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史 1910-201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史 1910-2010
  • 陈子元题;邹先定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169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60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学院-校史-浙江大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史 1910-201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发展历程及概况(1910—2010)1

第一章 追溯渊源(1910—1927)3

第一节 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至浙江农业专门学校3

一、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3

二、浙江中等农业学堂与浙江农业专门学校4

第二节 求是书院与浙江高等学堂6

一、求是书院6

二、浙江高等学堂7

第三节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7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浙江大学农学院(1927—1949)8

第一节 从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到抗战前的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1927—1937)8

一、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与浙江大学农学院8

二、浙江大学农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10

三、浙江大学农学院学生爱国民主运动15

第二节 抗战西迁时期的浙江大学农学院(1937—1945)20

一、农学院西迁的历程20

二、浙江大学农学院的发展25

三、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29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浙江大学农学院(1945—1949)31

一、复员东归,重建校园31

二、参与台湾大学、台湾糖业试验所等农业机构的接收和建设32

三、动荡艰难中的教学与科研34

四、“于子三运动”35

五、护校迎解放38

六、竺可桢与浙江大学农学院39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学院和浙江农业大学 (1949—1998)42

第一节 浙江大学农学院的新生(1949—1952)42

一、浙江大学农学院的接管42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浙江大学农学院43

第二节 浙江农学院(1952—1960)46

一、院系调整和浙江农学院成立46

二、学习苏联农业教育经验47

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49

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53

五、教学科研设施建设55

第三节 浙江农业大学(1960—1998)57

一、校院合并与校院分家57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63

三、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时期66

四、“211工程”建设84

第四章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1998—2010)88

第一节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成立88

一、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88

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成立89

三、学院党政领导班子90

第二节 学科建设90

一、发展概况90

二、学科分布与状况92

三、学科队伍建设96

第三节 教育与人才培养98

一、本科教育98

二、研究生教育101

三、教学设施建设105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105

一、科学研究106

二、社会服务109

第五节 国际合作与交流111

一、国际合作111

二、国际交流112

第六节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114

一、党的建设114

二、思想政治工作119

百年院史 光耀千秋121

主要参考文献131

第二部分系、所、场概述133

第一章 农学系135

第一节 发展概况135

一、创建发展期(1910—1945)135

二、艰难发展期(1945—1949)136

三、恢复发展期(1949—1966)136

四、发展受挫期(1966—1976)137

五、快速发展期(1976—1998)138

六、稳步推进期(1998—)139

第二节 学科建设141

一、构建作物学一级学科招生与培养模式142

二、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导师队伍142

三、健全研究生培养全程管理制度143

第三节 人才培养144

一、本、专科教育144

二、研究生教育147

第四节 科学研究和成果149

主要参考文献159

第二章 园艺系160

第一节 园艺系的创建与发展160

一、浙江大学农学院时期(1927—1952)160

二、浙江农学院时期(1952—1960)160

三、浙江农业大学时期(1960—1998)161

四、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成立以后(1999—2009)162

第二节 学科建设163

一、学科建设概况163

二、蔬菜学科164

三、果树学科165

四、园林学科166

第三节 本科教育167

一、教学制度、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167

二、教材编写与出版170

三、实践性教育171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172

一、招生与培养172

二、硕士、博士授予权学科点与博士后流动站173

第五节 科学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173

一、研究成果173

二、农业技术推广174

第六节 人才培养177

一、培养人数177

二、师资培养177

主要参考文献189

第三章 植物保护系190

第一节 沿革与发展190

一、历任负责人190

二、系与专业设置的变化192

三、教研室和研究所设置的变动情况192

四、植物保护系教学科研人员组成193

第二节 学科建设194

一、学科历史194

二、学科建设情况196

三、学科水平198

四、学科的优势与特色199

五、学科队伍现状200

第三节 教育与培养201

一、本科教育201

二、研究生教育206

三、成人教育208

第四节 科学研究工作209

一、科研工作的发展历程209

二、科研机构设置212

三、科研工作的进展与成果212

主要参考文献228

第四章 茶学系229

第一节 茶学系的成立与发展229

一、浙江农学院(1952—1960)229

二、浙江农业大学(1960—1998)231

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1998—2010)23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茶学系总支(支部)的成立和发展234

