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脾脏外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脾脏外科学
  • 姜洪池,乔海泉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4945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脾疾病-外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脾脏外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脾脏外科的历史1

第一节 我国脾脏外科五十年进展1

一、脾切除术的创建1

二、脾脏外科的基础研究1

三、同种异体脾脏移植2

第二节 脾脏外科实验研究的近况2

一、脾脏的免疫功能研究3

二、脾脏与门静脉高压症3

三、脾移植3

四、小结4

第三节 脾脏外科发展的哲学思考4

一、脾脏外科发展的历史回顾5

二、辩证看待切脾与保脾5

第二章 脾脏的解剖学和组织学9

第一节 脾脏的胚胎发生9

一、脾脏的发生9

二、脾脏的发育10

三、胎脾的造血功能11

四、胎儿脾脏的重量11

五、出生后脾脏的变化11

第二节 脾脏的局部解剖学11

一、脾脏的形状及大小12

二、脾脏的体积13

三、脾脏的活动度14

四、脾脏的位置14

五、脾脏的毗邻15

六、脾脏的切迹15

七、脾脏的韧带16

八、脾脏的断层解剖17

九、脾脏的神经和淋巴19

第三节 脾脏的血管解剖学20

一、脾动脉主干及叶段动脉的解剖20

二、脾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解剖26

三、脾动静脉的节段性分布28

四、脾血管的吻合支及相对无血管平面29

五、脾脏的双重循环通路31

六、脾脏的分叶、分段和分区31

第四节 脾脏的解剖异常和先天性畸形33

一、无脾症33

二、副脾33

三、多脾综合征34

四、游走脾35

五、脾一组织或器官融合症36

六、分叶脾36

七、脾种植37

八、局部突37

九、先天性部分脾被膜缺损37

十、脾脏的特殊异位37

第五节 脾脏的组织学37

一、脾脏的实质结构38

二、脾脏的被膜、小梁43

三、脾脏的微循环44

四、血一脾屏障45

五、脾脏的神经46

六、脾移植后组织学观察46

第六节 血—脾屏障50

一、血—脾屏障的发现50

二、血—脾屏障形态方面的研究50

三、血一脾屏障的功能与展望52

第三章 脾脏的功能53

第一节 储血和滤血功能53

一、储血功能53

二、滤血功能54

第二节 造血和毁血功能54

一、造血功能54

二、毁血功能55

第三节 免疫功能56

一、脾脏免疫功能的解剖及组织学基础56

二、免疫细胞在脾脏内定位与分布57

三、脾脏内B细胞的体液免疫58

四、脾脏的细胞免疫62

五、脾脏内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64

六、脾脏内杀伤细胞的免疫作用65

七、脾脏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66

八、脾脏在肿瘤免疫中的地位67

第四节 内分泌功能70

一、脾脏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70

二、脾功能影响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机制72

第五节 脾脏与甲型血友病73

一、血友病甲的概述73

二、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近况74

三、脾移植的方法74

四、问题与展望75

第六节 脾脏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75

一、促吞噬肽(Tuftsin)76

二、调理素(Opsonin)79

三、备解素(Properdin)79

四、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79

五、补体(Complement)80

六、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80

七、免疫核糖核酸(iRNA)和内源性细胞毒素因子(ELF)81

第七节 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81

一、发病情况81

二、病因82

三、病理生理83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84

五、预防与治疗85

第八节 脾脏与免疫耐受91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91

二、免疫耐受的发现91

三、脾脏与免疫耐受92

四、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94

第九节 脾脏在肝硬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95

一、肝硬化的病理变化96

二、脾脏在肝硬化进程中的作用96

三、关于肝硬化脾脏切除问题98

第十节 脾脏与远位脏器的关系100

一、脾脏与肝脏的关系100

二、脾脏与肺脏的关系101

三、脾脏与肠道的关系102

四、脾脏与其他淋巴器官的关系104

五、脾脏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104

第四章 脾脏疾病分类106

一、脾肿大的病因和分类106

二、脾功能亢进的病因和分类109

第五章 脾脏基本病理变化111

第一节 退行性变和萎缩111

一、退行性变111

二、萎缩115

第二节 色素代谢异常和色素沉着116

一、内源性色素116

二、外源性色素118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管炎119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119

二、血管炎122

第四节 肉芽肿性病变123

一、脾结核124

二、脾梅毒125

三、脾结节病125

四、黑热病之脾脏改变125

五、丝虫病之脾脏改变126

六、伤寒之脾脏改变126

第五节 脾脏髓外造血126

第六节 脾梗死128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128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129

