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附录 《2011-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关键技术说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6949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钢铁工业-技术发展-中国-2011~2020-附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附录 《2011-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关键技术说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2 资源1
2.3.1 地质勘查技术1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
(1)磁法测量三维联合反演技术1
(2)重磁联合反演技术1
(3)铁矿深部三维定位预测技术1
(4)三维磁总场梯度综合测量技术2
(5)航空重力梯度测量技术2
(6)钻孔定向位钻进技术2
(7)航空磁法、重力测量技术3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3
(1)弱信号的剥离与提取技术3
(2)磁梯度信息改善数据处理技术4
(3)重磁异常三维反演技术4
(4)海底锰铁结核矿产勘探装备与技术4
2.3.2 采矿关键技术4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4
(1)陡帮开采、高台阶开采和分期开采技术4
(2)深凹露天矿间断连续运输装备与工艺技术5
(3)露天矿边坡、排土场滑坡及泥石流的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控技术6
(4)大间距高分段无底柱崩落采矿装备与技术6
(5)金属矿山基础信息数字化、可视化等技术7
(6)露天和深度≤600m的地下联合开采稳定性分析的软件系统和采场应力/应变和微震监测系统技术7
(7)境界外驻留矿体安全高效开采装备与技术7
(8)地下矿山多级机站通风节能设备与技术8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8
(1)深部(≥1000m)铁矿安全高效开采装备与技术8
(2)复杂水体矿床开采综合技术9
(3)充填法采矿岩移规律与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控技术9
(4)无轨采矿技术9
(5)破岩新装备与技术9
(6)矿山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与智能化矿山技术9
(7)海洋锰铁结核开采产业化装备与技术10
(8)前瞻性太空采矿技术(略)10
2.3.3 选矿关键技术10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0
(1)大型高效破碎和磨矿设备与技术10
(2)阶磨阶选、细磨深选、提质降杂技术10
(3)大型高效分选设备与技术11
(4)高效浓缩、过滤和高浓度管道输送设备与技术11
(5)低品位、复杂共伴生矿综合利用技术11
(6)菱铁矿、褐铁矿高效回转窑磁化焙烧装备与技术12
(7)选矿过程自动控制和选矿厂信息化管理技术12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2
(1)氧化铁、锰矿还原焙烧设备与技术12
(2)微细粒矿物选矿装备与技术13
(3)鲕状赤铁矿等难处理铁矿选矿技术13
(4)高效低毒(无毒)选矿药剂技术13
(5)超导磁选设备与技术13
(6)生物选矿技术14
(7)尾矿生产建筑材料技术14
2.3.4 废钢回收、加工、物流及利用研发关键技术14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4
(1)废钢大型预压剪切机和大型破碎、分选设备制造与生产技术15
(2)炼钢余热预热废钢装备的工艺技术15
(3)“石钢锤”替代落锤加工渣钢和其他大件铸铁的装备与技术15
(4)钢渣研磨成微粉用于水泥原料及深度利用的装备与技术16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6
(1)超大超厚型废钢加工解体设备与技术16
(2)报废汽车的先进拆解加工装备与技术16
(3)废合金钢简便、快速分析仪器的装备与技术17
(4)废钢铁尾渣所含有色金属(如金、银、铜、镍等)提选技术及自动分离技术17
(5)钢渣高效宽带磁选设备与技术17
3 产品19
3.3.1 钢铁产品生产关键技术19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9
(1)钢铁产品化学成分优化设计及控制技术19
(2)高洁净钢冶金生产技术19
(3)低成本高性能微合金化技术20
(4)钢中夹杂物及析出物控制技术20
(5)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TMCP)及超快速冷却技术21
(6)高精度轧制与高精度在线检测技术21
(7)离线或在线热处理强化技术22
(8)细晶钢控轧控冷装备及技术22
(9)先进高强及超高强钢材的成型、连接应用技术23
(10)高性能电工钢制造技术23
(11)热镀锌工艺稳定和优化技术24
(12)电镀锡工艺稳定和优化技术25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25
