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
  • 陆化普,王建伟,李江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4689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城市运输-交通规划-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述1

1.1 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2

1.2 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6

1.3 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8

1.4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对策10

1.4.1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10

1.4.2 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11

第二章 城市交通现状与面临的挑战18

2.1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8

2.1.1 我国的城市化历程及其特点18

2.1.2 我国大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演变特征19

2.2.1 道路建设状况22

2.2 道路设施现状与发展趋势22

2.2.2 其他交通辅助设施发展情况25

2.3 机动车拥有量现状与发展趋势26

2.3.1 机动车发展现状26

2.3.2 机动车发展趋势29

2.4 交通拥挤现状与发展趋势30

2.5 交通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31

2.5.1 交通安全现状31

2.5.2 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36

2.6 交通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40

2.7 交通管理体制与管理效率43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45

3.1 基本概念45

3.1.1 可持续发展45

3.1.2 可持续的城市47

3.1.3 可持续的交通48

3.2 影响因素50

3.2.1 城市交通政策与管理体制50

3.2.2 城市结构51

3.2.3 城市交通结构52

3.2.4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54

3.2.5 城市交通管理55

3.2.6 技术进步56

3.3 实现途径57

3.3.1 城市化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58

3.3.2 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59

3.3.3 建设和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提高道路交通容量59

3.3.4 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60

3.4.1 建立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61

3.4 保障体系(体制、政策、规划、措施)61

3.4.2 制定并贯彻完善的城市交通政策62

3.4.3 进行整合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62

3.4.4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63

3.4.5 对策体系64

第四章 评价体系的功能与构成72

4.1 评价体系的功能与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72

4.1.1 评价体系的功能72

4.1.2 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73

4.2 评价指标的构成75

4.3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76

4.3.1 城市类型的分类76

4.3.2 指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76

4.3.3 2002年评价指标体系78

5.1 概述81

第五章 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与政策81

5.2 交通政策84

5.2.1 投资政策84

5.2.2 公交政策88

5.2.3 机动车保有与使用政策92

5.2.4 环境政策95

5.3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规划99

5.3.1 交通规划及其含义99

5.3.2 交通管理规划及其含义107

5.4 指标及其含义112

5.4.1 交通综合协调机构112

5.4.2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13

5.4.3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投资115

5.4.4 交通规划116

5.4.5 交通管理规划117

第六章 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119

6.1 概述119

6.2 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120

6.2.1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循环反馈关系120

6.2.2 城市土地利用的国际经验123

6.3 城市交通结构129

6.3.1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与合理构成129

6.3.2 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方式比较131

6.3.3 各种交通方式运输特性比较132

6.3.4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合理交通结构135

6.4 指标及其含义136

6.4.1 交通影响分析136

6.4.2 公共交通优先政策141

6.4.3 公共交通分担率144

6.4.4 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45

6.4.5 公共交通车辆安全运行间隔里程146

6.4.6 公共交通车辆进场率148

6.4.7 公共交通车辆更新率148

6.4.8 出租车空驶率150

第七章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152

7.1 概述152

