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赤水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赤水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47140.jpg)
- 贵州省赤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2007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872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9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赤水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编 大事记6
第二编 建置 地理61
第一章 建置沿革61
第一节 建置61
第二节 境域64
第三节 政区64
第一节 城关镇76
第二章 县城乡镇76
第二节 县直属乡77
第三节 复兴区78
第四节 大同区79
第五节 旺隆区81
第六节 元厚区82
第七节 官渡区84
第八节 长沙区85
第一节 地质 地貌88
第三章 自然地理88
第二节 气候95
第三节 水文99
第四节 土壤103
第五节 植物 动物106
第六节 矿藏109
第四章 自然灾害111
第一节 旱灾111
第二节 水灾113
第三节 病虫灾害115
第四节 其他灾害115
第五章 环境保护117
第一节 自然生态环境117
第二节 环境污染118
第三节 环境管理120
第一节 户口122
第一章 人口变迁122
第三编 人口 民族122
第二节 变迁123
第二章 人口分布125
第一节 人口密度125
第二节 区域分布126
第三节 城乡分布128
第一节 民族构成130
第二节 性别构成130
第三章 人口构成130
第三节 年龄构成135
第四节 文化构成136
第五节 职业构成136
第四章 家庭 家族138
第一节 姓氏138
第二节 家族141
第三节 家族 宗?142
第二节 节育工作144
第五章 人口控制144
第一节 组织机构144
第三节 生育改策148
第六章 苗族150
第一节 漂流 分布150
第二节 语言 服饰150
第三节 风俗习惯151
第四节 社会生活152
第四编 经济综合管理154
第一章 国民经济综述154
第一节 经济发展154
第二节 改造私营工商企业160
第三节 经济结构163
第四节 经济效益170
第五节 人民生活175
第一节 计划管理178
第二章 计划统计管理178
第二节 投资管理179
第三节 经济协作181
第四节 物资管理183
第五节 统计管理185
第三章 物价管理187
第一节 管理体制187
第二节 价格体系188
第三节 计价办法189
第四节 物价变动193
第五节 价格管理201
第四章 劳动工资管理203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203
第二节 工资管理206
第三节 劳保福利2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16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216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216
第三节 市场管理219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222
第五节 合同管理222
第六节 打击投机倒把223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225
第一节 计量制度225
第二节 计量管理226
第三节 标准管理227
第五编 农业 水利228
第一章 农业体制 农业区划228
第一节 土地制度228
第二节 生产管理体制229
第三节 农业结构230
第四节 收益分配231
第五节 农业区划232
第一节 经营单位235
第二章 种植业235
第二节 耕地 劳动力236
第三节 农业机具239
第四节 耕作制度241
第五节 粮食作物242
第六节 经济作物245
第三章 水利电力248
第一节 水利设施248
第二节 水电建设260
第三节 水土保持264
第四节 水政管理265
第六编 林牧副渔业 乡镇企业267
第一章 林业267
第一节 森林资源267
第二节 经营机构269
第三节 植树造林271
第四节 采购运销273
第五节 基本建设276
第六节 林政管理277
第二章 楠竹281
第一节 引种281
第二节 栽培281
第三节 经营283
第三章 养殖业286
第一节 家畜饲养286
第二节 家禽饲养288
第三节 昆虫饲养289
第四节 渔业生产290
第五节 病疫防治291
第四章 乡镇企业294
第一节 管理体制294
第二节 生产经营295
第三节 盈亏核算299
第一章 县属工业企业300
第七编 工业 城乡建设300
第一节 私营企业 个体户301
第二节 集体企业303
第三节 公私合营企业307
第四节 官办企业 国营企业308
第二章 省属工业企业313
第一节 华一造纸厂313
第二节 赤水轮船公司船舶修造厂313
第三节 赤水气矿314
第四节 食盐化工厂 糖厂314
第五节 赤水天然气化肥厂315
第三章 经营管理316
第一节 管理体制316
第二节 生产供销317
第三节 盈亏核算323
第一节 产品产量328
第四章 产量 产值328
第二节 产值329
第五章 城乡建设331
第一节 县城建设331
第二节 集镇建设338
第三节 乡村建设341
第四节 建筑队伍342
第五节 建设管理347
第一节 航道349
第八编 交通 邮电349
第一章 交通基础设施349
第二节 渡口 港口 车站354
第三节 道路357
第四节 桥梁360
第二章 运输生产365
第一节 运输企业365
第二节 人畜力运输367
