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汇编 1978-2003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汇编 1978-2003年
  • 牛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9049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3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687页
  • 主题词:农业-科技成果-汇编-中国-1978~2003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汇编 1978-2003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水稻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和利用3

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3

农业3

农作物品种资源与育种3

粳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4

籼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4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5

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一代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6

主要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6

苹果抗寒矮化砧木的研究7

线辣椒高产栽培与人工干制技术的研究7

用花粉单倍体育种法选育出水稻、小麦新品种8

利用原子能辐射引变育成水稻新品种原丰早8

烟草单倍体育种9

花粉培养单倍体育种——晚粳新品种新秀9

水稻矮化育种10

北方红麻短光照制种研究10

早籼二九青11

中籼稻良种南京1111

水稻良种晚籼红晚5212

水稻良种604412

水稻优良品种先锋1号12

水稻良种矮脚南特、红梅早13

水稻良种湘矮早9号、洞庭晚籼13

中稻良种泸成17、泸双101114

水稻良种包胎矮、团结1号、广选3号14

水稻良种吉粳60、长白6号15

小站稻新品种东方红1号、东方红2号15

水稻良种京越1号15

晚粳农虎6号16

水稻良种沪选1916

水稻新品种京糯1号、京糯3号17

粳稻良种苏粳1号、苏粳2号17

冬小麦良种北京10号、北京8号18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18

小麦良种石家庄5419

冬小麦良种南大241919

冬小麦良种东方红1号、2号、3号及农大13919

冬小麦良种郑州68320

冬小麦良种泰山1号、泰山4号、昌乐5号、蚰包麦20

冬小麦良种碧蚂1号、碧蚂4号、6028、丰产3号21

冬小麦良种鄂麦6号21

旱地冬小麦良种内乡薄地犟21

冬小麦新品种繁6、繁722

冬小麦良种新冬1号、2号、5号、7号22

春小麦良种京红号23

冬小麦良种毕麦5号23

春小麦良种克丰1号、克旱6号、克旱7号、新曙光1号24

春小麦良种斗地1号25

春小麦良种甘麦8号25

春小麦良种辽春5号、辽春6号、辽春8号25

玉米优良杂交种中单2号26

春小麦良种青春5号、香农3号26

玉米杂交种郑单2号27

玉米杂交种吉单101、吉双8327

杂交玉米良种白单4号27

玉米良种恩单2号28

玉米单交种豫农70428

金0-3玉米自交系29

玉米优良自交系330及单交种丹玉6号29

玉米优良自交系矮金525及杂交种新单1号30

玉米自交系武105及杂交种陕单1号30

玉米优良杂交种双跃3号、鲁三9号、东岳9号31

玉米优良杂交种黑玉46、嫩单1号31

谷子良种公谷6号32

谷子良种龙谷2332

原新1号高粱雄性不育系及原杂号高粱33

谷子新品种晋谷1号、晋谷2号33

高粱杂交种晋杂5号、4号、1号、2号34

黑龙号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高粱的选育34

诱导甘薯开花技术和宁薯1号、宁薯2号的选育35

高产优质高粱杂交种渤杂1号、渤杂3号35

马铃薯新品种双丰收、676-436

马铃薯良种克新1号、克新4号36

大豆良种吉林3号、群选1号37

大豆良种黑河3号、黑农16、丰收10号、东农4号37

花生良种“反修1号”、“反修2号”、花17、花1138

大豆良种晋豆1号、晋豆2号38

大豆良种铁丰1838

九二油菜39

花生新品种粤油551、白沙101639

油菜良种川油9号40

油菜良种甘油3号40

胡麻优良品种雁杂10号和晋亚1号、2号、3号41

油菜良种门油3号、门油1号、门源71-1241

油菜良种丰收4号41

棉花良种冀邯3号、冀邯5号42

棉花良种黑山棉1号42

棉花良种泗棉1号新品种43

棉花良种徐州181843

棉花品种沪棉20443

棉花良种鄂棉6号44

棉花良种中棉3号44

棉花良种南通棉5号44

黄麻良种粤园5号45

棉花良种岱红岱45

茶叶良种福云7号、福云8号、福云2346

龙井茶新品种龙井4346

红麻新品种南选46

甘蔗良种桂糖1号47

烤烟良种春雷3号47

甜菜良种石甜1号48

甜菜良种甜研3号、甜研4号48

多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与研究49

黄瓜良种津研1号、2号、3号49

苹果新品种胜利、葵花50

苹果新品种甜黄魁、迎秋、锦红50

苹果新品种金红苹果50

梨新品种锦丰、早酥51

金水梨1号、金水梨2号51

柑橘芽变选种黔阳冰糖橙52

罐桃新品种黄露、丰黄52

桃新品种麦香、早香玉、京玉、京艳52

核桃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53

云南红河橙——大翼橙亚属的一个新种53

大寨“海绵田”54

土壤肥力理论的研究54

土壤肥料54

苏州地区“吨粮田”建设技术55

大寨“海绵田”的研究55

井灌井排综合改良盐碱地56

盐碱土的形成与改良56

利用浅井—深沟体系综合治理旱涝碱咸57

红壤改良利用技术58

红壤改良应用理论的研究58

深松耕法59

田菁生物学特性和稻田间套种研究60

草木樨绿肥的研究60

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61

红萍养殖及主要害虫防治的研究61

花生根瘤菌的选育和利用62

球肥深施62

油菜萎缩不实病防治研究63

植物保护63

“5406”菌肥63

小麦条锈病防治研究64

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64

小麦白秆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65

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区系消长变异分析及抗锈育种65

棉花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66

马铃薯环腐病综合防治研究66

三化螟的生长、繁殖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67

小麦吸浆虫的研究68

水稻三化螟在隐害株内发生为害研究68

粘虫越冬迁飞规律研究69

蝗虫综合防治研究(北部蝗区)69

棉红铃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全国发生分布区划及防治途径的研究70

利用草蛉防治害虫及其饲养技术研究71

金龟子发生规律及防治71

蝼蛄的活动规律及防治方法71

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综合防治棉花害虫的研究72

赤眼蜂繁殖和利用技术研究72

果树害虫天敌的研究和利用73

利用白僵菌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的研究74

杀虫细菌工业生产工艺研究74

新杀虫菌“天门杆菌(7216)”、“武汉杆菌(140)”74

应用抗生素防治柑桔黄龙病研究75

新农用抗菌素“井冈霉素”的土法生产技术及应用75

农药“六六六”制造研究76

内疗素的研究和应用76

“鲁保1号”除草剂77

农药混合粉剂的研制77

地面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和农药油剂的研究78

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农林牧业上的应用78

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79

江苏省农业区划79

