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肿瘤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肿瘤学基础
  • 范维珂主编;赵涌副主编;汤为学,易永芬,范淳,范维珂,赵涌,骆云鹏,彭真年,蓝轲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877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肿瘤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肿瘤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概况1

第二节 恶性肿瘤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现状3

一、临床观察阶段3

二、18世纪:化学致癌的发现与证实3

三、19世纪:肿瘤细胞病理学研究开始3

四、20世纪前50年,肿瘤三大病因的确立3

五、20世纪后50年,肿瘤发病学与分子肿瘤学的诞生4

六、肿瘤研究的战略转移,分子流行病学的出现5

第三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6

一、概念6

二、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6

三、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步骤和设计7

四、肿瘤预防的策略7

第二章 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概论11

第一节 概述11

第二节 研究细胞结构的显微镜技术12

一、基本概念12

二、显微镜的种类及其性能13

三、电子显微镜技术及其发展17

一、细胞的纯化21

第三节 细胞成分的分部技术21

二、纯化细胞的粉碎22

三、细胞器的分离22

四、细胞内可溶性蛋白的分离22

第四节 细胞成分的示踪技术27

三、用核酸探针对基因进行示踪28

四、用微电极测定细胞内离子浓度与膜片钳技术28

五、细胞微注射荧光染色28

二、用标记抗体对蛋白抗原进行示踪28

一、放射性核素示踪28

第三章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概论32

第一节 概述32

第二节 细胞DNA重组技术33

一、DNA的切断与连接技术33

二、DNA的扩增或克隆技术33

三、DNA的序列测定技术34

四、核酸分子杂交技术35

五、寡核苷酸的人工合成技术37

六、聚合酶链反应技术37

八、基因的转染与表达技术38

九、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技术38

七、DNA的定点诱变技术38

十、基因定位技术40

第三节 基因产物的检测方法41

一、转录产物RNA的检测方法41

二、编码蛋白的检测42

第四章 肿瘤病因学45

第一节 概述45

第二节 化学致癌46

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46

二、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机制47

三、化学致癌物的致突试验51

四、化学致癌物的体内检测53

第三节 物理致癌54

一、电离辐射致癌54

二、紫外线致癌54

三、异物致癌54

第四节 病毒致癌55

一、概述55

二、致瘤性RNA病毒的特性与致癌机制56

三、致瘤性DNA病毒的特性与致癌机制57

四、人类肿瘤的病毒病因60

第五节 遗传因素61

二、转化细胞的特征62

第六节 细胞转化62

一、概念62

三、转化细胞试验的应用64

第五章 细胞信号转导、生长因子与肿瘤67

第一节 概述68

一、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68

二、细胞间信号转导的类型68

第二节 细胞间信息分子69

一、概念69

二、作用方式69

三、分类69

一、概念70

二、分类70

四、作用70

第三节 受体70

三、受体的结构与功能71

第四节 效应酶(蛋白)75

一、腺苷酸环化酶76

二、鸟苷酸环化酶76

三、磷酸二酯酶76

四、磷脂酶类76

第五节 第二信使77

一、cAMP77

五、离子通道77

二、cGMP78

三、IP3与DAG78

四、钙离子79

五、神经酰胺79

第六节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80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80

二、细胞内受体信号转导途径85

第七节 生长因子与肿瘤86

一、生长因子86

二、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肿瘤88

第六章 细胞凋亡与肿瘤91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基本特点92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92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94

三、凋亡和坏死的区别94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95

一、诱导和抑制凋亡的因素95

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95

三、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96

二、细胞凋亡与疾病99

一、生物学意义99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和疾病99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肿瘤100

一、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100

二、细胞凋亡与肿瘤的生长101

三、细胞凋亡与肿瘤的治疗101

第五节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102

一、形态学方法102

二、核酸凝胶电泳103

三、流式细胞仪检测103

四、Annexin V染色法103

五、原位末端标记法104

第七章 肿瘤发病学106

第一节 引言106

第二节 关于细胞癌变学说的发展107

一、50年代的慢性刺激说与胚胎残余说107

二、70年代的基因突变说与基因调控失常说107

三、80年代的癌基因学说108

第三节 癌基因学说108

一、概述108

二、发现癌基因的实验研究与方法110

三、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的分布与作用114

四、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及其机制119

六、抗癌基因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121

五、癌基因的表达产物及其作用与癌变的关系121

七、其他有关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DNA修复基因、抗凋亡基因、分化相关基因与癌变的关系128

