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 Wildfire3.0实例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Pro/ENGINEER Wildfire3.0实例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780784.jpg)
- 张选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2359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 3.0-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 Wildfire3.0实例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Pro/ENGINEER Wildfire 3.0入门1
1.1 Pro/ENGINEER Wildfire 3.0简体中文版的安装1
1.1.1 系统要求1
1.1.2 Pro/ENGINEER Wildfire 3.0简体中文版的安装2
1.2 Pro/ENGINEER Wildfire 3.0操作界面和环境设置3
1.2.1 操作界面3
1.2.2 环境设置5
1.3 文件管理11
1.4 图层的管理15
1.4.1 图层的分类15
1.4.2 层的基本操作15
1.5 三键鼠标的使用17
本章小结18
思考与练习18
第2章 二维草图绘制基础19
2.1 草绘工作界面19
2.1.1 进入工作界面的方法19
2.1.2 菜单及工具介绍20
2.2 几何线条的绘制方法22
2.2.1 直线的绘制22
2.2.2 圆和椭圆的绘制24
2.2.3 弧和圆锥弧的绘制27
2.2.4 圆角的绘制30
2.3 文本的绘制31
2.4 草绘器调色板33
2.5 其他图元的绘制33
2.6 标注尺寸34
2.6.1 标注线性尺寸34
2.6.2 标注直径和半径35
2.6.3 角度尺寸标注36
2.6.4 对称尺寸的标注37
2.6.5 样条线尺寸标注37
2.6.6 其他尺寸标注38
2.7 几何约束的使用39
2.7.1 约束的显示39
2.7.2 选项释义及具体操作39
2.7.3 尺寸和约束冲突时的解决方法41
2.8 草图编辑功能43
2.9 综合实例45
本章小结51
思考与练习52
第3章 基准特征的创建54
3.1 基准特征简介54
3.1.1 基准的显示与关闭54
3.1.2 创建基准特征的方法54
3.2 基准平面55
3.2.1 基准平面的用途55
3.2.2 创建基准平面的方法55
3.2.3 创建基准平面的步骤56
3.2.4 对话框的设置57
3.3 基准轴61
3.3.1 创建基准轴的步骤61
3.3.2 产生基准轴的方式62
3.4 基准点66
3.4.1 创建基准点的基本步骤66
3.4.2 绘制基准点的方法66
3.4.3 创建IBL格式文件71
3.5 基准曲线72
3.5.1 草绘基准曲线72
3.5.2 经过点创建基准曲线73
3.5.3 通过文件创建基准曲线74
3.5.4 使用剖截面创建基准曲线75
3.5.5 通过方程创建基准曲线76
3.5.6 通过曲面求交创建基准曲线78
3.5.7 投影基准曲线78
3.5.8 通过两次投影创建基准曲线80
3.5.9 通过包络创建基准曲线81
3.5.10 修剪基准曲线82
3.5.11 通过边界创建基准曲线83
3.5.12 通过曲线创建基准曲线85
3.5.13 通过曲面偏距创建基准曲线85
3.5.14 复合基准曲线86
3.6 基准坐标系86
3.6.1 通过3个平面创建坐标系86
3.6.2 通过点—不相交的两轴创建基准坐标系88
3.6.3 通过两相交轴创建基准坐标系88
3.6.4 通过一个平面和两个轴创建基准坐标系89
3.6.5 通过偏距坐标系创建基准坐标系90
本章小结91
思考与练习91
第4章 三维建模基础特征93
4.1 特征模型树93
4.1.1 特征模型树的设置93
4.1.2 特征模型树的使用94
4.2 零件的基本设置95
4.2.1 基本设置内容95
4.2.2 “用户参数”的设置97
4.3 拉伸特征98
4.4 旋转特征105
4.5 扫描特征107
4.6 混合特征112
4.6.1 平行混合特征112
4.6.2 旋转混合特征118
4.6.3 一般混合特征121
4.7 扫描混合特征125
4.8 螺旋扫描130
4.9 边界混合136
4.10 可变截面扫描141
4.11 综合实例148
本章小结157
思考与练习158
第5章 三维建模的工程特征161
5.1 孔特征161
5.2 壳特征167
5.3 筋特征171
5.4 拔模特征175
5.4.1 不分割拔模176
5.4.2 分割拔模179
5.5 倒圆角特征187
5.6 倒角特征193
5.7 综合实例195
本章小结202