宁夏农业昆虫基本调查79

栽培管理79

陈永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经验总结80

水稻分蘖、幼穗发育研究80

水稻旱种新技术81

双三熟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81

水稻薄膜旱育苗82

早稻温室无土育秧及育秧、机播、机插三配套技术研究82

晚稻两段育秧83

水稻小苗带土移栽83

小麦丰产理论及栽培技术的研究84

小麦高产、稳产、低成本综合栽培技术研究84

青海省春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研究85

世界屋脊冬小麦创高产85

甘薯高温大屋窖86

旱地谷子亩产超千斤86

植棉新技术87

马铃薯退化原因及防止退化的综合技术措施87

茶叶短穗扦插88

甘蔗秋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88

豇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89

塑料薄膜温室生产蔬菜研究89

“环剥促芽”培育二茬烟技术89

板栗栽培技术的研究90

鸭梨高产稳产规律性指标及高产稳产技术90

桐粮间作效益的研究91

山楸嫁接核桃91

油橄榄栽培技术的研究91

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及防护效益的研究92

农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93

农用新技术、新仪器(表)93

林草结合防止农田风沙危害的研究93

LF-1型离子自动分析仪94

谷物中直链及支链淀粉纯品的制备及测定方法研究94

NYL-Ⅲ型伦琴计95

GXD-201型蛋白质分析仪95

NYD-2型低水平β放射性测量仪96

75L-2型累积式辐射仪96

NYG-75型积光仪97

NYW-75型积温仪97

提高沼气池产气率的研究98

农业环境保护98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99

水牛超低温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99

畜牧兽医99

牛的超低温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99

中国黑白花奶牛的培育100

东北马的培育100

东北毛肉兼用细毛羊的培育101

草原红牛的培育101

西农莎能奶山羊的选育及陕西土种奶羊的改良102

新疆羔皮羊的培育102

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的培育与提高102

肉用鸡品系培育和品系杂交103

彩色水貂杂交培育103

哈尔滨白猪的培育103

集体饲养肉猪快速育肥技术104

输送卵虫法推广蜜蜂良种104

应用昆虫激素增产蚕丝的研究105

桑蚕新品种“华合×东肥”105

茸鹿驯化放养105

马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和免疫技术106

利用新农药“灭蚕蝇3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106

猪喘气病的治疗107

耕牛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107

耕牛伪狂犬病鸡胚细胞氢氧化铝灭能苗108

电针麻醉的应用108

畜禽针灸技术的研究108

家畜布氏菌病猪型二号弱毒菌苗和口服免疫法109

牛肺疫弱毒菌苗109

牛泰勒焦虫病裂殖体胶冻细胞苗109

羊厌气菌病多联苗110

家畜布氏菌病羊型五号弱毒菌苗和气雾免疫法110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11

羊链球菌病的研究111

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111

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112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112

猪丹毒(GC42系)弱毒菌种的培育112

炭疽弱毒芽胞苗液体通气培养生产法113

鸭瘟鸡(鸭)胚化弱毒疫苗113

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113

猪活体测膘仪114

JMC-1型母马情期测定仪114

FD-1.5型风力发电装置115

家畜药淋装置115

牲畜电动手术台115

东海外海底鱼资源调查116

水产116

治疗囊虫病的新成药“囊虫丸”116

渤海对虾资源调查、数量预报和渔情预报117

长江水产资源调查117

南海北部和西、中沙海域渔业资源调查117

高碘高产海带新品种的培育118

毛虾的资源调查和渔情预报118

海带自然光育苗的研究119

海带人工养殖的研究119

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的研究120

紫菜人工养殖的研究120

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121

鲍鱼人工育种和养殖的研究121

海参人工育苗和增殖的研究121

贻贝海区采苗技术的研究122

珍珠贝人工育苗和养殖的研究122

梭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123

中华绒螯蟹的人工繁殖研究123

池塘科学养鱼创高产124

利用电厂余热促使草鱼提早产卵124

扩大淡水养殖鱼类新品种125

鲤鱼杂交一代优势的利用125

河蚌育珠125

海洋捕捞稳产高产126

水库中上层鱼类“栏、赶、刺、张”联合渔法126

轻网快拖的研究127

渔船渔获物冷却海水保鲜技术的研究127

67-3型半导体探鱼仪128

电动渔网编织机128

风帆渔船动力化129

8101型441 300瓦拖网渔轮129

吸鱼泵130

围网起网机130

ZD-3型双曲线时差定位仪130

叶轮增氧机131

水产品综合利用132

5AP16型立式平板冻结机132

重盐碱地的改良133

农垦133

中国海区简易天文定位法133

橡胶树产量苗期预测134

北玉5号玉米早熟单交种134

冬小麦良种7023134

橡胶种子油的综合利用研究135

橡胶树化学刺激、产胶动态分析割胶新制度135

剑麻快速繁殖136

天然橡胶新产品——国产标准橡胶的试制136

IKD-100单圆盘旋转开沟机137

ID-70冻土犁137

剑麻皂素——海柯吉宁与替可吉宁的工业分离137

侧牵引清淤机138

悬挂式播种施厩肥机138

W80C挖穴机138

双层三环四带轮窑139

获奖人袁隆平143

2000年143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43

黏虫越冬迁飞规律的研究147

四等奖147

国家自然科学奖147

1982年147

三等奖147

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147

中国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及罗伦瓮和罗伦管系统的研究148

三等奖148

1987年148

二等奖148

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148

猪、鸡生产中营养物质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49

植物耐病毒诱导剂的作用机制研究149

对虾种群动态的研究149

1991年149

三等奖149

中国水稻土150

二等奖150

1993年150

四等奖150

粳型稻种的起源及耐旱性与耐冷性150

1995年150

中国小麦光温特性的研究151

三等奖151

银鲫天然雌核发育机理研究151

谷类作物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152

四等奖152

文昌鱼生殖内分泌调控系统的发现152

青藏高原鱼类的研究153

稻飞虱鸣声信息行为及其机制研究153

应用染色体工程把天蓝冰草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基因转移给小麦的研究154

三等奖154

1997年154

二等奖154

小麦花粉无性系变异机制与配子类型的重组与表达规律154

鱼类基因转移育种应用基础研究155

中国盐渍土155

西藏昆虫区系及其演化和西藏夜蛾研究156

白暨豚和江豚的生物学和保护研究156

四等奖156

中国种子植物的特有属157

三等奖157

1999年157

二等奖157

酶活性部位柔性157

蛋白酶抑制剂结构与功能的研究158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与育性转换机理研究158

