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Linux标准学习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Linux标准学习教程
  • IT同路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7012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198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Linux标准学习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Linux基础入门2

第1章 初识Linux2

1.1 Linux简介3

1.1.1 什么是Linux3

1.1.2 Linux系统的产生3

1.1.3 Linux系统的发展历程3

1.1.4 Linux系统的应用4

1.2 Linux系统的特点和组成5

1.2.1 Linux系统的特点5

1.2.2 Linux系统的组成6

1.2.3 Linux系统与Windows系统的比较6

1.3 Linux的版本介绍7

1.3.1 Linux内核版本7

1.3.2 Linux内核的发展史8

1.3.3 Linux发行版本8

1.4 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介绍9

1.4.1 Red Hat Linux的优点9

1.4.2 Red Hat Linux版本介绍10

1.4.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简介11

1.5 课后练习12

第2章 Linux系统的安装13

2.1 准备安装Linux系统14

2.1.1 安装RHEL4系统的软硬件要求14

2.1.2 Linux系统下硬盘的基本知识15

2.2 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系统16

2.2.1 安装Linux的步骤16

2.2.2 安装后的初始化配置24

2.3 升级和删除RHEL 427

2.3.1 升级RHEL 427

2.3.2 删除安装的RHEL 428

2.4 RHEL 4安装过程中的故障排除28

2.4.1 无法引导RHEL 428

2.4.2 安装起始部分的问题29

2.4.3 安装过程中的问题29

2.4.4 安装后的问题30

2.5 课后练习30

第3章 走进Linux图形界面31

3.1 登录、注销和关闭系统32

3.1.1 登录系统32

3.1.2 注销34

3.1.3 关机34

3.2 使用GNOME图形化桌面35

3.2.1 使用桌面35

3.2.2 使用面板36

3.3 使用Nautilus文件管理器37

3.4 使用软盘和光盘38

3.4.1 使用软盘38

3.4.2 使用光盘40

3.5 系统设置40

3.5.1 系统监视器40

3.5.2 硬件浏览器41

3.5.3 显示设置42

3.5.4 期和时间配置42

3.5.5 改变桌面背景44

3.6 KDE桌面简介45

3.6.1 使用KDE桌面45

3.6.2 使用面板46

3.6.3 使用主菜单47

3.6.4 使用小程序47

3.6.5 使用多个桌面47

3.6.6 查看任务栏48

3.6.7 在面板上添加图标和小程序48

3.6.8 配置KDE面板49

3.7 使用Konqueror管理器49

3.7.1 管理文件49

3.7.2 导航面板50

3.7.3 使用Konqueror浏览万维网50

3.7.4 使用Konqueror来查看图像50

3.8 定制KDE51

3.9 课后练习52

第4章 Linux应用软件的使用53

4.1 播放音频54

4.1.1 播放音频光盘54

4.1.2 播放数码音乐文件54

4.2 查看图像55

4.2.1 使用Nautilus查看图像55

4.2.2 使用gThumb查看图像56

4.3 上网冲浪57

4.3.1 配置互联网向导57

4.3.2 使用Mozilla Firefox浏览万维网59

4.4 收发电子邮件60

4.4.1 使用Evolution收发电子邮件60

4.4.2 使用KMail收发邮件62

4.5 刻录CD-R和CD-RW63

4.5.1 使用CD/DVD刻录63

4.5.2 在命令行中使用CD-R和CD-RW64

4.6 Linux下常用应用程序介绍65

4.7 课后练习66

第5章 Linux字符界面操作67

5.1 字符界面简介68

5.1.1 进入Linux字符界面68

5.1.2 虚拟控制台68

5.1.3 系统运行级别68

5.1.4 关闭和启动系统69

5.2 在Linux下获取帮助71

5.2.1 使用man手册页71

5.2.2 使用help命令73

5.2.3 whereis命令73

5.3 shell基础73

5.3.1 shell起步73

5.3.2 shell类型和功能74

5.3.3 开始使用bash75

5.4 shell实用功能76

5.4.1 命令行自动补全76

5.4.2 命令历史记录77

5.4.3 命令的排列、替换和别名78

