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SolidWorks 2005中文版基础及应用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SolidWorks 2005中文版基础及应用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145343.jpg)
- 何煜琛,陈涉,陆利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1424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65页
- 文件大小:216MB
- 文件页数:677页
- 主题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SolidWorks 200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SolidWorks 2005中文版基础及应用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SolidWorks 2005概览1
1.1 SolidWorks的功能特点1
1.1.1 现代产品开发的基本任务2
1.1.2 SolidWorks的功能及其对于现代产品开发的支持3
1.2 SolidWorks 2005的新增功能7
1.3 配置高效运行SolidWorks的计算机9
第2章 SolidWorks的基本操作11
2.1 进入SolidWorks 200511
2.1.1 新建文件12
2.1.2 打开文件14
2.2 SolidWorks的用户界面15
2.2.1 控制区16
2.2.2 图形区23
2.3 定制SolidWorks操作环境27
2.3.1 界面定制——菜单与工具栏27
2.3.2 工作环境定制30
2.3.3 文件模板34
2.3.4 调用插件37
2.4 模型显示控制38
2.4.1 视图的显示控制38
2.4.2 模型颜色与材质44
2.4.3 光源设定46
2.5 选取操作对象48
2.6 利用帮助52
第3章 草图绘制57
3.1 草图绘制过程58
3.2 草图绘制环境的设置60
3.2.1 草图绘制的基本环境设置60
3.2.2 捕捉设置与网格显示62
3.3.1 约束度与自由度、参数化与变量化65
3.3 草图基本知识65
3.3.2 选择66
3.4 基本几何元素绘制工具68
3.4.1 绘制直线71
3.4.2 样条曲线73
3.4.3 文字77
3.5 草图编辑79
3.5.1 转换实体引用80
3.5.2 等距实体81
3.5.3 绘制圆角82
3.5.4 绘制倒角83
3.5.6 动态镜向实体84
3.5.5 镜向实体84
3.5.7 分割实体85
3.5.8 剪裁实体85
3.5.9 延伸实体88
3.5.10 构造几何线89
3.5.11 移动或复制实体、旋转或复制实体、按比例缩放或复制实体90
3.5.12 线性草图排列和复制93
3.5.13 圆周草图排列和复制95
3.5.14 套合样条曲线95
3.5.15 修改草图96
3.6 标注草图尺寸98
3.6.1 基本尺寸标注方法99
3.6.2 尺寸的编辑修改102
3.6.3 自动标注尺寸103
3.6.4 尺寸标注形式的设定105
3.6.5 驱动尺寸与从动尺寸105
3.7 添加与更改图元的几何关系106
3.8 草图中的约束状况111
3.9 草图合法性检查与修补114
3.9.1 检查草图合法性114
3.10 草图实例演练116
3.9.2 自动修复草图116
第4章 基础特征127
4.1 拉伸129
4.1.1 拉伸实例130
4.1.2 拉伸操作的各种选项说明133
4.2 旋转141
4.3 扫描144
4.4 放样153
4.4.1 放样轮廓153
4.4.2 起始/结束约束157
4.4.3 引导线放样159
4.4.4 中心线放样164
4.4.5 添加放样截面和调整放样形态166
4.5 参考几何体168
4.5.1 基准面169
4.5.2 基准轴173
4.5.3 点175
4.5.4 坐标系177
第5章 细节特征179
5.1 圆角180
5.2 倒角190
5.3 筋191
5.4 抽壳194
5.5 简单直孔197
5.6 异型孔向导198
5.7 拔模201
5.8 移动面205
5.9 圆顶207
5.10 特型209
5.11 包覆211
5.12 压凹214
第6章 特征变换217
6.1 特征移动和复制218
6.2 移动面——改变特征空间位置220
6.3 动态修改特征221
6.4 缩放比例224
6.5 镜向225
6.6 阵列227
6.6.1 线性阵列227
6.6.2 圆周阵列233