基因序列的信息学研究159

生物大分子的计算机模拟159

鱼类能量学机制的研究160

草原蝗虫生态学研究160

土壤电分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160

小麦族生物系统学与种质资源研究161

二等奖161

四等奖161

谷子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的发现、起源、胞质转换与应用体系161

2000年161

《中国经济昆虫志》162

中国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多样性、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162

2001年162

二等奖162

中国兰科植物研究163

二等奖163

2002年163

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164

二等奖164

2003年164

豫北地盐渍土棉麦保苗技术措施的研究167

冬干鸭屎泥水稻“坐秋”及低产田改良的研究167

国家技术发明奖167

1964年167

一等奖167

湖北-12型机耕船168

昆虫蜕皮激素新植物C.C.A及其制造工艺168

1979年168

三等奖168

籼型杂交水稻169

特等奖169

四等奖169

土面增温剂169

1980年169

三等奖169

新农用抗菌素多效霉素169

1981年169

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有效药剂——灭蚕蝇Ⅰ号和灭蚕蝇Ⅲ号170

二等奖170

一等奖170

高产稳产棉花新品种鲁棉1号170

河蟹人工繁殖技术171

海带筏式全人工养殖法171

东风-Z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172

井冈霉素生产菌种及其发酵工艺172

三等奖172

粳型水稻恢复系C57及杂交种黎优57172

高碘高产海带新品种的培育173

柞蚕空胴病的防治法173

高产抗病甘薯品种徐薯18174

一等奖174

四等奖174

毛蚶壳肉无筛水分离机174

1982年174

早熟、硬粒、大穗型玉米自交系“原武02”175

二等奖175

优良玉米自交系“330”175

橡胶树在北纬18°~24°大面积种植技术175

优良大豆品种铁丰18号176

一等奖176

三等奖176

柞蚕线虫病的控制法176

1983年176

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177

棉花高抗枯萎病的抗源品种52-128、57-681177

利用原子能辐射诱变育成水稻新品种原丰早177

籼粳稻亚远缘杂交育成的辽粳5号水稻新品种178

夏播大豆新品种跃进5号178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78

二等奖178

高产花生品种徐州68-4179

三等奖179

公主岭霉素179

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734-Ⅱ的合成方法和养蚕增丝技术180

短裙竹荪室内栽培技术180

抗旱耐瘠冬小麦良种昌乐5号180

Z-7中耕机181

BZ型综合号播种机181

蕨状满江红孢子果丰产及育苗技术181

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182

一等奖182

宽割幅立式割台谷物收割机星轮扶禾器182

1984年182

黄瓜抗病丰产配套品种津研1~7号183

大豆新品种黑农26183

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及其工业化育苗工艺183

二等奖183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新杀菌剂叶枯宁(川化-018)184

苹果新品种胜利184

三等奖184

苹果新品种葵花185

四等奖185

水稻氮素调控技术185

茶皂素石蜡乳化剂(TS-80乳化剂)185

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及其配制的七个系列新品种186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186

1985年186

一等奖186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绵阳11号186

高产小麦品种百农3217187

适于东北中部地区栽植的高产玉米杂交种四单8号187

二等奖187

罐藏黄桃新品种黄露、丰黄188

极早熟春大豆新品种黑河3号188

棉花抗枯萎病、高产新品种86-1号188

冬小麦新品种山农辐63189

四等奖189

三等奖189

利用磷肥副产品制造的新型杀菌剂氟硅脲189

定向牛胃取铁器190

长花序大豆凤交66-12190

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191

优异棉花种质资源——邢台6871191

1987年191

二等奖191

春小麦品种克丰2号191

豇豆新品种之豇28-219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种秦油2号192

白豌豆品种团结豌2号193

甘蓝型核不育杂交油菜193

三等奖193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及合成194

四等奖194

土壤肥料要素识别与快速测算方法194

促菌生、蜡样芽孢杆菌DM423菌株活菌兽用制品194

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195

一等奖195

牧草绿肥新品种早熟沙打旺195

1988年195

抗病偏高糖型甜菜多倍体品种甜研301196

谷子新品种豫谷1号196

二等奖196

Sm-1在诱导三眠蚕生产超细纤度蚕丝的应用197

苹果新品种——秦冠197

棉花枯萎病抗性的快速筛选方法198

用于小麦花药培养的C17培养基198

三等奖198

诱变30号大豆新品种及选育方法198

梭菌多联干粉菌苗199

猴头菌的人工培养技术199

小麦根系联合固氮菌200

抗旱耐瘠花生新品种——天府3号200

四等奖200

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号光滑型菌株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201