(1)无头轧制、半无头轧制薄规格、超薄规格热带钢技术25
(2)大型异形材全轧程及冷却过程热力耦合模拟分析预测及CAE技术26
(3)钢材组织性能精确预报及柔性轧制技术26
(4)高性能、高强度钢材生产技术相关应用科学基础问题探索研发27
3.3.2 冶金新材料关键技术28
合金钢关键技术28
(1)原料纯铁的真空超级提纯技术28
(2)特殊钢流程技术,包括精料、精炼、精轧、精整关键技术28
(3)特殊钢产品延伸、深加工及零部件生产技术29
(4)超高洁净度、超高均匀性、精细组织大型双真空超高强度钢材的制备技术29
(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简称CIMS)30
高温合金关键技术30
(1)高洁净度高温合金冶炼和重熔(及制备)技术30
(2)大规格难变形高温合金热加工技术31
(3)大直径多孔发散冷却喷注器面板制备技术32
(4)高温合金新工艺技术32
金属功能材料关键技术33
(1)超高洁净度技术33
(2)精细加工技术34
4 工艺技术35
4.3.1 炼铁工艺关键技术35
4.3.1.1 烧结和球团关键技术35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35
(1)原料综合技术经济评价技术(采购、物流、贮运和钢铁冶炼最终效益)和管理技术35
(2)原、燃、辅料的高效加工(破碎、细磨、干燥、再细磨)技术36
(3)高精度及微量精确自动称量配料设备及技术37
(4)高效强力混合、高效强化造球和大型圆盘造球机高效强化造球、生球筛分、破碎技术37
(5)高配比褐铁矿、高铁、低硅烧结技术38
(6)提高烧结烟气和冷却废气的余热发电效率39
(7)成熟、先进、经济的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技术39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40
(1)新型低漏风率、长寿命、高质量和高效节能型大型烧结机、带式焙烧机、链箅机-回转窑氧化球团成套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40
(2)新型烧结机偏析布料、双层布料铺料、液压调速梭式和摆头布料、改善料层透气性技术41
(3)厚料层烧结(>800mm)和高球层焙烧技术;低能耗点火、低水、低碳、低风量的烧结工艺技术42
(4)减少烟气排放量的热废气返回循环利用烧结新工艺技术,烧结废气脱硫脱硝(NOx、二噁英)、余热发电一体化的烧结技术42
(5)先进的烧结矿整粒、分级技术43
(6)可大幅度降低烧结燃耗、提高烧结矿产品质量的新型添加剂、催化助燃剂技术43
(7)球团升温-焙烧-冷却的热工工艺数学模型和控制技术44
(8)造球混合原料水分、粒径、球团生产过程工艺参数在线测定和自动调节;烧结、球团生产终点精确控制、模糊控制技术和智能化操作管理专家系统等先进的自动化技术44
(9)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球团、熔剂性球团、低膨胀和低还原粉化球团矿生产技术45
(10)还原性烧结矿、复合烧结等新烧结法的生产技术46
4.3.1.2 炼焦关键技术46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46
(1)6.2 5m大型捣固炼焦技术46
(2)7m大型顶装焦炉工艺和装备技术47
(3)采用高温高压锅炉的干熄焦技术48
(4)煤调湿和型煤炼焦技术48
(5)焦炉煤气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技术49
(6)废气循环与多段加热相结合、降低NOx排放的焦炉加热组合燃烧技术49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50
(1)低NOx排放的焦炉加热燃烧技术50
(2)特大型现代化焦炉(炭化室高8m)的设计和装备制造技术50
(3)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50
(4)多用弱黏结煤生产高强度焦炭技术51
(5)配加废塑料炼焦技术51
(6)关注日本SCOPE21、美国CASP等国际新型炼焦技术52
4.3.1.3 高炉炼铁关键技术53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53
(1)高球团比、低块矿比及进一步提高入炉铁品位的低成本精料技术53
(2)适应大喷煤量强化冶炼的5%~8%富氧鼓风技术54
(3)高炉长寿、稳定顺行冶炼操作技术54
(4)高流动性、高硫容量渣系的低硅生铁冶炼技术56
(5)风温≥1200℃的高炉系统操作优化技术56
(6)高炉寿命≥18年的冷却器、耐火材料的使用、维护及快速修复综合技术57
(7)高炉操作智能专家系统软件平台及相关信息的在线监测预报技术57
(8)高炉煤气干式除尘、余热回收、发电量≥40kW·h/t铁的TRT压差发电技术58
(9)大型高炉的炉型合理优化技术58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58
(1)≥1280℃的高风温热风炉技术58
(2)≥0.2 8MPa高压炉顶设备和生产操作技术59
(3)高炉煤气脱除CO2和循环利用技术59
(4)≥1300℃的高风温,富氧10%~20%、喷煤≥230kg/t、焦比≤260kg/t、生产率≥3.0t/(m3·d)的大型高炉低能耗高效生产技术60
(5)大型高炉一代炉役≥22年(或单位容积产铁1.5 万吨)综合技术60
(6)每5s更新一次、类似多层CT的高炉炉缸耐材侵蚀及炉内温度和压力分布曲线实时在线监视技术60