一、茶学系总支(支部)的成立与发展234

二、茶学系工会、共青团与民主党派236

第三节 茶学教育237

一、茶学教育发展237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建设240

第四节 科学研究242

一、科学研究进展242

二、成果与奖励245

三、科技著作247

四、国家发明专利250

第五节 学科建设与发展251

一、学科带头人251

二、主要研究方向252

三、学科队伍状况252

四、实验研究条件253

第六节 农业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253

主要参考文献256

第五章 应用生物科学系257

第一节 概况257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257

二、培养方式258

三、学科优势与师资状况259

第二节 探索创新型本科教育模式260

一、构建创新型本科教育体系260

二、初步成效261

主要参考文献262

第六章 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263

第一节 沿革和发展263

一、筹建与开创期(1958—1964)263

二、调整与滞缓期(1965—1975)267

三、恢复与巩固期(1976—1985)268

四、开放与发展期(1986—1997)269

五、调整与持续发展期(1998—)271

第二节 学科建设274

一、凝练研究方向274

二、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与不断创新275

三、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276

四、千方百计改善研究条件277

五、发展目标和措施277

第三节 教学工作278

一、农业生物物理专业本科教育278

二、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278

三、研究生教育279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281

一、历年科研获奖成果281

二、历年获得的知识产权288

三、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290

四、经济效益291

主要参考文献292

第七章 生物技术研究所293

第一节 沿革和发展293

一、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前身(1988年12月前)293

二、生物技术研究所创建时期(1988.12—1992.10)294

三、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校中心实验室合并时期(1992.10—1998.9)294

四、四校合并后时期(1998.9—2001.11)295

五、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所合并时期(2001.11—)296

第二节 党组织、行政机构及其负责人297

第三节 学科建设298

一、主要研究方向299

二、优势、特色与创新301

三、学科基本队伍状况301

四、研究条件302

五、今后目标302

第四节 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302

一、本科教育302

二、研究生教育302

第五节 科学研究303

一、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304

二、出版著作与教材305

三、授权专利305

主要参考文献306

第八章 实验农场307

第一节 实验农场沿革与发展307

一、沿革307

二、实验农场的发展312

第二节 为教学科研服务314

一、概况314

二、技术成果推广316

三、现代农业示范319

第三节 研究型大学实验农场建设319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20

二、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服务能力320

三、不断完善教学服务管理体制320

四、努力构建服务校际、国际交流的平台321

主要参考文献321

第三部分 人物简介 访谈录 回忆录322

人物简介323

历任校长、院长323

革命先烈330

教授332

访谈录352

陈子元院士访谈录352

听陈锡臣教授谈西迁355

唐觉教授访谈录358

葛起新教授访谈录359

回忆录361

笕桥甲种农校361

回忆参加抗美援朝反细菌战的经历365

怀念陈鸿逵教授367

有关回忆文章和文献目录370

第四部分 附录377

附1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至浙江农专历任负责人名单378

附2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至浙大农学院历任院长名单378

附3浙大农学院湄潭学术报告会部分专题报告及主持人名单379

附4浙江大学农学院西迁路线示意图381

附5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历任校(院)长名单382

附6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历任党委书记名单382

附7 1999—2010年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名单383

附8 1999—2010年农学院各系系主任、党总支直支书记名单383

附9 1999—2010年农学院各研究所、场、机关负责人名单385

附10 1999—2010年农学院本科专业变化情况表388

附11 1999—2009年农学院科研、教学成果统计表389

附12 1999—2009年农学院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数389

附13 1999—2009年农学院受国家基金资助一览表390

附14 2010年8月农学院在职人员名单391

附15 曾在农学院工作过的教职员工名单392

附16 1999—2010年农学院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394

附17 1999—2009年农学院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名单395

附18 2010年8月农学院在职教授(研究员)名单397

后记(2007版)399

后记(2010版)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