中国秋冬萝卜核——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201

1989年201

二等奖201

快中子诱发甘薯下胚轴不定芽突变育种方法202

特早熟桃新品种——春蕾202

三等奖202

冬小麦抗病毒病育种方法及延安11、15、17、19等新品种203

四等奖203

石花菜营养枝筏式多茬养殖技术203

轻型井204

新桑品种7681204

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中棉12205

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205

养殖鱼类舞三毛金藻毒素中毒症防治技术205

1990年205

一等奖205

水稻新品种辽盐2号206

三等奖206

二等奖206

淡水养殖梭鱼全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206

津南实芹1号207

特早熟苹果新品种辽伏207

棉花核雄性不育陆地棉杂交种川杂4号的育成207

低芥酸芥菜型春油菜新品种——新油5号208

四等奖208

柞蚕新品种白茧1号208

苎麻细菌化学联合脱胶技术208

布鲁氏菌羊种五号菌苗209

二等奖209

低酚棉花品种湘棉11号209

圆盘式平地合墒器209

1991年209

小麦矮秆丰产种质资源6609及衍生系的创造与利用210

三等奖210

畜用布鲁氏菌猪2号菌株口服活疫苗210

极抗寒李子新品种绥李3号211

高粱恢复系晋粱5号和晋辐1号211

用软X射线诱变育成两个特种稻系列新品种211

高产、多抗、优质夏大豆新品种——豫豆6号211

冬小麦晚播独秆栽培方法212

桑蚕夏秋用新品种“芙蓉×湘晖”的选育212

丰产优质、多抗性强、适应性广的黑亚3号亚麻新品种212

高矿化地下水型滨海盐渍土“农盐牧结合”综合治理与开发配套技术213

二等奖213

四等奖213

杂交水稻机械采授粉制种实用新技术213

兽用天花粉蛋白胶囊生产及应用213

1992年213

多抗高产广泛性油菜新品种中油821214

大豆优良种质5621214

三等奖214

预产期内诱发母兔定时分娩的方法与机理215

四等奖215

空气放电保鲜技术215

柞蚕卵期控光解除滞育蛹的方法215

鱼的雌性特异蛋白在人工养鱼中的应用215

TO-891制茶专用油脂216

利用啤酒废渣生产单细胞蛋白216

福菇肽产生菌、发酵提取工艺及其测定方法216

抗病丰产优质番茄新品种——中蔬5号和中蔬6号217

禾谷类高效细胞组织营养基217

1993年217

二等奖217

高蛋白优质面包冬小麦新品种PH82-2-2217

皖系料毛型毛兔新品系218

口蘑驯化栽培技术218

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利用218

三等奖218

早熟优质丰产耐病适应性广的合江19号水稻新品种218

特高产优质粳糯稻新品种辽盐糯218

柞蚕抗病品种——抗病2号218

鲜食玉米新品种津鲜1号218

青丝粮食兼用型优质高产白玉米杂交种辽原1号219

四等奖219

快速培植牛黄和胆汁引流装置及方法219

海带苗绳绑漂生产方法219

黄胞胶生产的新方法219

综合应用生物技术创造抗黄矮病普通小麦新种质220

二等奖220

紧凑型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8112”的选育220

韭菜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利用220

大葱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220

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新技术220

北方中国对虾亲虾冰下越冬方法220

1995年220

王浆、蜂蜜双高产浙农大Ⅰ号意蜂品种的培育221

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器系统221

保护地专用黄瓜新品种中农5号222

异源细胞质(粗山羊草)小麦新种质的创造及利用222

三等奖222

烤烟高抗赤星病种质资源“净叶黄”的选育与利用223

抗寒优质丰产耐贮苹果新品种——宁丰223

芝麻基因雄性不育系ms86-1及杂交种豫芝9号223

青鱼人工繁殖自行产卵受精技术224

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224

钴圃生育期活体慢照射诱变育成小麦新品种西辐7号225

出口优质米新品种赣晚籼23号(赣优晚、SG89320)225

四等奖225

野生大豆直接利用技术及吉林小粒1号新品种225

玉米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新自交系48-2和S37(苏37)226

二等奖226

1996年226

银白木耳的发现及驯化栽培技术227

四等奖227

三等奖227

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法制种227

大豆抗病丰产高配合力种质资源郑077249及其衍生系的创造与利用227

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技术227

冬小麦矮秆、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228

一等奖228

QF-1型蜜蜂电子自动取毒器228

1997年228

棉花“洞A”核雄性不育种质229

三等奖229

二等奖229

水稻半矮秆“早长”超高产株型模式和第三代超高产品种胜优的育成229

水稻控蘖增粒高产栽培技术230

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选育及Pm21基因染色体定位230

马铃薯抗菌肽基因工程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抗青枯病新株系的获得230

育成优质高产多抗早籼新品种中优早3号231

四等奖231

BSLD-95型羊绒联合分梳机工艺技术231

判明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的遗传性和育成新型无蔓一代杂种及其推广232

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耐盐碱、耐瘠薄大豆新品种——抗线1号232

板鸡制作方法233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新品种荧光×春玉的育成233

烟草螟诱杀剂的配制及应用233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鉴定与初步利用234

二等奖234

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技术234

高纯度河鲀毒素的制备工艺234

1998年234

普通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的创制235

新型细胞质高粱雄性不育系A2V4A创制与利用235

三等奖235

稀土育珠技术236

以肥料包裹肥料的缓释、控制释放肥料及其制造工艺236

棉花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的选育236

节瓜强雌系选育及杂优利用237

抗原遗传和高抗大豆孢囊线虫1、3、4号小种新品系创制应用237

四等奖237

苦瓜清凉酒加工方法238

家蚕新品种陕蚕3号的选育238

苎麻新品种湘苎3号选育238

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的建立239

三等奖239

1999年239

二等奖239

应用细胞融合技术选育食用菌优良新品种239

小偃麦亚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及获得的Ag型抗性小麦品种(系)240

安农S-1籼型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研究240

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兔化绵羊适应菌苗和微量凝集诊断技术241

中育7号甜橙的育成与应用241

两系杂交糯高粱育种技术242

棉花开心株型高产技术体系242

四等奖242

我国抗稻白叶枯病粳稻近等基因系的培育及应用243

二等奖243

2000年243

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的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选育和利用244

二等奖244

2001年244

二等奖244

水稻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244

2002年244

创制新农药高效杀菌剂氟吗啉245

棉花抗虫基因的研制245

猪高产仔数FSHβ基因的发现及其应用研究246

二等奖246

2003年246

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结果应用25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25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51

1985年251

一等奖251

聚乙烯地膜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52

我国褐稻飞虱迁飞规律的阐明及其在预测预报中的应用252

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253

军马新品种——山丹马、伊吾马253

山东苹果砧木资源研究254

全国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254

二等奖254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甘油5号255

晋麦2148小麦新品种选育255

不结球白菜品种资源收集整理和周年系列新品种的选育推广255

高产、耐菌核病、耐旱、耐瘠、早熟豌豆品种团结豌1号256

黄河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的研究和推广257

龙舌兰麻杂种第11648号引种试种技术改进与示范推广257

早中晚兼用丛生快长类型籼稻新品种双桂1号的育成及其种性研究257

夏播玉米单交种京早7号的选育、生育规律、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257

鄂沙28棉花新品种选育及其推广257

甜橙优良品种锦橙的选育鉴定与推广257

全国粮食与出口食品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污染调查与研究258

棉花害虫及其天敌的研究258

小流域土地资源信息库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258

地面低容量喷雾技术及其推广应用258

种子、真菌及昆虫传播的几种麦类病毒病的鉴定及综合防治258

四川省杂交稻制种高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259

克瘟灵(三环唑)259

食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毒性研究259

中西杀灭菊酯259

甲基异柳磷259

鸭梨优质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260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栽培管理技术体系260