(7)喷吹焦炉煤气量≥100m3/t铁、煤比≥120kg/t铁的低碳冶炼技术61
(8)高炉煤气深度净化系统技术(处理能力≥4000m3/h,硫、砷和氯等杂质含量≤1×10-6,金属氧化物粉尘含量(标态)≤5mg/m3)61
(9)高炉煤气资源化利用制甲醇技术(规模≥1000t/a,总碳单程转化率≥25%,综合转化率≥50%,正常运行≥2000h)62
(10)焦炭、烧结矿、球团矿炉料及炉渣显热高效回收利用及≤400℃中低温烟气、低压蒸汽的乏能余热回收利用的装备技术62
(11)高炉处理废塑料、废轮胎、木屑、可燃性粒化垃圾等社会含铁废弃物技术62
4.3.1.4 非高炉炼铁关键技术62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62
(1)低品质炉料提高铁品位,降低钾、钠、氯、磷元素含量的预处理技术62
(2)转底炉炉床均匀布料,精确控制炉膛温度和气氛,顺畅出料的矿粉还原、含铁尘泥处理与废气余热利用技术63
(3)15万吨/年煤基直接还原铁链箅机-回转窑的成套工艺与设备制造技术64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64
(1)产能≥150万吨/年、焦比<150kg/t、工序能耗<16.5GJ/t的熔融还原炼铁新工艺生产技术64
(2)高磷铁矿预脱磷-煤基直接还原,同时回收磷、铁资源的粒铁生产成套工艺技术64
(3)低成本煤制合成气工艺与大型竖炉直接还原有效联结的无焦炼铁生产设备及技术65
(4)利用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消耗<4GJ/t的直接还原铁工艺设备与技术66
4.3.2 炼钢关键技术66
4.3.2.1 转炉炼钢关键技术66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66
(1)脱磷炉大流量底吹搅拌[C]≥3.5 %、[P]≤0.025%、渣中TFe≤5%的高碳低氧化铁铁水预脱磷工艺技术66
(2)降低钢铁料消耗30~50kg/t的脱磷炉铁矿石熔融还原技术67
(3)脱碳炉少渣冶炼长寿复吹技术68
(4)脱碳炉供氧强度(标态)≥4.5 m3/(t·min)的高效供氧技术69
(5)控制钢中残锰≥0.5 %的脱碳炉锰矿熔融还原技术69
(6)控制终点钢水αo≤350×10-6的转炉低氧钢冶炼工艺技术70
(7)控制终点[S+P]≤100×10-6的转炉高洁净钢冶炼工艺技术71
(8)控制下渣量≤5kg/t、出钢时间≤5min、出钢增氮≤50%的快速出钢技术72
(9)终点控制精度△[C]≤±0.01%、△T终≤±10℃、双命中率≥90%、自动炼钢比率≥95%的转炉终点精确控制技术73
(10)控制石灰加入量≤30kg/t、渣量≤70kg/t的常规转炉少渣冶炼工艺技术74
(11)炼钢全工序“负能”生产工艺技术74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75
(1)稳定控制终点[S+P]≤50×10-6的超纯净钢转炉冶炼工艺技术;与炉外精炼匹配可稳定生产钢中杂质含量(S+P+T.O+N+H)≤100×10-6钢种的转炉洁净钢生产工艺技术75
(2)少渣冶炼和炼钢粉尘、炉渣100%自利用的转炉零排放清洁生产技术76
(3)转炉兑铁温度≥1380℃、出钢温度≤1640℃、冶炼周期≤25min的全流程高效、快节奏生产工艺77
(4)CaCO3与CO2在转炉冶炼中优化高效应用的系统装备与工艺技术77
4.3.2.2 电弧炉炼钢关键技术78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78
(1)大型电弧炉冶炼周期≤60min、全固体料工况电耗≤360kW·h/t的大型电炉高效生产技术78
(2)比功率≥700kV·A/t钢、供电合理化的超高功率电炉技术79
(3)集束氧气射流供氧强度≥40m3/t钢的高效高强度供氧技术79
(4)喷吹煤粉、炭粉、废轮胎粉、天然气,降低吨钢电耗和总能耗的系统技术80
(5)全程泡沫渣埋弧冶炼技术81
(6)电功率、供氧、废气余热综合集成合理利用的电炉冶炼系统节能技术81
(7)炉盖、炉衬寿命≥1000炉的电炉长寿综合技术82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82
(1)电炉入炉废钢洁净化技术82
(2)电炉连续炼钢技术83
(3)与清洁能源相匹配的电炉冶炼技术83
4.3.2.3 铁水预处理及钢水炉外精炼关键技术84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84
(1)搅拌法、纯镁和镁基喷吹法铁水预脱硫技术84
(2)转炉铁水预脱磷、预脱硅技术84
(3)真空处理深脱碳、深脱磷、深脱硫、超低氧工艺技术85
(4)夹杂物控制技术85
(5)机械真空泵系统RH、VD、VOD成套装备与精炼工艺技术85
(6)单嘴真空精炼技术86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86
(1)[C]≤0.001%的极低碳钢精炼生产技术86
(2)钢中残余元素(Cu、Sn、Pb、Sb、Bi等)去除技术87
(3)智能型炉外精炼设备和工艺技术88
(4)高速无夹杂脱氧(如固体电解质脱氧)工艺技术88
(5)高合金钢炉外精炼技术88
(6)稀土在钢水中的添加和稳定控制技术89
(7)氧化物冶金技术89
(8)新型炉外精炼装备技术90
4.3.2.4 连铸关键技术90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90
(1)恒拉速、高拉速、高效连铸系统技术90
(2)结晶器液面、塞棒、滑动水口自控、自动加保护渣的连铸自动浇铸技术91
(3)连铸全保护浇铸技术91
(4)结晶器液压非正弦振动技术92
