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与社会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与社会 第1卷
  • (德)马克斯·韦伯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90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81页
  • 文件大小:360MB
  • 文件页数:804页
  • 主题词:经济社会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与社会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缩略语列表1

第一卷1

1978年再版前言1

前言4

导读 京特·罗特7

1. 断语7

2. 社会学理论、比较研究和历史说明9

3. 中世纪贸易公司的法律形式14

4. 古代日耳曼历史上的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16

5. 罗马帝国与德意志帝国20

6. 古代的经济理论24

7. 古代的政治类型学28

8. 韦伯对未来的预见及其学院派政治学31

9. 《经济与社会》的计划36

10. 《经济与社会》的结构40

Ⅰ第二部分:较早的作品40

Ⅱ第一部分:晚期的作品70

11. 韦伯的政治著述74

12. 关于《经济与社会》的编译76

13. 鸣谢79

第一部分 概念讲解91

第一章 社会学基本术语91

篇首提示91

一、社会学及社会行动的定义92

A.方法论基础93

B.社会行动111

二、社会行动的类型114

三、社会关系的概念116

四、行动取向的类型:习惯、习俗、自我利益119

五、正当性秩序121

六、正当性秩序的类型:惯例与法律124

七、正当性的基础:传统、信仰、成文法规127

八、冲突、竞争、选择129

九、共同体关系与联合体关系132

十、开放的与封闭的关系135

十一、社会行动的归责:代表与相互负责139

十二、组织141

十三、组织的秩序:同意与强加143

十四、行政型秩序和调整型秩序145

十五、经营,正式组织,自愿与强制型联合体145

十六、权力与支配147

十七、政治组织与僧侣政治组织148

第二章 社会学的经济行动诸范畴156

篇首提示156

一、经济行动的概念156

二、效用的概念162

三、行动的经济取向模式164

四、理性经济行动的典型举措165

五、经济组织的类型169

六、交换媒介、支付手段、货币171

七、货币使用的主要结果以及信货176

八、市场179

九、经济行动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182

十、货币核算的合理性。管理和预算183

十一、营利的概念与类型。资本的作用188

十二、实物形式的计算198

十三、货币经济形式合理性的实质条件206

十四、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207

十五、劳动的经济分工类型213

十六、劳动的技术分工类型219

十七、劳动的技术分工类型(续)221

十八、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222

十九、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续)226

二十、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对物质生产资料的占用232

二十一、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对管理功能的占用239

二十二、对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240

二十三、对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续)242

二十四、职业概念与职业结构类型243

二十四a、占用及市场关系的主要形式247

二十五、劳动生产率的可计算性所依据的诸条件253

二十六、共产主义的若干形态257

二十七、资本货物与资本核算258

二十八、贸易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260

二十九、贸易概念以及贸易的主要形式(续)261

二十九a、贸易概念以及贸易的主要形式(续)263

三十、资本核算达到最高度形式合理性的若干条件266

三十一、资本主义营利取向的主要模式268

三十二、现代国家的币制以及不同的币种:通货271

三十三、限定货币280

三十四、纸钞281

三十五、货币的形式效力和实质效力284

三十六、货币政策的方法与目标286

三十六a、补论:《国家货币理论》评注290

三十七、政治实体对经济秩序的非货币意义299

三十八、政治实体的财政300

三十九、公共财政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影响305

四十、经济因素对组织形成过程的影响308

四十一、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309

第三章 正当支配的类型318

(一)正当性的基础318

一、支配与正当性318

二、权威的三种纯粹类型322

(二)辅之以官僚行政班子的合法权威323

三、合法权威的纯粹类型323

四、合法权威的纯粹类型(续)326

五、独断式官僚制330

(三)传统型权威333

六、纯粹类型333

七、纯粹类型(续)335

七a、老人统治、家长制与家产制339

八、家产制生计:俸饷与封地344

九、等级式支配及其权力的划分346

九a、传统型支配与经济347

(四)超凡魅力权威351

十、超凡魅力权威与超凡魅力共同体351

(五)超凡魅力的程式化356

十一、超凡魅力共同体的出现和继承问题356

十二、超凡魅力班子的占用类型360

十二a、身份荣誉和权威的正当化363

(六)封建制367

十二b、西方的封建制及其与家产制的冲突367

十二c、食禄封建制与其他变体372

十三、不同类型权威的组合376

(七)超凡魅力沿着民主方向的变革380

