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史研究 明清分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学恂主编;周德昌分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14165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史研究 明清分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国家教育机制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机制的功能1
第二节 明清官学教育的发展4
一 明初官学的昌盛期5
二 明中叶后官学的衰败期9
三 清朝前期官学的重振期14
第三节 明清教育的宏观调控系统20
一 建立高度集中的学校体制20
二 提高官学的地位24
三 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28
第四节 明清教育的微观控制系统33
一 加强思想钳制34
二 健全教学制度38
三 严格管理制度44
第五节 明清教育机制的效能48
第一节 明清时期书院的演变61
第二章 明清时期书院的特点61
一 明代书院的沉寂期62
二 明代书院的发展期65
三 清代书院的沉寂期73
四 清代书院的发展期76
第二节 明清时期书院的宗旨81
一 考课式书院81
二 讲学式书院87
第三节 明清时期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101
一 明清书院的讲会制度102
二 明清书院的自学制度105
第三章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111
第一节 明清选举取士的策略111
一 选举取士与明清科举111
二 治策重心,国家大典114
三 严密监控,专制性强121
一 明初科举取士的反复134
第二节 新学产生前明清科举的走势134
二 明代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39
三 清代科举制度的改良及其完善142
第三节 明清科举定制的特点148
一 明清科举定制的程式149
二 明清科举考试的组织152
三 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155
四 明清科举考试的方法156
五 明清科举考试的文体——八股文160
六 明清对科举考试舞弊的防范和处理161
第四节 关于明清科举的论争164
一 明清科举制度的实际功能164
二 明清科举的流弊169
三 明清关于科举的论争176
四 关于明清科举的评价181
一 启蒙教育与明清蒙学185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制度185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蒙学185
二 蒙学的任务187
三 明清蒙学的办学体制188
四 明清蒙学的管理制度193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理论200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实践206
一 明清蒙学教育的内容207
二 明清蒙学教育的方法211
三 少数民族的蒙学教育223
四 明清蒙学教育实践的得失评价224
第四节 明清时期蒙学的教材和教师226
一 明清蒙学教材的编写226
二 明清蒙学的教师229
第五章 王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31
第一节 王阳明的生平和教育活动231
一 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234
第二节 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234
二 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238
第三节 论教育目的任务和教育内容239
一 论教育目的239
二 论教育任务240
三 论教育内容242
第四节 论教学244
一 “尽吾心”的教学宗旨244
二 论教学中的几种关系246
三 论教学原则和方法250
第五节 论德育254
一 “致良知”是德育的理论基础254
二 “存天理、去人欲”的德育任务255
三 “知行合一”的德育观257
四 论德育的原则和方法258
第六节 论儿童教育263
一 王阳明学派的崛起和确立267
第七节 王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日本的传播267
二 王阳明学派的发展和分化269
三 阳明学在日本的传播273
第八节 王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75
一 王阳明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主要建树276
二 褒贬不一,评价各异278
三 王阳明学术思想、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81
第六章 颜元李塨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83
第一节 颜元的生平和教育活动283
第二节 颜元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285
一 颜元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286
二 颜元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291
第三节 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296
一 指责传统教育败坏社会风气297
二 揭露传统教育空疏无用,脱离实际,摧残人才298
三 批评传统教育迷信书本、崇尚静坐造成的恶果299
四 抨击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301
第四节 颜元论教育目标304
第五节 颜元论教学307
一 倡导以实践为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308
二 主张以“实学”为教学内容308
三 强调以“习行”为教学方法313
第六节 颜元论德育318
第七节 李塨对颜元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23
一 李塨的生平和教育活动323
二 李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326
三 论教育对象和任务329
四 论教育内容331
五 论教学和德育333
第八节 颜李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36
一 批判程朱、陆王理学,推动思想界、教育界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337
二 倡导“实学“、“实用”的经世致用之学,开启一代新的学风339
三 强调“实习”、“习行”,实现教育方法论的重大突破340
第一节 乾嘉学派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342
第七章 乾嘉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42
第二节 乾嘉学派学术、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学术派别、学术特点和教育活动347
一 乾嘉学派学术、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347
二 乾嘉学派的学术派别、学术特点和教育活动349
第三节 戴震的教育思想和活动351
第四节 阮元的教育思想和活动358
第五节 乾嘉学派与科技教育367
第六节 乾嘉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71
第八章 明代和清代前期的中外文化教育交流374
第一节 西方传教士与“西学东渐”375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学术界、教育界381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教育领域的新趋向388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向西欧的传播401
一 西方传教士与“中学西渐”401
二 “中学西渐”与欧洲的“中国热”406
第五节 儒学在日本的盛行413
后记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