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胡德胜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6515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自然资源保护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论篇3

第一章 认识环境、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3

第一节 环境3

一、环境的概念3

二、环境的分类4

第二节 生态系统5

一、生态学的概念5

二、生态系统6

三、生态学的基本规律9

四、生态环境的概念10

五、生态环境的功能10

第三节 自然资源12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2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4

三、自然资源的特征15

四、自然资源的功能16

第四节 环境、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之问的关系17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17

二、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20

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20

四、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21

第二章 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学22

第一节 经济学和经济制度22

一、经济学的发展历史22

二、经济学理论24

三、市场运转26

四、经济制度和政府监管30

第二节 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33

一、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及其运用33

二、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外部经济性问题36

第二编 总论篇41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41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41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41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含义42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本质和特征43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43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本质44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45

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功能和作用47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47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功能和作用49

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51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51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52

第五节 环境法的适用范围54

一、适地范围54

二、适人范围55

三、适时范围55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58

第一节 外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58

一、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的人类历史时期)58

二、产生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59

三、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60

四、完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61

第二节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63

一、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建立之前63

二、1945年联合国建立到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前63

三、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前64

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至今64

第三节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65

一、新中国成立前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65

二、新中国成立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67

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71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模式71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71

二、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意义71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模式72

第二节 我国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75

第三节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76

第四节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78

一、国土利用规划法78

二、环境污染防治法79

三、自然保护法80

四、环境行政管理法80

第五节 我国环境标准81

一、环境质量标准81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81

三、检测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82

第六节 我国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82

一、民法中的有关规定82

二、行政法中的有关规定83

三、经济法中的有关规定83

四、刑法中的有关规定84

第七节 我国中央政府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机构84

一、环境保护部84

二、国土资源部86

三、水利部87

四、国家林业局89

五、国家海洋局91

第六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94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9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原则95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95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容96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影响98

第三节 尊重和利用生态规律原则99

第四节 尊重主权和国际合作原则101

第五节 风险预防和损害预防原则103

一、风险预防原则103

二、损害预防原则103

三、风险预防原则与损害预防原则之间的关系104

第六节 适当运用经济学方法的原则104

一、适当运用经济学方法的原则的概念104

二、经济学方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运用104

第七节 污染者负担原则105

一、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概念和提出105

二、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106

三、我国法律有关污染者负担原则的规定106

第八节 公众参与原则107

一、公众参与原则的概念107

二、我国法律有关公众参与原则的规定107

第九节 国家管理原则108

一、国家管理原则的概念108

二、国家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109

第七章 环境标准111

第一节 环境标准概述111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及特征111

二、我国环境标准的发展112

三、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113

第二节 环境标准的制定及其实施与监督116

一、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116

二、环境标准的实施与监督117

三、环境标准的法律作用118

第八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122

第一节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概述122

一、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概念122

二、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23

三、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损害赔偿责任125

第二节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概述126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概念126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分类127

第三节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民事责任128

一、关于环境侵权128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129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30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民事责任的实现程序130

第四节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责任132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责任的概念132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133

第五节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刑事法律责任134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刑事法律责任概述134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构成要件134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刑事立法136

第三编 污染防治法篇143

第九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143

第一节 环境污染和环境污染防治法143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143

二、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污染防治法145

第二节 环境污染防治法基本制度概述148

第三节 环境规划制度149

一、土地利用规划制度149

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度150

三、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制度150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51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151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52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规定153

第五节 “三同时”制度155

一、“三同时”制度概述155

二、“三同时”制度的意义155

三、“三同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56

四、“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规定157

第六节 环境许可证制度157

一、环境许可证制度的概念157

二、许可证制度的意义158

三、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59

四、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法律规定160

第七节 限期治理制度160

一、限期治理制度概述160

二、限期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62

四、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规定163

第十章 大气污染防治法166

第一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66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166

二、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167

三、大气污染的类型168

四、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168

五、大气污染防治169

第二节 大气保护的国际法律制度169

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70

二、长程越界大气污染问题171

三、臭氧层保护问题171

第三节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72

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发展172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173

