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绘画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绘画文化
  • 秦梦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时事出版社
  • ISBN:780232098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绘画-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绘画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绘画史3

第一章 中国绘画简史3

第一节 中国绘画发展历程3

第二节 中国绘画的特征6

第二章 原始时期:绘画的萌芽8

第一节 原始的中国绘画8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风格9

第三章 夏商周时期:绘画的雏形阶段11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的绘画11

第二节 夏商周时期绘画作品代表及特点12

一、《人物龙凤图》13

二、《人物御龙图》13

第四章 秦汉时期:绘画初步成熟的时期15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绘画及其特征15

第二节 汉代的画像砖与画像石16

第三节 秦汉绘画代表作及特点17

一、《二桃杀三士图》17

二、《天象图》18

三、《轪侯妻墓帛画》19

四、《庭院建筑图》19

五、《句芒、耨收图》20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进一步成熟的时期2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发展及原因2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及其作品23

一、顾恺之及其传世作品23

二、萧绎及其传世作品24

第三节 北朝石窟佛寺代表作及壁画特点25

一、壁画《伎乐天》26

二、《庄园生活图》26

三、《娄叡墓出行图》26

第六章 隋唐五代:绘画趋向全盛时期27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绘画及其特征27

第二节 隋唐五代壁画的发展29

第三节 界画与“风俗画”30

第四节 卷轴画的兴起31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著名画家作品及特点31

一、展子虔及其传世作品32

二、阎立本及其传世作品33

三、李思训及其传世作品34

四、韩滉及其传世作品35

五、吴道子及其传世作品36

六、张萱及其传世作品37

七、周昉及其传世作品38

八、黄笙及其传世作品38

九、徐熙及其传世作品39

十、贯休及其传世作品40

十一、石恪及其传世作品41

十二、董源及其传世作品42

十三、巨然及其传世作品43

十四、关仝及其传世作品44

十五、顾闳中及其传世作品45

第七章 宋代:绘画蓬勃兴盛的时期47

第一节 宋代绘画概述47

第二节 北宋绘画48

第三节 南宋绘画49

第四节 宋代著名画家作品及特点50

一、李成及其传世作品51

二、范宽及其传世作品52

三、黄居寀及其传世作品53

四、燕文贵及其传世作品53

五、许道宁及其传世作品54

六、文同及其传世作品55

七、郭熙及其传世作品56

八、王诜及其传世作品57

九、李公麟及其传世作品59

十、米芾及其传世作品60

十一、米友仁及其传世作品61

十二、赵佶及其传世作品61

十三、李唐及其传世作品62

十四、王希孟及其传世作品63

十五、崔白及其传世作品64

十六、赵昌及其传世作品65

十七、易元吉及其传世作品66

十八、张择端及其传世作品67

十九、高克明及其传世作品68

二十、僧惠崇及其传世作品68

二十一、赵令穰及其传世作品69

二十二、杨无咎及其传世作品70

二十三、刘松年及其传世作品70

二十四、李嵩及其传世作品71

二十五、马远及其传世作品72

二十六、夏圭及其传世作品73

二十七、李迪及其传世作品74

二十八、赵孟坚及其传世作品75

二十九、苏汉臣及其传世作品76

第八章 辽金西夏:塞外风格绘画的繁盛时期77

第一节 辽金西夏绘画总概述77

第二节 辽代绘画78

第三节 金代绘画79

第四节 西夏绘画80

第五节 辽金西夏著名画家作品及特点82

一、耶律倍及其传世作品82

二、无款的《深山会棋图》83

三、无款的《竹雀双兔图》83

四、张瑀及其传世作品84

五、宫素然及其传世作品85

六、武元直及其传世作品85

七、王庭筠及其传世作品86

八、赵霖及其传世作品87

第九章 元代:以笔墨情趣为绘画主流的时期88

第一节 元代绘画概述88

第二节 元代著名画家作品及特点89

一、何澄及其传世作品90

二、钱选及其传世作品91

三、赵孟頫及其传世作品92

四、刘贯道及其传世作品93

五、黄公望及其传世作品93

六、吴镇及其传世作品94

七、倪瓒及其传世作品96

八、王蒙及其传世作品97

第十章 明代:绘画百家争鸣的时期98

第一节 明代绘画概述98

一、明代早期绘画98

二、明代中期绘画100

三、明代后期绘画101

四、民间画派102

第二节 明代绘画著录书籍103

一、《铁网珊瑚》103

二、《珊瑚木难》103

三、《寓意编》103

四、《图绘宝鉴续编》103

五、《钤山堂书画记》104

六、《詹东图玄览编》104

七、《清河书画舫》104

八、《真迹日录》104

九、《张氏书画四表》104

十、《竹懒画剩·继画剩·附录》105

十一、《宝绘录》105

十二、《画史会要》105

第三节 明代著名画家作品及特点105

