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化学 下册(第二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机化学 下册(第二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32553145.jpg)
-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等校编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6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化学 下册(第二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二章 卤素1
12-1 卤素的通性1
1-1 原子和分子结构1
1-2 卤素的成键特征4
1-3 卤素的电势图5
12-2 单质6
2-1 在自然界中的分布6
2-2 卤素的物理化学性质7
2-3 卤素的制备和用途12
2-4 卤素的氧化态-自由能图16
2-5 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18
12-3 氢化物21
3-1 卤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21
3-2 氢卤酸的制法25
12-4 卤素含氧化合物27
4-1 卤素氧化物27
4-2 卤素含氧酸29
12-5 拟卤素38
5-1 氰和氰化物38
5-2 硫氰和硫氰化合物39
12-6 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40
6-1 含氧酸氧化还原性的周期性41
6-2 影响含氧酸氧化能力强弱的因素42
第十三章 硫族元素48
13-1 氧族元素的通性48
13-2 硫和它的化合物51
2-1 单质硫51
2-2 硫在形成化合物时的价键特征53
2-3 硫的氧化态-自由能图55
2-4 单质硫的制备、性质和用途56
2-5 硫化氢和硫化物56
(1)硫化氢56
(2)硫化物和多硫化物59
2-6 硫族元素的氧化物62
(1)一氧化物62
(2)二氧化物62
(3)三氧化物64
2-7 硫族元素的含氧酸66
(1)硫的含氧酸66
(2)硒和碲的含氧酸75
(3)硒和碲的氧化态-自由能图77
(4)硫含氧酸的卤素衍生物77
2-8 硫的卤化物79
13-3 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80
3-1 影响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80
3-2 氢化物酸性强弱的规律81
3-3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规律84
(1)含氧酸强度的定性描述84
(2)含氧酸强度的定量表示86
第十四章 氮族元素89
14-1 氮族元素的通性89
14-2 氮和它的化合物92
2-1 氮的成键特征和价键结构92
2-2 氮元素的氧化态-自由能图94
2-3 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单质氮95
2-4 氮的氢化物98
(1)氨98
(2)联氨、羟氨106
2-5 氮的含氧化合物111
(1)氮的氧化物111
(2)亚硝酸及其盐111
(3)硝酸115
(4)王水118
(5)硝酸盐120
2-6 氮的卤化物121
14-3 磷和它的化合物121
3-1 磷原子的成键特征和价键结构121
3-2 磷元素的氧化态-自由能图124
3-3 磷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单质磷125
3-4 磷化氢128
3-5 磷的含氧化合物130
(1)氧化物130
(2)磷的含氧酸132
3-6 磷的硫化物141
3-7 磷的卤化物141
(1)三卤化磷142
(2)五卤化磷143
(3)卤氧化磷144
14-4 砷、锑、铋145
4-1 砷、锑、铋的成键特征145
4-2 砷、锑、铋的氧化态-自由能图147
4-3 砷、锑、铋的单质147
4-4 砷、锑、铋的氢化物149
4-5 砷、锑、铋的氧化物151
4-6 砷、锑、铋的三卤化物155
4-7 砷、锑、铋的硫化物156
14-5 盐类的热分解159
5-1 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类型和规律159
5-2 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本质和对某些规律的解释168
第十五章 碳族元素179
15-1 通性179
15-2 单质182
2-1 性质和用途183
(1)碳的同素异形体183
(2)硅、锗、锡、铅187
2-2 制备、冶炼和提纯190
(1)人造金刚石的制备和提纯190
(2)高纯硅和高纯锗的制备191
(3)锡和铅的冶炼191
2-3 金刚石合成的理论分析192
15-3 氧化物194
3-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94
3-2 二氧化硅197
3-3 锡和铅的氧化物198
15-4 含氧酸及其盐199
4-1 碳酸和碳酸盐199
4-2 硅酸和硅酸盐201
4-3 分子筛——合成铝硅酸盐204
4-4 锡、铅的氢氧化物及含氧酸盐206
15-5 卤化物和硫化物209
5-1 硅、锡、铅的卤化物209
5-2 锡、铅的硫化物210
15-6 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211
6-1 影响水解的因素211
6-2 水解产物的类型215
第十六章 硼族元素221
16-1 通性221
16-2 单质224
2-1 性质和用途224
(1)硼的同素异形体224
(2)金属铝227
(3)镓、铟、铊228
2-2 提取和冶炼229
(1)硼的提取和单质硼的制备229
(2)铝的提取和冶炼229
(3)镓的提取和冶炼230
2-3 惰性电子对效应231
16-3 硼的氢化物(硼烷)233
16-4 卤化物237
4-1 硼、铝的三卤化物237
4-2 硼族元素卤化物的比较239
16-5 硼、铝的含氧化合物240
5-1 B2O3和Al2O3240
5-2 硼酸和硼酸盐242
5-3 硼族元素含氧化合物的比较245
5-4 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246
第十七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50
17-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250
17-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252
2-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52
2-2 一般制备方法255
17-3 化合物257
3-1 M+和M2+离子的特征257
3-2 氧化物258
3-3 氢氧化物262
3-4 盐类265