6.6.3 曲线驱动的阵列233
6.6.4 草图驱动的阵列234
6.6.5 表格驱动的阵列235
6.7 变形236
6.8 弯曲249
第7章 多实体技术255
7.1 实体的基本概念和生成255
7.2 多实体的相关操作257
7.2.1 组合258
7.2.2 分割260
7.2.3 移动/复制实体261
7.2.4 删除实体262
7.2.5 保存实体263
7.2.6 生成装配体263
7.3 多实体操作对于建模方法的影响265
第8章 特征技术专题269
8.1 特征技术概要269
8.2 特征时序关系270
8.3 特征父子关系272
8.3.1 父子关系的类型272
8.3.2 父子关系对于特征操作属性的影响274
8.3.3 观察特征之间的父子关系274
8.3.4 调整父子关联关系275
8.4 特征状态276
8.5 特征编辑277
第9章 零件设计281
9.1 零件设计的控制和调整技术282
9.1.1 参数化的基本定义和实现方法282
9.1.2 方程式284
9.1.3 尺寸的显示控制与名称设定287
9.1.4 共享数值289
9.2 零件设计系列化技术291
9.2.1 配置291
9.2.2 系列零件设计表296
9.3.1 草图层次的设计重用——派生草图299
9.3 零件设计重用技术299
9.3.2 特征重用——库特征301
9.3.3 派生零件和派生零部件307
9.4 零件分析和信息提取311
9.4.1 测量311
9.4.2 质量属性313
9.4.3 剖面属性314
9.4.4 检查314
9.4.5 统计315
9.4.6 误差分析315
9.4.7 COSMOSXpress分析向导316
9.4.8 建模过程回放317
第10章 零件设计实例319
10.1 手柄319
10.2 弯管法兰323
第11章 曲面设计337
11.1 曲面造型的基本概念338
11.1.1 曲线相关概念338
11.1.2 曲面基本概念340
11.2 曲线命令341
11.2.1 交叉曲线341
11.2.2 面部曲线342
11.2.3 3D草图343
11.2.4 曲面上的样条曲线346
11.2.5 投影曲线346
11.2.6 通过XYZ点的曲线347
11.2.7 通过参考点的曲线348
11.2.8 螺旋线/涡状线349
11.2.9 组合曲线350
11.2.10 分割线351
11.3 曲面建模命令354
11.3.1 拉伸曲面、旋转曲面、扫描曲面、放样曲面354
11.3.2 等距曲面354
11.3.3 平面区域355
11.3.4 中面356
11.3.5 填充曲面356
11.3.6 输入几何体360
11.4 曲面编辑361
11.4.1 延展曲面361
11.4.2 延伸曲面362
11.4.3 解除曲面剪裁365
11.4.4 缝合曲面366
11.4.5 剪裁曲面367
11.4.6 册除面370
11.4.7 压凹、变形、弯曲372
11.4.8 删除实体/曲面、移动/复制实体、阵列及圆角373
11.5 实体相关命令373
11.5.1 加厚374
11.5.2 使用曲面切除375
11.5.3 替换面375
第12章 曲面设计技术专题和实例377
12.1 基本曲面形态377
12.1.1 合围型曲面377
12.1.2 雕塑型曲面378
12.1.4 自由型曲面379
12.1.3 数学型曲面379
12.2.1 基本构形380
12.2 曲面设计的基本步骤380
12.2.2 局部调整381
12.2.3 过渡与修补382
12.3 主要曲面造型方法的进一步讨论383
12.3.1 放样383
12.3.2 扫描384
12.3.3 填充面385
12.3.4 变形385
12.4.1 采用辅助线帮助精确绘制样条曲线390
12.4 曲线准备390
12.4.2 参考图片绘制曲线393
12.4.3 曲线的变换与曲线分割395
12.4.4 特殊空间曲线396
12.5 SolidWorks中的曲面造型的辅助工具398
12.5.1 斑马条纹398
12.5.2 曲率399
12.5.3 利用曲面分析工具辅助曲面建模401
12.6 数学型曲面造型实例403
12.6.1 波浪面403
12.6.2 环绕型规律性曲面404
12.7.1 女士凉鞋407
12.7 产品曲面造型实例407
12.7.2 鼠标414
第13章 装配操作基础435
13.1 零件装配基础437
13.1.1 确立并安装“地”零件437
13.1.2 向装配体环境调入零件的方法438
13.1.3 零件装配方法1——配合441
13.1.4 零件装配方法2——SmartMates444
13.1.5 调整零件位置449
13.2.1 手工调用标准化零件450
13.2 设计库和智能扣件450
13.2.2 智能扣件452
13.2.3 ToolBox和智能扣件的定制453
13.3 高级零件配合457
