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经济学
  • 李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09083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结构图】1

0.1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

0.2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

0.2.1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

0.2.2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5

0.2.3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

0.3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模型的构成7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9

【本章结构图】9

【本章学习目标】9

【本章关键词】9

1.1 产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10

1.1.1 产值的定义10

1.1.2 产值的计算方法11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库兹涅茨12

1.2 二部门经济产值的计算12

1.2.1 二部门经济12

1.2.2 产值的计算13

1.3 三部门经济产值的计算14

1.3.1 三部门经济14

1.3.2 按支出法计算的产值15

1.3.3 按收入法计算的产值15

1.4 四部门经济产值的计算16

1.4.1 四部门经济16

1.4.2 按支出法计算的产值16

1.4.3 接收入法计算的产值17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斯通18

1.5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19

1.6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的思考20

【本章小结】23

【思考与练习】23

【附录】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24

第2章 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27

【本章结构图】27

【本章学习目标】27

【本章关键词】27

2.1 消费函数28

2.1.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28

2.1.2 杜森贝里的消费函数30

2.1.3 弗里德曼的消费函数31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故事:消费函数32

2.2 储蓄函数33

2.2.1 凯恩斯的储蓄函数33

2.2.2 杜森贝里的储蓄函数34

2.2.3 弗里德曼的储蓄函数35

2.3 投资函数35

2.3.1 资本与投资35

2.3.2 资本边际效率函数36

2.3.3 投资边际效率函数37

2.3.4 投资支出与产值的关系38

2.4 总支出函数39

2.4.1 二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39

2.4.2 三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40

2.4.3 四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41

2.5 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的数学分析42

2.5.1 消费函数42

2.5.2 储蓄函数43

2.5.3 二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44

2.5.4 三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44

2.5.5 四部门经济的总支出函数45

【本章小结】45

【思考与练习】45

第3章 产值的均衡47

【本章结构图】47

【本章学习目标】47

【本章关键词】47

3.1 产值均衡分析的前提条件47

3.2 二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48

3.2.1 收入—支出法48

3.2.2 储蓄—投资法49

3.3 三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52

3.3.1 收入—支出法52

3.3.2 漏出—注入法53

3.4 四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55

3.4.1 收入—支出法55

3.4.2 漏出—注入法56

3.5 产值的均衡与变化57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凯恩斯58

3.6 产值均衡的数学分析59

3.6.1 二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59

3.6.2 三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61

3.6.3 四部门经济产值的均衡62

【本章小结】64

【思考与练习】64

第4章 产值的变化66

【本章结构图】66

【本章学习目标】66

【本章关键词】66

4.1 二部门经济产值的变化67

4.1.1 收入—支出法67

4.1.2 储蓄—投资法67

4.1.3 二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68

4.2 三部门经济产值的变化70

4.2.1 收入—支出法70

4.2.2 漏出—注入法70

4.2.3 在边际税率为零的条件下三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71

4.2.4 在边际税率不为零的条件下三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72

4.3 四部门经济产值的变化73

4.3.1 收入—支出法73

4.3.2 漏出—注入法74

4.3.3 四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75

4.4 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76

4.4.1 通货紧缩缺口76

4.4.2 通货膨胀缺口76

4.4.3 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关系77

4.4.4 节俭是非论78

4.5 产值变化的数学分析78

4.5.1 产值的变化78

4.5.2 二部门经济的投资乘数79

4.5.3 三部门经济的政府支出乘数80

4.5.4 四部门经济的出口乘数82

4.6 产值原理的思考85

【本章小结】88

【思考与练习】88

第5章 宏观财政政策89

【本章结构图】89

【本章学习目标】89

【本章关键词】89

5.1 政府的税收和支出体系90

5.1.1 财政政策的含义90

5.1.2 政府的税收体系90

5.1.3 政府的支出体系91

5.1.4 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经济的影响92

5.2 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容92

5.2.1 内在稳定器92

5.2.2 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93

5.2.3 财政政策的比较94

5.3 宏观财政政策的收益与成本95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故事:理论与实践的自由96

5.4 宏观财政政策的应用97

5.5 宏观财政政策的思考101

【本章小结】103

【思考与练习】103

【附录】我国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103

第6章 货币的性质和供求107

【本章结构图】107

【本章学习目标】107

【本章关键词】107

6.1 货币的性质108

6.1.1 货币的职能108

6.1.2 货币本位109

6.2 货币的需求110

6.2.1 货币需求的含义110

6.2.2 交易余额110

6.2.3 预防余额110

6.2.4 投机余额111

6.3 货币的供给112

6.3.1 货币的种类112

6.3.2 货币供给量114

6.4 商业银行和存款货币115

6.4.1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115

6.4.2 商业银行的业务115

6.4.3 存款货币的创造116

6.4.4 货币供给的决定117

6.5 货币性质和供求的数学分析119

6.5.1 利息率的均衡119

6.5.2 均衡利息率的变化120

【本章小结】120

【思考与练习】120

第7章 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122

【本章结构图】122

【本章学习目标】122

【本章关键词】122

7.1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122

7.2 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124

7.2.1 货币供给对利息率的影响124

7.2.2 利息率对投资的影响125

7.2.3 投资对产值的影响126

7.2.4 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126

7.3 货币对经济影响的其他途径127

7.4 货币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128

7.4.1 货币需求函数128

7.4.2 货币供给函数130

7.4.3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130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弗里德曼131

