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会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会志
  • 本书编委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9263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707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761页
  • 主题词: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科学研究组织机构-概况-1956-199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会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况和发展历程3

1 概况3

1.1 综考会的性质与方向3

1.2 组织机构5

1.3 职工队伍与人才培养8

1.4 国际合作与交流9

1.5 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就10

2 发展历程17

2.1 第一阶段(1951~1955)17

2.2 第二阶段(1956~1960)18

2.3 第三阶段(1961~1965)20

2.4 第四阶段(1966~1977)22

2.5 第五阶段(1978~1988)24

2.6 第六阶段(1989~1999)27

第二篇 综合科学考察队37

3 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水土保持队 1953~1958)37

3.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37

3.2 队伍组织与计划的实施37

3.3 主要成果42

4 中苏科学院云南紫胶工作队(1955~1957)45

5 中国科学院土壤队(土壤队 1955~1960)47

5.1 立项背景与主要任务47

5.2 土壤勘查与研究47

5.3 主要成果48

6 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黑龙江队 1956~1960)50

6.1 组建考察队的背景与依据50

6.2 综合考察任务与队伍组织51

6.3 野外科学考察51

6.4 四届联合学术会议54

6.5 考察研究成果56

7 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新疆队 1956~1961)58

7.1 立项过程与总任务58

7.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58

7.3 考察工作总结与主要成果60

8 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盐湖队 1957~1960)64

8.1 立项依据64

8.2 队伍组织与项目实施64

8.3 研究成果65

9 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华南队 1957~1970)67

9.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67

9.2 队伍组织与考察工作的实施67

9.3 成果与奖励68

10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珠峰队 1958~1960)70

10.1 地质部分70

10.2 地理部分70

10.3 植物部分70

10.4 动物部分70

10.5 测绘部分71

10.6 气象部分71

11 中国科学院青海甘肃综合考察队(青甘队 1958~1960)73

11.1 立项依据和总任务73

11.2 队伍组织与考察过程73

11.3 总结和成果74

12 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云南队 1958~1970)76

12.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76

12.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76

12.3 主要成果与奖励78

13 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西部地区南水北调队 1959~1961)79

13.1 任务来源与立项过程79

13.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80

13.3 主要研究成果85

14 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治沙队 1959~1964)87

14.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87

14.2 队伍组织与科学综合试验研究87

14.3 主要成果88

15 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西藏队 1960~1962)93

15.1 任务与主要研究课题93

15.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93

15.3 主要成果96

16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蒙宁队 1961~1964)98

16.1 主要任务与研究课题98

16.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99

16.3 成果与奖励100

17 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西南队 1963~1966)103

17.1 立项依据103

17.2 任务与主要研究课题103

17.3 队伍组织与计划的实施104

17.4 考察研究成果及工作总结105

18 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科学考察队 1966~1968)108

18.1 任务来源108

18.2 队伍组织与计划实施108

18.3 成果与奖励110

19 紫胶考察队(紫胶队 1966~1970)112

19.1 紫胶队组队的背景112

19.2 考察计划的实施113

19.3 主要成果113

2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西藏)综合科学考察队(青藏队 1973~1980)115

20.1 立项过程与主要研究项目115

20.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17

20.3 学术交流活动128

20.4 主要成果与奖励129

21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分队(珠峰分队 1975)134

22 贵州省山区资源综合利用调查队(贵州队 1976~1977)136

23 中国科学院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队(托峰队 1977~1978)138

23.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138

23.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38

23.3 成果与奖励139

24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南方队 1980~1990)141

24.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141

24.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41

24.3 成果与奖励144

25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横断山队1981~1985)149

25.1 立项过程与研究课题149

25.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49

25.3 成果与奖励156

26 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登山科学考察队 1982~1984)160

26.1 任务及研究课题160

26.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60

26.3 主要成果162

27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黄土队 1984~1989)163

27.1 任务来源与主要研究课题163

27.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164

27.3 成果与奖励165

28 中国科学院新疆资源开发综合考察队(新疆队 1985~1989)169

28.1 立项过程与考察研究课题169

28.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72

28.3 主要成果与奖励173

29 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资源开发考察队(西南队 1986~1988)175

29.1 立项依据和背景175

29.2 队伍组织和课题设置176

29.3 项目实施及总结工作178

29.4 主要研究成果与获奖179

3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昆仑山队 1987~1990)183

30.1 立项过程与主要研究课题183

30.2 队伍组织与计划实施183

30.3 考察研究主要成果186

31 青海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可可西里队 1989~1990)187

31.1 项目来源与主要任务187

31.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87

31.3 主要成果与奖励189

3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青藏队 1989~1997)191

32.1 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1989)191

32.2 西藏自治区艾马岗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设计(1990~1991)193

