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出血性疾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孔宪明,高海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498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419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1460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血管出血性疾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础知识1
第一章 血液的组成与主要功能1
第一节 机体的内环境1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与主要功能2
第三节 血量测定方法3
第四节 血量调节4
第五节 红细胞生理6
第六节 白细胞生理10
第七节 血小板生理13
第八节 脾脏的功能17
第九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8
第二章 心血管出血性疾病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24
第一节 概述24
第二节 心血管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分类27
第三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35
第四节 症状学42
第五节 体格检查58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70
第七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77
第八节 心血管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与要点77
第三章 出、凝血性疾病的基础知识88
第一节 概论88
第二节 血样的收集及处理93
第三节 止血功能的主要实验检测96
第四节 凝血因子的检测103
第五节 抗凝物质测定107
第六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检测110
第七节 纤维蛋白单体及降解产物检测113
第一节 心脏阴影的评价116
第四章 心肺的X线诊断法116
第二节 肺野的评价120
第五章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要点123
第一节 正常心电图123
第二节 常规心电图诊断要点125
第三节 心房肥大131
第四节 心室肥大心电图标准131
第五节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律失常的分类134
第六节 心房扑动与颤动134
第七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34
第八节 室性心动过速134
第十六节 常规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135
第十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135
第十四节 心绞痛135
第十三节 预激综合征体表定位旁道的诊断标准135
第十二节 预激综合征135
第十一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35
第十节 心脏传导阻滞135
第九节 心室扑动与颤动135
第十七节 ICU及心电图传送系统140
第十八节 电话心电监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应用141
第十九节 心电图在判断相关动脉梗死范围方面的探索142
第二十节 常规心电图对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148
第二十一节 心室性心律失常和自主神经功能151
第二十二节 心电图异常性猝死(Brugada综合征)159
第二十三节 心房颤动昼夜发作规律探讨163
第二十四节 胸前导联体表标测的临床应用167
第二十五节 心电图应用的临床进展168
第六章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173
第一节 Master试验173
第二节 踏车试验175
第三节 活动平板试验176
第四节 Q-Tc间期延长运动试验182
第五节 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183
第六节 心房调搏负荷试验186
第七章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88
第八章 血管超声检查195
第一节 动脉疾病195
第二节 静脉疾病198
第九章 超声心动图200
第一节 正常超声心动图的类别200
第二节 特殊检查方法203
第三节 心脏功能的超声测定204
第一节 发展简史206
第二节 多普勒超声心电图的理论基础206
第十章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206
第三节 多普勒超声技术分类215
第四节 正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17
第五节 心脏瓣膜病220
第六节 分流性心血管病222
第七节 在起搏器与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224
第八节 常见心血管疾患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226
第九节 在心脏移植术中的应用230
第十节 展望232
第十一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33
第十二章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243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原理243
第二节 负荷试验方法244
第三节 监测方法245
第四节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的诊断价值248
第六节 适应证249
第五节 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249
第十三章 冠状动脉内视镜252
第一节 主要构造及原理252
第二节 适应证与操作方法253
第三节 观察分类254
第四节 观察实录与计算方法254
第五节 正常冠状动脉及冠脉病变特点255
第六节 对冠心病各种类型的内视镜直观资料256
第七节 在冠心病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257
第八节 对急性冠脉疾患的预测判断259
第九节 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与退缩预测的研究259
第十节 对急性冠脉疾患介入性疗效的评价259
第十一节 需要解决的问题259
第十四章 冠脉内超声波261
第一节 血管内超声导管的种类与操作方法261
第四节 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的超声影像262
第二节 原理与基本构造262
第三节 正常动脉的超声影像262
第五节 在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263
第六节 临床应用价值264
第七节 展望266
第八节 冠脉血管内超声的进展267
第十五章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271
第一节 原理与种类271
第二节 正常频谱特征与操作方法272
第三节 对冠脉血流量的测定272
第四节 对心脏性疾患介入性治疗评价273
第五节 评价冠脉血流量储备274
第六节 判断冠脉狭窄度274
第七节 冠脉内Doppler超声检查比血管造影更精确274
第八节 冠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实例275
第一节 基础知识277
第十六章 临床心脏核医学与心脏负荷试验277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279
第三节 心血池显像负荷试验284
第四节 心肌灌注显像288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288
第六节 心脏神经受体显像289
