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刻板印象研究丛书 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刻板印象研究丛书 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971735.jpg)
- 佐斌组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7238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社会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刻板印象研究丛书 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刻板印象内容的理论模型3
1 刻板印象研究的理论取向3
1.1 刻板印象的研究演化3
1.2 刻板印象的理论流派6
1.3 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13
2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21
2.1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基础:热情与能力维度及其依据22
2.2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四个基本假设23
2.3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研究例证24
2.4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发展:系统模型28
2.5 评价与展望29
3 社会认知内容的“大二”模型31
3.1 “大二”模型及理论解释31
3.2 “大二”模型的理论焦点33
3.3 研究总结与展望35
4 热情与能力的关系38
4.1 社会认知中的热情与能力38
4.2 热情与能力的可能关系40
4.3 影响热情和能力关系的因素44
4.4 研究展望45
第二篇 刻板印象的测评方法51
5 刻板印象的外显测量51
5.1 图片法51
5.2 社会距离量表法51
5.3 典型特征指派法52
5.4 共享归因百分比法53
5.5 诊断性比率法54
5.6 内隐人格及亚分类法54
5.7 关联特征聚类法55
5.8 同质性评定法55
5.9 总结和评价56
6 内隐联想测验57
6.1 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程序57
6.2 内隐联想测验的机制59
6.3 内隐测量的多成分分离60
6.4 内隐联想测验的心理测量属性64
6.5 单一评价对象的内隐测量65
7 情感错误归因程序72
7.1 情感错误归因程序的原理72
7.2 情感错误归因程序的测量特性74
7.3 情感错误归因程序的应用及变式76
7.4 评价与展望77
8 刻板印象解释偏差80
8.1 刻板印象解释偏差的本质80
8.2 句子完成任务与归因任务81
8.3 刻板印象解释偏差的实验设计82
8.4 刻板印象解释偏差数据分析与处理83
第三篇 性别刻板印象87
9 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87
9.1 认知过程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维护87
9.2 行为表现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维护89
9.3 情绪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维护91
9.4 评价与展望92
10 青少年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94
10.1 性别刻板印象的结构假设95
10.2 性别刻板印象量表的编制98
10.3 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的特点104
10.4 青少年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107
11 情绪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测量115
11.1 情绪性别内隐刻板印象实验115
11.2 负性情绪的归因实验119
11.3 正性情绪的归因实验124
11.4 总体分析与讨论125
第四篇 年龄刻板印象130
12 大学生的年龄刻板印象130
12.1 年龄刻板印象的研究回顾130
12.2 年龄刻板印象的测量131
12.3 年龄刻板印象的研究结果与分析133
13 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136
13.1 老年人刻板印象的情境效应136
13.2 专业能力情境下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137
13.3 道德与专业情境下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的比较142
13.4 家庭和运动情境下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146
14 观点采择与年龄刻板印象149
14.1 观点采择与刻板印象149
14.2 观点采择对老年人刻板印象的影响157
14.3 共情中介作用及自尊的调节作用162
第五篇 国民与民族刻板印象168
15 青少年对若干国民与民族的刻板印象168
15.1 国民或民族刻板印象的评价维度169
15.2 青少年对十个国民与民族的刻板印象170
15.3 青少年对国民或民族刻板印象的内群体偏好183
16 儿童对“中国人”的形象评价186
16.1 国家认同感的心理结构186
16.2 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与发展187
16.3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中国人”的形象评价与喜好188
16.4 城市儿童对“中国人”的形象评价与信息来源192
17 青少年对中国和美国的社会表征197
17.1 社会表征的理论197
17.2 对中美两国社会表征的焦点组研究202
17.3 对两国国民及国家的社会表征的问卷调查208
17.4 总体分析与讨论216
18 不同民族的青少年对中国的社会表征220
18.1 对中国的认知表征的结构维度220
18.2 对中国的认知表征的现状223
18.3 对中国的评价表征的结构维度230
18.4 对中国的评价表征的偏向性231
参考文献236
后记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