32.3 西藏自治区江北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设计(1990~1992)194

32.4 西藏自治区江当农业综合开发区可行性研究(1991~1992)195

32.5 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规划(1991~1992)195

32.6 西藏尼洋河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综合规划(1991~1992)197

32.7 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农业综合开发规划(1995~1997)198

33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1992~1995)200

33.1 立项依据200

33.2 研究课题200

33.3 项目实施201

33.4 研究成果202

34 青藏高原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997~2000)204

34.1 立项依据204

34.2 研究课题204

34.3 项目实施205

34.4 研究成果206

35 其他考察队(组)207

35.1 西北炼焦煤基地考察组(1965~1966)207

35.2 河西荒地考察队(1965~1968)207

35.3 祁连山考察队(1966~1968)208

35.4 青海玉树草场考察队(1970)208

35.5 陕西考察队(1970)208

35.6 青海海南荒地考察队(1970)208

35.7 黑龙江省尚志县土地资源综合考察规划队(1976)209

35.8 黑龙江省伊春地区荒地资源综合考察队(1977)209

35.9 内蒙古乌盟后山滩川地考察队(1977)210

35.10 中国科学院-湖南省桃源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考察队(1978~1979)210

36 区域可持续发展考察研究212

36.1 黄河上游沿岸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991~1992)212

36.2 晋陕蒙接壤地区工业与能源发展及布局(1991~1993)212

36.3 长江中游沿江产业带建设(1991~1993)212

36.4 大福州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综合研究(1992)213

36.5 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的综合研究(1994~1995)213

36.6 京九铁路经济带开发研究(1994)214

36.7 晋冀鲁豫接壤地区区域发展与环境整治(1994~1995)214

36.8 中国环北部湾地区总体开发与协调发展研究(1994~1996)214

36.9 南昆铁路沿线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1997)215

36.10 中国西部区域类型与产业转移综合研究(1997~1999)215

36.11 黄河沿岸地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1999~2001)215

37 努鲁儿虎及其毗邻山区科技扶贫(1987~1999)217

37.1 科技扶贫课题设置217

37.2 主要成果219

37.3 获奖情况221

第三篇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研究225

38 中国宜农荒地资源研究225

38.1 项目来源225

38.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25

38.3 组织实施225

38.4 成果及获奖情况225

39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引水综合研究226

39.1 项目来源226

39.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26

39.3 项目组织226

39.4 研究成果226

40 中国自然保护区研究228

40.1 项目来源228

40.2 项目研究任务与内容228

40.3 研究队伍组织229

40.4 研究成果、获奖情况229

41 中国山区自然经济状况及其分区的初步研究230

41.1 项目来源230

41.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30

41.3 项目组织230

41.4 成果230

42 参与组织编著《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与撰写丛书的《综合卷》232

42.1 任务来源232

42.2 编撰《丛书》的目的与组织机构232

42.3 《综合卷》的主要内容232

42.4 成果233

43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研究235

43.1 项目来源235

43.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35

43.3 项目组织235

43.4 研究成果236

44 2000年中国的自然资源研究237

44.1 任务来源237

44.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37

44.3 项目组织实施238

44.4 研究成果238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研究与编制239

45.1 项目来源、性质239

45.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39

45.3 项目组织239

45.4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240

46 中国1∶100万草地资源图研究与编制241

46.1 项目来源241

46.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41

46.3 项目组织241

46.4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242

47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243

47.1 项目来源243

47.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43

47.3 项目组织243

47.4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244

48 《中国自然资源手册》编撰245

48.1 项目来源245

48.2 项目任务与编写内容245

48.3 项目组织245

48.4 成果246

49 《中国的世界纪录丛书》第三卷《地理资源卷》编撰247

49.1 项目来源247

49.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47

49.3 组织实施247

49.4 研究成果247

50 全球资源态势与中国对策研究248

50.1 项目来源248

50.2 项目研究内容248

50.3 项目组织248

50.4 项目主要成果249

51 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250

51.1 项目来源250

51.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50

51.3 队伍组织251

51.4 主要成果252

52 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研究253

52.1 项目来源253

52.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53

52.3 项目组织253

52.4 研究成果254

53 中国森林资源研究255

53.1 项目来源背景255

53.2 项目研究内容255

53.3 项目主持人及主要成员255

53.4 项目成果255

54 农业自然资源研究256

54.1 项目来源256

54.2 编写内容256

54.3 项目组织257

54.4 成果257

55 中国的自然资源研究258

55.1 项目来源258

55.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58

55.3 项目组织258

55.4 成果258

56 西部资源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59