(5)连铸低过热度浇铸与漏钢预报控制技术92
(6)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二次冷却自动控制技术92
(7)凝固末端监测判定与动态轻压下技术93
(8)倒角结晶器与二冷倒角辊工艺与装备技术93
(9)结晶器与二次冷却电磁搅拌、电磁制动技术93
(10)薄板坯连铸大幅度液芯压下技术94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95
(1)连铸中间包钢水加热恒温低过热度快速浇铸技术95
(2)连铸坯质量全程在线监测、预报与控制技术95
(3)磁约束结晶器、磁约束中间包水口、电磁细晶形核的连铸电磁浇铸技术95
(4)薄带铸轧装备与技术96
(5)15~25mm超薄板坯连铸新工艺与装备技术96
(6)150mm×150mm方坯≥5m/min、220mm厚宽板坯连铸≥3m/min超高速连铸技术97
(7)80mm薄板坯连铸≥7m/min超高速连铸-无头轧制衔接技术97
(8)复合连铸坯生产技术97
(9)半凝固成型与加工技术98
4.3.3 轧钢关键技术98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98
(1)连铸坯热送直轧技术98
(2)加热炉燃烧系统与加热控制模型的优化技术98
(3)扁平材与长型材高效节水除鳞装备与技术99
(4)热轧钢材基于超快冷却的新一代控轧控冷装备及工艺技术99
(5)单线和多线切分高速中小型轧机装备与技术100
(6)质量、形状高精度适时、高响应速度的在线检测装备与技术101
(7)涵盖高精度平面形状控制、立辊轧制技术的无切边中厚板生产技术101
(8)消除残余应力及板形控制的高质量剪切及平整装备与技术102
(9)超薄规格冷轧带钢生产技术103
(10)虚拟轧钢、高精度高适应性轧制模型、在线与离线组织性能预报技术103
(11)先进轧辊制造与应用技术104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05
(1)富氧与纯氧燃烧加热炉装备技术105
(2)大功率高刚性轧机的研发与制造技术105
(3)以高强高韧和极端规格产品为代表的先进控轧控冷技术、在线热处理、离线热处理装备与技术105
(4)薄、超薄规格热轧产品生产与应用技术106
(5)控制轧件表面与介质(气氛、润滑剂、涂层介质等)间交互作用的技术107
(6)以“湿法喷丸”为代表的新一代无酸酸洗规模生产装备与技术107
(7)薄带铸轧的产业化技术,产品大纲(品种)的扩展108
(8)合金钢与优质钢中小型型钢生产中的高精度减定径装备技术109
(9)特殊用途(含国防用钢、航母、大飞机、深海海洋工程等)轧制生产线与辅助工序(精整、修磨)及后续工序装备与技术109
4.3.4 相关工艺技术中的关键技术110
4.3.4.1 冶金分析测试关键技术110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10
(1)成分、状态火花与激光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110
(2)质谱氧氮氢元素同时测定技术111
(3)在线炉气质谱气体成分测定技术111
(4)钢铁材料纯净度检测技术112
(5)钢铁材料均匀度检测技术113
(6)临线快速扫描电镜组织结构分析技术113
(7)材料无损(或微创)断层分析技术114
(8)全自动化学成分检测实验室集成技术114
(9)板、管、棒在线超声无损检测技术115
(10)钢水直接测定O、H技术115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16
(1)全自动钢铁力学拉伸试验系统、全自动冲击试验系统技术116
(2)全自动样品制备技术116
(3)全流程性能在线检测闭环控制系统技术117
(4)冶金物料传送全过程成分、外观、状态等质量检测控制分析技术117
(5)冶金全流程(铁、烧、焦、钢、轧)炉气导出式、插入式传感器在线检测控制技术117
(6)插入式传感器、气溶胶微粒导出、直接与非接触激发光谱对铁水、钢水及熔渣成分、夹杂物、温度等参数的直接测定技术118
(7)利用激光、电磁、涡流、X射线方法对铸坯成分、夹杂物、组织、轧材组织结构、缺陷、表面质量、尺寸在线检测、热态分析和探伤检测技术118
(8)冶金排放检测评价技术119
4.3.4.2 耐火材料关键技术119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19
(1)二次精炼用低碳镁碳砖技术119
(2)无碳钢包衬技术120
(3)冶金窑炉隔热节能技术120
(4)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用耐火材料技术121
(5)不定形耐火材料优化技术和现代施工技术121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22
(1)耐火材料功能化、安全智能化技术122
(2)耐火材料减量化应用技术122
(3)高效隔热耐火材料开发和应用技术123
(4)冶金新技术、新工艺用耐火材料集成技术123
(5)耐火材料原料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124
4.3.4.3 铁合金关键技术124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24
(1)原料预处理技术124
(2)采用传统设备特殊工艺生产特种产品技术125
(3)铁合金炉外精炼技术125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25
(1)铁合金产品成型免破碎技术125
