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5 经济现代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5 经济现代化研究
  •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8307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现代化建设-研究报告-中国-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5 经济现代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图表目录1

图一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之一,经济结构的转变)1

综述1

图1-1 世界经济中心的地理转移(经济中心的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的一半)2

上篇 经济现代化研究2

第一章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客观事实2

第一节 经济现代化的时序分析3

图1-2 1700~199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增长和差距(1990年国际美元)3

表1-1 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主要依据美国1947~1996年的经济数据)3

一、经济现代化的时序分析方法4

表1-2 经济现代化的时序分析的国家样本(2001年)4

表1-4 经济变量的趋势分类(根据长期趋势和变化特点)5

表1-3 经济现代化的时序分析的主要变量5

二、经济效率的300年时序分析5

表1-5 1700~2001年生产效率的特征事实6

表1-6 1700~2001年人均GDP的变化6

表1-7 1870~1998年劳动生产率(GDP/工作小时)的变化7

表1-8 1820~1998年人均GDP增长率的变化(年均复合增长率)7

表1-9 1750~1970年人均GNP的变化8

表1-10 1700~2001年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名的国家9

表1-11 1700~2001年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名的国家的排名9

表1-12 1000~2001年人均GDP的国家差距10

表1-13 1960~2001年人均GDP的国家差距10

表1-14 1750~1970年人均GNP的国家和地区差距10

图1-3 1000~2001年人均GDP的相对差距的扩大(按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11

表1-15 1000~2001年人均GDP国家差距的年均扩大速度11

表1-16 1500~2001年人均GDP的国家分组及其转移概率12

表1-17 1700~2001年资源使用效率的特征事实13

表1-18 1965~2000年耕地使用效率(农业增加值/耕地)的变化14

表1-19 1960~2000年能源使用效率(GDP/能源消费)的变化14

表1-20 1960~1996年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15

表1-21 1799~1996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15

表1-22 1965~2000年耕地使用效率的前沿和差距15

表1-24 20世纪15个国家失业率的变化16

表1-23 1960~2001年能源使用效率的前沿和差距16

图1-4 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收入不平等的变化的一种形式(一个模型)17

三、经济结构的200年时序分析17

表1-25 1801~2000年15个国家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18

表1-26 1801~2000年15个国家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19

图1-7 1801~2000年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a)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b)的变化(服务化和非物质化)20

图1-6 1801~2000年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a)和工业劳动力比重(b)的变化(工业化和非工业化)20