56.1 项目来源259

56.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59

56.3 项目组织259

56.4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260

57 中国百年(1950~2050)资源、环境与经济演变趋势研究261

57.1 项目来源261

57.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61

57.3 项目组织261

57.4 研究成果262

58 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研究263

58.1 项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一期)263

58.2 项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二期)263

58.3 项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三期)263

第四篇 研究室、野外试验站及国际交流与合作267

59 农林牧资源研究室(1960~1967)267

59.1 研究室沿革267

59.2 研究室的方向任务268

59.3 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成果269

59.4 人才培养275

60 综合经济研究室(1960~1967)276

60.1 研究室沿革276

60.2 研究室的方向任务277

60.3 研究室人员承担的考察任务和成果277

60.4 人才培养278

61 水资源研究室(1960~1967,1975~1978,1978~1998)280

61.1 研究室的沿革280

61.2 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281

61.3 学科组282

61.4 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285

61.5 人才培养296

62 矿产资源研究室(1960~1967)298

62.1 研究室沿革298

62.2 研究室的方向任务298

62.3 研究室的科考成果298

63 综合动能研究室(1963~1967,1978~1980)300

63.1 研究室沿革300

63.2 研究室任务与成果301

63.3 学科建设302

64 综合研究室(1975~1978)304

64.1 研究室沿革304

64.2 主要任务与成果304

65 生物资源研究室(1978~1989)307

65.1 研究室沿革307

65.2 生物资源室的研究方向308

65.3 承担和完成的考察任务与成果308

65.4 植物标本室313

65.5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313

66 土地资源研究室(1978~1989,1989~1995,1995~1998)315

66.1 研究室沿革315

66.2 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316

66.3 研究室的科研任务317

66.4 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319

65.5 研究室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培养321

67 农业资源经济研究室(1984~1998)322

67.1 研究室的沿革322

67.2 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322

67.3 研究室的科研任务323

67.4 科研成果325

67.5 获奖项目326

67.6 人才培养326

68 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室(1984~1998)327

68.1 研究室沿革327

68.2 研究室主要任务328

68.3 主要科技成果329

69 工业布局研究室(1983~1998)331

69.1 研究室沿革331

69.2 研究室任务与成果332

69.3 研究室学科建设336

70 气候资源研究室(1984~1998)338

70.1 研究室沿革338

70.2 研究方向与任务338

70.3 主要研究成果339

70.4 人才培养340

71 林业资源生态研究室(1989~1998)341

71.1 研究室沿革341

71.2 研究方向342

71.3 研究任务与成果342

71.4 学术研究与成就344

71.5 人才培养344

72 农业资源生态研究室(1989~1998)345

72.1 研究室沿革345

72.2 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345

72.3 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346

72.4 人才培养350

73 草地资源与畜牧生态研究室(1989~1998)351

73.1 研究室沿革351

73.2 学术研究方向351

73.3 科研任务352

73.4 研究成果355

73.5 人才培养356

74 资源战略研究室(1991~1998)357

74.1 研究室沿革357

74.2 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任务357

74.3 研究室的科研成果359

74.4 人才培养359

75 遥感应用研究室(1995~1998)360

75.1 研究室沿革360

75.2 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360

75.3 科研任务与成果362

75.4 人才培养364

76 科技扶贫与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室(1995~1998)365

76.1 研究室沿革365

76.2 研究室的方向与任务365

76.3 主要应用研究成果366

77 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1983~)368

77.1 建站背景与沿革368

77.2 科学试验任务369

77.3 重要成果370

77.4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371

78 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1986~)372

78.1 建站背景及意义372

78.2 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基本情况373

78.3 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373

78.4 试验研究工作374

78.5 主要成果及贡献375

79 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1993~)377

79.1 建站背景与沿革377

79.2 区域代表性和试验站基本情况378

79.3 科学试验与研究任务379

79.4 研究成果380

79.5 获奖及人才培养381

80 九连山森林生态研究站(1981~2001)382

80.1 选址与建站382

80.2 研究内容382

80.3 办站方针382

80.4 主要研究成果383

81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1990~)384

81.1 CERN生态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设计阶段(1990~1992)384

81.2 CERN建设阶段(1993~2000)384

81.3 运行和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385

82 综合研究中心(1998~1999)386

83 国际交流与合作387

83.1 第一时期(1949~1962)387

83.2 第二时期(1975~1999)388

第五篇 科研辅助系统393

84 综合分析测试室(化学分析室)(1960~1995)393

84.1 分析室沿革393

84.2 1960~1987年的分析室393

84.3 1988~1995年的综合分析测试室395

85 制图组(1960~1998)396

85.1 沿革396

85.2 方向与任务397

85.3 主要成果397

86 技术室(1978~1989)399

86.1 沿革399

86.2 主要工作399

87 情报组(1975~1978,1978~1989)401

87.1 沿革401

87.2 业务处情报组阶段(1975~1978)401