(2)微波加热应用技术125
(3)大型矿热、精炼、贫化设备联动热兑法精炼贫化技术126
(4)全自动控制铁合金电炉成套工艺与装备技术126
4.3.4.4 炭素材料关键技术126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26
(1)大规格(φ≤7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用原料焦、黏结剂、专用浸渍剂制备及石墨电极快速检测技术126
(2)石墨电极表面涂层抗氧化技术128
(3)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制品生产技术129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29
(1)≥φ800mm超高功率电极生产技术129
(2)冶金生产特殊炭素制品生产技术130
4.3.4.5 冶金石灰关键技术131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31
(1)气烧炉窑结构优化、蓄热式预热、烧嘴结构与布置优化的节能生产技术131
(2)配料、添加剂、煅烧、温度优化与防水化的高强度活性石灰的生产技术131
(3)大型竖炉、回转窑石灰生产高效化技术131
(4)石灰生产计算和自动化控制生产技术132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32
(1)新型高效、节能、长寿的冶金石灰窑炉设计、制造核心技术132
(2)冶金石灰生产CO2捕集与高纯度CO2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132
(3)冶金石灰窑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和低排放的工艺装备技术133
5 冶金装备与自动化134
5.3 冶金装备关键技术134
5.3.1 炼铁装备关键技术134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34
(1)大型烧结、球团和焦化成套装备技术134
(2)厚料层烧结工艺装备技术134
(3)烧结中温烟气余热回收和预热混料装备技术135
(4)弱黏性煤制备高强度焦炭(包括捣固焦)的工艺装备技术(略)135
(5)烧结球团和焦炉煤气干法脱硫装备技术135
(6)大型高炉高风温、高煤比、长寿化、高效化成套设备技术136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36
(1)高炉利用社会废弃物的装备技术136
(2)消化掌握引进的COREX-3000后再创新的非高炉炼铁成套装备技术137
(3)转底炉等非高炉炼铁成套装备技术137
(4)富氧(全氧)高炉炼铁配套装备技术(略)137
(5)探索研究新型还原反应器成套装备技术和非高炉炼铁工艺装备技术137
(6)炭化室高度≥8m的特大型焦炉成套装备技术(略)138
5.3.2 炼钢装备关键技术138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38
(1)新一代钢铁流程“一罐到底”、“分步三脱”冶炼成套装备技术138
(2)大型超高功率电炉成套装备技术139
(3)机械真空泵系统RH、VD、VOD成套装备技术139
(4)大型转炉的装备长寿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140
(5)高效的电炉炉壁冷却装备技术140
(6)电炉集束氧枪与烟气余热回收装备技术141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41
(1)继续探索以转炉或电炉技术为基础的连续炼钢装备技术141
5.3.3 连铸装备关键技术142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42
(1)薄板坯连铸连轧成套装备技术142
(2)铸坯动态压下装备技术142
(3)连铸用电磁搅拌、电磁制动成套装备技术143
(4)特大圆坯连铸装备技术143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43
(1)薄带铸轧成套装备技术143
(2)多种金属多层复合连铸工艺装备技术144
(3)异形坯连铸装备技术144
(4)磁约束结晶器、中间包感应加热等成套装备技术144
5.3.4 轧制装备关键技术145
5.3.4.1 板带热轧装备关键技术145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45
(1)基于超快冷的控轧控冷装备技术145
(2)超高强度钢板带高效热轧与精整装备技术146
(3)2250mm以下宽带钢热轧成套装备技术146
(4)板坯调宽侧压成套装备技术147
(5)薄板坯连铸半无头轧制相关装备技术147
(6)超耐磨轧辊技术147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48
(1)连铸坯无头轧制关键装备技术148
(2)探索宽带钢热连轧机组的新型强力高效(如异步)轧制工艺装备技术149
(3)探索热连轧机组振动抑制通用技术和机电液耦合动态优化设计技术149
5.3.4.2 板带冷轧装备关键技术150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50
(1)板形(平坦度、边降)综合控制技术150
(2)新型轧辊冷却与辊缝控制润滑装备技术150
(3)无磨损(超耐磨)轧辊技术(略)151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51