农家微型水力发电装置261

沙荒地改造利用研究261

河南省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划分及其生产技术规程261

花生千斤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261

7RZG-50000型横格育苗蜂窝纸容器制作机261

瘦肉型三江白猪新品种262

食品中污染物质和添加剂等检测方法的研究262

东北松辽平原机械化少耕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262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63

“(苏蚕3号×秋3)×苏蚕4号”的育成和推广263

新浦东鸡培育263

哈尔滨白鸡的选育263

金定鸭培育263

保幼激素“738”和蜕皮激素在蚕业生产上的应用264

全国微量元素硒含量分布的调查研究264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研究265

我国水貂病毒性肠炎病原分离、鉴定、特异性诊断及同源组织灭活苗265

现代化蛋鸡生产体系的研究开发与建设265

河魨毒素提取方法266

兽用提纯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的研制266

血吸虫病治疗药物研究266

夏大豆新品种鄂豆2号267

大麦早熟3号引种鉴定试种推广267

异育银鲫267

三等奖267

山东、北京、青岛大白菜早、中、晚熟配套的一代杂种选育和推广268

开育8号大豆269

高粱细胞质遗传雄性不育系“黑龙11A”的创造269

籼型杂交稻威优6号的推广269

中熟丰产优质晚籼品种余赤231-8269

小麦国家标准269

全国小麦品种资源抗赤霉病性鉴定研究269

玉米新品种嫩单3号269

烤烟良种选育和推广实现全省良种化和统一供种270

蘑菇罐藏优良菌种筛选和提高单产研究270

宁油7号、西南302油菜的选育和推广270

甘蔗新品种粤糖57/423选育与推广270

甘蔗早熟、高糖、高产优良品种桂糖11选育270

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的育成270

马铃薯优种虎头选育与推广270

棉花潜在性缺硼与有效施硼的研究和应用271

山东省土壤速效锌普查及锌肥使用技术的示范推广271

西瓜新品种红优2号的选育271

云南省红壤改良技术大面积推广272

水稻缺锌坐蔸的防治研究和利用272

风沙地改良利用综合样板建设的研究272

我国西半部地区黏虫常发世代虫源及预测预报技术273

我国稻瘟病生理小种及抗稻瘟病抗原筛选273

稀土元素的应用推广273

推广喷灌新技术273

高效、低成本的滴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73

稻田蜘蛛利用研究274

稻纵卷叶螟迁飞规律和预测预报研究274

玉米螟人工大量饲养、抗螟性鉴定及高效治螟技术275

核爆炸对农作物、土壤、种子的破坏及防护276

甲霜胺拌种防治谷子白发病276

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的合成与应用277

棉铃虫生命表及其在防治上的应用277

农药使用标准研究277

列联表在农业病虫预测预报中应用的研究277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277

小麦丛矮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调控生态条件、综合技术的应用277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开发研究277

冰雹预报方法研究278

寒潮中期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278

冀中梨树病虫综合防治技术278

农用杀菌剂FXN(粉锈宁)278

草甘膦(镇草宁)在胶园灭茅中的推广应用278

飞机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防御低温冷害及干热风对农作物危害的研究和应用278

红壤稻田持续高产的研究279

湘、鄂、赣三省稻田三熟制轮作连作试验研究279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啶”的研制及其在棉花上的应用280

水稻群体数学调优栽培技术研究280

黄麻亩产500千克规律及技术281

长江中游地区水田三熟油菜高产栽培技术281

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叶龄模式282

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操作程序282

西维因、萘乙酸对金冠、红星等苹果的疏果技术及其应用282

橡胶树低产实生树胶园更新283

巴西橡胶花药培养优良品种的新技术283

江苏省麦田排水降湿技术推广——麦田一套沟的形成与发展283

生物能温室育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283

丰产优质棉花的栽培技术规范研究283

甜菜露地越冬采种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283

香菇木屑栽培及良种选育283

5XZ系列重力式种子精选机研制与推广284

水稻大棚盘育苗机械化插秧技术284

木地肤旱作栽培技术及其补播改良的研究284

植物生长调节剂“助壮素”284

农用聚乙烯耐老化薄膜284

无滴防尘聚氯乙烯农膜284

便携式农业机械测试数据实时处理方法和仪器的研究284

我国南方茶花蜜源的采集利用和防止蜜蜂茶花蜜中毒技术285

大米气调贮藏防霉保鲜技术285

喷灌泵系列更新改进285

桂林-2号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285

5XFZ-15.0型清粮机285

小氮肥厂合成系统双塔串联工艺285

三十万吨大化肥装置285

IA家畜性欲消失法286

化学水解法生产饲料添加剂286

猪的统一供精286

北京鸭双桥16系选育286

家蚕新品种“苏5×苏6”选拔和推广应用286

农户笼养鸡技术推广287

诊断和治疗耕牛日本血吸虫病新技术287

家畜肿瘤的调查研究287

猪弓形体病的病原分离、感染来源及快速诊断技术287

太湖短吻银鱼移殖滇池试验研究288

推广养殖福寿鱼288

1.5万只蛋鸡笼养成套设备与标准鸡舍设计推广288

广东南海大岗鸡场设计288

蜜蜂花粉生产工艺研究288

渤、黄、东海近海区大面积水温预报288

散鳞镜鲤(雌)×兴国红鲤(雄)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288

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养殖及插核育珠289

中国美利奴羊新品种的育成289

配合饲料养鱼的研究289

马面鱼的加工技术与开发利用289

1987年289

一等奖289

黄淮海平原黑龙港地区综合开发与治理290

中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290

二等奖290

全国大区级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六五”成果及其应用291

农业遥感应用研究——卫星遥感信息在山西农业自然资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291

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292

烟单14号玉米单交种292

我国氮磷钾化肥的肥效演变和提高增产效益的主要途径293

棉花新品种冀棉8号293

家蚕品种资源的研究293

若干昆虫性信息素结构、合成及应用294

镇海年产52万吨尿素装置设计294

太湖地区高产土壤的培育和合理施肥的研究294

宜兴科学施肥294

山东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均衡增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295