5.4.4 文件名匹配和输出重定向79

5.5 shell变量83

5.5.1 bash配置文件83

5.5.2 提示符83

5.5.3 改变$PATH84

5.6 vi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86

5.6.1 vi的基本概念86

5.6.2 vi的基本操作86

5.6.3 命令行模式操作87

5.6.4 末行模式操作88

5.7 课后练习89

第6章 Linux常用操作命令90

6.1 文件和目录操作91

6.1.1 显示工作目录路径的命令pwd91

6.1.2 更改工作目录路径的命令cd91

6.1.3 列出子目录和文件信息的命令ls92

6.1.4 创建空文件、更改文件时间的命令touch93

6.1.5 创建目录的命令mkdir93

6.1.6 删除空目录的命令rmdir94

6.1.7 复制文件和目录的命令cp94

6.1.8 文件和目录改名、移动文件和目录路径的命令mv95

6.1.9 删除文件和目录的命令rm95

6.1.10 统计文件字节数、字数、行数的命令wc96

6.2 文本显示和处理96

6.2.1 显示文本文件的命令cat96

6.2.2 分页显示文本文件的命令more97

6.2.3 回卷显示文本文件的命令less97

6.2.4 显示指定文件前若干行的命令head98

6.2.5 查看文件末尾数据的命令tail98

6.2.6 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的命令sort99

6.2.7 将重复行从输出文件中删除的命令uniq99

6.2.8 从文件每个行中写出选定的字节、字符或字段的命令cut100

6.2.9 比较两个已排过序的文件的命令comm100

6.2.10 逐行比较两个文本文件,列出其不同之处的命令diff101

6.3 文件和命令查找102

6.3.1 查找文件里符合条件字符串的命令grep102

6.3.2 列出文件系统内符合条件的文件的命令find102

6.3.3 在数据库中查找文件的命令locate103

6.3.4 查找指定文件、命令和手册页位置的命令whereis104

6.3.5 查询文件类型的命令file104

6.3.6 查询命令功能的命令whatis105

6.3.7 显示可执行命令路径的命令which105

6.4 系统信息显示105

6.4.1 显示计算机及操作系统相关信息的命令uname105

6.4.2 显示或修改计算机主机名的命令hostname106

6.4.3 显示开机信息的命令dmesg106

6.4.4 显示日历的命令cal107

6.4.5 显示和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的命令date107

6.5 信息交流109

6.5.1 在显示器上显示文字的命令echo109

6.5.2 设定是否允许用write命令发送信息的命令mesg109

6.5.3 对全部已登录用户发送信息的命令wall110

6.5.4 向用户发送消息的命令write110

6.5.5 发送信息给其他使用者的命令talk110

6.6 其他命令110

6.6.1 清除屏幕上信息的命令clear110

6.6.2 将缓冲文件写到硬盘中的命令sync111

6.6.3 显示系统已经运行时间的命令uptime111

6.6.4 显示近期用户登录情况的命令last111

6.7 在Linux系统中运行DOS命令112

6.8 课后练习113

第二篇 Linux系统管理116

第7章 文件和目录116

7.1 Linux文件117

7.1.1 Linux文件的扩展名117

7.1.2 Linux文件类型118

7.2 Linux目录结构120

7.3 查看Linux系统的软硬件信息123

7.3.1 查看计算机CPU信息123

7.3.2 查看主机DMA通道信息123

7.3.3 查看文件系统信息123

7.3.4 查看主机中断信息124

7.3.5 查看主机I/O端口号信息124

7.3.6 查看计算机内存信息124

7.3.7 查看Linux版本信息125

7.3.8 查看板卡信息125

7.3.9 查看usb设备126

7.4 链接文件126

7.4.1 链接文件简介126

7.4.2 链接文件的使用127

7.5 课后练习128

第8章 用户和组群账户管理129

8.1 用户账户管理130

8.1.1 Linux用户账户概述130

8.1.2 Linux用户账户配置文件130

8.1.3 图形界面下用户账户的设置132

8.1.4 字符界面下用户账户的设置134

8.2 组群账户管理138

8.2.1 Linux组群账户配置文件138

8.2.2 图形界面下组群账户的设置139

8.2.3 字符界面下组群账户的设置140

8.3 账户相关文件或目录141

8.3.1 /etc/skel目录141

8.3.2 /etc/login.defs配置文件142

8.3.3 /etc/default/useradd文件143

8.4 创建用户和组群的特殊方法143

8.4.1 修改用户和用户组群配置文件来添加用户和组群143

8.4.2 大批量添加用户144

8.5 用户和组群维护命令145

8.5.1 账户维护命令145

8.5.2 账户信息显示150

