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2922619.jpg)
- 窦晓黎,陈天友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4164311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农田基本建设-研究-云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论技术篇3
第一章 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技术3
第一节 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与实施3
一、改造规划的原则3
二、改造规划的步骤3
三、改造规划的内容5
四、施工与材料7
第二节 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规划技术8
一、田间灌(排)渠系的规划8
二、田块规划12
三、道路、林带规划13
四、平整土地规划16
五、田间附属建筑物的规划19
第三节 山区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措施21
一、农艺技术措施21
二、工程技术措施22
三、生物技术措施27
四、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27
第二章 农田水利建设29
第一节 农田水分状况及调节29
一、农田水分的存在形式与作物生长的关系30
二、调节农田水分的措施35
第二节 农作物灌溉制度36
一、作物田间耗水量36
二、作物田间耗水量的确定36
三、灌溉标准37
四、农作物灌溉制度38
五、灌溉用水量39
六、灌溉模数40
第三节 灌溉方法和技术简介41
一、淹灌法41
二、畦灌法41
三、沟灌法43
四、喷灌法43
五、滴灌法44
六、浇灌法44
七、地下管灌法45
第三章 田间灌排工程设计46
第一节 灌水率的确定和灌溉流量设计46
一、灌水率46
二、灌水流量设计47
第二节 排水标准的确定和排水流量设计56
一、排水标准56
二、农业生产对排水的要求57
三、设计排涝流量的计算60
四、排渍流量的计算62
第三节 灌排渠系规划布置62
一、灌排渠系规划原则与规划程序63
二、灌区类型及灌排系统的典型布置形式64
三、灌溉干、支渠的规划布置66
四、支渠以下各级渠道规划布置特点67
五、排水沟道系统规划布置67
第四节 灌排渠道纵横断面的设计73
一、渠道横断面的设计73
二、渠道纵断面的设计78
第四章 山区、丘陵区田间灌溉系统80
第一节 水源工程80
一、引水渠道80
二、小水库81
三、抽水站(泵站)82
第二节 山区、丘陵区灌溉系统86
一、输水配水渠道灌溉系统86
二、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86
三、满天星式灌溉工程92
四、坡面截洪排水工程105
第五章 中低产田地改造中的土壤改良与培肥107
第一节 高产稳产农田的内涵107
一、土壤和土壤肥力因素107
二、土壤肥力107
三、土壤的组成108
四、土壤的主要肥力性质109
第二节 云南中低产田地类型及改良对策112
一、红壤系列的中低产旱地改良112
二、坡薄土改良114
三、低产稻田改良114
第三节 发展绿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118
第二篇 开发与实践篇125
第一章 山区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125
第一节 山区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经验125
第二节 山区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措施与对策127
一、改造治理措施127
二、改造对策128
第三节 山区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主要类型129
第二章 山区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内容及做法133
第一节 山区中低产田地改造应遵循的原则133
一、正本清源133
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133
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135
四、“形”、“质”并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135
第二节 坡改梯的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135
一、坡改梯的工程规划设计136
二、坡改梯的质量标准142
三、坡改梯的施工技术142
四、坡改梯配水工程的规划设计145
第三节 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52
一、规划原则152
二、改造工程规划设计152
三、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的施工165
第四节 几种适用节水技术简介168
一、砼“U”型槽节水技术169
二、集雨补灌节水技术170
三、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172
四、经济植物篱固土节水技术173
五、保水剂节水技术174
六、等高横向聚土垄作截流节水技术176
七、覆盖减蒸节水技术177
第三章 山区节水灌溉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设计179
第一节 灌溉方式的选择179
第二节 浇灌净流量确定和浇灌流量设计179
一、浇灌净流量确定179
二、浇灌流量设计180
三、管道的管径及压力要求的确定193
第三节 管道的规划与布置194
一、管道规划布置的原则与要求194
二、管道系统的典型布置形式与布置间距195
第四节 水池规划布置与设计196
一、水池规划布置196
二、水池设计的原则197
第五节 管池结合水浇地建设的施工198
一、管道的质量要求198
二、管道的安装方法198
三、管道沟槽基础开挖的要求198
四、管道敷设的要求199
