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新素养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师新素养 第1卷
  • 周宏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90000797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师新素养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素质教育要促进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1

第一节 个性是个人才具有的特征1

一、什么是个性2

二、个性的一般特征7

第二节 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一般特征8

一、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标志9

二、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一般特征12

第三节 个性化对个体素质发展的影响19

一、个性倾向性对个体素质发展的影响20

二、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素质发展的影响22

三、个性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出发点25

第二章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27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27

一、社会化的概念27

二、社会化的特点28

三、社会化研究的今昔29

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31

一、童年期的社会化32

二、青少年期的社会化33

三、成年期的社会化34

四、老年期的社会化35

第三节 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36

一、社会化为什么能影响个性发展?36

二、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社会环境因素37

第三章 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53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53

一、素质教育的全体性56

二、素质教育的普通性58

三、素质教育的发展性62

四、素质教育的全面性64

第二节 个性与个性最优发展的涵义67

一、方向性70

二、方向性70

三、共同性与独特性的统一70

四、个体性与集体性的统一71

五、教育性71

六、最优化72

第三节 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73

一、能动结构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第四种因素74

二、四种因素的作用77

三、内因作用与外因作用的统一性79

四、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79

第四章 教育的个性与学生的发展81

第一节 教师个性与教育效能81

第二节 教师的优良心理素质82

第三节 教师心理健康亮起红灯83

一、有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84

二、造成教师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86

三、教师如何才能保证心理健康89

四、教师的反思与自我教育90

第五章 个性教育的意蕴95

第一节 对个性教育的已有理解95

一、20世纪20年代的解释96

二、20世纪20年代的的理解96

第二节 个性教育与划一性教育97

第三节 个性教育的主要思想100

一、尊重人和个性100

二、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103

三、培养良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104

四、教育的特色108

第四节 个性教育的过程特点110

一、个性教育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良好个性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不良品质相统一的过程111

二、个性教育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向理想个性的运动过程111

三、个性教育是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的过程112

四、个性教育是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113

第六章 当代个性教育的主题115

第一节 当代个性教育主题的内容115

一、从主体的含义看当代个性教育主题的内容115

二、从主体性的含义看当代个性教育主题的内容117

三、从个人独特的主体性的含义看当代个性教育主题的内容120

四、从社会的主体性的含义看当代个性教育主题的内容122

第二节 当代个性教育主题的意义122

一、培养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是弘扬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需要122

二、培养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23

三、培养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是改变现代人主体性失落与缺失状态的需要124

四、培养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是使当代中国教育走出误区的需要127

五、培养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是塑造良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关键128

第三节 主体性教育的意蕴129

一、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富有时代感的个性教育思想130

二、主体性教育是当代个性教育的首要基本原则131

三、主体性教育是培养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的活动133

第七章 实现个性教育的基本条件137

第一节 树立坚定的个性教育信念137

第二节 寻求科学的制约机制139

一、转变考试观念139

二、合理教育分流141

三、反对“学历至上”143

第三节 建立合作的主体间关系145

一、教育个主体间的合作145

二、教育群主体间的合作148

第四节 优化课程151

一、优化课程的原则151

二、优化课程结构152

第五节 丰富教育活动形式156

一、充分发挥集体教育活动影响个性的主导作用157

二、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159

三、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互补162

第八章 个性化教育的探索165

第一节 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想165

一、主体性165

二、个别化166

三、鼓励性167

四、独特性167

第二节 个性化教育的操作思路168

一、重视个体研究,加强教学的针对性168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供成功的可能性169

三、坚持正面鼓励,体现评价的激励性170

第九章 个性化学习173

第一节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173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173

二、研究内容174

第二节 个性化学习风格的表现181

一、学习能力的个性化181

二、学习兴趣的个性化182

三、学习情感的个性化183

第三节 个性化学习风格的形成和类型185

一、学习风格的要素187

二、学习风格的类型188

第四节 教学策略191

一、扬长匹配策略192

二、补短策略194

三、发展个性策略196

第十章 个性化教育与课程设置199

第一节 个性化对课程设置的要求199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199

二、个性化教育对课程设置的要求201

第二节 课程设置要以发展个性为出发点202

一、开设选修课202

二、开好活动课203

三、组织好综合社会实践活动207

第十一章 个性的学习差异211

第一节 学习能力的差异211

一、能力在学习中的作用211

二、能力的形成212

三、个性能力的差异和对学习的影响218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差异219

一、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219

二、个性动机的差异和对学习的影响221

第三节 学习兴趣的差异225

一、兴趣及其特点225

二、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228

三、个性学习兴趣的差异230

第四节 学习自主性的差异231

一、学习自主性的作用231

二、学习自主性的差异233

第十二章 教学组织形式对个性化的影响及其解决策略235

第一节 班级授课对个性发展的影响235

一、班级授课制的形成235

二、班级授课制对个性发展的影响237

第二节 小班化教育的依据和策略241

一、小班制的依据241

二、小班制的组织和教学原则243

三、小班化教学的策略245

四、小班化教育的评价250

五、小班制实验的推广价值252

第三节 分组学习策略255

一、分组学习的依据256

二、分组教学的原则258

三、分组学习策略259

四、实施分组学习的效果261

第十三章 个性发展的障碍263

第一节 个性发展障碍概说263

一、个性发展障碍研究简史263

二、什么是个性发展障碍264

三、个性障碍的形成265

四、研究个性发展障碍的意义265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个性异常的分类与表现266

一、精神障碍267

二、个性异常(类变态个性)272

三、行为障碍282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个性异常的检查方法284

一、神经心理测查284

二、临床个性测验286

三、语言、思维检查法287

四、在实际活动中观察个性287

第四节 个性发展障碍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方法288

一、个性发展障碍形成原因288

二、儿童、青少年个性发展障碍的解决方法293

第十四章 个性研究及测评方法297

第一节 观察法299

一、观察什么与什么是观察299

二、重点行为不等于严重行为300

三、行为不会无缘无故发生300

四、怎样对观察过程进行“素描”301

五、观察操作也可以用定量的记录方法302

第二节 问卷法304

一、问卷法的优点304

二、问卷法结果的客观性305

三、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305

四、怎样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性307

五、有关问卷具体设计的几个问题308

六、问卷法的局限性310

七、有关个性量表测验使用的几个问题310

第三节 访谈法314

一、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和访谈的实施要点315

二、能闻善听与能说会道一样重要316

第四节 情境测评法320

一、情境测评中的情境320

二、利用学校常规活动设计情境测试320

第五节 社会测量法322

一、社会测量法能够揭示什么322

二、适合学校情况的社会测量方法323

三、社会测量法实际操作注意事项和实例分析324

附1:学生个性发展与评价327

附2:促进初中学生个性最优发展整体改革实验方案333

附3:在活动中培养个性特长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