八、小结129

第四节 癌变过程的多阶段性与多步多击性129

一、癌变过程的启动、促进与进展129

二、结直肠癌变的基因发病模型130

第五节 癌基因学说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132

一、肿瘤的基因诊断132

二、肿瘤的基因治疗134

第八章 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影响140

一、核酸代谢141

第一节 肿瘤物质代谢及酶的变化141

二、蛋白质代谢143

三、糖代谢143

四、酶系统144

第二节 肿瘤细胞的分化145

一、肿瘤细胞分化异常145

二、肿瘤细胞分化异常的机制145

三、诱导分化治疗肿瘤146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147

一、肿瘤的生长速度147

三、肿瘤细胞的扩散方式149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149

第四节 肿瘤细胞扩散的过程及机制151

一、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离151

二、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155

三、肿瘤细胞侵入血管或淋巴管160

四、肿瘤细胞在血中滞留、黏附和穿出脉管160

五、转移灶的形成和生长161

第五节 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基因164

一、nm23基因164

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164

四、Ras基因165

三、Tiaml基因165

第六节 抗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研究166

一、基因治疗166

二、水解酶抑制剂166

三、血管生成抑制剂168

四、细胞黏附因子抑制剂169

第七节 肿瘤转移模型的实验方法170

一、转移肿瘤模型筛选的方法170

二、肿瘤体内浸润模型实验方法171

三、实验性淋巴道转移模型实验方法172

第八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72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主要影响172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主要影响173

第九章 肿瘤的病理诊断基础176

一、肿瘤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的相互关系177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177

第一节 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177

第二节 肿瘤的分化和肿瘤的异型性179

一、肿瘤的分化、异型性的概念179

二、肿瘤异型性的表现180

第三节 肿瘤的良恶性181

一、良恶性肿瘤鉴别181

二、关于交界性肿瘤182

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183

第四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185

四、瘤样病变185

第五节 肿瘤常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186

一、常规石蜡切片186

二、快速石蜡切片187

三、冷冻切片187

第六节 肿瘤的细胞病理学诊断187

一、肿瘤脱落细胞的常用采集方法188

二、涂片的制作188

三、穿刺细胞学及穿刺组织学诊断188

第七节 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189

四、细胞学诊断的分级189

一、肿瘤细胞膜及其结构异常190

二、肿瘤细胞核超微结构异常190

三、肿瘤细胞的细胞器形态及数量异常191

第八节 新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192

一、免疫组织化学192

二、流式细胞分析术194

三、分子病理学技术195

四、图像分析技术197

五、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99

第十章 肿瘤免疫学201

第一节 概述202

第二节 肿瘤抗原202

一、肿瘤抗原的研究方法203

二、肿瘤抗原的分类204

三、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与自身MHC限制性205

第三节 免疫细胞212

一、T淋巴细胞212

二、B淋巴细胞214

三、巨噬细胞214

第四节 细胞因子215

一、细胞因子研究的历史215

五、K细胞215

四、自然杀伤细胞215

二、细胞因子的特性216

第五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与肿瘤的免疫逃避220

一、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220

二、肿瘤的免疫逃避222

第六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223

一、主动免疫治疗223

二、被动免疫治疗224

四、抗体导向治疗225

三、细胞因子治疗225

第十一章 肿瘤标志物及其应用229

第一节 概念229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的范围及其分类230

一、肿瘤标志物研究的历史及范围230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230

第三节 组织细胞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231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231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231

三、中间丝及其单克隆抗体在低分化肿瘤诊断中的应用234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238