8.6 账户安全152

8.7 课后练习154

第9章 软件包管理155

9.1 RPM软件包简介156

9.1.1 什么是RPM软件包156

9.1.2 RPM软件包的设计目标156

9.1.3 RPM软件包管理的用途156

9.2 RPM软件包管理157

9.2.1 图形界面管理RPM软件包157

9.2.2 RPM软件包命令的使用159

9.3 tar包管理163

9.3.1 tar包简介164

9.3.2 tar包使用和管理164

9.3.3 tar包的特殊使用166

9.4 其他软件包管理命令168

9.4.1 gzip命令168

9.4.2 zip和unzip命令169

9.5 课后练习170

第10章 磁盘管理171

10.1 Linux硬盘分区172

10.1.1 硬盘分区知识172

10.1.2 使用fdisk进行硬盘分区172

10.2 逻辑卷管理器(LVM)177

10.2.1 什么是LVM177

10.2.2 LVM配置178

10.3 RAID配置180

10.3.1 RAID简介180

10.3.2 软件RAID配置182

10.4 课后练习184

第11章 Linux文件系统185

11.1 Linux文件系统简介186

11.1.1 Linux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186

11.1.2 Linux主流文件系统186

11.1.3 查看RHEL 4支持的文件类型189

11.2 创建文件系统190

11.2.1 创建文件系统简介190

11.2.2 创建文件系统190

11.3 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192

11.3.1 挂载文件系统192

11.3.2 卸载文件系统194

11.3.3 查看分区挂载情况195

11.4 检查文件系统的错误195

11.5 使用交换空间197

11.5.1 交换空间简介197

11.5.2 添加交换空间197

11.5.3 删除交换空间199

11.6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文件系统199

11.6.1 /etc/fstab简介199

11.6.2 /etc/fstab文件详解200

11.7 课后练习201

第12章 磁盘配额和权限设置202

12.1 磁盘配额的设置203

12.1.1 磁盘配额简介203

12.1.2 配置磁盘配额203

12.1.3 管理磁盘配额205

12.2 权限设置206

12.2.1 文件和目录权限206

12.2.2 权限设置208

12.2.3 更改文件和目录的所有权212

12.2.4 设置权限掩码214

12.3 课后练习215

第13章 Linux系统启动216

13.1 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217

13.1.1 BIOS自检217

13.1.2 启动GRUB/LILO218

13.1.3 加载内核218

13.1.4 执行init进程218

13.1.5 通过/etc/inittab文件进行初始化219

13.1.6 执行/bin/login程序220

13.2 init进程221

13.3 维护GRUB224

13.3.1 引导加载程序和GRUB224

13.3.2 GRUB配置文件225

13.4 课后练习226

第14章 进程和服务管理227

14.1 Linux进程管理228

14.1.1 进程及作业的概念228

14.1.2 进程管理228

14.1.3 守护进程工作原理和方式230

14.2 查看系统进程信息231

14.2.1 ps命令231

14.2.2 top命令233

14.3 管理服务235

14.3.1 服务配置工具235

14.3.2 ntsysv命令238

14.3.3 chkconfig和service命令239

14.4 课后练习241

第15章 作业控制和任务计划242

15.1 作业控制243

15.1.1 进程的启动方式243

15.1.2 进程的挂起及恢复244

15.2 任务计划245

15.2.1 配置cron实现自动化246

15.2.2 使用at实现自动化250

15.2.3 配置batch作业252

15.3 课后练习253

第16章 维护Linux系统254

16.1 Linux日志管理255

16.1.1 日志简介255

16.1.2 日志的查看和配置255

16.1.3 常用的日志文件257

16.1.4 syslog程序259

16.2 查看系统信息260

16.2.1 查看内存信息260

16.2.2 查看磁盘空间占用情况262

16.2.3 显示目录或文件的大小263

16.3 字符界面的中文化264

16.3.1 zhcon的特点264

16.3.2 安装和查看zhcon265

16.3.3 zhcon的使用266

16.3.4 zhcon配置文件267

16.4 课后练习270

第三篇 Linux网络服务272

第17章 网络基本配置272

17.1 网络基础知识273

17.1.1 Internet所提供的服务273

17.1.2 网络拓扑结构274

17.1.3 网络互联的方式276

