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高分子物理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高分子物理学 上
  • 殷敬华,莫志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372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10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高分子物理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高分子的分子结构1

1.1 构造2

1.1.1 高分子单体、单体单元和键接结构2

1.1.2 基于过程的高分子5

1.1.3 基于结构的高分子6

1.1.4 一、二和三维大分子6

1.1.5 支化和交联高分子10

1.2 构型13

1.2.1 高分子异构体13

1.2.2 几何异构体14

1.2.3 旋光异构体(链节中含一个C)14

1.2.4 旋光异构体(链节中含一个以上C)18

1.2.5 无规立构高聚物20

1.3 构象20

1.3.1 微构象和宏构象21

1.3.2 晶体中高分子链的宏构象23

1.3.3 熔体和溶液中高分子链的宏构象23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晶态高聚物结构26

2.1 高分子结晶特点26

2.1.1 晶胞由链段组成26

2.1.2 折叠链27

2.1.3 高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重复单元27

2.1.4 结晶不完善27

2.1.5 结构的复杂性及多重性27

2.2 高分子结晶过程及晶态结构模型27

2.3 高聚物结晶结构的研究32

2.3.1 高分子构筑32

2.3.2 晶体结构32

2.3.3 超分子结构33

2.4 晶态高分子链的基本堆砌33

2.4.1 构象33

2.4.2 螺旋链符号34

2.4.3 晶态高分子链的基本堆砌34

2.4.4 某些典型聚合物的晶体结构38

参考文献55

第三章 聚合物的形态结构57

3.1 结晶聚合物的形态结构57

3.1.1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57

3.1.2 结晶聚合物的形态59

3.2 非晶态高聚物的结构80

3.2.1 引言80

3.2.2 无规线团结构模型及证据83

3.2.3 局部有序模型及证据88

参考文献96

第四章 高分子结晶过程——聚合物加工成型过程结晶动力学101

4.1 高分子结晶过程的一般描述101

4.2 聚合物结晶动力学102

4.2.1 等温结晶动力学102

4.2.2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108

4.3 聚合物/聚合物共混体系结晶动力学114

4.4 测量技术117

4.4.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117

4.4.2 热台偏光显微镜(HSPOM)118

4.4.3 解偏振光强度法119

4.4.4 膨胀计法119

4.5 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120

4.5.1 聚合物结晶活化能120

4.5.2 成核生长方式的判断122

4.5.3 成核分类122

4.5.4 聚合物结晶能力123

参考文献124

第五章 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及研究方法126

5.1 高分子的大小及表征参数126

5.1.1 高分子的大小126

5.1.2 聚合度127

5.1.3 高聚物的统计平均分子量127

5.2 平均分子量的测定129

5.2.1 质谱法测定高分子的分子量130

5.2.2 体积排除色谱132

5.3 高分子链的尺寸及研究方法134

5.3.1 均方末端距及几何计算135

5.3.2 均方旋转半径及与其他尺寸参数间关系137

5.3.3 光散射方法138

5.4 高分子链的形状及散射函数表征方法144

5.4.1 线团状分子145

5.4.2 线团分子的排斥体积145

5.4.3 蠕虫状链147

5.4.4 基本粒子形状的散射函数P(θ)148

5.5 表征高分子链柔性的参数及实验测定150

5.5.1 表征高分子链柔性的参数150

5.5.2 链柔性参数的实验测定151

参考文献153

第六章 聚合物附生结晶155

6.1 引言155

6.2 聚合物附生结晶的基本研究手段156

6.2.1 光学显微镜156

6.2.2 X射线衍射156

6.2.3 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156

6.3 取向聚合物基底的制备和附生聚合物的沉积方法157

6.3.1 取向基底的制备方法157

6.3.2 附生聚合物的沉积方法159

6.4 聚合物在无机化合物基底上的附生结晶159

6.5 聚合物在有机化合物基底上的附生结晶161

6.6 聚合物在聚合物基底上的附生结晶162

6.6.1 聚合物均相附生结晶162

6.6.2 聚合物异相附生结晶164

