——基于利益需求的视角54
3.1“三维审视”的缘由与逻辑起点:资源配置的研究取向54
3.2从利益需求视角看“土地换保障”56
3.2.1政府的意志力和行为取向分析56
3.2.2农村人口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72
3.2.3村集体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99
3.2.4企业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116
3.3小结:“土地换保障”中参与主体意愿和行为取向的概述123
第4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二)——基于权利保护的视角125
4.1农民拥有哪些权利125
4.1.1国民权利125
4.1.2村民权利126
4.2“土地换保障”中有关农民权利保护的学理分析128
4.2.1基于公民权与村民权二者结合的人权视角128
4.2.2基于自物权与他物权二者结合的物权视角134
4.3“土地换保障”中有关农民权利保护的现状评析138
4.3.1当前法律法规等行为规范的建构状况138
4.3.2对“被征土地换社保”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141
4.3.3对“双放弃、三保障”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143
4.3.4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145
4.4小结:权利保护视角下“土地换保障”的综合评估145
第5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三)——基于抗风险能力建设的视角147
5.1“土地换保障”之前农村人口所面临的各种风险148
5.1.1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农村人口面临的风险148
5.1.2从不同群体的角度看农村人口面临的风险150
5.2“土地换保障”为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156
5.2.1为被征地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156
5.2.2为“双放弃”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157
5.2.3为放弃或出让“承包经营权”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158
5.3从抗风险能力建设角度对“土地换保障”的评估159
5.3.1基于“风险树”的分析方法159
5.3.2对“土地换社保”抗风险能力建设的评述160
5.3.3对“土地换保障”内在风险的评述170
5.4小结:“土地换保障”抗风险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174
第6章 “土地换保障”的理性建构(一)——资源配置的内在机理176
6.1资源配置的方式和主体177
6.1.1计划机制与政府178
6.1.2市场机制与企业180
6.1.3志愿机制与第三部门182
6.1.4三种机制的融合: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186
6.2资源配置的内在机理:“民生三角”189
6.2.1资源配置的模型结构189
6.2.2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200
第7章 “土地换保障”的理性建构(二)——基于“民生三角”的思考204
7.1“土地换保障”的道德应该:经济社会转型中利益格局的变化204
7.1.1“人-地关系”:人口自由流动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4
7.1.2“地-权关系”:农业集约化经营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207
7.2“土地”与“社会保障”之比较分析210
7.2.1“土地”和“社会保障”的属性及其衍生权利束的分析210
7.2.2基于“土地”和“社会保障”异同的分析217
7.2.3小结:基本保障不能换,补充保障可以换222
7.3“土地换保障”的实践理性:基于“民生三角”的思考223
7.3.1以农民的利益需求为导向,公平配置城乡资源224
7.3.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实施,切实保护农民权利228
7.3.3加大投入,强化能力建设,多方合作共赢231
第8章 结束语236
8.1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特色236
8.1.1主要的研究成果236
8.1.2主要的研究特色239
8.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41
参考文献242
后记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