一、仇英及其传世作品106

二、王履及其传世作品107

三、王绂及其传世作品108

四、谢环及其传世作品108

五、沈周及其传世作品109

六、文徵明及其传世作品110

七、唐寅及其传世作品111

八、商喜及其传世作品112

九、吴伟及其传世作品113

十、徐渭及其传世作品114

十一、董其昌及其传世作品115

十二、蓝瑛及其传世作品116

十三、项圣谟及其传世作品117

十四、陈洪绶及其传世作品117

十五、孙隆及其传世作品118

十六、戴进及其传世作品119

第十一章 清代:绘画流派云集的时期121

第一节 清代绘画概述121

第二节 清代及清代以后著名画家作品及特点122

一、王时敏及其传世作品122

二、王鉴及其传世作品123

三、王翚及其传世作品124

四、吴历及其传世作品125

五、恽寿平及其传世作品126

六、王原祁及其传世作品126

七、弘仁及其传世作品127

八、髡残及其传世作品128

九、朱耷及其传世作品128

十、原济及其传世作品129

十一、梅清及其传世作品129

十二、龚贤及其传世作品130

十三、李鱓及其传世作品130

十四、汪士慎及其传世作品131

十五、金农及其传世作品131

十六、黄慎及其传世作品132

十七、高翔及其传世作品132

十八、郑燮及其传世作品133

十九、李方膺及其传世作品134

二十、华岩及其传世作品135

二十一、费丹旭及其传世作品136

二十二、汤贻汾及其传世作品136

二十三、赵之谦及其传世作品137

二十四、虚谷及其传世作品137

二十五、苏六朋及其传世作品138

二十六、居廉及其传世作品139

第十二章 近现代:绘画欣欣向荣的时期140

第一节 近现代绘画概述140

第二节 近现代著名画家及作品141

一、吴昌硕及其传世作品141

二、齐白石及其传世作品142

三、张大千及其传世作品142

四、徐悲鸿及其传世作品143

五、潘天寿及其传世作品145

第二篇 中国画149

第一章 中国画概述149

第一节 国画概念149

第二节 国画形式150

第三节 中国画的特征151

第四节 中国画的布局152

第五节 中国画的分类154

一、从用色上分154

二、从表现手法上分155

三、从画科的内容分157

四、按画家的社会阶层分172

第六节 中国书画的材料176

第七节 书画品种的名称及含义177

第八节 书画各部位的名称及含义177

第九节 中国画的技法形式概述179

第十节 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形式179

一、白描180

二、工笔180

三、写意180

四、勾勒着色181

五、粗细相间181

六、粗中有细181

七、没骨法181

八、泼墨法181

九、界画182

第十一节 年画的主要生产中心及题材内容182

一、桃花坞年画184

二、杨柳青年画184

三、杨家埠年画185

四、武强年画185

五、绵竹年画186

六、朱仙镇年画186

七、佛山年画186

第十二节 题款中的时令别称187

一、月令187

二、季令187

三、节令187

第二章 中国画的绘画技巧189

第一节 水墨画的特点及绘画技巧189

第二节 设色画的用色技巧191

第三节 写意画的绘画技巧191

一、大写意192

二、小写意192

三、写意山水193

四、写意花鸟194

第四节 工笔画的绘画技巧195

第五节 山水画的绘画技巧197

一、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技巧197

二、几种具体的山水画技法200

三、山水画的分科及其特点、绘画技巧207

第六节 花鸟画的绘画技巧210

一、花卉210

二、蔬果212

三、翎毛212

四、走兽213

五、草虫214

第七节 人物画的绘画技巧215

一、人物215

二、仕女216

第三章 中国画的运笔220

第一节 运笔概述220

一、笔墨220

二、执笔224

三、运笔224

四、用笔三忌225

第二节 中锋和侧锋226

第三节 藏锋和露锋228

第四节 顺锋和逆锋229

第五节 特色绘画229

一、烧画230

二、“吹”画231

第四章 中国古代书画的装裱233

第一节 书画装裱的历史233

第二节 书画装裱的材料236

第三节 中国画的揭裱237

第四节 书画裱件质量的品评、展挂与收藏239

一、书画裱件质量的品评239

二、书画裱件的展挂与收藏239

第五章 名人绘画逸事241

第一节 吃饺子的感悟241

第二节 郑板桥“留口饭”242

第三节 唐伯虎醉吟《登高》诗243

第四节 误笔成蝇245

第五节 “假石涛”巧换“真石涛”246

第六节 徽宗评画247

第三篇 中国画的鉴定251

第一章 中国画的鉴定依据251

第一节 中国画鉴定的主要依据251

一、时代风格251

二、个人风格251

第二节 中国画鉴定的辅助依据252

一、题款252

二、题跋253

三、印章253

四、纸绢253

五、装裱253

六、著录254

第二章 中国画的作伪与识别255

第一节 书画作伪的主要类型255

第二节 中国画作伪的手法256

一、摹仿256

二、补题款257

三、割改题款257

四、改充258

五、用旧纸仿作258

六、补描259

七、利用旧传闻著录259

八、揭裱旧书画259

九、新画染旧260

第三节 改款书画的识别260

第四节 中国画作伪的地方性261

一、苏州片261

二、湖南造262

三、扬州片262

四、广东造262

五、河南货263

六、山东造263

七、后门造263

八、绍兴片264

九、松江造264

十、江西造264

十一、上海造264

十二、北京清妙斋造265

第五节 中国画的鉴定误区265

第三章 历代名家国画辨伪268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268

一、顾恺之国画真伪的辨别268