17.1.4 OSI参考模型277

17.1.5 TCP/IP277

17.1.6 IP地址及其分类279

17.2 Linux网络配置文件280

17.2.1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N文件280

17.2.2 /etc/resolv.conf文件280

17.2.3 /etc/host.conf文件281

17.2.4 /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281

17.2.5 /etc/hosts文件281

17.2.6 /etc/services文件281

17.3 网络测试命令282

17.3.1 traceroute命令282

17.3.2 ifconfig命令284

17.3.3 ping命令285

17.3.4 netstat命令286

17.3.5 arp命令287

17.3.6 tcpdump命令288

17.4 字符界面的网络客户端289

17.4.1 使用FTP命令实现远程文件传输289

17.4.2 使用telnet命令访问远程计算机293

17.4.3 使用wget命令下载资料294

17.5 Linux下路由器的配置295

17.5.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295

17.5.2 静态路由器的配置296

17.5.3 静态路由配置举例298

17.6 ADSL配置299

17.6.1 ADSL介绍299

17.6.2 ADSL配置301

17.7 课后练习303

第18章 远程管理Linux服务器304

18.1 架设telnet服务器305

18.1.1 安装telnet软件包305

18.1.2 启动telnet服务305

18.1.3 配置telnet服务器306

18.2 OpenSSH配置308

18.2.1 使用SSH的原因308

18.2.2 配置OpenSSH服务器308

18.2.3 Linux客户端的连接309

18.2.4 Windows客户端的连接311

18.3 使用VNC实现远程管理314

18.3.1 VNC简介314

18.3.2 VNC配置315

18.4 课后练习318

第19章 使用Samba实现文件共享319

19.1 Samba简介320

19.1.1 Samba和SMB320

19.1.2 Samba的功能320

19.1.3 安装和查看Samba软件包320

19.2 图形界面配置Samba服务器321

19.2.1 配置服务器设置322

19.2.2 管理Samba用户323

19.2.3 添加共享323

19.3 字符界面配置Samba服务器325

19.3.1 修改/etc/samba/smb.conf文件325

19.3.2 设置Samba加密口令325

19.4 控制Samba服务器327

19.5 访问Samba共享327

19.5.1 在Linux系统下访问Samba共享327

19.5.2 在Windows系统下访问Samba共享330

19.6 课后练习330

第20章 DHCP和NFS服务器配置331

20.1 DHCP服务器配置332

20.1.1 DHCP简介332

20.1.2 DHCP服务器配置334

20.2 NFS服务器配置338

20.2.1 NFS简介338

20.2.2 NFS服务器配置339

20.2.3 启动和停止服务器341

20.2.4 挂载NFS文件系统342

20.3 课后练习344

第21章 使用Apache架设Web网站345

21.1 Apache简介346

21.2 基本设置346

21.3 默认设置347

21.3.1 页码选项348

21.3.2 记录日志349

21.3.3 环境变量350

21.3.4 目录351

21.4 虚拟主机设置353

21.4.1 添加和编辑虚拟主机353

21.4.2 SSL354

21.4.3 其他虚拟主机选项355

21.5 服务器设置355

21.6 调整性能356

21.7 保存设置357

21.8 课后练习357

第22章 实现Linux网络安全358

22.1 提高Linux系统安全性能359

22.2 Linux系统安全保护措施361

22.3 检测Linux系统363

22.3.1 Linux入侵检测方法363

22.3.2 查找Linux系统漏洞365

22.4 网络安全工具367

22.4.1 TCP Wrappers实现访问控制367

22.4.2 nmap的使用368

22.5 课后练习372

第四篇 Linux程序开发374

第23章 shell编程374

23.1 熟悉shell程序的创建375

23.1.1 语法基本介绍375

23.1.2 一个简单shell程序的创建过程375

23.1.3 显示欢迎界面的shell程序376

23.2 shell变量376

23.2.1 shell定义的环境变量377

23.2.2 用户定义的变量377

23.2.3 位置参数378

23.2.4 预定义变量378

23.2.5 参数置换的变量378

23.3 变量表达式379

23.3.1 字符串比较379

23.3.2 数字比较380

23.3.3 逻辑测试380

23.3.4 文件操作381