6.6.3 聚合物拟态附生结晶178

6.7 聚合物附生结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181

参考文献182

第七章 热塑性聚合物的反应挤出186

7.1 反应挤出设备186

7.1.1 单螺杆挤出机186

7.1.2 双螺杆挤出机187

7.1.3 挤出机的长度和自由体积192

7.1.4 物料在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193

7.1.5 反应型挤出机的温度控制195

7.2 反应类型198

7.2.1 本体聚合198

7.2.2 降解反应199

7.2.3 交联反应200

7.2.4 接枝反应201

7.2.5 反应共混203

参考文献206

第八章 高聚物的增韧改性209

8.1 一般概念209

8.2 聚苯乙烯的釜中增韧211

8.3 塑料增韧的几个模型214

8.3.1 温度对橡胶粒子体积膨胀的影响214

8.3.2 Mertz的微裂纹理论和多重银纹理论214

8.3.3 剪切屈服理论216

8.3.4 剪切带和银纹共存理论217

8.3.5 空穴化理论217

8.3.6 逾渗理论218

8.3.7 橡胶增韧塑料理论的最新进展219

8.4 高抗冲聚苯乙烯的改性和增韧机理222

8.4.1 BR、SBR和SBS对HIPS断裂韧性的影响222

8.4.2 仪器化冲击仪研究H1PS/SBS的断裂机理227

8.4.3 SEBS/HIPS/PS三元共混体系的冲击性能229

8.4.4 HIPS的增韧机理230

8.4.5 HIPS中粒子尺寸的影响231

8.5 有限元分析233

8.5.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233

8.5.2 有限单元法在研究高分子增韧机理中的应用235

8.5.3 孤立橡胶粒子周围的应力分析236

8.5.4 界面性能的影响237

8.5.5 粒子尺寸的影响239

8.6 影响增韧塑料形变的因素240

参考文献243

第九章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界面与增容245

9.1 前言245

9.1.1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基本问题245

9.1.2 聚合物共混体系增容作用的物理本质247

9.1.3 增容剂在共混物中的分布247

9.1.4 聚合物共混体系增容作用与界面的研究方法247

9.2 微相分离型增容剂结构参数及浓度对其界面行为和胶束行为的影响249

9.2.1 增容剂结构参数对其界面行为的影响249

9.2.2 增容剂浓度对其界面行为的影响255

9.2.3 增容剂结构参数对其胶束行为的影响259

9.2.4 接枝共聚物型增容剂261

9.3 增容剂对共混物界面状况与结晶性能的影响263

9.3.1 增容刑对共混物界面层的作用263

9.3.2 增容剂对不相容高聚物界面的增强机理266

9.3.3 含结晶性聚合物共混物的增容作用269

9.4 均相型增容剂的增容作用270

9.4.1 均聚物型增容剂270

9.4.2 无规共聚物型增容剂271

9.4.3 可反应性增容剂274

9.5 共混物相形态与增容作用276

参考文献277

第十章 有机高分子/无机物纳米杂化材料282

10.1 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生物物质的特点282

10.2 无机物纳米微粒的结构特性282

10.3 制备手段283

10.4 无机、有机物纳米杂化的基本原理285

10.5 杂化类型285

10.5.1 分子间小分子杂化285

10.5.2 分子内自杂化286

10.5.3 大分子混合杂化286

10.5.4 大分子间反应杂化287

10.5.5 预聚体杂化288

10.5.6 嵌段共聚物杂化288

10.6 杂化材料的表征288

10.6.1 跟踪反应过程289

10.6.2 结构表征290

10.7 结构型杂化材料292

10.7.1 加入少量一种组分改善力学性能292

10.7.2 可调节的性能292

10.8 功能型杂化材料293

10.8.1 荧光材料293

10.8.2 非线性光学材料293

10.8.3 电致发光材料294

10.8.4 生物材料294

10.8.5 其他材料294

10.9 应用和前景294

参考文献295

第十一章 导电高分子的化学与物理298

11.1 导电高分子的化学299

11.1.1 导电高分子的合成化学299

11.1.2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的典型合成方法300

11.2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的载流子306

11.3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的掺杂及掺杂态结构310

11.3.1 导电高分子的氧化还原掺杂311

11.3.2 质子酸掺杂312

11.3.3 自掺杂314

11.3.4 二次掺杂315

11.3.5 典型导电高分子的掺杂态结构315

11.4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制316