寒地水稻旱育苗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其推广295

豫东故道沙区优良酿酒葡萄选育、栽培及酿酒技术的研究296

甘蔗早熟优良品种选育及高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96

红江橙品种选育与推广296

施耕机工作部件及其与拖拉机配套合理性的研究297

LSD-1流化床蔬菜速冻装置297

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297

鸡的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的研究298

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及《中国畜禽品种志》的编写298

兽用抗菌新药“痢菌净”的研制及大面积推广应用299

中国主要地方猪种质特性的研究299

中国草原红牛299

珠江三角洲万亩连片鱼池高产综合技术300

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300

十三种动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300

我国不同地区实行农业机械化方案制定方法的研究301

全国农业投入产出表及其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301

三等奖301

三江平原区域农业自然遥感复查及其综合治理若干建议302

我国九省市主要经济自然区农业土壤及主要粮食作物中污染元素环境背景值研究302

太湖平原地区水土资源及农业发展远景研究303

小麦干热风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研究303

我国粮食(总产、水稻和小麦)产量气象预测预报研究303

广汉县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304

微山湖、照阳湖、独山湖、南阳湖自然资源调查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304

早稻品种浙辐802305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综合开发人民胜利渠试区引黄泥沙处理技术305

麻塔山区果林牧综合开发试验305

大麦沪麦4号(76-23)306

小麦新品种扬麦4号306

协青早不育及协优64新组合的选育306

四川省玉米杂交种区域化选育布局及配套应用研究307

棉花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307

西藏高原引种推广冬小麦获得成功并夺得高产307

超早熟、高蛋白大豆新品种东农36号308

外贸“天府花生”原料果品种南充混选1号等的选育及开发利用308

中华猕猴桃优良品种华光2号与79-5-1309

板栗良种选育(6个品种)309

丰收黄大豆的选育与推广应用309

豫油1号(甘蓝型51双低油菜)的选育310

6031、南1号转阁楼优良桑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310

以乌桕脂、动物脂为原料研制开发类可可脂系列产品310

我国主要土壤的供钾潜力、需钾前景和钾肥的推广施用311

西瓜新品种郑州3号的培育和应用311

优质抗病青菜品种矮抗青(E78-04)311

绿肥改土增产技术的示范推广312

盐湖钾肥的合理使用和农业评价312

新农用抗菌素120及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生产工艺和应用313

我国大豆病毒种类鉴定为害分布和检验技术的研究313

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的策略与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314

玉米品种资源对大、小斑病及黑穗病抗病性鉴定314

我国五大稻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系统对策315

熏灭净(硫酰氟)的研究生产及在农林外贸文史档案轻纺城建等方面的大规模应用315

小麦黑森瘿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316

有机磷杀鼠剂——毒鼠磷系列产品研究、剂型及推广应用316

两种粮食仓库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与应用316

籼型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的研究317

1.5%甲基对硫磷—3%敌百虫混合粉剂(简称甲敌粉)317

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水稻稻瘟病、麦类赤霉病预测预报研究317

运五飞机GP-81型喷雾设备317

大豆高产栽培开发研究318

黑龙港区缺水低产麦田经济用水、肥水配合栽培技术及应用318

6NF-13.2型分离式铁辊碾米机319

苹果幼树早果早丰栽培技术319

水田自然免耕技术319

东北细毛羊推广及改良技术320

辽宁绒山羊选育320

井用潜水电泵关键技术应用中间试验320

碱茅草改良碱斑草场综合技术320

牛冷冻精液321

无特定病原(SPF)鸡群建立及维持的研究321

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研究322

应用马与(驴)冻精开发人工改良技术研究322

简易节能型鸡舍、鸡笼的工厂化养鸡工程体系配套技术322

冰下生物增氧技术及其在鱼类越冬中的应用323

NJT-Ⅰ型牛胃金属异物探测仪和吸取器的研制及推广323

全省推广气雾免疫控制人畜间布氏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323

稻田养鱼技术推广324

黑龙江鲫鱼种群的遗传特性及其应用324

坛紫菜营养细胞直接育苗和养殖的研究324

浙江池塘养鱼高产技术推广325

丰鲤的生产应用325

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63326

一等奖326

渔用双向牵伸网及其生产工艺、设备326

1988年326

中国黑白花奶牛的培育327

留民营生态农业系统的建设与研究327

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327

云南甘蔗种质资源的考察与研究328

二等奖328

农用稀土化合物的应用研究329

棉花新品种——鲁棉6号329

小麦属间杂交新技术、新种质及新品种的创造329

砂姜黑土小麦施肥计算机专用咨询系统330

“三北”防护林地区自然资源与综合农业区划330

控制棉花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对策及关键技术330

太湖地区稻茬麦免、少耕适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全省的开发与应用330

猪旋毛虫病防治研究331

提高长毛兔产毛量配套技术的研究331

杜湖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和繁育体系的研究331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抗三病二虫鉴定研究与利用332