23.3.5 进行test测试的标准方法381

23.4 shell程序的执行和跟踪381

23.4.1 shell程序的执行和调试381

23.4.2 shell程序的跟踪383

23.4.3 bash的内部命令383

23.5 shell流程控制语句384

23.5.1 条件判断385

23.5.2 循环控制387

23.6 函数391

23.7 shell编程实例392

23.7.1 检查输入参数和环境变量392

23.7.2 当出现错误时,提供一个函数终止脚本393

23.7.3 在每个脚本内捕获每个行命令的返回码394

23.7.4 远程杀死僵进程394

23.8 课后练习395

第24章 Linux C语言编程基础396

24.1 C语言简介397

24.2 数据类型397

24.2.1 整型(int)397

24.2.2 浮点型(float)398

24.2.3 字符型(char)398

24.2.4 指针型(*)399

24.2.5 无值型(void)399

24.3 控制流程语句399

24.3.1 条件语句399

24.3.2 循环语句401

24.3.3 break、continue和goto语句404

24.4 文件的输入输出函数406

24.4.1 标准文件函数406

24.4.2 非标准文件函数411

24.5 变量412

24.5.1 变量声明412

24.5.2 变量种类412

24.5.3 变量存储类型413

24.5.4 数组变量415

24.5.5 变量的初始化和赋值416

24.6 数组与指针419

24.6.1 结构说明和结构变量定义420

24.6.2 结构变量的使用421

24.6.3 结构数组和结构指针422

24.6.4 结构的复杂形式424

24.7 课后练习425

第25章 Linux程序编译和调试维护426

25.1 C语言编译器GCC427

25.1.1 GCC应用简介427

25.1.2 GCC的使用427

25.1.3 警告提示功能428

25.1.4 库依赖429

25.2 用GDB调试程序430

25.2.1 GDB概述430

25.2.2 GDB基本命令431

25.2.3 GDB应用举例432

25.3 使用make维护程序435

25.3.1 makefile文件435

25.3.2 make命令437

25.3.3 隐含规则438

25.4 课后练习440

例5.1:显示当前系统运行级别69

例5.2:切换运行级别为2,并显示69

例5.3:关机69

例5.4:重新启动计算机69

例5.5:立即关闭系统70

例5.6:定时45min后关闭系统70

例5.7:重新启动系统,并发出警告信息70

例5.8:使用halt命令关机70

例5.9:使用reboot命令重启计算机70

例5.10:显示ls命令的man手册页71

例5.11:查看init命令帮助73

例5.12:查找ls命令所在目录73

例5.13:使用功能键77

例5.14:使用排列命令“;”同时执行两个命令78

例5.15:使用排列命令“&&”同时执行两个命令78

例5.16:使用简单的管道80

例5.17:使用复杂的管道81

例5.18:将当前目录的内容保存到文件/root/abc81

例5.19:使用echo命令和输出重定向创建文件81

例5.20:将文件/root/a的内容作为输入,让cat命令执行81

例5.21:查看不存在的/root/kk文件,出现报错信息,将其保存到文件/root/b中82

例5.22:使用追加重定向82

例5.23:同时使用输出和错误重定向82

例5.24:同时使用输出和错误重定向82

例5.25:查看当前定义的环境变量84

例6.1:显示当前工作目录路径91

例6.2:更改工作目录为/etc91

例6.3:改变目录位置至当前目录的父目录91

例6.4:改变目录位置至用户登录时的工作目录91

例6.5:改变目录位置至用户tong的宿主目录91

例6.6:显示/root目录下文件目录的简单信息92

例6.7: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目录的详细信息,包括隐藏文件92

例6.8:显示/etc/sysconfig/networking目录的信息93

例6.9: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目录信息,用标记标出文件类型93

例6.10:创建空文件file、file1和file293

例6.11:将文件file的时间记录改为5月7日19点30分,时间格式为MMDDHHmm93

例6.12:建立一个目录newdir1,其权限为75594

例6.13:建立一个目录newdir2,其权限为77794

例6.14:先用mkdir命令建立一些空的目录,然后用rmdir删除94

例6.15:同时删除这两个空目录94

例6.16:将文件exam1.c复制到/usr/wang这个目录下,并改名为shiyan1.c95

例6.17:若上例中不希望重新命名,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95

例6.18:将/usr/xu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及其子目录复制到目录/usr/liu中95