11.5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的高次结构317

11.6 导电高分子的溶液性质318

11.6.1 本征态导电高分子的溶液行为318

11.6.2 掺杂态聚苯胺的溶液行为319

11.7 导电高分子的热学行为320

11.7.1 导电高分子的热稳定性320

11.7.2 导电高分子的导热性质320

11.8 导电高分子的应用321

11.8.1 导电高分子的氧化还原性能与应用321

11.8.2 导电高分子的电学性能及应用323

11.8.3 导电高分子的掺杂反掺杂性能及应用324

11.8.4 其他应用324

11.9 导电高分子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324

参考文献326

第十二章 液晶态和高分子液晶328

12.1 引言328

12.2 液晶态328

12.2.1 基本的液晶基元330

12.2.2 液晶的热力学性质330

12.2.3 液晶光学性质和织构331

12.2.4 液晶相分类333

12.3 高分子液晶338

12.3.1 液晶基元高分子化338

12.3.2 液晶高分子网络化342

12.3.3 聚合物分散液晶343

12.3.4 聚合物稳化液晶343

12.4 液晶显示技术简介344

参考文献345

第十三章 高分子及其混合体系的统计热力学346

13.1 Flory-Huggins格子模型理论346

13.1.1 引言346

13.1.2 Flory-Huggins格子模型概述346

13.1.3 Flory-Huggins格子模型理论的应用与发展348

13.2 状态方程理论359

13.2.1 引言359

13.2.2 Flory-Orwoll-Vrij(FOV)理论360

13.2.3 Sanchcz-Lacombe(SL)理论364

13.2.4 状态方程理论在高分子混合体系中的应用371

参考文献379

第十四章 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382

14.1 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382

14.1.1 淀粉383

14.1.2 纤维素384

14.2 微生物聚酯385

14.2.1 P3HB的微生物合成385

14.2.2 微生物共聚酯的合成387

14.2.3 微生物聚酯的性质387

14.2.4 微生物聚酯的生物降解性388

14.2.5 微生物聚酯的应用388

14.3 化学合成型生物降解高分子389

14.3.1 聚羟基乙酸(FGA)、聚乳酸(PLA)及其共聚物(PGLA)389

14.3.2 聚(ε-已内酯)(PCL)393

14.3.3 聚原酸酯[Poiy(ortho ester)]和聚羧酸酐[Poly(anhydride)]395

14.4 结束语403

参考文献403

下册409

第十五章 原子力显微镜409

15.1 原子力显微镜原理409

15.1.1 检测系统410

15.1.2 扫描系统411

15.1.3 反馈控制系统412

15.2 原子力显微镜基本成像模式414

15.2.1 接触成像模式414

15.2.2 非接触成像模式415

15.2.3 敲击成像模式415

15.2.4 升降成像模式416

15.3 原子力显微镜的分辨率416

15.4 原子力显微镜作为表面分析工具——力学曲线418

15.5 原子力显微镜工作环境420

15.6 与AFM相关的显微镜及技术420

15.6.1 侧向力显微镜420

15.6.2 磁力显微镜421

15.6.3 静电力显微镜422

15.6.4 化学力显微镜422

15.6.5 力调制显微镜423

15.6.6 相检测显微镜423

15.6.7 纳米压痕技术424

15.6.8 纳米加工技术425

15.7 AFM假象425

15.8 AFM的一些应用427

15.8.1 AFM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427

15.8.2 AFM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430

参考文献432

第十六章 X射线衍射在聚合物中的应用433

16.1 X射线性质433

16.1.1 X射线产生及其性质433

16.1.2 X射线谱434

16.1.3 X射线吸收436

16.1.4 X射线安全防护437

16.1.5 X射线源438

16.2 聚合物X射线衍射438

16.2.1 原理438

16.2.2 X射线衍射强度438

16.2.3 几个重要方程441

16.2.4 倒易点阵444

16.3 各种实验方法449

16.3.1 照相法449

16.3.2 衍射仪法453

16.4 高聚物X射线衍射图分类455

16.4.1 回转图(纤维图)455

16.4.2 粉末衍射图456

16.5 高聚物材料分析鉴定461

16.5.1 高聚物晶型及有规立构的分析鉴定461

16.5.2 高聚物物相鉴定分析463

16.5.3 高聚物材料中各种添加剂的削析463

16.6 多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聚合物晶体结构466

16.6.1 高聚物晶体衍射特点466

16.6.2 高聚物晶体结构分析方法466