三等奖332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冀豆4号333

高产优质抗病糯稻新品种湘早糯1号的选育333

大豆品种合丰25选育333

常山99号猴头菌株的选育和推广334

甘蔗新品种粤糖63-237334

辽宁省农田杂草种类和分布的调查研究335

黑龙江春小麦根腐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335

土壤环境容量研究335

河南省盐碱地植棉增产技术开发研究335

用卫星核糖酸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336

小麦品种抗锈性的鉴定和利用336

棉虫种群动态及其综合防治研究337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337

烟草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研究和应用337

提高苹果大树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技术及推广应用338

杂交玉米繁种体系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338

黄土高原峁状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模式及实验区建设效果339

板栗幼树早期丰产及劣种改良扩大试验339

祁连山北麓海拔1700~2600米冷凉灌区百万亩春小麦339

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339

中国热带作物种植业区划340

黄土丘陵区农林牧合理结构与增产技术综合研究340

农田灌溉雾化喷头的研制及应用研究341

红泥塑料沼气技术研究与开发341

贵州野生刺梨加工利用研究342

吉林红参加工工艺及其质量评价342

农机检测节能技术推广342

全国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与制订343

遥感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343

吉QHT-150型粮食烘干机(蒸流烘干机)343

役肉兼用延边黄牛选育344

牧场防护林营造技术及效益的研究344

伊盟优良牧草筛选及人工、半人工草地建立的研究344

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345

新浦东鸡推广345

鲫鲤杂交研究346

生物产品冻干新工艺的研究346

吉林省控制牛、羊、猪布鲁氏菌病和鹿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的研究346

青草鲢鳙鲂鱼受精生物学的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研究347

网箱养鲤及其配套技术347

北京市郊区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大面积综合试验347

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济南13号348

二等奖348

1989年348

一等奖348

多抗性玉米杂交种——丹玉13号348

韭菜新品种791的培育和推广349

农作物遗传操作新技术——授粉后外源DNA(基因)导入植物的生物工程育种技术349

我国主栽桑树配套系列品种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桐乡青和湖桑197号的选育与推广350

中国亚洲棉性状研究及其利用350

江苏省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小(大)麦高产模式化栽培研究及其应用351

辽宁省旱田作物灌溉布局问题的研究351

豆田天敌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研究351

我国粮食产需区域平衡研究352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配置和结构研究352

Ⅱ型甜菜育苗纸筒机及甜菜育苗纸筒的研究352

西洋参大面积农田栽培技术的研究352

农家用沼气池设计图集、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国家标准成套技术353

上海市郊区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大面积综合试验354

建成我国奶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及奶酪加工技术的工业性试验354

农业机械切割器354

海洋岛渔场对虾放流增殖推广试验355

河北省大面积精养对虾高产配套技术推广355

大豆新品种吉林20号356

新疆小麦优良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356

三等奖356

广东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抗性鉴定356

高抗TMV丰产番茄新品种——中蔬4号(鲜丰)的育成357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豫豆2号的选育和示范推广357

旱作碳酸氢铵深施机具及提高肥效技术措施的研究358

几种主要农作物锌、硼肥施用技术规范358

黄花菜花芽分化及其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358

系统工程在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中的研究与推广359

稻萍鱼高产体系研究359

二点螟性外激素在预测预报上的推广应用359

红香蕉苹果产地贮藏系列技术360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开发应用360

小麦规范化栽培及综合增产技术的应用360

啤酒花引种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361

山葡萄大面积家植配套技术361

苎麻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362

烤烟优质栽培技术开发试验362

A型(群)猪肺疫CA株弱毒菌苗的研究363

种植业适度经营规模研究363

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技术推广363

绵羊绦虫病防治研究364

绵羊精液冷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364

高活性的新型鱼类催产剂365

ZPW13-1000型微机控制自动配料系统365

大面积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陕农7859366

一等奖366

JYCFD4/70型中高压液压起网设备的研制366

8203型围网渔船研制366

1990年366

棉籽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与技术367

豫花1号花生品种的选育及开发利用368

二等奖368

双阳梅花鹿育种368

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养殖、研究及应用36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二)国家标准GB8321.1、2-1987369

黑龙江垦区旱田化学除草配套的研究369

稻田土壤的供氮能力和氮肥用量的推荐369

华北平原作物水分胁迫和干旱369

玉米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370

棉花的生长和组织解剖370

西藏农业病虫草害及天敌资源调查研究370

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体制状况调查及改革建议370

优质稻生产技术体系及其应用理论研究370

猪旋毛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371

家蚕夏秋蚕品种朝霞(7532)的选育和应用371

瘦肉型肉鸭371

渤海湾中国对虾亲虾越冬技术和推广372

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372

东黄海及外海远东拟沙丁鱼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的研究372

河南省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研究373

舒城等12个试点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规划方法及其应用373

深水流网代替拖网捕虾试验研究及浮动式接虾兜的研制推广373

三等奖373

哈姆林甜橙的引种及推广374

红麻高产抗病中熟品种7804的选育与推广374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模型、方法及决策应用374

中国磷矿农业利用研究374

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盐棉48375

玉米高产、抗逆杂交种东农248的育成375

水稻新品种宁粳7号的选育375

中国大麦品种抗黄花叶病鉴定与耐抗病新品种沪麦8号、沪麦10号375

中国花生病毒种类及分布376

白菜新品种辽白1号的选育376

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1号的选育376

云南省甘蔗新品种推广376

番茄抗烟草花叶病毒“矮黄”亲本的选育及红果系列杂种一代的育成及利用376

血清学检疫技术研究和应用377

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研究377

荞麦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378

棉花纤维发育生理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378

西洋参种源基地建设及综合栽培技术378

冀中南麦棉一体化栽培体系研究及应用378

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379

200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预测及加速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379

机采茶树栽培技术研究379

小流域治理理论方法研究与推广379

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的开发应用研究379

吉林长白红参的加工技术研究380

城镇沼气化粪池的研究380

PKC型快速拆装喷灌管道系统380

中国饲料区划381

浓缩苹果清汁381

1000吨种子加工线381

小麦分离技术的研究中间试验381

简仓防爆技术的研究381

千吨级甘薯干淀粉加工工艺、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中间试验381

哈尔滨白兔育种382

中国牧区经济长期发展研究382

北方冬季塑膜棚饲养畜禽配套技术383

水貂阿留申病抗原制备及用ELISA方法诊断水貂阿留申病的研究383

科尔沁细毛羊培育383

屠宰家畜肿瘤调查研究383

农药、重金属污染物质对鱼类的毒性影响研究384

长江鲟内塘驯化及人工繁殖试验研究384

新型蜂王浆高产全塑台基条的研制384

草鱼营养需要量和饲料配方384

鲤鱼棘头虫病的研究385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繁殖体系386

小麦新品种扬麦5号386

8160型拖网渔船386

1991年386

一等奖386

中国国家农业地图集及其编制研究387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研究387

二等奖387

水稻品种源库类型划分与栽培对策387

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和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研究388