五、管道沟槽回填的要求199
第四章 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投资概算编制200
第一节 投资概算编制的依据200
一、编制依据200
二、投资概算编制方法200
三、概算的基础单价201
四、概算中相关费率的取费标准201
第二节 工程基础单价的编制方法202
一、材料概算价格202
二、人工费用的计算203
三、电、风、水概算价格205
四、机械使用费206
五、混凝土材料用量207
六、砂浆材料用量207
七、半成品混凝土单价的计算208
八、砂浆单价的计算210
九、混凝土拌制单价的计算210
十、混凝土运输单价的计算210
十一、回填土石料运输单价的计算212
第三节 工程单价的编制方法214
一、工程单价的构成214
二、工程单价取费标准215
三、工程单价分析表215
四、常用工程单价分析表216
五、工程单价汇总表248
第四节 工程投资概算编制方法249
一、编制方法249
二、单项工程概算计算方法249
三、工程投资概算明细表249
第五节 农艺措施投资概算方法251
一、农艺投资基础单价的编制方法251
二、农艺投资概算单价编制方法252
三、农艺措施投资概算编制方法253
第六节 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总投资概算编制方法254
一、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总投资的计算254
二、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总投资概算汇总表254
第七节 投资概算在实施方案中的应用255
一、投资概算编制依据在实施方案中的应用255
二、各种计算表格在实施方案中的应用255
第三篇 成果应用篇259
景洪市勐龙镇贺南东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259
第一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及主要障碍因素261
第一节 景洪市基本情况261
第二节 勐龙镇基本情况261
第三节 项目区基本情况262
一、自然地理状况262
二、耕地资源与土壤养分状况262
三、项目区水资源状况263
四、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264
五、项目区交通状况264
六、项目区气候状况264
第四节 制约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264
第二章 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266
第一节 指导思想266
第二节 基本原则266
一、坚持项目安排与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原则266
二、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实效的原则266
三、坚持高标准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的原则266
四、坚持建管并重,高效运行的原则267
五、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267
第三章 项目区的确定及建设任务与目标268
第一节 项目区确定的依据268
第二节 建设任务268
第三节 建设目标269
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技术方案270
第一节 建设内容及规模270
一、工程措施建设内容及规模270
二、生物农艺措施建设内容及规模270
第二节 技术方案设计271
一、设计原则271
二、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71
三、灌溉渠断面设计272
四、灌渠流量计算结果272
五、工程施工要求275
第三节 土地平整工程275
一、断面设计275
二、施工技术275
三、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计算275
第四节 机耕路工程设计278
一、布置原则278
二、技术要求278
三、机耕道路设计278
四、机耕路施工要求279
第五节 生物农艺措施技术方案设计279
第六节 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方案设计280
一、绿肥种植技术280
二、秸秆还田技术280
三、增施精制有机肥281
四、土壤肥力监测技术设计281
第七节 配方肥施用技术措施281
第八节 科技培训281
第五章 工程量及项目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282
第一节 工程量282
第二节 投资预算编制依据及取费标准284
一、预算编制依据284
二、投资预算编制的方法284
三、基础单价284
四、预算中的相关费率285
第三节 投资预算285
一、工程措施投资预算285
二、生物农艺措施投资预算288
三、其他独立费用288
第四节 项目总投资288
第五节 资金筹措289
第六章 项目实施计划及施工组织290
第一节 项目年度实施计划290
第二节 项目实施组织290
一、施工条件290
二、主要材料290
三、施工组织形式291
第七章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292
第一节 组织领导措施292
一、建立组织管理机构292
二、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292
第二节 政策保障措施293
第三节 技术保障措施293
一、具有成熟的中低产田地改造经验293
二、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293
第四节 项目资金管理293
第五节 项目建设后的运行与管理294
一、招投标方案294
二、项目实施和质量管理294
三、项目检查与验收程序294
四、档案资料管理295
五、工程移交与管理295
第六节 效益分析295
一、经济效益295
二、生态效益295
三、社会效益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