思考与练习202
第6章 特征的编辑、修改204
6.1 特征的复制204
6.1.1 相同参照的特征复制204
6.1.2 新参照的特征复制209
6.2 特征阵列211
6.3 编辑特征218
6.4 编辑定义219
6.5 特征的父子关系220
6.5.1 存在父子关系的几种情况220
6.5.2 父子关系对设计的影响221
6.6 特征的删除、隐含和隐藏221
6.6.1 特征的删除221
6.6.2 特征的隐含与隐藏222
6.7 编辑参照223
6.8 特征的重新排序225
6.9 插入模式226
6.10 特征生成失败的解决228
6.11 综合实例235
本章小结241
思考与练习242
第7章 曲面特征的创建及编辑244
7.1 曲面合并244
7.2 曲面修剪248
7.3 曲面延伸252
7.4 曲面偏移257
7.5 曲面加厚262
7.6 曲面实体化264
7.7 圆锥曲面和N侧曲面片267
7.8 混合剖面到曲面270
7.9 曲面间混合272
7.10 实体自由形状273
7.11 综合实例275
本章小结279
思考与练习280
第8章 系统配置、关系式、族表及程序282
8.1 设置系统的工作环境282
8.1.1 直接定制系统配置文件282
8.1.2 间接定制系统配置文件285
8.2 关系286
8.2.1 简单关系的定义和参数287
8.2.2 逻辑关系式289
8.2.3 建立关系实例289
8.3 族表292
8.4 用户自定义特征296
8.5 程序303
本章小结308
思考与练习308
第9章 实体特征的高级操作工具309
9.1 轴特征309
9.2 唇特征311
9.3 法兰特征314
9.4 环形槽特征315
9.5 耳特征322
9.6 槽特征324
9.7 环形折弯325
9.8 骨架折弯327
9.9 局部推拉331
9.10 半径圆顶332
9.11 剖面圆顶333
9.11.1 扫描类型的剖面圆顶333
9.11.2 混合型剖面圆顶335
9.12 综合实例337
本章小结340
思考与练习340
第10章 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342
10.1 模型的外观342
10.1.1 外观编辑器342
10.1.2 “基本”选项卡344
10.1.3 “映射”选项卡345
10.2 设置模型的透视图349
10.3 光源的设置350
10.3.1 创建点光源351
10.3.2 创建聚光灯353
10.4 房间的设置354
10.5 模型的渲染357
10.5.1 渲染控制工具357
10.5.2 渲染器357
本章小结360
思考与练习360
第11章 装配设计361
11.1 装配界面简介361
11.2 元件放置361
11.3 装配约束364
11.3.1 装配约束类型364
11.3.2 装配过程370
11.4 零组件的复制、阵列、新建和修改379
11.4.1 零组件的复制379
11.4.2 零组件的阵列380
11.4.3 零组件的修改381
11.4.4 零件的创建383
11.5 组件分解383
11.5.1 创建并保存装配体的爆炸图384
11.5.2 爆炸图的偏距线389
11.6 装配间隙与干涉分析391
11.6.1 装配配合间隙391
11.6.2 装配干涉分析392
本章小结392
思考与练习392
第12章 工程图394
12.1 工程图简介394
12.1.1 工程图的工作界面394
12.1.2 工程图设置396
12.2 一般视图399
12.3 投影视图401
12.4 视图的移动、删除、拭除和恢复402
12.4.1 视图的移动402
12.4.2 视图的删除404
12.4.3 视图的拭除与恢复405
12.4.4 视图比例的修改406
12.5 剖视图406
12.5.1 全剖视图406
12.5.2 半剖视图408
12.5.3 局部剖视图409
12.5.4 旋转剖视图412
12.6 辅助视图415
12.7 详细视图417
12.8 局部视图419
12.9 破断视图420
12.10 装配图421
12.11 尺寸标注和公差标注426
12.11.1 尺寸的显示/拭除426
12.11.2 调整和编辑尺寸427
12.11.3 手动标注尺寸429
12.12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标注430
12.12.1 尺寸公差显示的设置430
12.12.2 设置尺寸公差标准、公差等级和修改公差表431
12.12.3 公差的标注431
12.12.4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435
12.13 创建注释436
12.14 创建工程图模板437
12.15 综合实例440
本章小结443
思考与练习443
附录 部分习题答案445
参考文献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