第四节 船舶运输368
第三节 排筏运输368
第五节 汽车运输371
第六节 联合运输372
第三章 交通运输管理374
第一节 运输管理374
第二节 安全管理375
第三节 企业经营管理377
第四节 交通规费379
第四章 邮政电信381
第一节 邮电机构381
第二节 邮政382
第三节 电信386
第九编 贸易390
第一章 商业390
第一节 管理体制390
第二节 经营网点392
第三节 商品采购储运395
第四节 商品销售397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401
第六节 食盐购销402
第七节 对外贸易405
第八节 财务核算407
第二章 粮油411
第一节 经营网点411
第二节 粮油征购412
第三节 储运加工416
第四节 粮油销售421
第五节 盈亏核算427
第三章 供销合作429
第一节 组织沿革429
第二节 商品采购储运431
第三节 商品销售435
第四节 扶持生产436
第五节 盈亏 分红438
第四章 名优特产439
第一节 名优产品439
第二节 土特产品441
第十编 财税 金融444
第一章 财政 审计444
第一节 管理体制444
第二节 财政收入447
第三节 财政支出450
第四节 财务管理453
第五节 审计监督456
第二章 税收457
第一节 田赋457
第二节 农业税458
第三节 工商税机构460
第四节 工商税种类461
第五节 减税 免税 罚款470
第六节 工商税收入471
第三章 金融 保险474
第一节 机构474
第二节 货币476
第三节 信贷479
第四节 储蓄483
第五节 保险484
第六节 盈亏核算485
第一节 组织487
第一章 国民党地方组织487
第十一编 政党 群团487
第二节 党务490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492
第一节 中共赤水地区秘密组织系统492
第二节 中共赤水县组织系统499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502
第四节 党委工作504
第一节 工人团体513
第三章 群众团体513
第二节 农民渔民团体516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517
第四节 妇女团体522
第五节 工商业团体524
第六节 学术团体525
第七节 其他团体527
第十二编 政权 政务528
第一章 县参议会 乡镇民代表会528
第一节 县参议会528
第二节 乡镇民代表会531
第二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32
第一节 组织机构532
第二节 政协会议533
第三节 政协工作536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538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538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539
第三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40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541
第五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43
第四章 县乡行政机关546
第一节 同知署 厅署546
第二节 县公团 县政府550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551
第四节 乡镇行政机关558
第五章 政务管理560
第一节 人事工作560
第二节 土地管理563
第三节 档案工作564
第四节 信访工作566
第五节 外事 侨务 对台工作566
第六章 优抚 救济 积谷568
第一节 优抚568
第二节 救济571
第三节 积谷576
第十三编 重要政事577
第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政事577
第一节 建立厅政府577
第二节 和绍孔“招安”577
第三节 反对布道修教堂578
第四节 兵工厂工人罢工578
第五节 抗日救亡579
第六节 罢课请愿579
第七节 抗丁抗捐580
第八节 兜米抢盐581
第九节 迎接解放582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事583
第一节 支前治安583
第二节 建立人民政权583
第四节 平抑物价 恢复生产584
第三节 首次征收公粮584
第五节 清匪反霸585
第六节 减租退押585
第七节 镇压反革命586
第八节 抗美援朝运动586
第九节 土地改革587
第十节 “三反”“五反”588
第十二节 实施《婚姻法》589
第十一节 水上民主改革589
第十三节 反右派斗争590
第十四节“大跃进”运动590
第十五节 “人民公社化”591
第十六节 精减职工 压缩城镇人口591
第十七节 “反右倾”592
第十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92
第十九节 “文化大革命”593
第二十节 落实政策597
第二十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和干部“四化”598
第十四编 司法599
第一章 公安599
第一节 公安警察机构599
第二节 户籍管理600
第三节 治安管理601
第四节 警察602
第五节 消防603
第六节 火灾604
第二章 检察608
第一节 检察机构608
第二节 检察工作609
第三章 审判612
第一节 审判机构612
第二节 审判制度614
第三节 审判工作615
第二节 教育 管理620
第一节 监狱620
第四章 监所管理620
第五章 司法行政622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622