87.3 图书情报资料室阶段(1978~1989)402

88 编辑出版室(1982~1998)404

88.1 沿革404

88.2 主要任务与成就404

88.3 编辑出版室的人员406

89 资源与国情文献馆(1960~1970,1989~1992,1992~1998)407

89.1 资源与国情文献馆沿革与人员变动407

89.2 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及成就408

89.3 资源与国情文献馆馆藏410

89.4 获奖情况411

90 录像组(1982~1998)412

91 《自然资源学报》(1986~)414

92 《资源科学》(1977~)417

92.1 筹备试刊阶段(1975~1978)417

92.2 奠基定位阶段(1979~1982)418

92.3 稳步发展阶段(1983~1996)418

92.4 更名改刊阶段(1997~2000)419

93 《自然与资源》和《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84~)422

93.1 “Nature & Resources”中文版《自然与资源》(1984~1991)422

93.2 《AMBIO——人类环境杂志》423

94 《能源》《自然资源译丛》《资源信息》刊物425

94.1 《能源》425

94.2 《自然资源译丛》425

94.3 《资源信息》425

第六篇 管理系统429

95 办公室429

96 科研管理与业务处431

96.1 机构沿革431

96.2 主要职责431

96.3 主要工作432

97 党务与党群工作436

97.1 党的组织436

97.2 党的工作437

97.3 民主党派与统一战线438

97.4 群众团体及群众工作439

98 人事管理441

98.1 人事管理部门的沿革与职责441

98.2 职工队伍的规模及几次大变动441

98.3 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评聘443

98.4 劳动分配446

99 财务管理448

99.1 综合考察财务工作的特点448

99.2 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448

99.3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财务工作449

99.4 1956~2000年财会工作人员450

100 行政管理451

100.1 主要职能及机构沿革451

100.2 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属部门主要工作及人员组成451

100.3 关心职工生活,为群众办实事453

101 保卫工作455

102 基建工作456

103 开发公司457

104 档案管理460

104.1 文书档案460

104.2 财务档案460

104.3 科技档案461

104.4 照片档案461

104.5 基建档案461

104.6 人事档案461

105 综考会在京留守组(1971~1972)463

105.1 留守组成员及分工463

105.2 在留守期间开展的工作463

106 人才培养465

106.1 在科学考察实践中培养专业人才465

106.2 在职职工培训教育465

106.3 研究生教育466

107 综考会优秀青年基金468

附件1 综考会优秀青年基金实施条例(1996年7月)468

附件2 综考会优秀青年基金实施条例(修订稿)(1995年5月)470

第七篇 挂靠单位475

108 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委员会(1984~)475

附件1 “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简则(1983年5月30日院务会议讨论通过)475

附件2 历届获奖人员名单476

109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1983~)481

109.1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概况481

109.2 两个发展阶段482

109.3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术活动483

109.4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历届理事会名单486

110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1988~)489

110.1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学术活动(1990~2000)489

110.2 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1995~2001)491

附件1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1990.3~1994.5)491

附件2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名单(1990.5~1998.12)492

附件3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1998.12~2003.12)494

附件4 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条例495

附件5 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实施细则496

111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1992~1993)497

附件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第一届理事会497

112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1987~)499

112.1 中国国情分析课题的由来499

112.2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的成立和挂靠单位499

112.3 国情研究小组主要成员499

112.4 研究成果499

112.5 获奖情况500

113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88~)501

113.1 网络中心的建设501

113.2 组织机构设置501

113.3 网络中心的目标和任务507

113.4 网络中心的筹建507

113.5 建设项目的验收和投入运行508

114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990~)510

114.1 中国科学院区域开发前期研究510

114.2 中国科学院区域持续发展研究中心510

114.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510

1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1972~1982)514

115.1 关于人与生物圈计划514

115.2 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在中国(1972~1982)515

116 世界数据中心(WDC-D)——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1988~)520

116.1 成立背景520

116.2 任务与活动520

117 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办公室(1988~1999)522

118 其他523

118.1 资源与农业发展综合研究中心(1991~1999)523

118.2 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1985~1988)523

118.3 中国科学院北郊计算机网络(1995~)524

第八篇 人物志529

人员名单529

人物志530

第九篇 大事记661

第十篇 附表661

附表1 领导机构、学术机构、院士661

附表2 综合科学考察队666

附表3 管理系统667

附表4 研究系统672

附表5 党群系统679

附表6 统计资料686

附表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5

附表8 获奖成果696

附表9 下放“五七干校”及留京人员名单701

附表10 职工名单(1155人)703

编后语7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