13.3.1 对称457
13.3.2 凸轮458
13.3.3 齿轮460
13.3.4 限制461
13.4 零件复制、镜向与阵列461
13.4.1 零部件复制461
13.4.2 零件镜向462
13.4.3 零件阵列463
13.5 爆炸图464
13.5.1 爆炸视图464
13.5.2 爆炸直线草图468
13.6 装配体特征和封套470
13.6.1 装配体特征与装配体剖示显示470
13.6.2 封套(Assembly Envelopes)473
第14章 高级装配技术475
14.1 装配体层次475
14.1.2 生成子装配体476
14.1.1 总装配体和子装配体476
14.1.3 零部件重组478
14.1.4 子装配体的求解状态480
14.2 装配体特征管理器482
14.3 调整零件和配合关系487
14.3.1 零件调整487
14.3.2 配合调整493
14.4 干涉检查496
14.4.1 静态干涉检查操作——干涉检查497
14.4.2 动态干涉检查498
15.1 SolidWorks动画概述503
第15章 动画503
15.2 Animator操作界面504
15.3 设计动画的基本方法506
15.3.1 零部件几何位置的变化506
15.3.2 零部件视觉属性与视角的变化510
15.3.3 装配体爆炸和解除爆炸的动态演示513
15.4 应用模拟工具实现动画516
15.5 动画实例分析521
16.1 自顶向下设计概述529
16.1.1 基本概念529
第16章 自顶向下设计技术529
16.1.2 工程应用530
16.1.3 主要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530
16.2 关联设计531
16.2.1 关联设计的基本方法531
16.2.2 采用关联设计方法完成框架件设计536
16.3 布局草图驱动的装配体540
16.4 零件组合541
16.4.1 连接重组541
16.5 零件分割543
16.6 自顶向下设计实例543
16.4.2 型腔543
16.6.1 仪器板544
16.6.2 化妆品盒546
第17章 工程图基础549
17.1 SolidWorks中工程图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549
17.2 工程图规范551
17.2.1 投影方式551
17.2.2 工程制图标准553
17.3 工程图模板553
17.3.1 图框和标题栏554
17.3.2 建立工程图、零部件属性在工程图中的链接556
17.3.3 设置预定义视图560
17.3.4 尺寸和箭头样式、图纸背景颜色设置561
17.3.5 建立工程图模板或者图纸格式563
第18章 工程图视图567
18.1 建立工程视图568
18.1.1 建立原生视图568
18.1.2 建立派生视图573
18.2 多模型和多图纸590
18.2.1 采用多个图纸表达同一零件590
18.2.2 在一张图纸中表现多个零件593
18.3.1 调整视图位置595
18.3 视图编辑595
18.3.2 工程视图的显示控制598
第19章 出详图601
19.1 尺寸标注602
19.1.1 从三维模型环境调入信息602
19.1.2 按照工程规范调整尺寸605
19.1.3 调整尺寸显示612
19.1.4 在工程图中改变尺寸驱动模型619
19.2 工程图中的特殊尺寸标注方法620
19.2.1 尺寸链(坐标尺寸)620
19.2.2 基准尺寸622
19.2.4 倒角尺寸623
19.2.3 圆弧标注折弯线623
19.3 工程符号624
19.3.1 注释624
19.3.2 表面粗糙度符号626
19.3.3 基准特征符号627
19.3.4 基准目标627
19.3.5 形位公差628
19.3.6 焊接符号629
19.3.7 (焊缝)毛虫629
19.3.9 装饰螺纹线630
19.3.8 端点处理630
19.3.10 销钉符号631
19.3.11 中心符号线631
19.3.12 中心线633
19.3.13 孔标注634
19.3.14 多转折引线634
19.3.15 块636
19.3.16 区域剖面线/填充638
19.4 工程图中的辅助工具639
19.4.1 层639
19.4.2 “格式化”工具栏640
第20章 装配体工程图643
20.1 装配体工程视图的显示和状态控制643
20.1.1 装配体工程视图的显示控制644
20.1.2 装配体工程视图的尺寸标注647
20.1.3 装配体工程视图的状态控制648
20.2 零件序号和材料明细表649
20.2.1 零件序号649
20.2.2 材料明细表652
20.3 工程图打印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