16.7 聚合物材料结晶度473

16.7.1 结晶聚合物结构模型473

16.7.2 结晶度概念474

16.7.3 几种常用方法474

16.7.4 X射线衍射方法476

16.7.5 X射线衍射曲线计算拟合分峰法485

16.7.6 回归线法487

16.8 聚合物材料取向度的测定488

16.8.1 单轴取向489

16.8.2 算例494

16.8.3 双轴取向495

16.9 聚合物微晶尺寸499

16.9.1 近似函数法500

16.9.2 Warren-Averbach傅氏分析法502

16.9.3 Hosemann次晶模型法505

16.9.4 方差函数法506

16.9.5 四次矩法509

16.9.6 几点说明510

16.10 小角X射线散射方法511

16.10.1 引言511

16.10.2 散射原理512

16.10.3 产生小角散射的体系513

16.10.4 小角散射强度公式514

16.10.5 SAXS的数据处理519

16.10.6 结果和解释522

参考文献533

第十七章 有机质谱学基础535

17.1 引言535

17.1.1 质谱学的发展历史及质谱法特点536

17.1.2 质谱仪器537

17.1.3 质谱学中常用的术语概念539

17.1.4 电离过程542

17.2 有机离子碎裂机理543

17.2.1 单分子分解反应543

17.2.2 影响离子丰度的因素544

17.2.3 反应分类546

17.3 有机化合物与分类质谱552

17.3.1 烃类化合物552

17.3.2 醇类化合物554

17.3.3 醛、酮类557

17.3.4 羧酸及其酯类559

17.3.5 醚类560

17.3.6 胺类和酰胺类561

17.3.7 脂肪卤化物562

17.4 现代质谱学进展562

17.4.1 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LDI-TOF—MS)563

17.4.2 电喷雾质谱ESI—MSn564

参考文献566

第十八章 电子显微镜在聚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567

18.1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567

18.1.1 电子束及电镜567

18.1.2 放大倍数及分辨率567

18.1.3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的成像原理和成像衬度568

18.1.4 电子衍射573

18.1.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577

18.1.6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578

18.1.7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582

18.1.8 电子显微像的图像处理584

18.2 高分子材料的制样方法585

18.2.1 金属载网和支持膜585

18.2.2 高聚物薄膜制备法586

18.2.3 超薄切片及电子染色586

18.2.4 复型及投影589

18.2.5 离子减薄法591

18.2.6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591

18.3 电子显微镜在聚合物上的应用591

18.3.1 高分子材料的电子束辐照损伤591

18.3.2 聚合物形态结构观察593

18.3.3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定594

18.3.4 聚合物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595

18.3.5 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603

18.3.6 聚合物的组成分析606

参考文献610

第十九章 热分析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612

19.1 绪论612

19.1.1 热分析的定义与分类612

19.1.2 热分析技术发展简史613

19.1.3 热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613

19.2 差热分析法614

19.2.1 原理614

19.2.2 DTA曲线方程615

19.2.3 影响DTA热谱图的因素616

19.2.4 DTA仪器的标定616

19.2.5 差热分析的应用领域616

19.3 示差扫描量热法617

19.3.1 原理617

19.3.2 DSC热谱图的解析618

19.3.3 DSC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619

19.4 热重法630

19.4.1 原理及仪器结构630

19.4.2 TG试验及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631

19.4.3 TG试验的谱图解析632

19.4.4 TG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633

