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原与健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原与健康](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2827293.jpg)
- 李天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042438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原与健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高原概论1
第一节 我国高原概况1
一、自然状况1
二、高原居民1
第二节 高原医学状况2
一、高原生理学2
二、高原疾病学3
三、高原临床医学3
四、高原卫生学3
五、高原疾病的防治任务3
六、高原卫生保健的主要任务5
七、高原医学展望5
第二章 高原世居与移居人群7
第一节 世界高原人群及分布7
第二节 我国的高原世居和移居人群8
一、青藏高原世居藏族8
二、青藏高原其他世居民族9
三、关于世居及移居汉族群体11
第三节 高原群体研究的方向11
第三章 高原自然环境及对人体的影响13
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与成分13
第二节 大气压14
一、基本概念14
二、低气压14
第三节 低压性缺氧15
第四节 低压缺氧对人体的不良影响15
一、对生命过程的不良影响15
二、对劳动过程的不良影响16
三、低压缺氧所致疾病及对其他疾病的不良影响17
第四章 高原环境的人体反应20
第一节 高原的通气适应过程20
一、机制20
二、时间过程(抗衡高原通气增加反应的因素)21
三、个体差异性24
四、睡眠24
五、间断性接触高原环境24
第二节 低气压的生理学效应25
一、适应过程26
二、高原适应特征29
三、低气压的病理生理学效应30
第五章 高原人群的血液学及骨髓改变32
第一节 高原人群的血液学32
一、高原新生儿的外周血象32
二、高原地区正常人的血象和血红蛋白组分38
三、高原地区正常人铁和叶酸的代谢41
四、高原人群血液黏度及凝血机制的调查43
第二节 高原骨髓改变49
一、骨髓代偿期50
二、骨髓代偿亢进期57
三、骨髓代偿失调期57
第六章 高原人体心理61
第一节 高原人体心理的变化61
一、低气压与缺氧61
二、低温对认知能力的影响63
三、高原对感觉功能的影响65
四、高原地区的心理需求65
第二节 高原劳动心理卫生66
一、在劳动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情绪障碍66
二、高原驾驶员驾驶疲劳分析及对策69
第七章 高原营养73
第一节 高原低氧与物质代谢73
一、高原低氧与物质消化吸收73
二、高原低氧与能量代谢75
三、高原低氧与体重和身体成分77
第二节 高原低氧与维生素78
第三节 高原低氧与微量元素80
第四节 高原劳动能力与营养81
第五节 高原低氧与营养需要量83
一、高原居民的饮食习惯与膳食结构特点83
二、高原营养需要量83
三、高原饮食注意事项85
第八章 高原保健86
第一节 心态86
第二节 睡眠89
第三节 营养92
第四节 体育运动95
第九章 高原与老年98
第一节 老年的概念98
一、人的生命过程98
二、人体衰老的机制99
三、人类衰老的基本特征100
第二节 老年人的主要生理变化及常见病101
一、神经系统101
二、呼吸系统101
三、心血管系统102
四、消化系统103
五、内分泌与新陈代谢105
六、骨骼肌肉损伤106
七、老年红细胞增多症107
八、老年人白内障107
第三节 高原老年人的发病特点及体检108
一、高原老年人的发病特点108
二、高原老年人的身体检查110
第十章 人类工效学原理及其在高原作业中的应用111
第一节 概述111
第二节 劳动时的能量代谢111
第三节 职业生物力学112
一、肌肉骨骼的力学特性113
二、合理用力113
第四节 脑力劳动的生理特点116
第五节 疲劳117
第六节 人体测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118
一、人体测量类型118
二、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120
第七节 机器设备和作业环境122
一、机器和工具122
二、作业环境124
第八节 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疾病及其预防126
一、强制体位引起的疾患126
二、个别器官紧张127
三、压迫及摩擦引起的疾患128
第九节 提高作业能力和预防损伤的措施128
一、作业能力128
二、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129
第十一章 高原劳动卫生132
第一节 高原特殊环境132
第二节 高原人体能量代谢133
第三节 机体氧的运输与利用134
一、氧气的运输与利用134
二、血液中氧的解离136
第四节 高原劳动对机体的影响138
一、高原反应症138
二、对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139
三、对呼吸的影响139
四、对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影响139
五、对心率的影响140
六、对心电图的影响140
七、对人体肺血流图的影响141
八、高原劳动强度与劳动能力142
第五节 高原劳动卫生及卫生防护144
一、减轻体力劳动强度145
二、补(吸)氧145
三、防寒146
四、紫外线的卫生防护149
五、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及卫生防护150
六、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151
第十二章 高原作业的职业卫生与安全152
第一节 高原作业工人152
一、就业前的体检152
二、如何选择有耐受能力的工人153
第二节 工作安排与必要的设备154
一、在高原与海平面地区之间往返的时间安排154