二、血清AFP的检测238

第四节 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238

三、血清PSA的检测239

四、血清CA19-9的检测239

五、血清CA125的检测240

第十二章 实验性肿瘤模型243

第一节 概念243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244

一、杂交小鼠244

二、近交系小鼠244

一、自发性肿瘤245

第三节 肿瘤模型的类型245

四、应用小鼠进行肿瘤研究的优点245

三、裸鼠245

二、诱发性肿瘤246

三、移植性肿瘤246

四、人体及动物肿瘤细胞系246

第四节 常用的肿瘤模型247

一、艾氏腹水癌247

二、肉瘤180247

三、615小鼠可移植性肝癌模型248

第五节 细胞培养与细胞杂交技术251

一、细胞培养技术251

二、细胞杂交技术254

三、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257

第一节 概述260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260

第二节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261

一、历史回眸261

二、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障碍性疾病263

三、细胞周期的调控环节265

四、细胞分裂的控制275

五、细胞增殖周期时相调控的分子机制279

第三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异常与肿瘤283

一、细胞周期驱动机制障碍283

二、细胞周期监控机制障碍284

三、细胞周期界面联系及其障碍287

一、限制CDKs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过度生长288

第四节 细胞周期调控与抗肿瘤治疗288

二、抑制cyclins的表达,阻抑瘤细胞的异常增殖289

三、抑制E2F的活性,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289

四、提高CKIs的水平,减轻肿瘤细胞的增殖失控289

五、增强p53的作用,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290

六、利用chK缺陷,加快肿瘤细胞死亡290

第十四章 抗癌药物敏感性/耐药性预测试验293

第一节 概述294

第二节 肿瘤多药耐药性及其形成机制295

一、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295

四、拓扑异构酶296

二、P-糖蛋白296

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96

五、肺耐药蛋白297

六、二氢叶酸还原酶297

七、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297

八、醛脱氢酶297

第三节 抗癌药物敏感性/耐药性预测试验的应用价值298

第四节 人癌干细胞克隆形成测定技术299

一、HTCA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299

二、HTCA用于体外药敏试验及其结果与临床反应的相关性评价301

三、HTCA用于新药筛选和体外Ⅰ-Ⅱ期研究302

四、玻璃毛细管法HTCA303

第五节 MTT比色法及其应用304

一、MTT比色法的原理、方法和特点304

二、MTT比色法的应用306

第六节 XTT比色法在化疗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307

一、XTT比色法的原理、方法和特点307

二、XTT比色法的应用308

第七节 放射性核素3H-TdR掺入法309

一、放射性核素3H-TdR掺入法原理309

二、3H-TdR掺入法309

三、改良3H-TdR掺入(微量核酸前体掺入)法311

三、DiSC法的操作方法313

二、DiSC法的前期准备313

第八节 区别染色细胞毒性实验313

一、DiSC法的基本原理313

四、DiSC法的影响因素和特点314

五、DiSC法在抗癌药物敏感性/耐药性预测试验中的应用314

第十五章 转基因小鼠技术及基因打靶技术与肿瘤研究318

第一节 概述318

第二节 转基因小鼠技术的方法学319

一、显微注射法319

二、精子载体法324

三、体细胞克隆法324

四、反转录病毒法325

一、乳腺肿瘤326

第三节 转基因小鼠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326

二、血液及淋巴系统肿瘤327

三、鼻咽肿瘤327

第四节 基因打靶技术的原理和常用策略328

一、基因打靶技术的原理328

二、基因打靶技术的常用策略329

第五节 基因打靶技术的方法学332

一、基本实验材料332

二、基本实验操作333

第六节 基因打靶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336

第一节 引言340

第十六章 基因芯片与肿瘤研究340

第二节 基因芯片的制作343

一、DNA序列的来源343

二、基因芯片的类型343

三、基因芯片的固相载体344

四、基因芯片微阵列的制作344

第三节 标本的制备、标记、杂交反应与信号检测346

一、标本总RNA的提取与纯化346

二、靶cRNA的标记346

四、杂交信号的检测347

三、杂交反应347

第四节 基因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处理348

一、芯片点阵的设计349

二、图像和数据的转换与处理349

三、信息的分析351

第五节 基因芯片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354

一、肿瘤基因的表达及变异354

二、肿瘤特异性分子标记的识别356

三、肿瘤的分子分类与诊断357

四、肿瘤的治疗与药物敏感性360

第六节 未来的挑战与展望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