(1)研制多种能场辅助、超大压下量冷轧机工艺装备技术151
(2)带钢表面形貌控制技术151
(3)冷连轧机高速轧制机械振动抑制通用技术和机电液耦合动态优化设计技术152
5.3.4.3 中厚板轧制装备关键技术152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52
(1)特宽和特厚板轧机及板形控制技术152
(2)钢板头尾翘曲控制技术153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53
(1)钢板坯高效表面除鳞装备技术153
5.3.4.4 带钢轧后处理装备关键技术153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53
(1)带钢激光焊接装备技术153
(2)大型立式活套和连续炉内带钢稳定运行控制的装备技术154
(3)气刀装备技术154
(4)无沉没辊涂层工艺装备技术155
(5)钢材表面氧化铁皮的直接还原除鳞工艺装备技术155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56
(1)绿色环保均匀带钢表面金属镀层工艺装备新技术156
(2)绿色环保均匀带钢表面功能覆膜涂层工艺装备新技术157
5.3.4.5 管型棒线轧制装备关键技术157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57
(1)热轧H型钢形状与尺寸精度控制装备技术157
(2)棒材无槽轧制装备技术157
(3)条(型棒线)材低温倍尺飞剪、大断面飞剪、高速飞剪的剪切装备技术158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58
(1)棒线材全连续无头轧制工艺装备技术158
5.3.4.6 板带在线热处理装备关键技术158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58
(1)新型钢材超快速均匀加热和冷却装备技术158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59
(1)钢材在线弱冷装备技术159
(2)在线调温加热(感应加热)装备技术159
5.6 冶金自动化关键技术160
5.6.1 设备控制系统关键技术160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60
(1)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技术160
(2)多信息数据融合技术160
(3)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和智能软测量技术161
(4)微观精细检测技术和恶劣环境检测技术(略)161
(5)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技术161
(6)高性能控制器软硬件技术162
(7)大功率高性能交直交变频技术162
(8)设备远程监测与近程遥测关键技术163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63
(1)探索环保自动化检测和在线监控技术163
(2)探索精准测量的动态误差在线补偿技术(略)164
5.6.2 过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164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64
(1)过程自动化软件开发工具和建模平台技术164
(2)冶金过程智能控制平台技术164
(3)GIS、GPS、无线通讯网络技术165
(4)高炉过程多维可视化和操作优化技术165
(5)铁水、钢水温度连续检测和闭环智能控制技术166
(6)铸坯凝固过程多维可视化和质量在线判定技术166
(7)冷、热连轧工艺模型和优化控制技术(略)166
(8)满足钢材品种要求的在线动态高精度轧制温度/尺寸控制技术(略)166
(9)轧制产品的性能预报技术(略)166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67
(1)探索铁水、钢水成分和纯洁度以及连铸坯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的连续测量、直接测定与闭环智能控制技术(略)167
(2)纳米级MEMS(微机电系统)控制设备技术167
(3)基于应力、应变和凝固过程模型的连铸优化控制技术(略)167
(4)基于轧制工艺-组织-性能模型的质量闭环控制技术167
(5)工业机器人技术、全自动冶炼和轧制技术167
(6)全工序集成协调优化控制技术168
5.6.3 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关键技术169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69
(1)铁-钢-轧横向数据集成和管理-控制纵向信息集成技术169
(2)基于实时数据和关系数据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169
(3)生产流程优化用离线模拟和数字仿真技术170
(4)基于专家系统和网络规划的智能计划和实时调度技术171
(5)基于能量流网络的多能源介质综合优化调控技术171
(6)钢铁企业智能电力系统技术171
(7)全流程质量动态跟踪和质量闭环控制技术172
(8)物质流、能量流和排放流多目标优化技术172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73
