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耕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杨耕集
  • 杨耕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16340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杨耕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论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和体系特征1

一、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及其现代意义1

二、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基本特征8

论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15

一、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政治实践16

二、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理论途径:历史研究、哲学批判和政治批判的“三位一体”17

三、几点启示23

论后现代主义29

一、后现代主义:众说纷纭的后现代话语30

二、后现代主义:重释现代性35

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意义:一种知识态度和边缘话语42

论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50

一、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51

二、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后现代”58

三、马克思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66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和职能77

一、历史哲学的特征和发展趋势77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职能: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的统一80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历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84

论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的总体框架及其当代意义88

一、社会科学方法的西方走向及其规律88

二、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的总体框架93

三、社会科学方法的当代走向97

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100

一、马克思哲学总体逻辑的颠倒101

二、向以自然为本体的旧唯物主义的回归104

三、向单线式的机械决定论的倒退106

四、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复活”108

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111

一、实践唯物主义要领的由来及其实质111

二、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118

三、立足当代实践格局的唯物主义123

四、重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12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3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13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及其理论途径14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致性153

一、实践: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63

论实践的世界观意义163

二、实践: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66

三、实践:人类世界的本体170

论实践与世界的关系174

一、实践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哲学关注的焦点和现代实践凸现的问题174

二、实践的本质特征与“现存世界”的实践性177

三、实践的唯物主义与唯实践主义182

论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特殊性187

一、社会的实践本质187

二、社会的整体性及其与实践的关系191

三、客观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区别195

四、人类总体历史的发展进程与民族历史发展的“跨越”现象198

论社会有机体及其运行规律203

一、社会有机体并不等同于社会经济形态或社会形态204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总体框架210

三、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规律216

四、简短的结论219

论社会有机体方法222

一、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内涵222

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析法226

三、社会有机体的再生产分析法230

四、社会有机体的总体--要素分析法233

论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238

一、问题的提出238

二、何谓“自然历史过程”240

三、社会经济规律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然规律243

四、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在何种意义上与自然历史过程相似247

一、历史必然性观念的确立253

论历史必然性253

二、历史必然性观念的革命变革、唯物史观历史必然性观念的基本特征257

三、反历史必然性观念泛起的原因和环节261

四、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必然性的否定及其失误263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270

一、“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270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批判向度273

三、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277

四、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到邓小平的世界公民思想282

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287

一、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288

二、东方社会的“停滞性”及其历史命运297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及其方法论意义302

一、问题的提出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310

论90年代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310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意义316

三、东方社会的特征和发展道路320

四、社会发展的道路和类型325

论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330

一、从康德的批判反思、黑格尔的思辨反思到马克思的实践反思330

二、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总体特征334

三、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与历史认识论340

四、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与现代认识论346

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历史沉思353

一、马克思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探讨及其方法论353

二、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探讨及其意义358

三、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探讨及其特点362

四、几点结论367

世界历史与中国的社会主义370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370

二、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走向社会主义375

三、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走向现代化380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现代化历史中的两个里程碑386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寻觅和文化难题的解答386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讨及其成功与失误390

三、“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及其时代特征394

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402

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传统与现代性冲突:两种异质文明冲突402

二、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在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表现405

三、超越平均主义的传统价值观与重建社会公平408

附录:建构哲学空间 雕塑思维个性--访杨耕博士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