三、梗死的组织细胞学特点130

四、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130

第七节 脾肿大的病理变化131

一、心源性脾阻性充血性脾肿大132

二、门脉高压性脾肿大132

第六章 脾脏疾病的辅助检查134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135

一、血常规检查135

二、临床生化检查136

三、凝血机制检查136

四、血液流变学检查137

五、免疫学检查137

第二节 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检查138

一、免疫组化检查138

二、分子生物学检查141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144

一、X线检查144

二、CT检查145

三、超声检查148

四、MRI检查150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154

第四节 介入性检查156

一、诊断性腹腔穿刺156

二、诊断性腹腔灌洗156

三、脾脏细针穿刺活检术157

四、腹腔镜检查157

五、脾动脉造影158

六、脾门静脉造影159

七、脐门静脉造影160

第七章 脾脏占位性病变162

第一节 脾囊肿162

一、分类162

二、诊断163

三、治疗164

第二节 脾脏良性肿瘤165

一、分类165

二、诊断165

三、治疗166

第三节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166

一、分类与病理167

二、临床表现16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68

四、治疗169

第四节 脾脏转移性肿瘤169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170

二、治疗170

第八章 脾脏与代谢性疾病172

一、概述172

二、脾脏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72

三、代谢性疾病介绍173

第九章 脾脏感染相关性疾病179

第一节 概述179

第二节 脾脓肿180

一、发生率180

二、病因、分类和病理180

三、临床表现181

四、辅助检查18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82

六、治疗183

七、预后183

第三节 脾结核184

一、分类184

二、病理184

三、临床表现185

四、辅助检查18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86

六、治疗187

第四节 脾周围炎187

一、病因188

二、分类188

三、临床表现188

四、治疗189

第五节 脾窝积脓189

一、病因和病理189

二、临床表现189

三、诊断190

四、治疗190

五、预防191

第六节 传染性疾病与脾脏191

一、血吸虫病191

二、疟疾192

三、黑热病192

四、棘球蚴病192

五、梅毒193

六、艾滋病194

七、伤寒194

八、布氏杆菌病195

九、回归热195

第十章 脾脏淤血与缺血性疾病197

第一节 门静脉高压症197

一、病因及分类197

二、发病机制198

三、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199

四、症状和体征201

五、诊断202

六、治疗202

七、脾脏与门静脉高压症的关系203

第二节 Budd-Chiari综合征20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04

二、临床表现206

三、诊断207

四、治疗207

第三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209

一、病因210

二、临床表现210

三、实验室检查212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212

五、治疗212

第四节 缩窄性心包炎213

一、病因213

二、病理213

三、病理生理213

四、临床表现214

五、诊断214

六、治疗214

第五节 脾梗死214

一、病因214

二、病理215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215

四、治疗215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217

第一节 概述217

第二节 有关血液病脾切除前的准备218

一、输血218

二、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218

三、几种特殊情况218

四、其他准备219

第三节 某些血液病的诊断要点、脾切除指征与原理219

一、溶血性贫血219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5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227