图1-5 1801~2000年发达国家农业增加值(a)和农业劳动力比重(b)的变化(非农业化)20

表1-28 1950~2000年就业结构的前沿和差距21

表1-27 1950~2001年产业结构的前沿和差距21

表1-29 1950~2001年工业比重的变化22

第二节 经济现代化的截面考察23

一、2001年的世界经济截面23

表1-30 经济截面的分析方法24

表1-31 2001年的国家分组24

表1-32 经济现代化截面分析的经济变量(以人均GNI为自变量)25

表1-33 2001年经济现代化截面分析的72个经济变量26

表1-34 2001年生产变量与人均GNI的特征关系27

表1-35 2001年生产变量与人均GNI的关系分析29

表1-36 2001年生产变量与人均GNI的特征关系的分类30

图1-8 生产率与人均GNI的关系30

图1-9 人口增长率、人均GDP增长量与人均GNI的关系30

图1-11 资源使用效率与人均GNI的关系31

图1-14 就业结构与人均GNI的关系31

图1-12 失业率与人均GNI的关系31

图1-13 产业结构与人均GNI的关系31

图1-10 增长率与人均GNI的关系31

图1-18 环境损失与人均GNI的关系32

图1-17 资源损耗与人均GNI的关系32

图1-16 基础设施与人均GNI的关系32

图1-15 投入结构与人均GNI的关系32

表1-38 2001年流通和分配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分析33

表1-37 2001年流通和分配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特征关系33

表1-39 2001年流通和分配变量与人均GNI的特征关系的分类34

图1-19 货币流通与人均GNI的关系34

图1-20 贸易与人均GNI的关系34

图1-21 金融结构与人均GNI的关系34

图1-22 收入分配与人均GNI的关系34

图1-23 金融结构与人均GNI的关系34

表1-40 2001年消费和储蓄与人均GNI的特征关系35

表1-41 2001年消费和储蓄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分析35

表1-42 2001年消费和储蓄变量与人均GNI的特征关系的分类35

图1-29 债务与人均GNI的关系36

图1-24 消费结构与人均GNI的关系36

图1-25 政府支出与人均GNI的关系36

图1-26 储蓄与人均GNI的关系36

图1-27 投资与人均GNI的关系36

图1-28 人力资本与人均GNI的关系36

表1-43 2001年经济现代化的前沿和差距(生产变量)37

表1-44 2001年经济现代化的前沿和差距(流通和消费变量)38

表1-45 2001年经济现代化的前沿和差距的比较(9组国家平均值之间的比较)39

表1-46 国家人口规模对经济模式的影响40

表1-47 国家人口规模对经济模式影响的统计分析41

表1-49 1980年国家分组42

表1-48 经济变量与人均GNI的关系分类42

二、20世纪的世界经济截面42

表1-50 1980年经济变量与人均GNI的特征关系43

图1-31 1980年就业结构与人均GNI的关系44

图1-30 1980年产业结构与人均GNI的关系44

表1-51 1980年经济变量与人均GNI的关系分析44

表1-52 1980年经济现代化的前沿和差距45

表1-54 1960年国家分组46

表1-53 1980年经济现代化的前沿和差距的比较46

表1-55 1960年经济变量与人均GDP的特征关系47

图1-32 1960年产业结构与人均GDP的关系48

图1-33 1960年就业结构与人均GDP的关系48

表1-56 钱纳里的分析结果与2001年经济截面的分析结果的比较49

表1-58 1900年经济变量与人均GDP的特征关系50

表1-57 1900年国家分组50

表1-59 1900年经济现代化的前沿与差距51

三、19和18世纪的世界经济截面51

表1-62 1870年经济现代化的前沿与差距52

表1-60 1870年国家分组52

表1-61 1870年经济变量与人均GDP的特征关系52

表1-65 1820年经济现代化的前沿与差距53

表1-64 1820年经济变量与人均GDP的特征关系53

表1-63 1820年国家分组53

表1-66 1750年经济现代化的前沿与差距54

图1-34 1750~1900年芬兰的就业结构的变化55

一、世界经济形态的变迁56

第三节 经济制度与观念的变迁56

表1-68 1700年荷兰和英国的就业结构56

表1-67 1700年20个国家的人均GDP56

表1-69 经济时间与历史时间的对照表57

表1-70 人类经济史上不同时期的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58

表1-71 人类经济史上的主导技术和产业的变化59

表1-72 1960年经济截面的基本结构59

图1-35 经济形态的演变和交替(以劳动力结构变化为例)60

表1-73 2001年经济截面的基本结构60

表1-74 人类经济史上的基本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模式)60

表1-75 人类经济史上的基本经济形态61

表1-76 人类经济史上的过渡经济形态61

二、世界经济制度的变迁62

表1-77 人类经济史上的亚经济形态(部门经济)62

表1-78 1700~2001年世界不同国家的基本经济形态62

表1-79 人类经济史上的基本经济制度63

三、世界经济理论的变迁64

表1-80 1960年和2001年世界不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64

第四节 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分析66

表1-81 人类文明中心和世界经济中心的变迁(250万年前~公元2100年)67

表1-82 经济现代化的六次浪潮68

一、经济现代化的六次浪潮68

图1-36 经济现代化第一次浪潮的发源和扩散(1870年)69

图1-37 经济现代化第二次浪潮的分布(1900年)70

图1-38 经济现代化的第三次浪潮的分布(1950~1970年)71

图1-39 经济现代化的第四次浪潮的分布(2001年)73

二、经济现代化与技术变迁75

表1-83 重要发明、创新与康德拉季耶夫经济周期76

三、四类国家的经济现代化77

表1-84 经济现代化四次浪潮的先行国家77

表1-86 1821~1915年欧洲移民的规模78

表1-85 1914年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地78

表1-87 1860~2000年美国制造业的十大主导产业79

表1-88 经济现代化四次浪潮中的国家追赶79

表1-89 经济现代化的26个基本事实81

表1-90 生产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82

表1-91 20世纪后40年工业比重下降的国家个数83

一、世界范围的经济学与经济现代化86

第一节 经济学与经济现代化86

第二章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原理和方法86

表2-1 世界经济中心和经济思想的变迁(250万年前~公元2100年)86

表2-2 著名经济学家的国家分布(公元元年~公元1970年)88

二、发达国家的经济思想与经济现代化88

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思想与经济现代化89

第二节 经典经济现代化的理论分析89

表2-3 20世纪末的经济学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1970~2003年)89

一、经典经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90

表2-4 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的结构90

表2-5 经典经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91

二、经典经济现代化的分支理论92

表2-6 工业化的内涵93

三、经典经济现代化的借用理论94

一、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的两个基础95

第三节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理论分析95

表2-7 世界经济现代化300年进程的14个启示96

表2-8 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人均GDP的差距(一种简单计算)97

表2-9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要素(广义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要素)99

