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
  • 鲜继清,张德民,蒋青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7399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通信系统;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概述1

1.1 信息技术与现代通信1

1.1.1 信息技术革命冲击波1

1.1.2 信息技术1

目录1

1.1.3 NII、GII与通信2

1.2 现代通信基本概念3

1.2.1 通信与现代通信3

1.2.2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现代通信的发展5

1.2.3 现代通信的特点及主要内容6

1.3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8

1.3.1 网络概念与拓扑8

1.3.2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9

思考题和习题11

2.1 概述12

2.2 模拟信号时域离散化与抽样定理12

第二章 信源数字编码技术概述12

2.3 语音数字编码技术13

2.3.1 波形编码技术13

2.3.2 参数编码技术23

2.3.3 混合编码技术27

2.4 数字音频编码标准30

2.4.1 话音音频编码标准30

2.4.2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编码标准31

2.5.1 概述33

2.5 图像编码技术33

2.5.2 图像压缩编码基本方法35

2.6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39

2.6.1 二值图像压缩标准39

2.6.2 静止图像压缩标准40

2.6.3 视频压缩标准40

思考题和习题46

3.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48

3.1.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结构48

第三章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48

3.1.2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49

3.1.3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51

3.2 数字复接技术53

3.2.1 数字多路通信原理53

3.2.2 数字信号复接技术54

3.3 数字传输信号帧结构55

3.3.1 PCM30/32路基群帧结构55

3.3.2 准同步数字复接系列PDH帧结构(以PCM30/32路为基础)57

3.3.3 同步数字复接系列(SDH)帧结构59

3.4 数字传输信号的处理61

3.4.1 信道编码变换61

3.4.2 扰码与解扰码64

3.4.3 差错控制(纠错编码)65

3.5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68

3.5.1 数字信号的无线传输68

3.5.2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68

3.5.3 组合调制方式72

思考题和习题74

第四章 现代数字交换技术76

4.1 概述76

4.2 程控交换技术78

4.2.1 数字程控交换原理78

4.2.2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84

4.3 分组交换技术88

4.3.1 概述88

4.3.2 分组交换基本原理89

4.3.3 分组交换的通信协议95

4.3.4 帧中继技术简介103

4.4 ATM交换技术105

4.4.1 ATM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105

4.4.2 ATM协议结构110

4.5 IP交换技术114

4.5.1 TCP/IP参考模型及其特点114

4.5.2 IP编址方式115

4.5.3 传统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17

4.5.4 IP与ATM结合的技术119

4.6.1 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124

4.6 软交换技术124

4.6.2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125

4.6.3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126

4.6.4 软交换网中的协议标准126

思考题和习题128

5.1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概述130

5.1.1 光纤通信的特点130

第五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130

5.1.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131

5.1.3 光纤和光缆131

5.2 PDH数字光纤传输系统137

5.3 SDH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138

5.3.1 SDH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的概念及特点138

5.3.2 SDH的开销(OH)功能139

5.3.3 SDH的复用映射结构140

5.3.4 SDH的基本网络单元设备143

5.4.1 SDH传送网概念145

5.4 SDH传送网145

5.4.2 SDH系统的网络结构与保护147

5.4.3 SDH网同步概念150

5.4.4 SDH组网同步中应注意的问题152

5.5 SDH光缆传输系统152

5.5.1 SDH传输系统参考模型152

5.5.2 SDH传输系统主要性能指标153

5.5.3 SDH光传输线路中继段长度估算155

5.6 波分复用(WDM)系统156

5.6.1 光波分复用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157

5.6.2 DWDM系统的主要设备159

5.6.3 DWDM基本网络164

5.6.4 光波分复用的主要技术164

5.6.5 光波分复用的线路光纤166

5.7 DWDM全光通信系统166

5.7.1 全光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66

5.7.2 全光网的关键技术和拓扑结构167

5.7.3 全光网的应用168

思考题和习题169

第六章 数字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171

6.1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概述171

6.1.1 微波通信基本概念171

6.1.2 微波传输线路173

6.2 SDH数字微波通信系统174

6.2.1 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组成174

6.2.2 SDH微波系统的主要设备175

6.3.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特点178

6.3 卫星通信系统178

6.3.2 卫星通信传输线路性能参数180

6.4 通信卫星183

6.4.1 同步通信卫星183

6.4.2 通信卫星组成184

6.4.3 观察参量187

6.5 数字卫星通信系统188

6.5.1 数字卫星通信系统概念188

6.5.2 多址方式190

6.5.3 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帧结构192

6.6 卫星地球站195

6.6.1 地球站组成195

6.6.2 地球站各系统197

6.7 数字卫星通信系统范例199

6.7.1 IDR卫星通信系统199