例6.19:将/root/picture目录下所有的后缀名为“.png”的文件移到/usr/local/share/picture目录下95

例6.20:把/root/picture目录下的文件kdepic.png改名为life.png95

例6.21:把整个pitcure目录改为mypicture95

例6.22:删除当前目录下的Linux123文件95

例6.23:删除具有下级文件的目录ab95

例6.24:统计文件file1、file2的字节数、字数和行数96

例6.25:显示/etc/shells文件的内容96

例6.26:把textfile1的文件内容加上行号后输入textfile2文件97

例6.27:把textfile1和textfile2的文件内容加上行号(空白行不加)之后将内容附加到textfile397

例6.28:分页显示文件/root/log.txt的内容97

例6.29:逐页显示testfile文件的内容,如果有连续两行以上的空白行则以一行空白行显示97

例6.30:从第20行开始显示testfile文件的内容97

例6.31:一次显示/etc/passwd文件的两行97

例6.32:显示/root/log.txt的内容98

例6.33:/mnt/ittongluren目录下有一个文件“study.txt”,查看该文件前3行的内容98

例6.34:查看文件/mnt/ittongluren/study.txt末尾3行数据98

例6.35:读取文件file1,显示在屏幕上99

例6.36:读取文件file1,以倒序排序该文件并显示在屏幕上99

例6.37:在名为linux.txt的文件中搜索文本“Jones”,并排序搜索结果99

例6.38:删除名为fruit的文件中的重复行并将其保存到一个名为newfruit的文件中100

例6.39:显示文件/etc/passwd的登录名称和完整用户名称字段,由冒号隔开100

例6.40:比较文件file1和file2101

例6.41:比较文件file1和file2,只显示文件file1和file2中共有的行101

例6.42:比较文件file1和file2,列出其不同之处101

例6.43:在文件kkk中搜索匹配字符“test file”102

例6.44:显示所有以“d”开头的文件中包含test的行102

例6.45:显示在aa、bb、cc文件中匹配test的行102

例6.46:显示所有包含至少有5个连续小写字符的字符串的行102

例6.47:通过管道过滤“ls-l”输出的内容,只显示以“a”开头的行102

例6.48:查找/boot目录下的启动菜单配置文件grub.conf103

例6.49:查找/目录下所有以“conf”为扩展名的文件103

例6.50:列出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最近20min内更新过的文件103

例6.5 1:查找文件MagicLinux-Tools-1.2pre5.iso104

例6.52:寻找所有文件名为“abc”的100个文件104

例6.53:查找mv命令的二进制文件所在目录104

例6.54:查找mv的主要文件所在目录104

例6.55:查看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类型105

例6.56:查询ls命令的功能105

例6.57:显示ls命令的可执行命令的路径和它的别名105

例6.58:显示操作系统的内核版本106

例6.59:显示计算机名106

例6.60:显示计算机类型106

例6.61:显示操作系统的全部信息106

例6.62:显示计算机主机名106

例6.63:修改计算机主机名为Linux106

例6.64:显示开机信息106

例6.65:显示本月的月历107

例6.66:显示公元2001年的年历107

例6.67:显示公元2001年5月的月历107

例6.68:以星期一为每周的第一天的方式显示本月的月历107

例6.69:以一月一日起的天数显示今年的年历107

例6.70:显示当前的日期和时间108

例6.71:设置日期和时间108

例6.72:按照指定的格式显示日期和时间108

例6.73:设置时间为上午9点16分108

例6.74:设置时间为2004年4月14日108

例6.75:用指定的格式显示时间108

例6.76:将一段信息写到标准输出109

例6.77:将文本“hello Linux”添加到文件notes中109

例6.78:显示当前的状态109

例6.79:允许别人给自己发送信息109

例6.80:只允许别人给自己发送信息109

例6.81:向所有用户发出“下班以后请关闭计算机”的信息110

例6.82:向guest用户发送信息110

例6.83:与机器的使用者tong对话,此时tong只有一个连线110

例6.84:与linuxfab.cx上的使用者tong对话,使用pts/2来对话110

例6.85:清除屏幕上的信息111

例6.86:将缓冲文件写到硬盘中111

例6.87:显示系统运行时间111

例6.88:显示用户root在控制台终端的所有登录和注销记录112

例6.89:显示系统两次重新引导的时间112

例6.90:显示用户root在控制终端的所有登录和注销的前10行记录112

例7.1:硬链接文件的使用127

例7.2:软链接文件的使用127

例8.1:创建用户账户tong并设置密码134

例8.2:对用户账户设置密码和不设置密码比较135

例8.3:创建用户moon,并设置该用户UID号为510135

例8.4:创建用户newuser,并设置该用户宿主目录为/home/www135

例8.5:创建用户old,并指定该用户是属于组群pp的成员135

例8.6:创建用户abc,并设置该用户的shell类型是/bin/ksh135

例8.7:修改用户tong的宿主目录为/home/kkk,并手动创建/home/kkk目录136

例8.8:修改用户qq的宿主目录为/home/opop,并自动创建/home/opop目录136

例8.9:修改用户tong的登录名为sun136

例8.10:修改用户sun的用户名描述为太阳136