二、室内增氧以减轻高原的低氧血症155
第三节 高原病的紧急处理156
一、急性高山病157
二、高原肺水肿157
三、高原脑水肿157
第四节 高原地区职业病的预防157
一、弥散采样器157
二、采样泵158
三、限制阈值(TLVs)和工作时间表158
四、物理性危险因素158
五、预防监督:空气采样159
第五节 高原对劳动能力和安全的影响159
一、对脑力劳动能力的影响159
二、对体力劳动能力的影响159
三、高原体力劳动强度及其限值159
四、导致高原工伤事故的主要因素160
第十三章 高原劳动保护162
一、高原禁忌证162
二、进驻(移居)高原前体格检查164
三、适应性锻炼165
四、进驻高原的速度与高度166
五、进驻高原途中的健康防护167
第十四章 高原特发病169
第一节 高原病命名和分型169
第二节 高原特发病常见症状及体征175
一、头痛175
二、恶心与呕吐176
三、呼吸困难178
四、发绀179
五、咳嗽与咳痰180
六、蛋白尿及水肿181
七、昏迷182
第三节 急性高原反应183
一、发病机制184
二、临床表现186
三、诊断186
四、治疗186
五、预防187
第四节 高原肺水肿188
一、发病率188
二、发病情况188
三、病理改变188
四、发病机制188
五、临床表现189
六、实验室检查189
七、分型189
八、治疗190
第五节 急性高原脑水肿191
一、发病率191
二、发病机制191
三、病理改变192
四、临床表现192
五、实验室等检查193
六、诱发因素193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93
八、治疗原则193
九、死亡原因及并发症195
十、预后与预防195
第六节 急性高原病混合型195
一、发病机制195
二、临床表现195
三、诊断196
四、治疗196
第七节 高原上消化道出血196
一、发病原因及其机制196
二、临床表现19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98
四、治疗原则199
五、预防199
第八节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00
一、患病率200
二、发病机制204
三、症状与体征207
四、实验室检查207
五、眼底变化214
六、病理改变215
七、影像学检查216
八、胃镜检查216
九、肺功能检查216
十、其他检查218
十一、诊断218
十二、分型219
十三、预后及并发症219
十四、治疗220
第九节 高原心脏病223
一、发病机制223
二、病理改变224
三、临床表现22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25
五、治疗原则226
第十节 慢性高原病227
一、命名及分型227
二、发病机制228
三、防治229
四、蒙赫病230
第十一节 高原特发病的护理要点231
一、急性高原反应的护理231
二、高原肺水肿的护理231
三、高原心脏病护理231
四、高原昏迷的护理232
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护理232
六、高原患者的下送233
第十五章 高原常见内科疾病236
第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236
一、临床特点236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236
三、治疗及预防237
第二节 肺炎238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238
二、防治要点239
第三节 消化不良性腹泻239
一、病因239
二、高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240
三、临床症状分类和表现240
四、实验室检查241
五、诊断241
六、治疗241
第四节 上消化道出血242
一、病因分类242
二、全身性疾病242
三、发病机制242
四、临床表现24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44
六、治疗原则244
七、预防245
第五节 高原维生素缺乏症245
一、维生素A缺乏病246
二、维生素B1缺乏病247
三、维生素B2缺乏病248
四、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249
第六节 高原常见的精神异常250
一、高原精神异常250
二、高原类神经衰弱综合征251
三、焦虑症252
四、癔病252
第十六章 高原常见传染病254
第一节 鼠疫254
一、诊断254
二、治疗255
三、预防256
第二节 布鲁菌病(布氏杆菌病)256
一、病原和流行病学256
二、诊断257
三、治疗257
四、预防258
第三节 炭疽病258
一、病原及流行病学258
二、症状体征259
三、诊断259
四、治疗259
五、预防260
第四节 伤寒与副伤寒260
一、诊断260
二、治疗261
三、预防262
第五节 狂犬病262
一、诊断263
二、治疗263
三、预防264
第六节 新疆出血热264
一、诊断265
二、治疗265
三、预防266
第七节 肺结核266
一、流行病学266
二、临床症状266
三、诊断267
四、治疗268
五、预防269
第八节 包虫病270
一、诊断270
二、治疗与预防271
第十七章 高原环境中常见理化因素引起的外科疾病273
第一节 高原冷伤273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273
二、预防与治疗274
第二节 雪盲276
一、临床表现276
二、预防与治疗276
第三节 日光性皮炎276
一、临床表现276
二、预防与治疗277
第四节 多形日光疹277
一、临床表现277
二、预防与治疗277
第五节 皮肤皲裂278
一、临床表现278
二、预防与治疗278
第六节 高原脱发278
一、斑秃279
二、脂溢性脱发279
第七节 高原指甲凹陷症279
一、发病情况与病因279
二、临床表现280
三、预防与治疗281
第八节 电击伤281
一、常见触电原因281
二、常见触电方式281