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27

五、毛细胞白血病228

六、戈谢病229

七、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30

八、Felty综合征230

九、霍奇金病230

第四节 腹腔镜脾切除在血液病中的应用231

一、概述231

二、手术指征231

三、手术禁忌证231

四、术前准备232

五、操作要点232

六、手术主要并发症232

七、LS和OS各项指标对比232

八、临床评价和注意事项233

第五节 血液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233

一、麻醉的选择233

二、循环与呼吸监测233

三、对施行全脾切除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术中应仔细寻找副脾234

四、其他问题234

第六节 影响脾切除疗效的因素235

一、共同因素235

二、ITP病人235

三、术后继续巩固疗效235

四、溶血性贫血应尽量查出溶血原因235

第七节 血液病脾切除后主要并发症236

一、出血236

二、感染236

三、血栓形成239

四、其他239

第十二章 脾脏血管性疾病241

第一节 脾动脉瘤241

一、病因241

二、发病部位与病理242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242

四、治疗243

第二节 脾静脉血栓形成245

一、病理245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246

三、治疗246

第三节 脾静脉瘤样扩张246

第十三章 脾组织植入248

第十四章 肝癌—肝硬化与脾脏255

一、脾脏抗肿瘤免疫的双向特征255

二、脾脏在肝硬化及继发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58

三、肝癌外科治疗过程中脾脏的处理261

第十五章 脾脏破裂266

第一节 概述266

第二节 外伤性脾破裂266

一、病因分类267

二、分级和病理268

三、临床表现268

四、辅助检查270

五、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276

六、治疗277

七、手术术式的选择281

八、其他治疗283

九、特殊人群的脾脏破裂286

第三节 自发性脾破裂288

一、肿瘤性病变289

二、血管性疾病290

三、血液系统疾病290

四、感染性疾病291

五、结缔组织疾病292

第四节 脾破裂延迟出血292

一、概念292

二、发病率292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293

四、病理293

五、临床表现293

六、诊断294

七、鉴别诊断295

八、治疗295

九、预后296

第五节 医源性脾损伤296

一、发生率296

二、分类296

三、病因296

四、病理297

五、临床表现297

六、诊断298

七、鉴别诊断299

八、治疗299

九、预后300

十、预防300

第十六章 脾脏切除术301

第一节 概述301

第二节 脾切除的适应证302

一、脾破裂302

二、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充血性脾肿大302

三、脾脏原发性疾病302

四、脾功能亢进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303

五、规范化手术的脾切除术303

六、其他304

第三节 脾切除的术前准备304

一、一般准备304

二、贫血病人的术前准备304

三、肝功能不良病人的术前准备304

四、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术前准备305

五、血液病病人的术前准备305

六、心、肺功能不全病人的术前准备305

七、肾功能不全病人的术前准备305

八、妊娠病人的术前准备305

第四节 脾切除术手术步骤306

一、麻醉306

二、体位306

三、切口的选择306

四、手术步骤308

五、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处理311

六、术后处理312

七、术后并发症及防治312

八、关于巨脾、粘连脾切除的几个问题316

九、急诊脾切除术319

第五节 其他脾切除术320

一、发生率320

二、发生原因320

三、并发症及死亡率321

四、预防及处理321

第六节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322

第七节 血液回收在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322

一、概述322

二、自体输血的临床价值323

三、腹腔积血回输的适应证323

四、腹腔积血回输的禁忌证323

五、血液回输的方法323

六、自体血回输的并发症及防治325

第十七章 保留性脾脏手术328

第一节 概述328

一、保留性脾脏手术的历史回顾328

二、脾保留手术的可行性329

三、脾保留手术的选择原则330

第二节 脾破裂缝合术333

一、适应证333

二、术前准备333

三、麻醉333

四、手术步骤333

五、术中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的处理335

六、术后处理335

第三节 脾破裂的黏合凝固止血术336

一、脾破裂的生物胶黏合止血336

二、脾破裂的物理凝固止血337

第四节 部分脾切除术337

一、适应证337

二、术前准备338

三、麻醉338

四、手术步骤338

五、术中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的处理340

六、术后处理340

附 脾中段保留术340

一、脾中段保留术的手术适应证340

二、脾中段保留术的技术要点340

第五节 自体脾组织片大网膜内移植术341

一、适应证341

二、术前准备341

三、手术步骤341

四、术中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的处理343

第六节 脾动脉结扎术344

一、脾动脉结扎的可行性和疗效344

二、脾动脉结扎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346

三、脾动脉结扎的操作要点346

第七节 脾栓塞术347

第八节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47

第九节 综合无血术野技术在脾脏外科中的应用353

第十八章 脾脏与门静脉高压症手术357

第一节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57

一、局部解剖学基础357

二、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59

三、手术时机359

四、手术前准备360

五、麻醉、体位、切口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360

六、手术步骤361

七、术后处理363

八、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364

九、手术相关问题讨论366

第二节 其他含脾切除的断流术367

一、联合断流术(Sugiura手术)367

二、改良Sugiura手术368

三、青木春夫手术369

四、限制性胃冠状静脉栓塞术371

第三节 近端脾肾静脉分流术373

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374

二、手术步骤374

第四节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Warren手术)377

一、手术适应证377

二、手术步骤377

第五节 脾腔静脉分流术379

第六节 脾肺固定术380

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381

二、手术步骤381

三、术后处理382

四、手术效果及评价383

第七节 脾大部切除、脾肾静脉架桥术384

一、手术适应证384

二、手术步骤384

三、手术评价385

第八节 脾大部切除、大网膜后膜壁固定术386

一、手术适应证386

二、手术步骤386

三、手术评价387

第九节 门体分流加断流联合术388

一、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389

二、术前准备389

三、手术步骤390

四、术后处理396

五、术后主要并发症397

六、分断联合术的评价399

第十九章 脾脏和脾细胞移植401

第一节 概述401

第二节 非门脉相续性脾移植403

第三节 同种脾组织片网膜内移植406

一、自体脾移植的手术适应证406

二、术前准备407

三、手术步骤407

四、术中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的处理408

第四节 同种带血管脾移植术409

一、适应证409

二、术前准备410

三、麻醉及体位410

四、手术步骤411

五、活体亲属供脾的切取413

六、术后处理413

七、术后常见并发症413

第五节 脾细胞移植413

一、脾细胞悬液的制备414

二、细胞计数及活力测定414

三、脾细胞的保存415

四、移植脾细胞的数量与次数415

五、脾细胞移植途径415

六、脾细胞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416

七、脾细胞移植不良反应的处理416

八、实验性脾细胞移植416

九、脾细胞移植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416

第二十章 腹腔镜在脾脏外科中的应用418

第一节 概述418

第二节 腹腔镜脾切除术419

一、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420

二、围手术期处理420

三、手术体位及器械420

四、手术过程421

五、手术体会421

第二十一章 脾脏手术围手术期意外与处理423

一、脾脏手术前可能发生的意外与处理423

二、脾脏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与处理424

三、脾脏手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与处理425

第二十二章 脾切除术后的远期影响431

第一节 感染与脾脏免疫431

一、脾切除后感染的中文名称431

二、国内外OPSI状况431

三、OPSI的诊断标准432

四、脾脏免疫的实验研究432

第二节 丧失滤血及调节血容量功能433

第三节 肿瘤与脾脏免疫434

第四节 内分泌激素与脾脏功能435

第五节 脾脏与造血4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