第七节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显像290
第八节 首次通过法核素心室造影291
第九节 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291
第十节 核素大动脉造影292
第十一节 核素静脉造影292
第十七章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295
第一节 MCE的应用范围与价值295
第二节 MCE的技术要点295
第三节 MCE的临床应用296
第四节 MCE的展望297
第十八章 心脏血管疾病常用诊断性试验299
第一节 麦角新碱激发试验299
第二节 毛果芸香碱负荷试验300
第三节 双嘧达莫负荷试验300
第四节 三磷酸腺苷负荷试验302
第五节 异丙肾上腺素负荷试验303
第六节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304
第七节 阿托品试验306
第八节 普萘洛尔试验307
第九节 Valsalva-Mueller试验308
第十节 过度换气试验308
第十一节 饱餐试验309
第十二节 缺氧试验310
第十三节 冷加压试验311
第十四节 精神应激试验312
第十五节 苄胺唑啉(regitine)试验313
第十六节 钾负荷试验314
第十七节 倾斜试验314
第十八节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查试验及其临床意义316
第十九章 希氏束电图及电生理学检查318
第一节 记录方法318
第二节 心内程序控制刺激法319
第三节 希氏束电图的命名及正常参考值320
第四节 临床应用及评价321
第二十章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研究329
第一节 电子束CT的基本概念329
第二节 冠状动脉钙化的基本概念330
第三节 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检测330
第四节 冠状动脉钙化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331
第五节 冠状动脉钙化检测的临床价值332
第六节 冠状动脉钙化与危险因素333
第七节 电子束CT临床应用限度及不足334
第二十一章 心脏血管造影法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337
第一节 血管造影法的一般原则337
第二节 动脉造影340
第三节 静脉造影343
第四节 下肢静脉造影344
第五节 肺血管造影347
第六节 心导管检查的设备与人员组成350
第七节 右心导管检查术353
第八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与左心室造影362
第九节 临床心血管核医学显像法374
第十节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374
第二十二章 止血药物的临床应用379
第一节 作用于血管壁的止血剂379
中篇 药物与治疗技术379
第二节 作用于血小板的止血剂383
第三节 作用于凝血的止血药物384
第四节 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物391
第五节 外用止血药物398
第六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401
第七节 免疫抑制剂405
第八节 常用止血性中草药409
第二十三章 心血管疾病常用介入性治疗技术414
第一节 非外科心血管腔内异物取出术414
第二节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闭合术415
第三节 闭胸式动脉导管未闭的关闭术415
第四节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415
第五节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423
第六节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427
第七节 经皮球囊三尖瓣成形术429
第八节 主动脉缩窄腔内成形术431
第九节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431
第十节 动脉内血栓溶解术435
第十一节 四肢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440
第十二节 肾动脉血管成形术445
第十三节 动脉栓塞术(经管的栓塞术)449
第十四节 经皮经管Kimray-Greenfield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术453
第十五节 BNF型下腔静脉滤器安装术图解459
第十六节 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并发血栓栓塞464
第二十四章 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疗465
第一节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465
第二节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480
第三节 冠状动脉内膜旋切术487
第四节 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490
第五节 冠状动脉射频成形术492
第六节 超声导管溶栓与冠状动脉超声成形术493
第七节 冠状动脉内局部药物导入和基因治疗496
第八节 经冠状静脉窦的介入治疗500
第九节 PTCA与支架置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503
第二十五章 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程序、适应证和基本技术511
第一节 射频消融的程序511
第二节 射频消融的适应证513
第三节 心脏X线投影及射频消融术中透视角度的选择515
第四节 标测导管与消融导管的选择与操作516
第五节 射频消融术的靶点电位图特征520
第六节 与导管操作和消融有关的并发症及其处理522
第七节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时Ⅲ度AVB的预防523
第八节 射频消融失败的原因分析527
第二十六章 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性止血技术532
第一节 介入性局部喷洒和注射药物止血术532
第二节 介入性硬化剂止血术534
第三节 介入性局部理化性止血术537
第二十七章 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540
第一节 基因诊断与治疗的基础知识540
第二节 动物实验与治疗新途径549
第三节 高血压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552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567
第五节 心律失常与基因研究571
第六节 心肌病的基因治疗582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基因治疗591
第八节 对遗传性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与治疗593
第九节 出、凝血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及其进展594
第十节 药物性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研究现状609
第十一节 基因疗法增加侧支循环和心肌组织灌注611
第十二节 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基因治疗612
第十四节 基因疗法促进心肌血管新生作用的实验617
第十三节 基因治疗血管移植后再栓塞617
第十五节 基因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623
第十六节 基因治疗周围血管性疾病简介626
第二十八章 祖国医学对出血性疾病的认识与研究进展631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出血性疾病的认识631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出血性疾病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632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精粹635