三、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282
四、电击对人体的损伤282
五、临床表现282
六、诊断283
七、救治原则283
八、预防284
第九节 溺水284
一、病理变化285
二、发病原因285
三、诊断与临床表现285
四、治疗原则285
第十节 烧伤286
一、住院前急救287
二、早期治疗287
三、并发症和后遗症防治原则290
第十一节 颈椎病291
一、病因学及分类292
二、治疗292
第十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293
一、分类294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29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94
四、治疗295
第十三节 劳损性腰痛298
一、病因298
二、临床表现298
三、诊断299
四、预防与治疗299
第十四节 急性颅脑损伤300
一、病因301
二、机制302
三、常见症状及体征304
四、分类305
五、辅助检查306
六、伤情判断307
七、颅内血肿310
八、颅脑损伤的救治313
九、颅脑损伤未来研究方向318
第十八章 高原常见五官科疾病319
第一节 高原与口腔疾病319
一、龋病319
二、牙周病320
三、口腔黏膜损害320
四、高原颌面部感染性疾病320
第二节 鼻出血322
一、解剖学基础322
二、病因322
三、临床表现323
四、治疗原则323
第三节 慢性咽炎325
一、病因与临床分型325
二、症状与检查32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26
四、治疗327
第四节 急性单纯性咽炎327
一、病因327
二、病理328
三、症状328
四、检查328
五、诊断328
六、并发症329
七、治疗329
第五节 急性扁桃体炎329
一、病因329
二、病理330
三、症状330
四、检查330
五、诊断330
六、并发症330
七、治疗331
八、预防331
第六节 高原环境对听力的影响332
一、高原健康人纯音听阈测定332
二、高原正常阻抗值测定333
三、高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的变化334
第十九章 高原常见妇产科疾病336
第一节 痛经及月经失调336
一、病因336
二、临床表现337
三、防治337
第二节 流产338
一、诊断要点338
二、治疗339
三、预防340
第三节 产后出血340
一、诊断要点340
二、治疗340
三、预防341
第四节 产科领域的休克342
一、诊断要点342
二、临床表现342
三、实验室检查343
四、辅助检查343
五、紧急处理344
六、抗休克措施344
七、不同类型休克的处理345
第二十章 高原常见食物中毒346
第一节 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分类346
一、概念346
二、流行病学特点346
三、分类347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347
一、概述347
二、沙门菌属食物中毒348
三、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351
四、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352
五、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354
六、肉毒梭状芽胞杆菌毒素食物中毒356
七、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359
八、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360
第三节 有毒动植物中毒361
一、河豚中毒361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362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363
四、毒蕈中毒363
五、含氰苷植物中毒365
六、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366
七、四季豆中毒367
八、鲜黄花菜中毒367
九、其他有毒动植物中毒368
第四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369
一、砷中毒369
二、锌中毒370
三、亚硝酸盐食物中毒371
四、有机磷农药中毒372
五、灭鼠剂中毒373
第五节 食物中毒的预防375
一、国外食物中毒案例375
二、国内食物中毒现状375
三、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376
第六节 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377
一、一般情况377
二、临床表现377
三、发病状况378
四、采样分析378
五、食物来源、储存、烹调及污染状况378
六、食堂卫生情况378
七、食物中毒的处理378
八、炊事人员体检378
九、预防中毒的措施378
十、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报告378
第二十一章 高原常用抗缺氧药物379
一、红景天(狭叶红景天与深红红景天)380
二、多花黄芪380
三、黄精381
四、异叶青兰与唐古特青兰381
五、刺五加(五加皮、刺木棒、刺拐棒)381
六、龙牙楤木382
七、刺玫果(蔷薇果,野玫瑰)382
八、冬虫夏草383
第二十二章 高原工作、生活和野外活动的自身防护384
第一节 确认方向和时间384
第二节 对异常气候的防护386
第三节 身处沼泽地中的防护393
第四节 迷路寻归393
第五节 寻找水和食物的注意事项394
第六节 对猛兽和有毒动物的防卫394
参考文献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