三、大气环境标准及其制定权限174

四、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措施175

五、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等污染176

第十一章 水污染防治法179

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法概述179

一、水污染的概念及其危害179

二、我国的水污染状况180

三、水污染防治立法181

第二节 我国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182

一、水污染防治的一般性规定182

二、水污染防治的具体规定184

第三节 法律责任191

一、法律责任形式方面191

二、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的具体法律责任191

第十二章 海洋污染防治法193

第一节 海洋污染问题193

一、海洋和海洋环境污染193

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195

第二节 海洋污染防治立法概况196

一、国外和国际海洋污染防治立法196

二、我国海洋污染防治立法197

第三节 我国海洋污染防治法的主要规定198

一、适用范围198

二、我国的海洋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199

三、海洋污染防治管理制度199

四、防治海洋环境主要污染源的规定201

第十三章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7

第一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概述207

一、环境噪声及环境噪声污染207

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9

第二节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主要规定210

一、政府职责和监督管理体制210

二、声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11

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212

四、工业噪声污染防治213

五、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213

六、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214

七、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215

八、法律责任216

第十四章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18

第一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概述218

一、固体废物污染218

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立法220

第二节 危险废物管理及其越境转移控制的国际法律制度221

一、概述221

二、具体法律制度221

第三节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23

一、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立法223

二、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原则224

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225

四、关于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规定226

五、关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特别规定227

六、关于医疗废物和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特别规定228

七、关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控制国际公约的履行229

第十五章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32

第一节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概述232

一、放射性污染232

二、放射性污染防治立法234

第二节 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主要规定235

一、适用范围235

二、污染防治原则235

三、监督管理体制235

四、监督管理制度235

五、核设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237

六、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238

七、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239

八、放射性废物管理240

第十六章 危险物质管理法243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管理法243

一、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化学品污染243

二、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主要国际和国内立法244

三、危险化学品管理法的基本原则245

四、危险化学品国际监管的主要内容247

五、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248

第二节 我国农药管理法252

一、农药及农药污染的概念252

二、农药登记管理制度252

三、农药生产管理制度253

四、农药经营管理制度253

五、农药使用管理制度254

第三节 我国电磁辐射管理法254

一、电磁辐射的概念及立法254

二、建设电磁辐射项目的管理规定255

三、电磁辐射项目的环境管理规定256

四、电磁辐射污染事件处理256

第四编 自然资源保护法篇261

第十七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26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261

一、自然资源保护及其措施和路径261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概念263

三、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形成和发展263

四、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体系264

五、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体系265

第二节 自然资源规划制度266

一、自然资源规划制度的概念266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规划制度266

第三节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267

一、自然资源权属制度的概念267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268

第四节 自然资源许可制度273

一、自然资源许可制度的概念和种类273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许可制度273

第五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税费制度274

一、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概念和作用274

二、自然资源税费274

三、我国的自然资源税费制度275

第六节 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279

一、自然资源调查制度279

二、自然资源档案制度279

第十八章 土地资源保护法282

第一节 土地资源保护及其立法282

一、土地资源概述282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283

三、土地资源保护立法285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保护法的主要内容286

一、关于土地资源保护的原则以及一般规定286

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287

三、土地调查和统计制度289

四、耕地特殊保护制度289

五、土地开发保护制度290

第三节 土地管理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291

一、关于土地管理监督检查的规定291

二、法律责任291

第十九章 水资源保护法293

第一节 认识水资源293

一、水的化学和物理属性293

二、水文循环、水的分布和水资源294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法概述295

一、水资源的法律界定296

二、水资源保护法的概念297

第三节 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297

一、《21世纪议程》297

二、跨界水资源的国际保护298

三、湿地的国际保护300

第四节 我国水资源保护法301

一、我国水资源保护立法301

二、我国水资源保护法的原则302

三、我国水资源保护法的主要制度303

四、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措施306

第二十章 森林资源保护法310

第一节 森林资源法概述310

一、森林和森林资源310

二、森林立法概况312

第二节 我国森林保护法的主要规定313

一、我国森林保护法的一般性规定313

二、我国森林保护法律的具体规定317

第三节 法律责任322

第二十一章 草原资源保护法324

第一节 草原法概述324

一、草原的含义及功能324

二、我国草原资源的状况325

三、草原保护立法现状326

第二节 我国草原保护法律的主要规定328

一、我国草原保护法律的一般性规定328

二、我国草原保护的具体法律规定329

第三节 法律责任336

一、违反《草原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形式336

二、违反《草原法》应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337

第二十二章 动植物资源保护法339

第一节 动植物资源保护法概述339

一、野生动植物的概念与特点339

二、野生动植物的分类341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立法341

第二节 我国现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342

一、关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范围的规定342

二、野生动物资源权属制度343

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主要法律措施343

四、野生动物管理制度344

五、法律责任345

第三节 我国现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346

一、野生植物的法律界定346

二、关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管理体制346

三、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主要法律措施347

四、野生植物管理制度348

五、法律责任349

第二十三章 矿产资源保护法350

第一节 矿产资源及其法律保护350

一、矿产资源的概念和特点350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问题351

三、矿产资源的法律保护352

第二节 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354

一、矿产资源产权制度354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过程中的保护管理制度355

三、矿产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制358

四、违反矿产资源保护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359

第二十四章 特殊区域管理法361

第一节 特殊区域管理法概述361

一、特殊区域与特殊区域环境保护361

二、特殊区域管理法的概念和特征362

三、特殊区域管理法的作用363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管理法364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保护的意义364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364

三、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法律规定365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管理法367

一、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和保护的意义367

二、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现状368

三、风景名胜区管理的主要法律规定368

第四节 国家公园管理法370

一、国家公园概述370

二、我国森林公园相关法律规定370

三、我国地质公园管理概况372

第五节 历史文化遗迹管理法373

一、历史文化遗迹的概念和保护的意义373

二、我国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373

参考文献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