19.5 动态热机械分析法636

19.5.1 仪器结构636

19.5.2 DMA在高聚物中的应用638

19.6 示差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的新进展640

19.6.1 调幅式示差扫描量热仪640

19.6.2 高解析热重分析仪641

参考文献642

第二十章 高聚物的断裂行为及其研究方法644

20.1 高聚物的理论强度644

20.2 应力集中效应646

20.3 Griffith理论647

20.4 高聚物的断裂力学基础648

20.5 线弹性断裂力学649

20.5.1 能量释放速率649

20.5.2 应力强度因子650

20.6 ?积分方法652

20.7 裂纹尖端塑性区模型和厚度效应654

20.7.1 Irwin修正654

20.7.2 Dugdale窄条塑性区模型655

20.8 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656

20.8.1 预制尖锐裂纹657

20.8.2 ASTME399测试KIc方法657

20.8.3 ASTME813测试JIc方法658

20.9 韧性-脆性断裂行为转变660

20.10 结构松弛对断裂行为的影响661

20.11 冲击破坏行为663

20.12 共混高聚物的界面强度666

参考文献668

第二十一章 表面分析能谱670

21.1 概述670

21.1.1 表面分析能谱的发展670

21.1.2 表面分析的意义671

21.2 表面分析能谱674

21.2.1 表面分析能谱的基本原理674

21.2.2 化学位移678

21.2.3 光电子能谱中几种常见的伴峰679

21.2.4 定性和定量分析680

21.3 表面能谱仪主要构成部分681

21.3.1 激发源681

21.3.2 电子能量分析器682

21.3.3 电子能量检测系统683

21.4 XPS在聚合物表面结构上的应用684

21.4.1 引言684

21.4.2 XPS在聚合物表面结构上的应用685

参考文献696

第二十二章 核磁共振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699

22.1 EV共聚物链结构的13CNMR波谱解析699

22.1.1 EV共聚物的序列结构和对它的表征699

22.1.2 取代基参数(SCS)与EV共聚物13CNMR谱分类及判据700

22.1.3 EV共聚物13CNMR谱的定量分析703

22.1.4 SCS方法与半经验方法的结合705

22.1.5 对聚乙烯、聚丙烯和乙丙共聚物的应用706

22.1.6 附录一:EV共聚物序列结构定量处理的计算公式708

22.2 高分子动力学核磁共振710

22.2.1 峰形变化实验研究平衡交换体系711

22.2.2 交换体系的反应平衡速度及反应速率常数712

22.2.3 聚合反应过程714

22.2.4 聚合物固化反应过程719

22.3 聚合物的构象、数均分子量、相容性和界面723

22.3.1 聚合物的构象723

22.3.2 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725

22.3.3 聚合物的相容性727

22.3.4 聚合物的界面730

22.3.5 附录二:聚合物组成分析计算公式数学推导731

22.4 2HNMR在研究聚合物分子运动中的应用732

22.4.1 引言732

22.4.2 2HNMR的原理和技术732

22.4.3 模型化合物——六亚甲基四胺(HMT)735

22.4.4 线形聚乙烯(LPE)737

22.4.5 聚苯乙烯(PS)和聚碳酸酯(PC)739

参考文献740

第二十三章 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743

23.1 ESR基本原理743

23.1.1 共振吸收743

23.1.2 弛豫和线宽745

23.1.3 线型和相对强度746

23.1.4 g因子748

23.1.5 电子和核的超精细相互作用749

23.2 ESR基本实验及参数计算753

23.2.1 X波段谱仪结构和工作原理753

23.2.2 ESR谱参数值的计算756

23.3 溶液自由基的ESR谱759

23.3.1 溶液自由基谱分析原理759

23.3.2 溶液自由基谱分析实例768

23.3.3 二级近似772

23.3.4 超精细分裂机制775

23.4 固体自由基的ESR谱784

23.4.1 固体自由基的哈密顿算符784

23.4.2 实验谱的分析787

23.4.3 各向异性超精细偶合张量795

23.4.4 无规取向体系的ESR谱799

23.5 分子运动和线宽803

23.5.1 修正的Bloch方程803

23.5.2 化学交换和谱的线宽807

23.5.3 氮氧自由基的运动和线宽811

23.6 三态分子和双基的ESR818

23.6.1 电子的交换作用819

23.6.2 电子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零场分裂820

23.6.3 三态分子的ESR谱822

23.6.4 双基的ESR谱827

参考文献831

第二十四章 振动光谱833

24.1 振动光谱的理论基础833

24.1.1 分子振动与振动光谱833