(1)全生产流程的在线集成模拟和优化技术173
(2)炼钢-轧钢-深加工工艺制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173
(3)综合考虑生产效率、能耗物耗和环境指标的多目标实时优化在线运行技术174
(4)基于多因素分析的设备状态寿命评估方法,实现设备劣化状态趋势预测技术174
(5)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机械设备故障机理,建立机械设备热振响应与机械设备故障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成套技术174
(6)基于模式分析的设备状态与产品质量建模方法,探索设备状态劣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关系的系统技术175
5.6.4 企业信息化系统关键技术175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75
(1)企业级数据仓库和智能决策技术175
(2)基于物联网的集团级协同ERP技术176
(3)全行业信息网络建设及宏观调控信息系统技术176
(4)企业资源配置智能优化技术(略)176
(5)基于物联网的设备在线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技术176
(6)适用于冶金工业环境的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检测技术177
(7)面向异构平台和分布式资源的设备故障诊断与寿命评估技术177
(8)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早期故障诊断及预警技术177
(9)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与管控技术178
(10)钢铁行业云计算技术应用178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79
(1)协作制造企业信息集成技术179
(2)基于设备状态的产品质量建模与诊断技术179
(3)商业智能技术180
6 节能和低碳发展181
6.3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和低碳发展关键技术181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81
(1)采用高温高压锅炉的干熄焦技术(CDQ)181
(2)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利用技术181
(3)煤调湿(CMC)技术182
(4)烧结矿余热发电技术183
(5)电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183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83
(1)中低温烟气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183
(2)钢铁企业余热蒸汽综合利用技术184
(3)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184
(4)钢铁制造流程能量流网络及能源高效转换集成技术184
(5)钢厂物质流和能量流耦合优化及动态运行技术185
(6)高炉渣和转炉渣余热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185
(7)冶金煤气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185
(8)CO2捕集、利用和储存技术186
(9)钢铁生产合理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核能、氢、风、水、太阳)技术186
7 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健康187
7.3 关键技术187
7.3.1 钢铁行业的环境保护关键技术187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87
(1)尾矿再选与共伴生矿物及有价元素的回收技术187
(2)采(选)矿-排土(尾)-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188
(3)矿山尾矿库无土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技术188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89
(1)无铬钝化剂绿色工艺技术189
(2)利用高温冶金技术对社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系统技术189
(3)环境管理体系优化技术190
(4)钢铁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技术190
(5)矿山尾矿库微生物复垦的生态恢复技术191
(6)尾矿清洁大宗量综合利用技术191
7.3.1.1 水资源保护关键技术192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92
(1)钢铁工业节水减排与污水处理回用集成技术192