表2-10 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主要变化99

二、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100

表2-11 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的结构100

表2-12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101

表2-13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定义101

表2-14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进步的关系102

表2-15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经济时间表——劳动力结构变化104

表2-16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周期表——经济形态变化104

图2-1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坐标系105

图2-2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之二)106

图2-3 四种经济形态的就业结构变化107

表2-17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两个阶段的差异108

表2-18 广义经济现代化过程的12个特点109

表2-19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六个原理109

图2-4 20年里国家经济现代化水平(人均GDP)相对地位的转移概率112

图2-5 20年美国50个州经济现代化水平(人均收入)的国内地位的转移概率112

表2-20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行为主体和研究对象的结构矩阵116

表2-21 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四个目标的基本内涵118

图2-6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动力(概念模型)121

图2-7 21世纪广义经济现代化的三条基本路径123

表2-22 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理论的结构125

表2-23 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125

图2-8 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示意图(经济结构变化)126

表2-24 综合经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128

图2-9 综合经济现代化的示意图(经济结构变化)128

三、广义经济现代化的研究方法129

表2-25 经济现代化研究的对象界定129

第四节 经济现代化的方法分析130

表2-26 经济现代化研究的内容界定130

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方法分析131

表2-27 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方法分析的任务131

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方法136

三、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方法138

图2-10 综合经济现代化的要素配方的变化(示意图)140

第三章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142

图3-1 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综合经济现代化路径…)142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现状143

一、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143

表3-1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阶段143

表3-2 1820~1998年中国GDP和人均GDP增长率的变化(年均复合增长率)145

表3-3 1700~2001年中国人均GDP的变化146

表3-4 1750~1970年中国人均GNP的变化146

表3-6 1820~2000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147

表3-5 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早期工业化147

表3-7 1820~2000年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148

图3-2 1700~2001年中国、日本和美国GDP占世界的比例148

表3-8 1700~2001年中国等五个国家GDP占世界的比例149

表3-9 1700~2001年中国人口和GDP及其占世界的比例149

表3-11 1960~2001年中国人均GDP的国际比较150

表3-10 1700~2001年中国人均GDP的国际比较150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现状151

表3-12 2001年中国经济效率和福利的国际比较152

表3-13 2001年中国人均GDP的国际比较153

表3-14 2001年中国经济结构和福利的国际比较154

表3-15 2001年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155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述评156

表3-16 2001年中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156

表3-17 1890~1990年的中国经济现代化158

表3-18 2001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159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160

图3-3 2001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坐标161

一、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前景161

表3-19 21世纪世界经典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估计(全面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的国家个数)162

表3-20 21世纪世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估计(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国家个数)163

表3-21 21世纪世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的前沿水平的三种估计164

表3-22 1970~2002年高收入国家经济现代化指标的年均增长率165

表3-23 21世纪世界经济现代化指标先进水平的一种估算(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一种估算)166

表3-24 1970~2002年的世界经济现代化水平167

表3-25 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168

表3-26 2050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的估计168

表3-27 2050年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的世界平均值的预期水平(第二种估算)169

表3-28 2050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的估算169

表3-29 21世纪中国经典经济现代化指数的三种估算170

表3-30 21世纪中国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的三种估算170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前景170

表3-31 21世纪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的三种估算171

表3-32 21世纪中国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的一种国际比较(按1990~2002年年均增长率计算)171

表3-33 21世纪前50年中国国民收入总值的一种国际比较172

表3-34 21世纪前5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一种国际比较172

表3-35 1999~2000年人均GDP的年增长率与年增长量的国际比较173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173

表3-36 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政策目标的时间分解(一种方案)174

表3-38 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分阶段目标176

表3-37 21世纪前50年世界和中国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的估计176

表3-40 21世纪前50年中国18个经济评价指标的一种估计177

表3-39 中国18个经济评价指标的实际增长率和达到目标所需的增长率(按当年价格计算)177

一、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178

第三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178

表3-41 中国经济现代化运河战略的新工业化过程的六个特点180

表3-42 中国经济现代化运河战略的产业结构181

图3-4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三大片和八大区的布局182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上)182

表3-43 中国经济现代化运河战略的地理结构182

图3-5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一)——基本路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183

图3-7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三)——国际地位的目标184

图3-6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二)——基本目标184

表3-44 中国经济现代化路径图的时间阶段185

图3-8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四)——历史进程的目标185

图3-9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五)——基本任务187

图3-10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六)——监测指标188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下)188

图3-11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七)——经济效率指标189

图3-12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八)——经济进步指标190

图3-13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九)——经济基础设施指标191

图3-15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十一)——流通和分配结构指标192

图3-14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十)——经济结构转型指标192

图3-16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十二)——经济协调指标193

第四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要点194

一、提升经济质量是重中之重194

表3-45 中国经济质量达到2002年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所需要的时间估算195