24.1.2 分子振动的经典处理——简正振动835

24.1.3 分子振动的频率计算837

24.1.4 分子振动的量子力学处理842

24.1.5 分子对称与群论基础844

24.1.6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选律849

24.2 振动光谱的实验方法858

24.2.1 红外光谱仪及其基本实验技术859

24.2.2 拉曼光谱仪与拉曼测量基本实验技术863

24.2.3 光声光谱技术865

24.2.4 反射光谱技术866

24.2.5 偏振光谱技术871

24.2.6 显微光谱873

24.2.7 时间分辨光谱875

24.2.8 二维相关光谱876

24.3 振动光谱的应用基础879

24.3.1 振动光谱的任务879

24.3.2 确定分子结构的理论方法879

24.3.3 基团频率及其应用881

24.3.4 定量分析895

24.3.5 光谱数据的计算机处理898

24.4 振动光谱在高分子物理研究中的应用901

24.4.1 高聚物光谱的特点901

24.4.2 构型与构象的确定901

24.4.3 共聚物中的组成及其分布903

24.4.4 聚合物的枝化903

24.4.5 端基分析与数均分子量的估计904

24.4.6 高聚物的结晶度904

24.4.7 高聚物的链折叠904

24.4.8 高聚物中的氢键905

24.4.9 高聚物的共混906

24.4.10 高聚物界面相的结构906

参考文献907

第二十五章 质谱新技术及其在高聚物分析中的应用909

25.1 引言909

25.2 质谱技术的发展现状909

25.3 相关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仪器构造910

25.3.1 裂解及相应的质谱技术910

25.3.2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TOFF-MS)912

25.4 质谱新技术在高聚物分析中的应用915

25.4.1 裂解质谱在高聚物分析中的应用915

25.4.2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合成高聚物及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923

参考文献932

第二十六章 光学显微镜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934

26.1 光学显微镜原理与种类934

26.1.1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简史934

26.1.2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934

26.1.3 常见光学显微镜的种类937

26.2 偏光显微镜原理938

26.2.1 偏振光与透光物体的光学特性938

26.2.2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940

26.2.3 单偏光镜下的观察941

26.2.4 正交偏光系统下的观察943

26.2.5 聚敛偏光下的观察945

26.2.6 油浸法947

26.2.7 常用附件948

26.3 其他常用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原理949

26.3.1 反射光显微镜949

26.3.2 干涉显微镜950

26.3.3 相差显微镜951

26.3.4 荧光显微镜952

26.3.5 红外显微镜952

26.3.6 X射线显微镜954

26.3.7 光学显微技术的新发展954

26.4 光学显微镜的调试、维护与显微摄影955

26.4.1 光学显微镜的安装和调试955

26.4.2 维修与保养956

26.4.3 显微摄影956

26.5 光学显微镜研究晶态高聚物的形态958

26.5.1 高聚物单晶958

26.5.2 高聚物球晶959

26.5.3 其他高聚物结晶形态965

26.6 高聚物球晶生长过程与球晶转化966

26.6.1 球晶生长动力学966

26.6.2 球晶的相互转化967

26.6.3 球晶结晶过程与熔融过程的观察967

26.7 偏光显微镜研究高分子液晶的相变与织构969

26.7.1 高分子液晶相转变969

26.7.2 锥光系统研究液晶态970

26.7.3 高分子液晶的织构970

26.7.4 高分子液晶取向态织构972

26.8 光学显微镜研究高分子取向态973

26.8.1 高分子取向过程的观察973

26.8.2 双折射法测定纤维取向度973

26.8.3 非晶取向高聚物Tg的测定974

26.9 光学显微镜研究高分子多相体系974

26.9.1 共聚高分子的形态974

26.9.2 高分子共混体系975

26.9.3 填充体系的形态976

26.9.4 高聚物复合材料976

26.10 光学显微镜联用技术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977

26.10.1 红外光显微镜977

26.10.2 紫外与荧光显微镜978

26.10.3 图像分析仪978

参考文献9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