(2)综合污水处理回用技术193
(3)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回用于钢铁企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193
(4)钢铁污水排放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194
(5)尾矿水与废水资源化技术194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195
(1)焦化污水处理回用与“零排放”技术195
(2)冷轧工序污水处理利用与“零排放”技术195
(3)冶金废水微波与超声波处理技术196
(4)浓盐水减量处理与消纳技术196
(5)矿山开采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197
(6)选矿废水优化循环技术198
7.3.1.2 大气环境保护关键技术198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198
(1)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198
(2)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199
(3)烧结烟气脱硫及综合净化技术(含NOx)200
(4)铁水预处理与炉外精炼烟气除尘技术201
(5)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201
(6)连续轧机烟尘及油雾净化技术202
(7)在役除尘技术优化及除尘器故障诊断技术(略)202
(8)废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202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203
(1)解决原料场无组织扬尘控制的密闭式原料场技术203
(2)焦化各种槽罐放散有害气体的回收与净化技术204
(3)烧结烟气循环减排技术204
(4)二?英、呋喃及苯并(a)芘的检测及治理技术205
7.3.1.3 固体废物处理及利用关键技术206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206
(1)钢渣余热有压自解工艺技术206
(2)不锈钢渣干湿混合处理技术207
(3)钢铁渣粉作水泥及混凝土掺合料生产和应用技术207
(4)含铁尘泥集中处理高效利用技术208
(5)高锌粉尘用于脱硅剂、转炉作业冷却剂、电炉作业泡沫渣等技术208
(6)脱硫产物的处理利用技术209
(7)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技术209
(8)热轧铁鳞生产高纯度氧化铁红(高附加值产品)技术210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210
(1)钢渣作农肥和酸性土壤改良剂技术210
(2)废酸再生技术211
(3)含Cr废耐火材料处理利用技术211
7.3.1.4 噪声控制的关键技术212
(1)高频噪声控制综合配套技术212
(2)隔振技术212
(3)吸声降噪技术213
(4)轧钢噪声声源控制技术213
(5)厂界降噪防护林技术213
(6)球磨机等重型设备噪声控制技术(略)214
7.3.2 钢铁行业的安全生产关键技术214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214
(1)煤气设施本质安全与应急处置技术214
(2)高温液态金属灾害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技术215
(3)结合工艺的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215
(4)有毒、有害气体的在线监测预警技术216
(5)生产系统有毒有害放散物质的集中处理技术216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217
(1)在役危险装置和要害部位的安全诊断及寿命预测技术217
(2)综合管网安全技术评价与监控技术217
(3)冶金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技术218
7.3.3 钢铁生产的职业健康关键技术218
加快推广的关键技术218
(1)作业场所卫生设施开发应用技术218
(2)职业病危害检测技术219
(3)矽肺、肺结核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220
(4)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有害有毒气体、噪声、电磁辐射、高温高湿等)高效控制技术220
积极探索、研发、加快工程化的关键技术221
(1)钢铁行业联合生产过程中噪声、多环芳烃、重金属等对职工健康损害的治疗与康复技术221
(2)职业病灶部分纳米空心载体药物精确控释治疗技术221
(3)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等职业病、职业禁忌症干预治疗技术及预防和康复技术221
(4)粉尘、噪声、毒物、高温、高湿、电磁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高效控制技术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