例8.11:修改用户sun在密码过期后20天就关闭该账号136

例8.12:修改用户sun所属的组群为ggg,该组群必须事先创建137

例8.13:锁住用户sun密码,使密码无效137

例8.14:解除用户sun的密码锁定137

例8.15:修改用户sun账号的有效期限是2008年12月12号137

例8.16:修改用户sun的shell类型为/bin/ksh137

例8.17:删除用户sun137

例8.18:删除用户zhangsan,并且在删除该用户的同时删除宿主目录137

例8.19:创建名为hello的组群140

例8.20:创建名为ou的组群,并且设置该组群GID号为800140

例8.21:创建名为system的系统组群140

例8.22:将组群ou的GID号更改为900141

例8.23:更改组群ou的新组群名称为shanghai141

例8.24:删除组群shanghai141

例8.25:设置用户it的密码146

例8.26:设置当前用户的密码146

例8.27:锁住用户it的密码146

例8.28:解锁用户it的密码146

例8.29:删除用户shanghai的密码146

例8.30:把用户it添加到组群kk中147

例8.31:从组群kk中删除用户it147

例8.32:设置组群kk的密码147

例8.33:取消组群kk的密码147

例8.34:更改用户linux的信息148

例8.35:设置用户it的办公地址是财务室148

例8.36:设置用户it的全名为张三148

例8.37:列出当前系统中所有支持的shell类型148

例8.38:更改用户linux所用的shell为ksh148

例8.39:更改当前用户的shell类型为/bin/bash148

例8.40:从root用户切换到用户it的登录系统149

例8.41:检验用户配置文件/etc/passwd和/etc/shadow文件内容是否合法、完整149

例8.42:将用户it以组群tong的身份登录系统150

例8.43:显示所有用户的信息150

例8.44:显示用户it的信息150

例8.45:查看用户it所属的组群151

例8.46:查询beinan用户的UID、GID以及归属用户组群的情况151

例8.47:显示用户it所属组群的GID151

例8.48:显示用户it所属附加组的GID151

例8.49:显示用户it的UID151

例8.50:详细查询已登录当前计算机的用户152

例8.51:显示已登录当前计算机用户的简单信息152

例8.52:设置用户shanghai的最小时间间隔为2天153

例8.53:设置用户shanghai的最大时间间隔为10天153

例8.54:设置用户shanghai的警告时间为1天153

例8.55:设置用户shanghai的不活跃时间为10天153

例8.56:设置用户shanghai的失效时间为2008-10-10153

例8.57:查看用户shanghai当前口令失效的信息153

例8.58:用交互式的方式设置用户shanghai的口令时效153

例9.1:安装foo-2.0-1.i386.rpm软件包159

例9.2:在foo-1.0-1.i386.rpm已安装的情况下仍旧安装该软件包159

例9.3:foo-1.0-1.i386.rpm软件包冲突,忽略错误继续安装159

例9.4:卸载foo软件包160

例9.5:升级foo-2.0-1.i386.rpm软件包160

例9.6:强制升级foo-1.0-1.i386.rpm软件包160

例9.7:刷新foo-2.0-1.i386.rpm软件包160

例9.8:查询foo软件包是否安装161

例9.9:查询foo软件包是否安装161

例9.10:查询系统内所有已安装的RPM软件包161

例9.11:查询bind软件包的描述信息161

例9.12:查询bind软件包所包含的文件列表162

例9.13:查询bind软件包的依赖关系162

例9.14:查询/etc/logrotate.d/named文件属于哪个软件包162

例9.15:校验所有在bind软件包内的文件162

例9.16:校验包含/etc/rndc.key文件的软件包163

例9.17:校验所有安装的软件包163

例9.18:根据readline-devel-4.3-13.i386.rpm软件包进行校验163

例9.19:把/root/abc目录包括它的子目录全部做备份文件,备份文件名为abc.tar165

例9.20:查看abc.tar备份文件的内容,并显示在显示器上165

例9.21:将打包文件abc.tar解包出来165

例9.22:将文件d增加到abc.tar包里面去165

例9.23:更新原来tar包abc.tar中的文件a166

例9.24:在/dev/fd0设备的软盘中创建一个备份文件,并将/home目录中所有的文件都复制到备份文件中166

例9.25:恢复软盘设备磁盘中的文件。166

例9.26:在/dev/fd0设备的软盘中创建一个备份文件,并将/home目录中所有的文件都复制到备份文件中,并在软盘已满的时候提醒用户再放入一张新的软盘166

例9.27:恢复多张软盘设备磁盘中的文件,并在必要时提醒放入第二张软盘166

例9.28:把/root/abc目录包括其子目录全部做备份文件,并进行压缩,备份文件名为abc.tar.gz166

例9.29:查看abc.tar.gz备份文件的内容,并显示在显示器上166

例9.30:将压缩文件abc.tar.gz解压缩出来167

例9.31:将目录/root/abc及该目录所有文件压缩成abc.tar.bz2文件167

例9.32:将abc.tar.bz2文件解压缩167

例9.33:将文件a压缩成a.tar.Z文件167

例9.34:将文件a.tar.Z解压缩167

例9.35:将/root/a文件压缩成.gz文件168

例9.36:详细显示例9.35中压缩的文件的信息168

例9.37:将/root/a.gz文件解压缩168

例9.38:将/root/a.tar文件压缩成.gz文件169

例9.39:详细显示压缩文件/root/a.tar.gz的信息169

例9.40:解压缩文件/root/a.tar.gz169

例9.41:将当前目录下的文件a压缩成zip文件169

