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合作技术创新理论及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合作技术创新理论及机制研究
  • 苏敬勤,王延章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11970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合作技术创新理论及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6

一、机制设计理论与博弈论7

二、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进展18

三、创新系统的研究进展20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1

一、研究内容21

二、研究方法22

三、篇章结构23

第四节 理论体系及创新点23

一、理论体系23

二、创新点26

第二章 合作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与模式29

第一节 合作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协同学29

一、协同学与合作技术创新的兼容性29

二、合作技术创新存在的基础——不稳定性原理31

三、合作技术创新的主体原理——支配原理31

四、合作技术创新的分析基础——序参量原理31

五、合作技术创新机制研究的主线——演化方程33

六、以协同学为基础的合作技术创新理论图景34

七、合作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35

第二节 合作技术创新的概念36

一、合作技术创新的主体论37

二、合作技术创新的合作标的37

三、合作技术创新的分类38

第三节 合作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及其条件39

一、合作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陷阱39

二、合作技术创新的技术形态42

三、我国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模式43

第四节 合作技术创新与相关概念的关系57

一、合作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57

二、合作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关系59

三、合作技术创新与技术购买的关系60

四、合作技术创新与并购的关系61

第五节 校办、所办企业与合作技术创新62

第六节 合作技术创新与分工64

第七节 小结67

第三章 合作技术创新各要素主体动力机制70

第一节 合作技术创新激励的经济学分析70

一、创新激励的分析框架——要素主体的比较利益最大化71

二、我国创新激励的若干现实分析73

第二节 政府对创新的体制性动力75

一、政府行为分析75

二、路径77

三、政府主权的今后展望80

第三节 企业家主权与企业动力机制82

一、悖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82

二、企业家主权:企业家的功能83

三、一个模型:企业家动力机制图与猜想87

第四节 企业家与企业利益契合——新模型的建立91

一、给企业经营者以剩余索取权92

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非正常经济收入93

三、高薪养廉94

四、企业家动力机制新模型图94

第五节 院校、院所创新动力分析96

一、一个分析框架:作为自由职业者的大学教师与大学的委托代理关系96

二、大学教师的创新动力分析98

三、大学教师的合作技术创新类型——小单元技术创新100

四、规避风险常态——高校教师的必然选择102

第六节 金融机构的避险常态与动力机制104

一、技术创新对资本市场的要求104

二、金融机构在由实验室阶段技术向工厂化阶段技术转换中资金避险常态106

三、金融机构合作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106

第七节 小结108

第四章 合作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11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10

一、核心能力的基本理论110

二、核心能力研究之困惑114

三、命题的提出121

第二节 亚核心能力——比较核心能力124

一、比较核心能力的内涵125

二、比较核心能力之形成路径与合作技术创新126

三、外部化联接合作技术创新对比较核心能力之促进135

第三节 合作比较核心能力的识别与测度方法初探142

一、比较核心能力识别的原则144

二、合作比较核心能力识别的方法145

三、企业比较核心能力的测度方法146

四、企业比较核心能力识别案例——元宝山电厂147

五、合作比较核心能力之识别与测度148

六、企业比较核心能力方法与SWOT分析方法的综合149

第四节 小结151

第五章 外部化合作技术创新联接机制研究152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问题152

一、外部化联接的影响因素153

二、外部化联接的“对接”效率154

三、一次性合作技术创新各创新主体行为机制研究154

四、多次性合作技术创新各行为主体的机制研究155

第二节 外部化联接的基本模式研究156

一、技术咨询156

二、设备购买的机制研究162

第三节 外部化联接的“对接”效率166

一、政府偏好对合作技术创新联接的影响——政府贿赂167

二、外部化联接政府的组织效率171

三、政府组织对接与其他中介机构的比较174

第四节 一次性合作技术创新各要素主体的行为机制研究176

一、企业与研发机构177

二、企业、研发机构与金融机构179

三、企业、研发机构、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182

第五节 多次性合作技术创新各要素主体的行为机制研究185

一、企业与研发机构186

二、企业、研发机构与金融机构188

三、企业、研发机构与政府189

第六节 小结190

第六章 内部化合作技术创新机制研究193

第一节 内化合作技术创新的经济机理194

一、一般机理194

二、内化的经济机理195

第二节 企业之间的合并196

一、企业合并的方式及分类197

二、政府作为推进主体的合并机制研究198

三、企业协商合并引入核心技术的机制研究201

第三节 企业收购的创新机制研究204

一、企业收购的分类204

二、企业收购引入核心技术的经济机理205

三、收购企业引入核心技术的条件分析206

第四节 科研院所进入企业的机制研究209

第五节 大学校办企业的机制研究214

一、内化机理214

二、逆向内化的条件215

第六节 小结216

第七章 教学科研型大学对合作技术创新的内部支撑机制研究218

第一节 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机制研究219

一、引进人才的各种机制研究220

二、引进人才与存量人才的均衡226

第二节 提高知识创新产出的机制研究228

第三节 合作技术创新的机制研究238

一、参与合作技术创新人员的政策238

二、教师与资产的有机组织240

三、设备与仪器的使用及处置权归属机制研究243

四、参与合作技术创新教师的晋级制度245

五、合作技术创新深度——大学是否需要建设科学园247

第四节 小结252

第八章 结论254

第一节 合作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与模式254

第二节 合作技术创新各要素主体的动力255

第三节 合作技术创新的功能256

第四节 外部化合作技术创新机制研究256

第五节 内部化合作技术创新机制研究257

第六节 教学科研型大学对合作技术创新的内部支撑机制研究257

参考文献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