二、萧绎国画真伪的辨别269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269

一、展子虔国画真伪的辨别269

二、阎立本国画真伪的辨别270

三、李思训国画真伪的辨别271

四、韩滉国画真伪的辨别271

五、吴道子国画真伪的辨别271

六、张萱国画真伪的辨别272

七、周昉国画真伪的辨别272

八、黄笙国画真伪的辨别273

九、徐熙国画真伪的辨别273

十、石恪国画真伪的辨别273

十一、董源国画真伪的辨别274

十二、顾闳中国画真伪的辨别274

十三、周文矩国画真伪的辨别275

十四、黄居寀国画真伪的辨别276

第三节 宋代276

一、巨然国画真伪的辨别276

二、李成国画真伪的辨别276

三、范宽国画真伪的辨别277

四、燕文贵国画真伪的辨别277

五、文同国画真伪的辨别278

六、郭熙国画真伪的辨别278

七、王诜国画真伪的辨别279

八、李公麟国画真伪的辨别279

九、二米国画真伪的辨别280

十、赵佶国画真伪的辨别280

十一、李唐国画真伪的辨别281

十二、崔白国画真伪的辨别281

十三、张择端国画真伪的辨别281

十四、僧惠崇国画真伪的辨别282

十五、赵令穰国画真伪的辨别282

十六、刘松年国画真伪的辨别282

十七、马远国画真伪的辨别283

十八、夏圭国画真伪的辨别283

第四节 元代284

一、钱选国画真伪的辨别284

二、赵孟頫国画真伪的辨别284

三、刘贯道国画真伪的辨别285

四、黄公望国画真伪的辨别285

五、吴镇国画真伪的辨别285

六、倪瓒国画真伪的辨别286

七、王蒙国画真伪的辨别287

第五节 明代287

一、仇英国画真伪的辨别287

二、谢环国画真伪的辨别288

三、沈周国画真伪的辨别288

四、文徵明国画真伪的辨别289

五、唐寅国画真伪的辨别290

六、徐渭国画真伪的辨别290

七、董其昌国画真伪的辨别291

八、蓝瑛国画真伪的辨别292

九、陈洪绶国画真伪的辨别292

第六节 清代293

一、王时敏国画真伪的辨别293

二、王鉴国画真伪的辨别293

三、王翚国画真伪的辨别294

四、吴历国画真伪的辨别295

五、恽寿平国画真伪的辨别295

六、王原祁国画真伪的辨别296

七、弘仁国画真伪的辨别297

八、朱耷国画真伪的辨别297

九、石涛国画真伪的辨别299

十、李鱓国画真伪的辨别300

十一、金农国画真伪的辨别300

十二、郑板桥国画真伪的辨别301

十三、赵之谦国画真伪的辨别301

第七节 近现代301

一、吴昌硕国画真伪的辨别301

二、徐悲鸿国画真伪的辨别302

三、齐白石国画真伪的辨别303

四、张大千国画真伪的辨别304

五、傅抱石国画真伪的辨别305

六、李苦禅国画真伪的辨别305

七、潘天寿国画真伪的辨别306

八、林凤眠国画真伪的辨别307

九、黄宾虹国画真伪的辨别307

十、李可染国画真伪的辨别308

第四篇 中国画的收藏311

第一章 中国画的收藏基础311

第一节 收藏概述311

第二节 历代国画收藏指南312

第三节 如何选择书画收藏品314

第四节 收藏途径316

第五节 书画家等级的划分317

第六节 收藏等级价格318

第二章 中国画的收藏及保护319

第一节 收藏书画应注意的问题319

第二节 中国画的保管方法320

第三节 中国画的保养方法321

第五篇 中国画作品的市场行情与投资第一章 中国画作品的规格与市场行情325

第一节 书画作品规格对照表325

第二节 历代绘画名家作品市场行情326

一、南宋赵孟頫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27

二、明代沈周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27

三、明代中期周臣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28

四、明代徐渭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28

五、明代文徵明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28

六、明代唐寅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29

七、明代蓝瑛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29

八、明代董其昌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0

九、清代四王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0

十、清初四僧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1

十一、清初恽寿平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2

十二、清扬州八怪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2

十三、清代中期袁江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3

十四、清汤贻汾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4

十五、清末“二苏”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4

十六、清“二居”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4

十七、清查士标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5

十八、近代任薰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5

