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成年犯矫正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宗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3603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281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未成年犯矫正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 论2
第一章 未成年犯罪人矫正概述2
第一节 未成年犯罪人矫正的概念2
一、“未成年犯罪人”的含义2
二、“矫正”的含义5
三、“未成年犯罪人矫正”的定义7
第二节 未成年犯罪人矫正的模式9
一、监禁矫正9
二、社区矫正10
三、其他矫正11
第三节 中国未成年犯罪人矫正的状况17
一、法院判决的情况17
二、监禁矫正的状况17
三、社区矫正的状况21
第四节 未成年犯罪人矫正的原则24
一、惩罚与成长兼顾的原则24
二、说服与管束兼顾的原则25
三、教育与训练兼顾的原则26
四、控制与疏泄兼顾的原则27
五、改造与娱乐兼顾的原则27
六、要求与满足兼顾的原则28
七、矫正要突出重点的原则29
八、矫正要注意节奏的原则30
第二章 未成年犯罪人矫正的开端31
第一节 传统的少年案件处理方法31
一、司法中心模式31
二、福利中心模式34
三、刑事与行政二元模式35
第二节 少年案件的裁量38
一、少年案件的裁量目的38
二、我国少年案件的量刑41
三、量刑制度及其完善42
第三节 缓刑判决与改革46
一、缓刑及其适用46
二、中国少年缓刑制度的改革50
第四节 假释裁定55
一、假释及其适用55
二、中国少年假释制度的改革59
第五节 少年恢复性司法62
一、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之别62
二、恢复性司法在少年案件中的应用64
第六节 少年案件的转处69
一、转处的内涵及其在少年案件中的应用69
二、我国转处的实践71
第二编 未成年犯监禁矫正75
第三章 未成年犯75
第一节 概述75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与趋势78
一、未成年人犯罪总量不断扩大78
二、犯罪主体“低龄化”趋势明显78
三、团伙化趋势日益明显78
四、有向暴力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79
五、网络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80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81
一、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81
二、学校教育不当85
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85
四、未成年人心智发育的不成熟86
第四节 服刑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86
一、未成年犯正面的心理和行为特征87
二、未成年犯负面的心理与行为特征88
第四章 未成年犯矫正工作者91
第一节 概述91
一、未成年犯矫正工作者的概念91
二、未成年犯矫正工作者存在的主要问题92
第二节 专职未成年犯矫正工作者的改革97
一、确立适当法律地位97
二、建立职位分类体系98
三、建立职业等级体系102
四、大力减少工作强度104
五、建立促进发展机制105
第三节 未成年犯合同制矫正工作者探讨107
一、合同制矫正工作者概述107
二、合同制矫正工作者的种类和待遇110
第四节 未成年犯矫正志愿者118
一、概述118
二、矫正领域使用社会志愿者的必要性119
三、社会志愿者的种类与活动形式121
四、合理使用志愿者的建议124
第五章 未成年犯矫正环境129
第一节 概述129
一、矫正环境的含义129
二、矫正环境的分类130
三、矫正环境与未成年犯矫正间的关系132
四、未成年犯管教所环境的其他属性133
第二节 未成年犯矫正的物质环境137
一、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布局137
二、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建筑138
三、未成年犯管教所的色彩146
四、领域性148
五、安全设施150
第三节 未成年犯矫正的精神环境151
一、人际环境151
二、管理环境155
三、文化氛围建设159
第六章 未成年犯管理166
第一节 概述166
一、未成年犯管理的含义与特点166
二、未成年犯管理在矫正中的地位和作用167
三、未成年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169
四、未成年犯管理理念的探索与实践175
第二节 基本管理制度177
一、收押制度177
二、警戒和看押制度178
三、分押分管制度179
四、直接管理制度183
五、通信、会见、邮汇制度188
六、生活卫生制度190
七、释放安置195
第三节 考核奖惩202
一、考核奖惩的概念202
二、考核奖惩的原则202
三、未成年犯考核制度202
四、未成年犯奖励制度206
五、未成年犯惩罚制度212
第七章 未成年犯教育215
第一节 文化知识教育215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知识教育216
二、更高层次的文化知识教育22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221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221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222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227
第三节 亲情教育230
一、亲情教育的重要性231
二、亲情教育的主要内容231
三、亲情教育的方式和途径232
四、亲情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234
第四节 传统文化教育234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234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235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236
四、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237
第八章 未成年犯劳动与职业技能培训238
第一节 概述238
一、未成年犯劳动的含义238
二、未成年犯劳动的管理功能243
三、未成年犯劳动的矫正功能247