北方早实核桃16个新品种的选育388

甘蓝新品种中甘11号和中甘8号的育成388

新杀螨杀虫剂双甲脒、杀螨脒及中间体的研制与应用389

运用“隔离、消毒、防疫”综合性措施培育柑橘无病良种苗木的体系研究389

塑料棚蔬菜生产配套技术推广390

小麦夏玉米两茬亩产吨粮技术体系的研究390

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的研制391

优质烟草技术系列的研究391

北方冬小麦气象卫星动态监测及估产系统391

基本查清中国猕猴桃资源392

三等奖392

喀(阡)黑环系蜜蜂选育研究392

大熊猫病理生理及临床救治研究392

魁蚶人工育苗与增养殖技术392

苹果花药培养技术及8个主栽品种花粉植株培育成功393

杂交水稻新品种威优64393

早熟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棉花新品种冀棉12号及推广应用394

轮回选择法培育玉米新品种的研究394

单季晚熟粳稻抗褐飞虱品种沪粳抗的育成394

高产多抗优质籼糯新品种鄂荆糯6号394

感光型杂交中熟晚籼新组合——博优64的选育394

冬小麦新品种冀麦26号选育与推广394

化肥二次加工复混肥的方法设备及肥效395

湖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及应用395

优质棉品种苏棉2号的选育及其大面积推广应用395

高产抗病优质花生新品种冀油4号395

向日葵油用型杂交种——内葵杂1号395

津杂1、2号黄瓜新品种395

樱桃新品种红灯395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小木蠹蛾396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研究及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396

NK-P植物营养素(钛微肥)396

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和应用397

籼型杂交水稻栽培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397

大豆无(低)毒种子的获得、检测及繁殖技术的研究397

杀菌剂代森锰锌397

农田鼠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397

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397

NHC3系列农作物(种子)斜床式换向通风烘干加工生产线398

橡胶死皮树浅刨皮施药处理和复割的开发研究398

棉花叶龄模式栽培398

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营造技术推广398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树木园研建398

北京市西瓜优质稳产延长供应期的综合技术开发398

瘦肉型猪综合标准(国家标准)GB8466-8477-87399

出口番茄杂交种子生产技术推广399

5GF-45脱粒机及技术推广应用399

MQZ-80型冲击式籽棉清理机399

陕西畜禽有毒真菌及真菌中毒病研究400

氨化秸秆质量评定及黄牛喂饲试验研究与推广400

新疆卡拉库尔羊多胎类型的培育400

莆田黑鸭高产系选育400

山东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400

湖泊养殖增殖技术研究与推广401

禽霍乱荚膜抗原疫苗的研究401

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沈单7号选育402

一等奖402

渔具模型试验水池的研究与设计402

以鲤鱼为主亩产1500千克高产技术的研究402

1992年402

鳀鱼资源、渔场调查及鳀鱼变水层拖网捕捞技术研究403

灾害性天气监测和短期预报系统403

高产甘薯新品种南薯88403

小麦属间杂种染色体自然加倍种质的发现和利用404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新技术404

二等奖404

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虫夏大豆品种鲁豆4号405

四川桑树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405

不结球白菜丰产、多抗、优质矮抗1、2、3号系列新品种选育、推广和育种技术的研究406

六倍体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及其在裸燕麦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406

大面积持续稳产高产小麦品种豫麦2号406

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407

中国芜菁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研究及大白菜抗源筛选与利用407

黄土高原微肥使用的有效条件与施肥技术407

多效唑在苹果和桃树上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408

夏棉高产优质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408

内蒙古白绒山羊新品种培育与推广409

茶叶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及其应用409

豆科树木共生固氮生态生理及资源开发利用研究409

中龄橡胶芽接树割胶制度改革与推广409

D301A型自动缫丝机410

鸡传染性囊病疫苗研究及示范推广410

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及其农艺性状的鉴评和创新411

小麦品种资源收集、抗病性鉴定及整理利用研究411

三等奖411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411

橡胶热作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评价412

我国地方晾晒烟资源普查和品质鉴定412

汕优64的选配和加速推广413

龙胆草野生变家种的研究413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治理途径413

长江三峡库区土地承载能力研究(含水、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413

中华猕猴桃早、中、晚熟配套良种早鲜、魁蜜、金丰的育成和应用414

旱地油用亚麻品种选育和遗传规律的研究414

优质、高产、早熟棉花品种GS冀棉11号414

极早熟高产稳产春大豆新品种黑河5号414

谷子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415

马铃薯脱毒种薯示范推广及种薯繁育体系建设415

中规模推广级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88-13的选育415

巴西橡胶阶段发育的研究和幼态无性系的利用416

原生质体融合和无性繁殖技术在香菇育种上的应用及配套香菇新菌种选育416

农田害鼠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417

农作物病虫害动态数据积分自回归滑动平均预报模型的研究及应用417

浅层咸水型盐渍化地区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研究417

应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甘蔗条螟的研究418

农田野燕麦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配套应用技术研究418

多效唑调节水稻生长的机理及应用技术419

杂交稻“双两大”栽培技术419

杀虫双水剂GB8200-87419

运动场草坪建植管理技术420

电厂储灰场纯灰种植植物的研究420

苹果花芽分化的激素调节机理及控制技术420

山东无棣金丝小枣大面积增产技术开发与推广420

黄淮海枣树丰产技术研究与推广420

猪、鸡饲料预混合技术的研究421

拉萨白鸡的培育421

6CYD-30型茶叶电子监控匀堆系统421

粮食保鲜技术421

天然生胶“标准橡胶和标准检验方法标准”421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推广及新品系的研究421

南方六省草山草坡改良及利用技术422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种植优良牧草研究422

试管猪技术研究422

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规律和干预试验研究423

橘皮提取物对家兔耳(足)螨病治疗研究423

GD-1型猪主动脉瓣膜的研制和临床应用423

全雌型杂交鲤的培育研究424

东海北部及毗邻海区绿鳍马面魨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424

血吸虫病新型诊断技术424

东海群系带鱼资源变动和管理技术的研究424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425

特等奖425

山东省淡水养殖罗非鱼、淡水鲳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与推广425

草鱼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纯化和免疫化学反应研究425

1993年425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研究426

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10号426

一等奖426

国家果树种质圃的建立427

二等奖427

粉锈宁新技术开发427

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427

不同类型区域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研究428

蔬菜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428

抗病丰产桑品种育2号及早生桑育151、育237的育成与推广429

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总体研究429

小麦、玉米对旱、涝、冷的生理反应及提高抗性的调控技术430

全国不同生态区优质棉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