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物民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物民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2311326.jpg)
- 吴诗池,邱志强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5941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文物-民俗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物民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甲编 文物民俗学概论3
第一章 文物民俗学的性质3
第一节 何谓文物民俗学3
第二节 文物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5
第二章 文物民俗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9
第一节 文物民俗学研究的理论9
一、辩证唯物论9
三、民俗文化进化论10
四、有限可能性原理10
二、历史唯物论10
五、系统论11
第二节 文物民俗学的研究方法11
一、一般社会科学方法11
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13
第三章 文物民俗学研究的任务与作用14
第一节 文物民俗学研究的任务14
一、研究各国各种民俗特点、演变、发展及其分布规律14
二、对民俗文化与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15
三、对各国民俗文化区域划分和地域系统的研究15
第二节 文物民俗学研究的作用16
四、对文物民俗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16
二、促进世界各民族大团结17
三、为相关学科提供弥足珍贵的资料17
四、促进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旅游业的发展17
一、激发世界各民族的自信心和树立爱国主义精神17
五、起破除迷信的作用18
六、文物民俗学研究的借鉴作用19
第四章 文物民俗学的特点与方向21
第一节 文物民俗学的特点21
一、文物民俗学研究民俗主要是依据文物民俗21
三、文物民俗学具有边缘性学科特点22
二、文物民俗学研究的时限跨度大22
第二节 文物民俗学的方向23
一、文物民俗学的方向23
二、文物民俗学的建设27
第五章 文物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8
第一节 文物民俗学与民俗学的关系28
一、文物民俗学与民俗学的共性28
二、文物民俗学与民俗学的差异29
一、文物民俗学与文物学的共性30
二、文物民俗学与文物学所具特性30
第二节 文物民俗学与文物学的关系30
第三节 文物民俗学与考古学的关系32
一、文物民俗学与考古学研究的共性32
二、文物民俗学与考古学的特性32
三、文物民俗学与考古学研究的交叉33
四、考古学要为文物民俗学提供科学的文物民俗资料33
第四节 文物民俗学与博物馆学的关系33
一、文物民俗学与博物馆学的共性34
二、文物民俗学与博物馆学的特性34
二、民族学研究必须运用文物民俗及文物民俗学的研究成果35
第五节 文物民俗学与民族学的关系35
一、文物民俗学研究须运用相关的民族文物及民族学研究的某些成果35
第六节 文物民俗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36
一、文物民俗学与宗教学36
二、文物民俗学与地理学37
第六章 文物民俗的性质38
第一节 文物民俗的定义38
第二节 文物民俗的内涵39
第三节 文物民俗的时限42
第一节 文物民俗定名的原则与方法43
一、文物定名的原则43
第七章 文物民俗的定名与分类43
二、文物定名的方法44
第二节 文物民俗的分类44
一、生产类文物民俗44
二、生活类文物民俗45
三、文化类文物民俗46
四、社会组织类文物民俗46
五、生命类文物民俗46
六、丧葬类文物民俗47
七、信仰类文物民俗47
八、象征类文物民俗48
第八章 文物民俗的保护与利用49
第一节 文物民俗的保护49
一、有形文物民俗的保护49
1.可移动文物的保护49
2.不可移动文物民俗的保护51
二、无形文物民俗的保护53
三、建立和健全文物民俗保护的法律法规54
四、认真贯彻落实已制订的文物法律法规55
五、设置必要的文物民俗保护机构56
第二节 文物民俗的利用57
一、采集与渔猎工具65
第一节 采集渔猎文物民俗65
乙编 民俗事象载体——文物民俗选介65
第九章 生产文物民俗65
二、圆雕捕鱼模型和渔猎画像73
三、岩壁画狩猎图76
第二节 农业文物民俗77
一、农业生产77
1.农业工具79
2.农田遗迹101
3.岩壁画耕作图102
4.陶塑水田模型102
5.陶塑农耕模型103
6.雕塑农人执耒俑104
7.画像石刻画农事图104
8.石雕农事模型108
9.绘画牛耕种图108
二、粮食贮藏110
1.仓名考释113
2.雕塑仓模型115
3.画像砖上的粮仓图118
三、粮食加工工具119
四、传统农事观127
五、颂农事诗歌129
六、农谚话农事134
七、农事崇拜习俗138
八、农事节日146
第三节 畜牧文物民俗153
一、畜牧业154
二、家畜(含家禽)饲养业157
第四节 手工业文物民俗202
一、石器206
二、玉器207
三、陶器215
四、铜器236
五、漆器241
六、瓷器247
七、金银器256
八、铁器262
九、玻璃器265
十、家具271
十一、酿酒278
第一节 饮食文物民俗292
第十章 生活文物民俗292
一、饮食结构293
二、食物种类与来源296
三、饮食方式302
四、烹饪方法305
五、烹调技艺313
六、饮食器皿318
七、就餐方式323
八、饮食惯制327
九、饮茶习俗338
十、饮酒习俗352
十一、饮食家具367
第二节 服饰文物民俗370
一、服饰民俗的产生370
二、服饰民俗的发展371
三、服饰文物民俗的种类373
第三节 居住文物民俗383
一、居住民俗的产生384
二、居住民俗的发展385
三、居住惯制393
第四节 交通文物民俗395
一、交通民俗的产生396
二、交通文物民俗的种类397
1.交通民俗遗迹397
2.交通民俗遗物400
第十一章 信仰文物民俗404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演变404
第二节 信仰中的种种崇拜406
一、自然崇拜406
二、图腾崇拜407
三、生殖崇拜410
四、祖先崇拜416
五、神灵崇拜417
第三节 驱鬼逐疫活动种种422
一、面具423
二、傩舞425
第四节 教神崇拜种种425
一、佛教信仰427
二、基督教信仰428
三、伊斯兰教信仰430
四、道教信仰430
后记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