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防御体制的跨文化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防御体制的跨文化比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3488584.jpg)
- 陈中永,钟建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8999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比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比研究-西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防御体制的跨文化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1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念与心理健康的标准1
一、健康观念的演变1
二、心理健康概念和标准的演变6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1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观13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研究15
三、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18
第三节 心理健康研究评价23
一、理论研究评价23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评价25
三、心理健康一般理论研究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不足27
第二章 防御机制的研究综述29
第一节 防御机制29
一、防御机制理论研究30
第二节 大学生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40
一、大学生防御机制类型研究41
二、大学生防御机制类型影响因素之研究42
第三节 大学生防御机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44
第四节 对有关防御机制研究的评价46
第三章 西部地区汉族、壮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生态文化背景综述49
第一节 汉族51
一、汉族的起源与生态环境51
二、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51
三、人口和社会结构52
四、民族文化与教育54
第二节 壮族55
一、壮族的起源与生态环境55
二、生产方式与人群关系55
三、人口和社会结构56
四、文化与教育57
第三节 蒙古族59
一、民族来源与生态环境59
二、生产方式与人群关系60
三、人口和社会结构61
四、文化与教育62
第四节 藏族63
一、民族起源与典型生态环境63
二、生产方式与人群关系64
三、人口和社会结构65
四、文化与教育67
第五节 回族68
一、民族起源和典型生态环境68
二、生产方式与人群关系68
三、人口和社会结构69
四、文化与教育71
第六节 维吾尔族72
一、民族起源与典型的生态环境72
二、生产方式与人群关系73
三、人口和社会结构74
四、文化与教育74
第七节 蒙古族、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的生态文化特点总结75
一、生存环境特征影响着生产方式以及家庭结构选择76
二、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潜在限制人群内部的伦理关系选择与构建77
三、伦理信仰程度受各自生态环境好坏程度、封闭与开放程度、历史融合等多种因素影响78
第四章 问题提出80
第一节 问题提出80
一、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防御机制跨文化比较研究的不足80
二、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81
第二节 具体课题88
一、心理健康内涵不断演变下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测量88
二、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跨文化比较研究89
三、民族大学生防御机制状况的跨文化比较研究90
四、不同民族社会化结构特征、教养方式、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91
第三节 研究框架91
第四节 研究方法92
第五节 研究意义93
第五章 积极趋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编制及其测量指标94
第一节 研究目的94
第二节 研究方法94
一、测量内容的理论研究94
二、编制程序96
三、数据处理99
第三节 结果99
一、问卷项目与因素分析99
二、问卷信效度检验110
第四节 讨论114
一、积极趋向的心理健康标准与问卷结构分析114
二、积极趋向的心理健康问卷有效性与可靠性指标115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16
第五节 结论119
第六章 蒙古族、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文化影响因素分析120
第一节 研究目的120
第二节 研究方法120
第三节 结果121
一、西部各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121
二、蒙古族、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大学生在性别、宗教信仰和民族上的多因素方差分析131
三、心理健康状况在民族、性别和宗教信仰上的剖面图分析140
四、社会生活结构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148
第四节 讨论157
一、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特征与民族间特征157
二、文化对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160
第五节 结论163
第七章 蒙古族、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及其文化影响因素的分析165
第一节 研究目的165
第二节 研究方法165
第三节 研究结果165
一、西部各个民族心理防御机制一阶因子一般状况165
二、西部各个民族心理防御机制二阶因子一般状况181
三、心理防御机制二阶因子的性别、民族因素主效应分析183
四、民族与性别在中间和不成熟防御机制上的交互作用分析188
五、宗教信仰对防御机制的影响193
六、各个民族防御机制内部差异比较193
第四节 讨论201
一、西部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一般特点201
二、各个民族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差异性特点203
三、各个民族大学生在性别上的差异208
第五节 结论209
第八章 蒙古族、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状况与家庭教养方式、社会化特征的相关研究210
第一节 研究目的210
第二节 研究方法210
第三节 研究结果211
一、西部民族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般状况与民族差异211
二、西部民族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民族差异216
三、各个民族之间的社会化特征之间的比较结果223
四、社会化特征、教养方式、人际氛围和目标前景与防御机制的相关223
第四节 讨论232
一、西部大学生教养方式的一般特点和民族差异232
二、社会化特征、教养方式、人际氛围、目标前景与防御机制的关系234
第五节 结论236
第九章 蒙古族、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大学生的社会化特征、家庭教养方式、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237
第一节 研究目的237
第二节 研究方法237
第三节 研究结果238
一、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和各民族内的相关关系238
二、社会化特征、教养方式、防御机制、人际氛围和目标前景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239
三、对心理健康状况与各变量的路径分析244
四、各民族社会化特征、教养方式、防御机制、人际氛围和目标前景与心理健康关系247
第四节 讨论252
一、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252
二、各个民族心理健康状况与各个变量关系的差异性253
第五节 结论255
第十章 民族文化背景变量下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理论研究256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实质与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56
第二节 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态文化背景、心理防御机制与人际氛围、目标前景的关系260
第三节 其他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267
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贡献和有待研究的问题269
一、调查研究的贡献269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71
第十一章 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建273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273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状281
第三节 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286
一、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286
二、西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287
参考文献303
附录一311
附录二315
附录三318
附录四322
附录五324
附录六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