第二节 司法行政工作622
第十五编 军事625
第一章 兵役625
第一节 兵役制度625
第二节 兵员征集626
第一节 军事机构628
第二章 军事机构 武装部队628
第二节 驻军629
第三节 地方武装630
第四节 其他武装631
第三章 民众武装 防空战备634
第一节 组织建制634
第二节 教育训练636
第四节 民兵勤务638
第三节 武器装备638
第五节 防空战备639
第四章 重要兵事641
第一节 太平军过境641
第二节 号军过境641
第三节 保城战斗642
第四节 夜袭大同区公署642
第五节 清剿土匪642
第一节 进军路线645
第五章 红军长征过赤水645
第二节 主要战斗647
第三节 群众工作649
第十六编 教育651
第一章 旧制教育 科举651
第一节 私塾651
第二节 义学 书院652
第三节 科举652
第一节 幼儿教育654
第二章 初等教育654
第二节 小学教育655
第三章 中等教育660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660
第二节 师范教育664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665
第四章 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667
第一节 大夏大学667
际记:留外学生667
第二节 扫盲教育669
第三节 成人中等教育670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673
第五章 师资675
第一节 教师队伍675
第二节 教师培训676
第三节 教师待遇678
第一节 行政管理680
第六章 教育管理680
第二节 经费管理682
第三节 教育设备683
第四节 教学研究684
第五节 招生考试685
第十七编 科技文化687
第一章 科学技术687
第一节 科技组织687
第二节 普及科学知识688
第三节 科技推广应用690
第四节 科技成果691
第二章 文化694
第一节 机构 设施694
第二节 文艺演出696
第三节 文艺创作698
第四节 图书发行阅览701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702
第三章 新闻 广播 电视703
第一节 新闻703
第二节 广播705
第三节 电视706
第四章 文物名胜707
第一节 摩崖 碑刻707
第二节 古墓葬 古建筑712
第三节 革命文物714
第四节 文物藏品715
第五节 风景名胜716
第十八编 医药 卫生 体育718
第一章 防疫保健718
第一节 卫生防疫718
第二节 卫生管理724
第三节 妇幼保健727
第一节 中药西药730
第二章 医药730
第二节 药政管理732
第三章 医疗735
第一节 医疗机构735
第二节 医疗技术738
第三节 医疗设备740
第四节 医疗制度741
第五节 医政管理742
第四章 体育744
第一节 体育设施744
第二节 群众体育744
第三节 学校体育748
第四节 体育竞赛749
第十九编 民情习俗754
第一章 宗教信仰754
第一节 道教754
第二节 佛教755
第三节 天主教757
第四节 基督教757
第二章 社会组织759
第一节 同乡会759
第二节 九九联谊社759
第三节 哥老会760
第四节 青帮760
第五节 会道门761
第三章 风俗764
第一节 人民习性764
第二节 服饰764
第三节 饮食767
第四节 居住768
第五节 燃料 照明770
第六节 旅行771
第七节 娱乐771
第八节 节令 祭祀772
第九节 礼仪776
第十节 禁忌 问事778
第十一节 优良风尚779
第十二节 颓风陋习782
第四章 方言 谚语785
第一节 方言785
第二节 谚语809
第三节 歇后语811
第二十编 人物813
第一章 传记(57名)813
梁业广813
袁咨桐813
黄星元814
黄铁材815
商继先816
胡林义816
邹华轩817
袁健儒818
查克斋818
段雪笙819
向心力820
肖思铎821
余正华822
赵德勋823
许?先824
熊绍林824
王国风825
肖光826
王立志826
陈基如827
吴登举828
黎理泰828
张淳828
陈玉生829
欧阳锡三829
胡集思830
向炳荣830
刘东林831
李汉钦832
谢绍清832
谢灵阶833
傅图章833
董尊五834
谢恒久835
张华封835
石玉生836
段碧荪837
陈廷纲838
谢绍敏839
肖文灿839
商承烈840
苟克家841
向茵谷842
聂泽滋842
王明安843
谢思洁843
黄良骏844
罗成844
陈熙晋845
刘春和 刘纯武845
陈玉昆846
陈超杰847
周西成847
毛光翔848
侯之担848
邹维明849
朱兴武851
李凤翰851
王服周851
傅师瞿851
第二章 传略(20名)851
徐玉章851
伍万全852
崔友玱852
王施仁852
张南薰852
张铸臣852
罗毅一852
廖潜一853
袁惠畴853
吕绍德853
程光武853
袁富志854
李旭东854
王安全854
陈金绎854
赵世咸854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117名)856
第一节 地方烈士(28名)856
第二节 军队烈士(89名)858
附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参战期间失踪的赤水籍战士名录863
附录:864
《仁怀厅县志稿序》864
《修仁怀直隶厅志引》866
《增修仁怀厅志序》867
《赤水县志》编纂始末867
赤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869
赤水县各部门志编纂工作人员869
《赤水县志》审稿领导人员872
《赤水县志》审定组人员872
《赤水县志》审定机关872
《赤水县志》复审验收机关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