6.7.2 VSAT卫星通信系统202

6.7.3 其他数字卫星通信系统205

6.7.4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206

6.7.5 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207

思考题和习题207

第七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10

7.1 移动通信概念……………………………………………………………………………21o210

7.1.1 移动通信特点210

7.1.2 蜂窝移动通信概念214

7.1.3 移动通信分类218

7.2.1 TACS制式特点219

7.2 蜂窝模拟移动通信系统(TACS)219

7.2.2 TACS制式信道结构220

7.3 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221

7.3.1 GSM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结构221

7.3.2 GSM制式特点223

7.3.3 GSM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223

7.4 GSM系统的主要技术与设备233

7.4.1 GSM网的主要设备233

7.4.2 GSM系统的语音编码技术235

7.4.3 GSM系统的信道编码技术236

7.4.4 GSM系统的数字调制技术——GMSK237

7.4.5 鉴权、加密与设备识别238

7.4.6 跳频技术239

7.5 CDMA移动通信系统239

7.5.1 CDMA移动通信系统概念239

7.5.2 码分多址扩频通信(DS)系统241

7.5.3 N-CDMA(IS-95)码分多址系统244

7.5.4 N-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247

7.6.1 GPRS简介250

7.6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250

7.6.2 GPRS网络结构251

7.6.3 GPRS系统的主要接口252

7.6.4 GPRS网络的高层功能253

7.6.5 GPRS业务种类254

7.6.6 GPRS的优势及应用前景254

7.7 数字移动通信的发展255

7.7.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255

7.7.2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257

7.7.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258

7.7.4 个人通信260

思考题和习题261

第八章 现代通信网263

8.1 现代通信网概述263

8.1.1 现代通信网的分层结构263

8.1.2 通信网的质量要求264

8.2.2 电话网的结构265

8.2.1 电话网的组成265

8.2 电话网265

8.2.3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269

8.2.4 综合业务数字网269

8.2.5 智能网273

8.3 数据通信网275

8.3.1 数据网概述275

8.3.2 数据通信系统构成275

8.3.3 数据网的构成276

8.3.4 分组交换网277

8.3.5 帧中继网278

8.3.6 数字数据网279

8.3.7 以太网280

8.3.8 因特网(Internet)与IP网络282

8.3.9 IP电话网技术284

8.4 现代通信网的支撑网286

8.4.1 信令网286

8.4.2 同步网289

8.4.3 电信管理网291

8.5.1 有线广播电视网系统结构293

8.5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293

8.5.2 频谱安排294

8.5.3 交互式电视网295

思考题和习题295

第九章 接入网技术297

9.1 接入网概述297

9.1.1 接入网的定义297

9.1.3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298

9.1.2 接入网的特点298

9.1.4 接入网的接入类型299

9.1.5 接入网的接口299

9.1.6 接入网的传输技术分类300

9.2 V5接口301

9.2.1 V5接口的技术特点301

9.2.2 V5接口的功能描述303

9.2.4 AN的Q接口与V5接口的关系304

9.2.3 V5接口的特点304

9.3 铜线接入技术305

9.3.1 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SHDSL)技术305

9.3.2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305

9.3.3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技术306

9.4 光纤接入技术306

9.4.1 光纤接入网的功能配置306

9.4.2 光纤接入网的几种典型结构307

9.5 无线接入技术308

9.5.1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308

9.5.2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309

9.6 以太网接入技术311

9.7 接入网的管理312

9.7.1 管理结构312

9.7.2 管理功能313

思考题和习题315

10.1.2 专用信息网分类316

10.1.1 专用信息网概念316

10.1 专用信息网概述316

第十章 专用信息网316

10.2 数字卫星直播电视网317

10.3 交通信息网318

10.3.1 城市交通监控网318

10.3.2 高速公路信息网319

10.3.3 GPS系统及交通管理信息网320

10.4 电力信息网321

10.4.1 电力信息主干网322

10.4.2 利用GSM短消息实施对电力的监控323

10.4.3 用电力线组建的小型专用信息网323

10.5 现代工业信息网324

10.5.1 工厂自动化网络体系结构324

10.5.2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325

10.6 邮政综合信息网327

10.6.1 邮政综合信息骨干网327

10.6.2 邮政综合信息局域网328

10.7.1 航空航天测控信息网329

10.7 其他几种特殊用途的信息网329

10.7.2 移动自组织网331

10.7.3 家庭信息网332

10.7.4 校园网334

10.7.5 天然气输配管网335

思考题和习题336

第十一章 网络安全337

11.1 概述337

11.1.1 网络安全问题的由来与重要性337

11.1.2 安全服务337

11.1.3 安全模型338

11.2 网络安全典型技术340

11.2.1 密码技术概述340

11.2.2 网络通信保密技术类型343

11.2.3 蜂窝式无线通信安全与WAP345

11.2.4 无线局域网安全与WEP347

11.2.5 IPSec与VPN349

11.2.6 防火墙技术351

11.2.7 入侵检测系统(IDS)352

思考题和习题353

第十二章 信息网的发展354

12.1 网络融合354

12.1.1 信息化与网络融合354

12.1.2 三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55

12.1.3 三网的改造方向356

12.1.4 三网融合的基础357

12.1.5 三网融合的技术方案358

12.1.6 三网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359

12.2 下一代网络——NGN360

12.2.1 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360

12.2.2 NGN的技术框架361

12.2.3 NGN的发展趋势364

思考题和习题367

参考文献 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