十九、近代虚谷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6

二十、近代赵之谦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6

二十一、近代任颐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7

二十二、近代“三高”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7

二十三、近代吴昌硕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8

二十四、近代陈师曾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9

二十五、近代刘奎龄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9

二十六、近代陈半丁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39

二十七、近代陆恢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0

二十八、近代程璋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0

二十九、近代倪田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0

三十、现代潘天寿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0

三十一、现代傅抱石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1

三十二、现代齐白石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1

三十三、现代徐悲鸿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2

三十四、现代林风眠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2

三十五、现代黄宾虹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3

三十六、现代陈衡恪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4

三十七、现代陈树人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4

三十八、现代朱屺瞻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4

三十九、现代张大千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5

四十、现代溥儒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5

四十一、现代刘海粟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6

四十二、现代吴湖帆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6

四十三、现代钱松喦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6

四十四、当代李可染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7

四十五、当代陆俨少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7

四十六、当代吴作人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8

四十七、当代关山月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8

四十八、当代石鲁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9

四十九、当代宋文治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9

五十、当代董寿平绘画作品市场行情349

第二章 中国画作品的投资350

第一节 制定投资规划应考虑什么350

第二节 给书画投资者和画商的忠告351

第六篇 文房四宝355

第一章 笔355

第一节 古代毛笔的品种355

第二节 各朝代制笔名家356

第三节 毛笔的鉴定与辨伪359

第二章 墨360

第一节 墨的简述360

第二节 最早的人工墨361

第三节 古墨的鉴赏与鉴别361

第三章 纸365

第一节 纸发明前的记事方法365

第二节 纸的发展史365

第三节 纸的种类367

第四节 纸的使用方法371

第五节 古纸的鉴赏与鉴别372

第四章 砚373

第一节 砚的发展373

第二节 四大名砚鉴赏374

一、端砚374

二、歙砚375

三、洮河砚376

四、澄泥砚376

第三节 砚的鉴别377

第五章 笔墨纸砚的配合378

一、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378

二、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378

三、健毫笔配浓墨379

四、砚与墨的调配379

第六章 颜料380

第一节 颜料的种类380

一、矿物性颜料380

二、植物性颜料381

第二节 颜料的用法381

一、矿物性颜料381

二、植物性颜料382

参考文献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