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 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1949-1976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 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1949-1976
  • 张鸿声等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 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 1949-197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关于本书:如何使研究成为可能——“十七年”与“文革”城市题材文学研究1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城市形象与特性11

第一节 国家意义中的“上海”11

第二节 现代作家的“上海”17

第三节 “老北京”与“新北京”——“帝都”“家园”“首都”与“全球化”都市20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表达26

第一节 现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26

一、晚清和“五四”——现代性的多元与一元27

二、1930年代——左翼与新感觉派的城市现代性28

第二节 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表达(1976—1999)30

一、政治与经济中心性与城市形态的消失30

二、城市史逻辑与群体意义32

三、1990年代——欲望、成长:城市外在物质场景与个体经验35

第三节 1949—1976年间文学的城市现代性——补上应有的一页39

第三章 “新中国”城市形象的现代性意义43

第一节 “新中国”城市形象的国家意义43

一、工业化与“新中国”43

二、“新上海”的城市地位与形象49

第二节 血统论——上海等城市的左翼历史逻辑54

一、红色的上海54

二、革命的城市史与家族史65

第三节 断裂论——新旧上海的不同意义71

一、上海资本主义的终结72

二、作为遗存的城市资产阶级文化82

三、空间意义上的“新上海”90

第四节 “新北京”:作为社会主义首都104

一、红色的北京104

二、空间转移与“新北京”想像116

第四章 社会主义城市的“公共性”想象与日常性的消失130

第一节 城市“公共性”社会的建立130

第二节 《我们夫妇之间》——当代中国日常性叙事的消亡135

一、日常生活与“日常性”135

二、叙事系统与意义系统的对抗139

三、日常性叙事的消亡146

第三节 私性生活的资产阶级想象150

一、日常性生活的阶级符码150

二、《上海的早晨》中的物质性描写155

第四节 “公共性”:生活的意义化和组织化162

一、日常性生活的意义化162

二、传统社区“公共性”生活的组织化168

第五节 “公共”意义上的空间与时间173

第六节 “公共性”人格的伦理化过程178

一、家族伦理与政治伦理的共谋178

二、伦理与社会控制182

三、“公共性”伦理的乡村背景183

第七节 对社会主义“公共性”的反思与对公共空间的向往——十七年“干预类”文学184

一、官僚主义——政党精英与国家性的结合185

二、真正公共性的可能188

第五章 无城市地域指向的工业题材文学192

第一节 巨量的工业文学生产192

一、大工业生产与意识形态要求192

二、工人创作群体的出现199

第二节 大工业意识形态的一元性写作原则207

一、城市与生活背景的消失及工业场景的凸现207

二、人物生产属性的强化与其他属性的消失213

三、生产与技术的核心情节叙述222

四、宏伟的工业化图景225

第三节 形式系统——文体特征、人物特征与地域性的消失229

第六章 上海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236

第一节 巨型规模的上海工业题材文学生产236

第二节 工业主义逻辑的全面建立242

一、工业主义概念的提出242

二、文学对于“技术”的表现246

第三节 人的生产与技术属性250

第四节 工业伦理与社会精英的产生259

第五节 小结266

第七章 隐性的存在——残存的现代城市文学传统268

第一节 日常性叙事的延续与消亡268

一、日常性对“公共性”的微弱抵制268

二、日常生活的微言大义274

第二节 个性主义传统的微弱承续278

一、被结构化的知识分子个人主义者278

二、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曲折表达282

三、爱情与性别逻辑291

第三节 市井文学传统的承续296

一、李劼人的成都297

二、老舍的北京307

三、欧阳山的广州319

四、陆文夫的苏州323

五、文本的历史化与个体文化记忆328

第四节 启蒙文学的开启333

一、启蒙叙事中的空间与时间334

二、知识性空间与主体性的建立339

三、爱情、科学——知识者的启蒙诉求与主体性的不足347

第五节 手抄本“反特小说”中的流行文学传统353

一、感性现代性与通俗文学传统353

二、城市现代性的想象与表达361

参考书目375

后记382

作者说明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