十四、民主性质的正当性、公民投票产生的领袖与当选官员380

(八)团契与权力的划分386

十五、团契的类型与权力划分的类型386

十六、根据功能对权力的具体划分398

十七、政治上的三权分立与经济的关系400

(九)政党401

十八、定义和特征401

(十)直接民主与代议制行政406

十九、直接民主与显贵行政的条件406

二十、显贵行政407

(十一)代表410

二十一、主要形式与特征410

二十二、由利益集团代理人构成的代表415

第四章 身份群体与阶级420

一、阶级状况与阶级的类型420

二、有产阶级421

三、商业阶级422

四、社会阶级423

五、身份与身份群体(stand)425

第二部分 经济以及规范性权力和实际权力的角斗场第一章 经济制度与社会规范429

一、法律秩序与经济秩序429

二、法律、惯例和习俗438

三、《答鲁道夫&施塔姆勒》补论443

四、法律与经济的最一般关系概述452

第二章 有组织群体的经济关系458

一、经济行动与经济能动性群体458

二、开放的与封闭的经济关系461

三、群体的结构与经济利益:垄断主义和扩张主义倾向463

四、经济能动性群体满足需求的五种类型468

五、满足需求以及税收对资本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影响471

第三章 家族、邻里与亲属群体476

一、家族:家庭的、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休戚与共476

二、邻里:不带感情色彩的经济博爱481

三、家族中两性关系的调整484

四、亲属群体及其对家族的经济影响486

第四章 家族、经营与大庄园491

一、经济、军事及政治群体对共同财产法和家族继承权的影响491

二、家族的解体:计算精神的发展及现代资本主义经营的崛起496

三、另一种发展:大庄园503

第五章 种族群体508

一、“种族”成员508

二、对共同种族渊源的信仰:多种社会根源和理论歧义510

三、部落与政治共同体:“种族群体”概念的无效性517

四、民族性与文化声望519

第六章 宗教群体(宗教社会学)524

(一)宗教的起源524

一、宗教行动与巫术行动本初的现世取向524

二、对精灵、魔鬼与灵魂的信仰526

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529

四、众神与功能神533

五、祖先崇拜与家长的祭司地位537

六、政治神与地方神538

七、与日常宗教需求及政治组织有关的普救论和一神教542

(二)巫术与宗教548

一、巫术强制与祈求、祈祷和献祭548

二、祭司与巫师的分化551

三、对诸神与魔鬼之成败的反应553

四、道德之神以及对他们不断增长的需求555

五、宗教伦理的巫术起源和禁忌的理性化558

六、禁忌规范:图腾崇拜与共餐制560

七、种姓禁忌、职业等级伦理、资本主义561

八、从巫术伦理到良心、罪与救赎563

(三)先知566

一、先知对祭司与巫师566

二、先知与立法者569

三、先知与道德导师571

四、神秘教义传播者与导师574

五、道德预言和样板式预言575

六、先知启示的性质:作为一个有意义整体的世界578

(四)先知与祭司之间的会众579

一、会众:恒定的俗众联合体579

二、经文、教义和圣典宗教586

三、作为先知宗教之结果的布道与教牧关怀592

(五)农民、贵族与中产阶级的宗教倾向597

一、农民的宗教以及对它的意识形态美化597

二、贵族对宗教的漠视以及缘何为信仰而战602

三、官僚对宗教的漠视606

四、资产阶级的狂热虔诚与经济理性主义607

(六)非特权阶层的宗教611

一、手工艺人对待会众宗教和救赎宗教的倾向611

二、奴隶、短工和现代无产者对宗教的传布615

三、救赎宗教从特权阶层向非特权阶层的发展618

四、非特权阶层中妇女的宗教平等620

五、救赎宗教对高等与下等阶层的不同功能:正当性与补偿622

六、贱民民族与不平感:犹太教与印度教625

(七)理智主义、知识分子和救赎宗教633

一、祭司与僧侣:理智主义的宗教阐释者633

二、作为宗教革新者的高层知识分子634

三、特权阶层的政治衰微和知识分子的遁世倾向636

四、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贱民理智主义的宗教影响639

五、古代犹太教:上等与下等阶层的理智主义641

六、早期基督教的主流倾向:反理智主义644

七、中世纪基督教的精英理智主义和大众理智主义647

八、现代理智主义身份群体和世俗的救赎意识形态649

(八)神正论、救赎与再生652

一、神正论与末世论652

二、得救预定论和天命656

三、神正论的其他解决办法:二元论和灵魂转世658

四、救赎:今世与来世660

(九)通过信教者的努力而得救664

一、通过仪式而得救664

二、通过善举而得救667

三、通过自我完善而得救669

四、恩宠的确定性和宗教精英673

(十)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与得救676

一、拒世的与入世的禁欲主义676

二、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679

三、东方与西方救赎的决定性差异687

(十一)救世神学或外来的救赎693

一、通过救世主的化身和通过机构恩宠而得救693

二、仅仅通过信仰而得救及其反理智主义后果700

三、通过信仰得救预定论而得救710

(十二)宗教伦理与尘世:经济715

一、尘世美德与终极目的伦理715

二、家庭孝道、邻里相助以及补偿717

三、布施、兄弟之爱和保护弱者719

四、宗教伦理、经济理性和高利货问题722

(十三)宗教伦理与尘世:政治729

一、从政治顺从到反政治的拒世729

二、道德观与政治的紧张和妥协732

三、自然法与职业伦理736

(十四)宗教伦理与尘世:性与艺术741

一、纵欲和禁欲741

二、婚姻和妇女的宗教地位743

三、伦理宗教和艺术的紧张关系746

(十五)各大宗教与尘世750

一、犹太教与资本主义750

二、犹太教的理性主义和清教的禁欲主义755

三、伊斯兰教的现世性及其经济伦理764

四、佛教的来世性及其经济后果767

五、耶稣对尘世的冷漠771

第七章 市场的非人格性及市场伦理(未竟稿)7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