第四节 祖国医学对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认识及科学研究成果635
下篇 常见心血管出血性疾病651
第二十九章 末梢动静脉出、凝血性疾病651
第一节 末梢静脉出、凝血性疾病651
第二节 末梢动脉出、凝血性疾病659
第三节 闭塞性动脉硬件665
第四节 功能性动脉(硬化性)疾患670
第五节 末梢血管病673
第六节 闭塞性动脉硬化与末梢动脉瘤和动静脉瘘675
第七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心血管系统出血675
第八节 原发性血管炎与出血688
第九节 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感染性血管炎694
第十节 过敏性血管炎的心脏病变696
第三十章 主动脉疾病与血栓700
第一节 正常主动脉700
第二节 主动脉及其瓣膜疾患的检查方法700
第三节 主动脉闭塞综合征703
第四节 大动脉炎综合征704
第五节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08
第六节 巨细胞性动脉炎713
第七节 心血管性梅毒及梅毒性动脉炎714
第八节 主动脉穿壁性溃疡720
第九节 动脉钙化症722
第十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与出血724
第十一节 环形主动脉扩张728
第十二节 假性主动脉瘤730
第十三节 主动脉弓综合征730
第三十一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出血732
第一节 冠心病与出血的基础知识732
第二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出血737
第三节 心绞痛与出血742
第四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出血752
第五节 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出血761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塞与出血770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与减少出血797
第八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性治疗与出血804
第九节 急性心肌梗死与DIC819
第十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判断与出、凝血障碍821
第十一节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与出血824
第三十二章 心力衰竭与出血831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基础知识831
第二节 舒张功能障碍型心力衰竭847
第三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与出血857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与出血862
第五节 慢性心力衰竭与出血865
第六节 微循环障碍性溶血869
第七节 心力衰竭与血栓形成871
第八节 心力衰竭的微循环障碍及其治疗891
第九节 心力衰竭与DIC906
第三十三章 心源性昏厥与出血911
第一节 常见昏厥的种类911
第二节 心源性昏厥的常见病因及出、凝血障碍912
第四节 治疗原则、抢救要点及预后判断916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916
第三十四章 心脏性猝死与出血919
第一节 从尸检资料看猝死与出、凝血异常919
第二节 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与出、凝血异常923
第三节 临床类型与血栓形成及出血927
第四节 临床表现929
第五节 抢救要点929
第六节 预后判断与猝死的预防930
第七节 猝死的预测931
第八节 心脏性猝死与DIC935
第三十五章 心源性休克与出血937
第一节 病因、病机及其出、凝血障碍937
第二节 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944
第三节 临床监测要点947
第四节 治疗要点948
第五节 中医中药对心源性休克的辨证施治951
第六节 心源性休克的预后判断952
第七节 心源性休克与DIC953
第三十六章 心脏瓣膜疾病与出血957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与出血957
第二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与出血962
第三节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与出血964
第四节 主动脉瓣狭窄与出血967
第五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出血969
第六节 三尖瓣狭窄与出血973
第七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与出血974
第八节 肺动脉瓣疾患与出血976
第九节 多瓣膜病977
第三十七章 人工心脏瓣膜病与出血980
第一节 原发性生物瓣功能丧失980
第二节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出血985
第三节 瓣周病与溶血989
第四节 血栓和栓塞991
第五节 人工心脏瓣膜出(溶)血995
第六节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在人工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998
第七节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出血1000
第八节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DIC1000
第三十八章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与出血1009
第一节 心房颤动并发心脑血管疾患1009
第二节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1011
第三节 抗凝的方法及并发出血的预防1012
第四节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栓塞及出血的二级预防1020
第五节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治疗及预防1021
第六节 心房颤动的治疗及其进展1024
第二节 病因与分类1026
第一节 流行病学1026
第三十九章 肺栓塞、肺梗塞及其出血1026
第三节 临床表现1028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030
第五节 抢救要点及预后判断1030
第六节 少见肺动脉栓塞性疾病与出血1032
第七节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药物治疗进展1045
第八节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1050
第九节 不同类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对策1053
第四十章 肺源性心脏病与出血1059
第一节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与出血1059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出血1060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出血1070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DIC1075
第五节 少见肺动脉栓塞性疾患与出血1080
第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DIC实例介绍1080
第一节 类型、病理生理与血栓及出血1083
第四十一章 肺动脉高压与出血1083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物理检查1085
第三节 治疗原则与预后1087