四、未成年犯劳动的探讨与改革250
第二节 职业技能培训258
一、概述258
二、未成年犯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261
三、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263
四、未成年犯职业技能培训的改革探讨265
第九章 未成年犯心理矫治269
第一节 概述269
一、心理矫治的概念与特征269
二、心理矫治的目标271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274
一、概述274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274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75
第三节 心理咨询280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280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281
三、心理咨询的主要类型285
第四节 心理治疗287
一、心理治疗的定义287
二、心理治疗的疗效机制与实施程序287
三、心理治疗的适应症289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与技术291
第五节 危机干预306
一、危机干预的定义306
二、危机干预的模式307
三、危机干预的步骤307
四、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308
第十章 未成年犯生活指导312
第一节 概述312
一、未成年犯生活指导的概念312
二、未成年犯生活指导的作用313
第二节 生活道德指导313
一、概述313
二、生活道德指导的主要内容314
第三节 生活方式指导326
一、人生态度指导326
二、个人生活指导334
三、人际交往指导357
第十一章 未成年犯社会化矫正365
第一节 未成年犯社会化矫正概述365
一、有利于促进未成年犯重返社会366
二、有利于未成年犯健康成长367
三、有利于弥补监狱教育改造力量的不足367
第二节 走出去型社会化矫正368
一、概述368
二、走出去型社会化矫正的主要形式371
第三节 请进来型社会化矫正378
一、概述378
二、请进来型社会化矫正的主要形式379
第三编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393
第十二章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393
第一节 概述393
一、基本概念393
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397
三、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风险401
四、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概况403
第二节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与行为特征404
一、心理特征404
二、行为特征409
第三节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范围探讨410
一、应当扩大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范围410
二、扩大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范围的建议410
第十三章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者415
第一节 概述415
一、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界定415
二、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成绩417
三、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418
四、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者改革的方向422
第二节 社区矫正官425
一、社区矫正官的概述425
二、社区矫正官的管理427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者431
一、矫正社会工作者的界定和法律地位431
二、矫正社区工作者的任职资格433
三、矫正社区工作者的管理437
第四节 社区矫正志愿者440
一、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界定和法律地位440
二、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管理443
第十四章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机构449
第一节 概述449
一、社区矫正机构的界定449
二、中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机构的现状450
三、中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机构存在的问题452
四、中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机构改革的方向454
第二节 实体性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460
一、实体性社区矫正机构的界定460
二、国外社区矫正实体性机构概览461
三、我国未成年犯实体性社区矫正机构的现状及发展463
第三节 其他社会机构的利用465
一、相关职能部门465
二、其他社会力量469
第十五章 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478
第一节 概述478
一、监督的性质与特点478
二、监督的必要性479
第二节 监督的内容480
一、对履行法律义务的监督480
二、对参与社会活动的监督482
第三节 监督的方式483
一、建立、健全监督制度483
二、建立多层次监督网络484
三、实行分类和分阶段监督486
第四节 监督的完善487
一、监督中存在的问题487
二、监督的完善490
第十六章 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助498
第一节 概述498
一、帮助的性质498
二、帮助的原则499
三、帮助的必要性500
第二节 帮助的内容与方式501
一、教育帮助502
二、职业帮助503
三、心理帮助507
四、生活帮助516
第三节 帮助的完善518
一、帮助中存在的问题518
二、帮助的完善519
后记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