17-4 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270
第十八章 铜、锌副族278
18-1 铜族元素278
1-1 通性278
1-2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82
1-3 铜族元素的存在和冶炼283
(1)铜的存在和冶炼283
(2)银、金的存在和冶炼286
1-4 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87
(1)氧化数为+1的化合物287
(2)氧化数为+2的化合物293
(3)氧化数为+3的化合物298
1-5 ⅠB族元素和Ⅰ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299
18-2 锌族元素300
2-1 通性300
2-2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03
2-3 锌、汞的存在和冶炼306
2-4 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307
(1)氧化数为+2的化合物307
(2)氧化数为+1的化合物311
2-5 ⅡB族元素和Ⅱ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313
第十九章 配位化合物317
19-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318
1-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318
1-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319
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325
1-4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326
1-5 空间结构与异构现象328
19-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334
2-1 价键理论335
2-2 晶体场理论342
19-3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356
3-1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356
3-2 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361
3-3 络合平衡的移动370
19-4 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性376
4-1 在无机化学方面的应用376
4-2 在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377
4-3 配合催化379
4-4 生物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381
第二十章 过渡金属(Ⅰ)386
20-1 引言386
20-2 钛副族387
2-1 钛副族概述387
2-2 钛的重要化合物390
2-3 锆和铪的化合物395
20-3 钒副族397
3-1 钒副族概述397
3-2 钒的重要化合物400
3-3 铌和钽的化合物403
20-4 铬副族405
4-1 铬副族概述405
4-2 铬的重要化合物411
(1)氧化数为+6的铬的化合物412
(2)氧化数为+3的铬的化合物417
4-3 钼和钨的重要化合物423
20-5 锰副族429
5-1 锰副族概述429
5-2 氧化数为+7的锰的化合物435
5-3 氧化数为+4的锰的化合物438
5-4 氧化数为+2的锰的化合物439
20-6 生产实例分析—重铬酸钠的生产442
第二十一章 过渡金属(Ⅱ)452
21-1 铁系元素452
1-1 铁系元素概述452
1-2 铁456
(1)氧化数为+2的铁的化合物456
(2)氧化数为+3的铁的化合物460
(3)氧化数为+6的铁的化合物466
1-3 钴和镍467
(1)氧化数为+2、+3的钴和镍的化合物467
(2)铁、钴、镍的低氧化态配位化合物474
21-2 铂系元素477
2-1 铂系元素概述477
2-2 铂和钯的重要化合物482
21-3 过渡金属的通性486
3-1 过渡金属单质的某些物理性质486
3-2 过渡金属的电离势489
3-3 过渡金属的氧化态及其稳定性491
3-4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磁性500
3-5 过渡金属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502
3-6 配位场效应对过渡金属离子半径以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509
3-7 含有金属-金属键的过渡金属化合物513
第二十二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520
22-1 引言520
22-2 镧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通性521
2-1 镧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电子层结构521
2-2 镧系收缩523
2-3 镧系元素的氧化态527
2-4 镧系元素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529
2-5 镧系元素离子和化合物的磁性531
22-3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和镧系金属532
3-1 氧化数为+3的化合物532
3-2 氧化数为+4和+2的化合物539
3-3 配位化合物541
3-4 镧系金属543
22-4 锕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通性546
4-1 锕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电子层结构546
4-2 锕系元素的离子半径548
4-3 锕系元素的氧化态549
4-4 锕系元素离子的颜色552
4-5 锕系元素离子的磁性552
22-5 钍和铀的化合物553
5-1 钍的化合物553
5-2 铀的化合物554
第二十三章 原子核化学559
23-1 历史的回顾559
23-2 核结构562
2-1 核模型562
2-2 核力563
2-3 核的稳定性565
2-4 质能联系,核的结合能566
23-3 核反应569
3-1 核衰变569
3-2 诱导核反应574
23-4 核能的释放579
4-1 核裂变能579
4-2 核聚变能582
23-5 核化学成就的重要意义583
5-1 揭示了合成新元素的可能性,发展了周期系583
5-2 为获得新能源指明了方向588
附录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