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禅学思想研究 宗密禅教一致理论与判摄问题之探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禅学思想研究 宗密禅教一致理论与判摄问题之探讨](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59126.jpg)
- 何国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津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禅学思想研究 宗密禅教一致理论与判摄问题之探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有关教外别传之说1
第二节 禅宗与经教之关系2
第三节 禅教一致与判摄之道7
第二章 早期传入中土之禅法其思想特色与发展情况17
第一节 禅之原义及其分类17
第二节 早期禅法之思想内容与修持方法22
壹 以名数为解、事相为行之禅法22
贰 神通与魔障25
叁 以密意依性说相教中之人天因果教与说断惑灭苦乐教说明人天二乘教之极限26
第三节 大乘菩萨禅之特色28
壹 大乘禅观之内容28
贰 密意破相显性教与菩萨禅33
第四节 大乘禅学之思想内容与精神所在34
壹 早期禅者但求独觉之隐逸生活34
贰 大乘禅者之精神在悲愿宏大不舍世间36
叁 禅定静室与入道方便38
肆 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之入世精神40
第五节 禅宗之思想渊源与其先驱人物之主要理念42
壹 禅宗思想渊源於经教者42
贰 宗门理念揭橥於禅学先进者45
第三章 中土达摩系以外之禅学—天台禅法之特色及其对禅宗之影响52
第一节 鸠摩罗什与天台宗之关系52
第二节 天台言止观之种类55
第三节 圆顿止观与天台圆教60
第四节 天台与禅宗之关系65
第五节 宗密以蜜意依性说相教之第三类将识破境教判摄天台之商榷68
第四章 藉教悟宗之达摩禅74
第一节 有关达摩之事迹与著述74
第二节 二入四行说与楞伽经之关系77
壹 达摩禅之唯心色彩77
贰 宗通与经教之关系80
第三节 达摩禅法在北地不易推展之原因与道宣评达摩禅为虚宗之商榷83
第四节 奉楞伽以为心要之慧可88
第五节 信心铭之作者僧粲及其思想体系92
第六节 制入道安心要方便之道信94
壹 强调静坐澄心95
贰 对般若经之重视96
叁 受天台思路之影响97
肆 禅法义理多据起信论98
第七节 最上乘论之作者弘忍与东山净门之禅法特色102
第五章 息妄修心之北宗禅109
第一节 南北宗之分歧109
第二节 拂尘看净、方便通经之北宗禅法111
第三节 离念门之理论基础117
第四节 荷泽一系对北宗之评议121
第五节 弘忍门下别出之净众寺、保唐无住与宣什一派之禅学124
第六节 将识破境教配属禅门息妄修心宗之商榷127
第六章 泯绝无寄之牛头禅138
第一节 牛头宗之起源与传承138
第二节 属於牛头系之主要著述及其禅法之特色140
壹 忘情为修与无心合道之禅法142
贰 虚空为道本森罗为法用中之道家色彩145
叁 道遍无情与无情成佛论149
肆 无心即真心说155
第三节 牛头禅与三论宗及天台宗之关系162
第四节 石头禅风与洪州、牛头禅法之比较研究164
第五节 牛头禅法配属密意破相显性教之商榷175
第七章 法宝坛经与惠能禅182
第一节 就宗密直显心性宗谈惠能禅之判摄问题182
第二节 有关坛经之真伪问题185
第三节 法宝坛经所展示之思想体系189
壹 不於境上生心之无念义189
贰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无住义191
叁 於相而离相之无相义195
肆 心识之染净与见性成佛196
第四节 以天台圆教判摄惠能禅之理论根据202
第八章 直显心性之一—荷泽禅206
第一节 荷泽禅之义理架构206
壹 灵知觉性与空寂心体208
贰 无住之心起本知之用210
叁 无念与见无214
甲 无念即是不作意214
乙 见无与无不见217
肆 以知解为悟入之方便218
第二节 宗密判荷泽禅为究竟圆顿教之商榷221
第九章 直显心性之二—洪州禅227
第一节 洪州禅学之特色227
壹 触类是道而任心之心识染净问题228
贰 平常心是道230
叁 无用功处即是用功处232
肆 不落阶渐与顿悟成佛234
伍 性在作用与直下无心235
第二节 宗密以显示真心即性教判摄洪州禅之理论商榷239
第十章 禅分五宗其宗风特色与判摄之道246
第一节 举缘即用忘机得体之沩仰宗246
壹 九十七种圆相与不可执本247
贰 三种生与无生248
叁 凡圣两忘则拟思之心绝249
肆 情不附物自然体露真常250
第二节 大机大用之临济禅252
壹 四料简之阐释252
贰 战机锋与不容拟议255
叁 呵佛骂祖与偶象之破除256
肆 随处作主立处皆真258
甲 以三转语闻名之黄龙禅259
伍 石霜楚圆下分立之黄龙与杨歧二派禅法259
乙 以三脚驴著称之杨歧禅262
第三节 函盖截流之云门禅265
壹 因损足而得悟266
贰 一字禅之警策268
叁 云门三句之阐释269
肆 直下无事即是道之通流272
伍 日日是好日与迷情之破解273
第四节 正偏回互之曹洞禅274
壹 睹影悟道275
贰 五位偏正释义276
叁 纸衣道者之譬喻及其含义278
第五节 一切现成之法眼宗280
壹 三界唯心与一切现成280
贰 华严六相义与事事无碍282
叁 第几种法界意在去义解之执着285
伍 曹源一滴水与佛法之尽在眼前286
肆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显道之离限量分别性286
第六节 从五家宗风同异至永明延寿宗镜录以华严义理会释禅宗之理论商榷288
第十一章 唐以後之禅学—默照、公案与看话禅之特色及其判摄之道297
第一节 履空忘缘、灵灵独耀之默照禅297
第二节 剔抉渊源剖析底理之公案禅300
第三节 行而疑、坐而拶之看话禅305
第十二章 从顿渐问题论禅宗之言说与超言说及其证入之道311
第一节 禅宗言顿渐问题及其所据之理311
第二节 禅宗之言说与超言说及其证入之道318
壹 泯灭主客以归物我一如之境321
贰 离一切限量分别直了道之超然绝待322
叁 从不说破至默契心源325
肆 从四面逼拶中勘破生死根本330
第三节 一切言说与超言说俱如泥牛入海而一归於当下之默证332
第十三章 结论336
参考书目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