7.2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优化152

7.2.1 合理的城市道路网规模153

7.2.2 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结构154

7.2.3 合理的城市道路等级结构155

7.2.4 合理的道路及交叉口设计157

7.3 指标及其含义159

7.3.1 道路网密度159

7.3.2 主干道密度160

7.3.3 人均道路面积162

7.3.4 道路面积率163

7.3.5 主干道亮灯率164

7.3.6 百辆汽车停车位数165

第八章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168

8.1 概述168

8.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169

8.2.1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概述169

8.2.2 交叉口渠化概述174

8.2.3 交叉口信号控制概述176

8.3 指标及其含义180

8.3.1 标线施化率180

8.3.2 标志设置181

8.3.3 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率182

8.3.4 路口渠化率184

8.3.5 路口灯控率185

8.3.6 路口渠化、信号配时合理性186

8.3.7 路口人行横道灯控率187

8.3.8 路段人行横道灯控率188

8.3.9 指路标志189

8.3.10 让行标志、标线设置率191

8.3.11 交通标志设置合理性193

第九章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与队伍建设195

9.1 概述195

9.2 交通管理措施的主要内容195

9.3 停车管理197

9.3.1 路外停车管理197

9.3.2 路边停车管理198

9.3.3 停车收费198

9.3.4 自备车位政策199

9.3.5 非机动车停放201

9.3.6 停车设施供应政策202

9.4 交通诱导与停车诱导202

9.4.1 动态交通诱导202

9.4.2 停车诱导204

9.5 交通管理措施的指标及其含义205

9.5.1 中心城区管控范围205

9.5.2 白天接出警时间206

9.5.3 夜间接出警时间207

9.5.4 机动车定期检验率207

9.5.5 机动车登记率209

9.5.6 规范化停车率210

9.5.7 交通诱导211

9.5.8 停车诱导212

9.6.1 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213

9.6 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指标及其含义213

9.6.2 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对策214

9.7 队伍建设的指标及其含义216

9.7.1 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满意率216

9.7.2 警队人员文化素质217

9.7.3 路面执勤民警认真程度218

9.7.4 群众对城建监察管理满意率219

第十章 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221

10.1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代化221

10.1.1 智能交通系统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影响221

10.1.2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226

10.2 指标及其含义229

10.2.1 交通指挥中心229

10.2.2 路口违章自动监测设备设置率232

10.2.3 路段违章自动监测设备设置率233

10.2.4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234

第十一章 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237

11.1 交通管理的系统性与长期性237

11.2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总体思路的演变237

11.3 交通需求管理的定义与内容239

11.3.1 交通需求管理的定义239

11.3.2 交通需求管理的内容240

11.4 交通系统管理的指标及其含义245

11.4.1 社会停车场利用率245

11.4.2 支路利用率246

11.4.3 广告设置合理性247

11.4.4 路网负荷均匀度248

12.2.1 加强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251

12.2 交通安全251

第十二章 城市交通管理效果评价251

12.1 概述251

12.2.2 交通安全措施252

12.2.3 交通安全教育计划258

12.3 交通秩序情况指标及其含义262

12.3.1 主干道机动车遵章率262

12.3.2 主干道非机动车遵章率263

12.3.3 主干道行人遵章率264

12.3.4 主干道违章停车率265

12.3.5 违章占用道路率267

12.4 交通通行指标及其含义268

12.4.1 交叉路口阻塞率268

12.4.2 平均行程延误270

12.4.3 主干道平均车速271

12.5.1 万车事故率272

12.5 交通安全指标及其含义272

12.5.2 万车死亡率274

12.5.3 交通事故逃逸案破案率275

12.5.4 简易程序处理事故率276

12.5.5 十万人死亡率277

第十三章 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278

13.1 多目标决策方法综述278

13.2 层次分析法279

13.3 广义函数法282

13.4 评价方法应用283

13.4.1 确定评价准则和指标283

13.4.2 权重确定283

13.4.3 分级标定284

13.4.4 得分计算285

14.1.1 程序功能286

第十四章 城市交通管理评价系统软件286

14.1 程序功能和结构286

14.1.2 开发环境287

14.1.3 数据结构288

14.2 程序应用概述289

14.2.1 确定评价体系289

14.2.2 管理普通用户289

14.2.3 数据组管理289

14.2.4 数据输入289

14.2.5 得分计算289

14.2.8 数据上报与汇总290

14.3 程序使用说明290

14.3.1 安装290

14.2.7 信息浏览二290

14.2.6 信息浏览一290

14.3.2 进入系统291

14.3.3 确定评价指标292

14.3.4 专家调查定权295

14.3.5 确定所有权重297

14.3.6 输入指标分级299

14.3.7 管理普通用户300

14.3.8 数据组管理301

14.3.9 数据输入303

14.3.10 得分计算305

14.3.11 信息浏览一306

14.3.12 信息浏览二309

14.3.13 数据输出310

14.3.14 数据汇总311

参考文献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