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 统筹城乡就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 统筹城乡就业](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3033517.jpg)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游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ISBN:750454031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就业-研究报告-中国-200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 统筹城乡就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总论 2005年的就业形势与政策1
2004年中国就业形势2
2004年就业市场的几个特点6
2005年就业趋势和工作重点13
第1篇 就业概况和发展态势17
1.就业总量的变化17
2.就业结构的变化20
3.2005年就业预测22
4.促进就业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3
4.1 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24
4.2 社会保障要适应就业格局变化25
4.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的思路29
第2篇 宏观经济与就业政策33
1.宏观经济和政策的特点33
1.1 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33
1.2 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37
1.3 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对就业的影响39
2.1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1
2.就业环境的改善41
2.2 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43
2.3 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45
2.4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和实施51
第3篇 农民的就业53
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53
1.2 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改善54
1.3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践54
2.1 就业是预防失地农民贫困的最佳途径63
2.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63
2.2 当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65
2.3 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主要因素68
2.4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对策建议72
3.农民工的短缺问题76
3.1 民工短缺的情况和原因76
3.2 民工短缺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81
3.3 政策建议83
4.农民工短缺的经济学分析84
4.1 沿海劳动力供求的特殊性85
4.2 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88
4.3 周期现象中的长期变化端倪91
第4篇 统筹城乡就业96
1.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问题96
1.1 统筹城乡就业的内涵96
1.2 统筹城乡就业的目标97
1.3 统筹城乡就业的进展99
1.4 统筹城乡就业存在的问题101
2.1 制定和实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105
2.广东统筹城乡就业的做法和经验105
2.2 在发展经济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106
2.3 强化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设107
2.4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8
2.5 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108
2.6 建立财政投入机制109
2.7 体制创新109
3.北京市城乡平等就业制度探索110
3.1 平等就业制度的界定110
3.2 北京市新体制构建的探索113
3.3 外来劳动者平等就业的现状114
3.4 北京市统筹城乡就业的构想122
3.5 建立新的外来劳动者就业制度的建议126
4.湖北省统筹城乡就业129
4.1 湖北省城乡就业的现状129
4.2 湖北省统筹城乡就业的难点及制约因素分析131
4.3 对策建议136
5.四川省统筹城乡就业的战略与政策142
5.1 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142
5.2 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因素150
5.3 四川省失地无业农民的再就业形势152
5.4 四川省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建议154
第5篇 下岗失业与再就业158
1.失业调控和失业保险158
1.1 失业调控158
1.2 失业保险164
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下岗失业167
2.1 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参与率和失业率167
2.2 就业冲击与行业分布变化170
2.3 资源型城市之间的就业困难差异172
2.4 下岗失业者的再就业状况175
2.5 非正规就业177
2.6 结论与建议183
3.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政策的建议187
3.1 进一步发挥宏观政策对就业再就业的促进作用188
3.2 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就业再就业190
3.3 促进再就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融合和统一194
3.4 进一步提高就业再就业政策效果的其他建议195
1.1 青年就业的基本状况198
1.青年的就业198
第6篇 群体的就业198
1.2 青年就业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199
1.3 政府为促进青年就业采取的主要措施201
1.4 结论203
2.妇女的就业203
2.1 妇女就业的基本状况204
2.2 城镇单位女性的就业208
2.3 女性的非正规就业214
2.4 积极就业政策对促进妇女就业的影响220
3.残疾人的就业224
3.1 残疾人求职过程225
3.2 就业与失业对残疾人的影响229
3.3 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取向231
第7篇 职业培训与技能人才开发237
1.技术工人短缺237
1.1 技工短缺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237
1.2 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240
1.3 趋势判断及对策建议241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的背景242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42
2.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和目标244
2.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情况250
2.4 各地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探索和创新254
2.5 小结258
3.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260
3.1 职业培训的特点、意义和发展260
3.2 我国的职业培训体系265
3.3 我国职业培训的改革与发展271
4.1 创业培训的对象、目的和意义275
4.创业培训275
4.2 创业培训的实施模式276
4.3 国家创业示范基地建设278
4.4 促进创业培训发展的政策措施281
第8篇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284
1.2004年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284
1.1 培训就业指标284
1.2 社会保障指标285
2.1 职业工资价位排名286
2.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286
2.2 职业工资价位的变化288
2.3 各所有制企业工资价位的变化291
2.4 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的影响291
2.5 行业地区工资水平的变化292
3.文化技能与就业的关系295
3.1 文化技能与劳动者工作单位的差别296
3.2 文化技能与劳动者就业行业的分布297
3.3 文化技能与劳动者的工作性质298
3.4 文化技能与就业形式299
3.5 文化技能与退休后重新工作的关系301
4.劳动力市场“新三化”302
4.1 就业服务“新三化”的工作标准303
4.2 “新三化”的核心理念是人本服务306
4.3 做好就业服务“新三化”要处理好的关系309
5.信息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310
5.1 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过程311
5.2 信息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314
5.3 信息化对就业服务工作影响的分析319
5.4 政策建议322
6.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就业的影响325
6.1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生背景326
6.2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历程331
6.3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的情况333
6.4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就业工作的影响336
7.大型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339
7.1 胜利油田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产生340
7.2 胜利油田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作用342
7.3 胜利油田劳动力市场发展前景350
2004年就业工作大事记351
后记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