7.5 货币原理的数学分析132

7.6 货币原理的思考133

【本章小结】135

【思考与练习】136

第8章 宏观货币政策137

【本章结构图】137

【本章学习目标】137

【本章关键词】137

8.1 中央银行及其职能137

8.1.1 中央银行137

8.1.2 中央银行的职能138

8.2 宏观货币政策的内容139

8.2.1 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139

8.2.2 宏观货币政策的比较140

8.2.3 辅助性的货币措施141

8.2.4 货币政策的时延142

8.3 货币政策的规则143

8.3.1 货币政策的工具规则143

8.3.2 货币政策的目标规则144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故事:总统顾问146

8.4 宏观货币政策的应用147

8.5 宏观货币政策的思考149

【本章小结】151

【思考与练习】151

【附录】我国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52

第9章 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58

【本章结构图】158

【本章学习目标】158

【本章关键词】158

9.1 二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59

9.1.1 IS-LM分析159

9.1.2 IS曲线159

9.1.3 LM曲线161

9.1.4 产值和货币的同时均衡162

9.1.5 产值和货币的均衡的变化164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希克斯166

9.2 三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66

9.2.1 IS′曲线166

9.2.2 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68

9.2.3 产值和货币的均衡的变化168

9.2.4 IS′-LM分析的政策含义172

9.3 四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173

9.3.1 IS″曲线173

9.3.2 BP曲线174

9.3.3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176

9.3.4 IS″-LM分析的应用177

9.4 产值和货币均衡的数学分析178

9.4.1 二部门经济的IS曲线178

9.4.2 LM曲线179

9.4.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181

9.5 IS-LM分析的思考182

【本章小结】184

【思考与练习】185

第10章 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86

【本章结构图】186

【本章学习目标】186

【本章关键词】186

10.1 长期的总供给函数187

10.1.1 劳动市场的均衡187

10.1.2 总生产函数188

10.1.3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188

10.2 短期的总供给函数192

10.2.1 凯恩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192

10.2.2 凯恩斯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193

10.3 总需求函数195

10.4 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97

10.4.1 凯恩斯的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97

10.4.2 凯恩斯学派的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197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萨缪尔森199

10.5 产值和价格水平均衡的数学分析200

10.5.1 长期的总供给函数200

10.5.2 凯恩斯的短期总供给函数202

10.5.3 凯恩斯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203

10.5.4 二部门经济的总需求曲线204

10.5.5 三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函数205

10.5.6 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206

10.6 AD-AS分析的思考207

【本章小结】208

【思考与练习】208

第11章 理性预期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10

【本章结构图】210

【本章学习目标】210

【本章关键词】210

11.1 理性预期的含义210

11.2 理性预期与外推法预期和适应性预期212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卢卡斯215

11.3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产值与价格水平的均衡215

11.3.1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215

11.3.2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需求曲线217

11.3.3 理性预期条件下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217

11.3.4 理性预期的政策含义219

11.4 理性预期原理的数学分析219

11.4.1 随机变量和期望值219

11.4.2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产值和价格水平的均衡220

11.5 理性预期原理的思考221

【本章小结】222

【思考与练习】222

第12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223

【本章结构图】223

【本章学习目标】223

【本章关键词】223

12.1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224

12.1.1 失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24

12.1.2 失业的种类和原因224

12.1.3 凯恩斯学派对失业的看法226

12.1.4 新古典主义学派对失业的看法227

12.1.5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失业理论与政策228

12.2 通货膨胀和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231

12.2.1 通货膨胀的衡量231

12.2.2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233

12.2.3 通货膨胀的原因235

12.2.4 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239

12.3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241

12.3.1 菲利普斯曲线241

12.3.2 停滞膨胀243

12.3.3 对付停滞膨胀的方法246

12.4 收入政策的应用247

12.5 评失业和通货膨胀原理251

【本章小结】253

【思考与练习】254

第13章 经济的周期255

【本章结构图】255

【本章学习目标】255

【本章关键词】255

13.1 经济周期及其原因256

13.1.1 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特点256

13.1.2 经济周期变化的原因257

13.2 加速原理258

13.2.1 加速原理的含义和特点258

13.2.2 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259

13.3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260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汉森264

13.4 卡尔多模型264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卡尔多268

13.5 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269

13.5.1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提出269

13.5.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建议272

13.6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273

13.6.1 不变加成经济周期模型273

13.6.2 可变加成经济周期模型274

13.6.3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275

13.7 经济周期原理的思考276

【本章小结】279

【思考与练习】279

第14章 经济的增长280

【本章结构图】280

【本章学习目标】280

【本章关键词】280

14.1 经济的增长的含义281

14.1.1 经济增长的定义281

14.1.2 经济增长的累积效应282

14.1.3 经济增长的收益和成本282

14.2 经济增长的源泉283

14.3 哈罗德—多马模型285

14.3.1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提出285

14.3.2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285

14.3.3 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287

14.3.4 合意的增长率与实际的增长率288

14.3.5 合意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289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哈罗德290

14.4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91

14.4.1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提出291

14.4.2 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产量增长率291

14.4.3 在技术不变条件下平均每个工人的产量增长率292

14.4.4 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产量增长率293

14.4.5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应用293

14.5 经济增长原理的思考294

【本章小结】295

【思考与练习】296

第15章 经济的发展297

【本章结构图】297

【本章学习目标】297

【本章关键词】297

15.1 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恶性循环298

15.2 资本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300

【背景知识】经济思想史人物:刘易斯301

15.3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302

15.3.1 农业发展战略302

15.3.2 平衡增长战略303

15.3.3 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战略304

15.3.4 出口工业的发展战略305

15.3.5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305

15.4 经济发展原理的思考307

【本章小结】308

【思考与练习】309

练习题答案311

参考文献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