第四节 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序的判断1088
第五节 肺动脉高压与DIC1089
第四十二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出血1091
第一节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出血1091
第二节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出血1093
第三节 人工心脏瓣膜性心内膜炎1098
第四节 药物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变和心包炎与出血1099
第五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出血1099
第六节 预防IE的方案及抗生素分类1100
第七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与DIC1103
第八节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并发DIC1107
第一节 病因、发病率及成因1109
第四十三章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与出血1109
第二节 心血管畸形发生的胎龄、影响药物与出血1113
第三节 分类、临床表现及出血1116
第四节 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出血1116
第五节 先天性心血管病的自然演变、并发症与出血1132
第六节 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的手术治疗与出血1133
第七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性治疗技术与出血1133
第八节 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与出血1133
第九节 先天性心脏病与DIC1133
第四十四章 心源性肝硬化与出血1139
第一节 发病率与病因1139
第二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1140
第三节 临床表现1142
第四节 实验室与其他检查1146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148
第六节 治疗要点和预防1149
第七节 肝脏疾病与DIC1150
第八节 肝脏疾病与DIC实例介绍1157
第四十五章 药物性出血1159
第一节 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59
第二节 抗凝剂所致出血1162
第三节 抗血小板剂与出血1164
第四节 溶栓剂与出血1166
第五节 去纤维蛋白剂与出血1167
第六节 药物及化学物品所致溶血性贫血1168
第七节 药物致过敏性血管炎性心脏病变与出血1180
第八节 少见药物性心脏病变与出血1182
第九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出血危险性1191
第十节 医源性疾病与DIC实例介绍1191
第十一节 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致出血1192
第十二节 药物致各种出血1194
第四十六章 严重心律失常与出血1200
第一节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律失常的分类1200
第二节 心房扑动与颤动及其治疗的进展1206
第三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14
第四节 室性心动过速1217
第五节 心室扑动与颤动1228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1229
第七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38
第八节 预激综合征1241
第九节 严重性心律失常致出血1251
第十节 严重性心律失常与DIC1260
第四十七章 高原病与出血1270
第一节 高原病与出血1270
第二节 高原病与DIC1274
第四十八章 高血压与出血1276
第一节 高血压的患病率1277
第二节 病因分类1280
第三节 高血压诊断标准、分期及分型1281
第四节 继发性高血压1282
第五节 高血压的治疗及其对心血管病危险性的影响1287
第六节 高血压危象并发出血的治疗要点1292
第七节 高血压与高凝状态及其血栓形成1300
第八节 高血压的预后判断1303
第九节 高血压性肾损害与出血1305
第十节 溶血性尿素综合征1310
第十一节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313
第十二节 高血压与DIC1314
第四十九章 心血管外科手术与出血1322
第一节 概述1322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与出、凝血1323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与出、凝血1324
第四节 人工瓣膜手术与出、凝血障碍1325
第五节 全人工心脏植入术并发出血1327
第六节 器官移植与出血1327
第五十章 临床常用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出血1329
第一节 心内膜心肌活检术与并发出血1329
第二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并发心肌破裂与出血1329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并发出血1339
第四节 全人工心脏植入术并发出血1342
第五节 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并发心肌穿孔与出血1345
第六节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溶血1345
第五十一章 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并发心肌穿孔与出血1346
第一节 介入性操作致心血管腔内异物和并发出血1346
第二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冠脉破裂与穿孔1348
第三节 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并发出血1353
第四节 经皮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术并发出血1354
第五节 经皮穿刺冠脉腔内激光成形术并发穿孔1355
第六节 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术并发心脏穿孔1356
第七节 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并发心室穿孔1360
第八节 体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并发心包出血1360
第五十二章 心脏、血管外伤及出血1362
第一节 非贯通伤1362
第二节 贯通伤1362
第三节 动脉损伤1362
第四节 末梢静脉疾患1363
第五十三章 放射性心脏血管病与出血1365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1365
第二节 临床表现1367
第三节 诊断1369
第四节 治疗、护理和预后1371
第一节 概述1373
第五十四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373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诱因1374
第三节 发病机制1383
第四节 病理生理1386
第五节 临床表现1390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1397
第七节 DI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398
第八节 治疗要点1401
第九节 DIC的中医中药治疗1404
第五十五章 心血管疾病与DIC1408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与出、凝血异常1408
第二节 常见心血管疾病与DIC1409
第三节 诊断1410
第四节 治疗1410
附录 心脏病主要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