图3-17 中国经济战略的三种模型和两次转变(示意图)196

二、提升经济结构任重道远197

表3-46 中国经济基础设施达到2002年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时间估算197

表3-47 中国经济结构达到2002年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时间估算198

三、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当务之急199

图二 世界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评价201

下篇 世界和中国现代化评价202

第四章 经济现代化50年202

第一节 世界经济现代化50年202

表4-1 经济现代化水平评价的结构202

表4-2 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指数203

一、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指数205

图4-1 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坐标205

表4-3 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前沿206

表4-5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国际地位的转移概率207

表4-4 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差距207

表4-6 经济现代化评价三种指数的相关性208

图4-2 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地理分布208

二、1950~2001年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209

图4-4 1960~2001年部分发展中国家工业劳动力比重(a)和工业增加值比重(b)的变化(工业化和非工业化)210

图4-3 1960~2001年发达国家工业劳动力比重(a)和工业增加值比重(b)的变化(非工业化)210

表4-7 1960~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个数)211

图4-6 1950~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211

图4-5 1960~2001年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比重(a)和工业化指数(b)的变化(非工业化)211

表4-8 1970~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国际差距212

表4-9 1970~2002年国家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的升降212

表4-10 1960~2002年综合经济现代化分组升级和降级的国家213

表4-11 1960~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赢家和输家213

表4-12 1950~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水平的结构214

表4-13 发展中国家经典经济现代化的预期完成时间214

表4-14 世界经济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相关系数214

表4-15 1950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15

表4-16 1960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16

表4-17 1970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17

表4-18 1980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18

表4-19 1990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19

表4-20 2000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21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50年222

一、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222

表4-21 2001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分布和不平衡性222

表4-23 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223

表4-22 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223

表4-24 中国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的预期时间(达到1960年发达工业化国家水平)224

表4-25 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达到2002年的100分的预期时间224

二、1950~2001年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225

图4-7 1950~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225

表4-26 中国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达到2002年的100分的预期时间225

表4-27 1950~2002年中国GNP和人均GNP的世界排名226

表4-28 1950~2002年中国经典经济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的变化226

表4-29 1970~2002年中国经典经济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的国际差距226

表4-30 1950~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不协调227

表4-31 1950~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227

一、2002年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指数229

第三节 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229

表4-32 2002年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国内差距和国际差距230

表4-33 中国内地地区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的预期时间232

表4-34 2002年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33

表4-35 1980~2002年中国内地31个地区的经济现代化234

二、1980~2001年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234

表4-36 1980~2002年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35

表4-37 1980年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36

表4-38 1990年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37

表4-39 2000年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38

表4-40 2001年中国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阶段和不平衡性240

一、2002年世界现代化指数241

第一节 2002年世界现代化指数241

第五章 2002年世界和中国现代化指数241

表5-1 世界现代化指数的组成241

表5-2 2002年世界现代化指数242

图5-1 2002年世界现代化水平的坐标图244

图5-2 2002年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分组244

表5-3 2002年处于第二次现代化发展期的国家245

表5-4 世界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差距245

图5-4 2002年世界现代化的地理分布246

二、2002年世界现代化的水平评价246

图5-3 2000和2002年世界国家分组的变化246

图5-5 世界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247

表5-5 2000~2002年世界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变化(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个数)247

表5-6 2002年世界第一次现代化指标的达标比例247

表5-7 2000年与2002年世界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前10名的国家248

表5-8 2002年世界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指数排前10名的国家249

表5-9 2002年世界第二次现代化水平的五大洲分布249

第二节 2002年中国现代化指数250

图5-6 世界综合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分布250

表5-10 1980~2002年期间全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追赶250

一、2002~2003年中国现代化指数251

二、2002~2003年中国现代化的水平评价251

表5-11 2002年中国现代化指数251

图5-8 2001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252

图5-7 2002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252

表5-12 中国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253

一、2002~2003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253

第三节 2002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253

表5-13 2002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254

表5-14 2002年中国内地地区现代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255

表5-15 2002年中国长江流域地区现代化的不平衡性255

表5-16 2003年中国34个地区现代化的发展阶段256

二、2002~2003年中国地区现代化的水平评价256

图5-9 2003年中国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256

图5-10 2002年中国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水平257

表5-17 中国内地三大片和八大区的现代化水平的比较258

技术注释259

参考文献268

数据资料来源272

附录一 经济现代化的评价方法274

附录二 经济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数据集293

附录三 世界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数据集373

附录四 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数据集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