例9.42:将/home目录压缩到当前目录下,生成zip文件169

例9.43:将压缩文件a.zip在当前目录下解压缩170

例9.44:将压缩文件text.zip在指定目录/tmp下解压缩170

例9.45:查看压缩文件目录,但不解压缩170

例11.1:创建文件系统190

例11.2:使用mkfs.ext3命令将/dev/hda5设备格式化成ext3文件系统191

例11.3:挂载文件系统/dev/hda5到/mnt/kk目录193

例11.4:以只读形式挂载/dev/hda5193

例11.5:将光盘放入光驱,挂载光盘到/media/cdrom目录中193

例11.6:卸载光盘193

例11.7:挂载软盘194

例11.8:卸载软盘194

例11.9:挂载文件系统是FAT16格式的U盘194

例11.10:挂载文件系统是FAT32格式的U盘194

例11.11:挂载U盘并支持中文194

例11.12:挂载移动硬盘194

例11.13:卸载/dev/hda5文件系统194

例11.14:卸载光盘195

例11.15:卸载软盘195

例11.16:使用mount命令查看分区挂载情况195

例11.17:使用/etc/mtab文件查看分区挂载情况195

例11.18:扫描/dev/hda10分区(基于reiserfs文件系统)196

例11.19:扫描并自动修复/dev/hda5文件系统为ext3197

例11.20:添加交换分区197

例11.21:添加交换文件198

例11.22:删除交换分区199

例11.23:删除交换文件199

例12.1:添加所有者对文件a的写入权限210

例12.2:取消所有者对文件a的读取权限210

例12.3:重新分配用户组对文件a的写入权限210

例12.4:更改文件a的权限,文件所有者有读取、写入权限,用户组有读取权限,其他用户有读取、写入和执行的权限210

例12.5:取消所有用户的读取、写入和执行权限210

例12.6:添加文件a的特殊权限为SUID210

例12.7:添加文件a的特殊权限为SGID210

例12.8:添加文件a的特殊权限为Sticky210

例12.9:设置文件a的权限,使文件所有者拥有读取、写入和执行的权限211

例12.10:设置文件a的权限,使文件所有者拥有读取权限,用户组有读取、写入和执行的权限211

例12.11:设置文件a的权限,使所有用户拥有读取、写入和执行的权限211

例12.12:设置文件a的权限,使其他用户拥有读取、写入和执行的权限212

例12.13:设置文件a,使其具有SUID权限212

例12.14:设置文件a,使其具有SGID权限212

例12.15:设置文件a,使其具有Sticky权限212

例12.16:设置文件a,使其具有SUID、SGID和Sticky权限212

例12.17:设置/home/user目录及其子文件夹的权限为777212

例12.18:将文件a的所有者改为it213

例12.19:将文件a的用户组改为it213

例12.20:将文件a的所有者和用户组一起改为root213

例12.21:将文件a的用户组改为it213

例12.22:将目录b连同它的下级子目录和文件的所有者和用户组一起改变213

例12.23:更改文件a的用户组为it214

例12.24:设置权限掩码为444214

例12.25:设置权限掩码为222214

例12.26:用umask设置权限为:所有者读取、用户组写入、其他用户读取215

例12.27:查看系统当前的umask设置215

例14.1:强制杀死进程号是726的进程230

例14.2:分屏显示系统进程232

例14.3:查看less进程是否在运行232

例14.4:显示系统进程232

例14.5:显示所有不带控制台终端的进程,并显示用户名和进程的起始时间232

例14.6:显示用户名和进程的起始时间233

例14.7:显示用户root的进程233

例14.8:使用top命令动态显示进程信息235

例14.9:查看各种不同的运行等级中各项服务的状况239

例14.10:列出named服务在各个运行级别上的运行状态239

例14.11:在运行级别3、4、5上启动named服务239

例14.12:在运行级别3、4上停止named服务240

例14.13:对httpd服务设置没有选择运行级别的启动240

例14.14:启动Telnet服务并查看该服务的状态240

例14.15:停止Telnet服务并查看该服务的状态240

例14.16:添加一个由chkconfig管理的httpd服务240

例14.17:停止named服务240

例14.18:启动named服务240

例14.19:查看named服务运行状态240

例14.20:重新启动named服务241

例15.1:查看前台启动进程243

例15.2:挂起cat>/root/a作业后将作业放到前台执行244

例15.3:用户正在使用vi编辑文件,挂起后将作业放到前台执行244

例15.4:挂起作业后放到后台执行245

例15.5:挂起作业后指定作业号,恢复作业245

例15.6:以普通账号it登录系统,创建crontab文件248

例15.7:以用户it登录恢复丢失的crontab文件249

例15.8:在5天之后的此时此刻将/root/a文件复制到/home目录下251

例15.9:使用echo命令向at命令提交作业251

例15.10:使用“at-l”列出所有作业251

例15.11:使用atq列出所有作业252

例15.12:使用“at-l”删除作业252

例15.13:使用atrm删除作业252

例16.1:查看free命令帮助信息261

例16.2:查看系统的物理内存和交换分区的总量261

例16.3:以MB为单位查看系统的物理内存和交换分区的总量261

例16.4:显示内存总容量261

例16.5:显示系统的磁盘空间用量262

例16.6:以MB和GB为单位显示系统的磁盘空间用量262

例16.7:显示ext3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空间用量262

例16.8:在显示磁盘空间用量时也显示文件系统类型262

例16.9:以MB和GB为单位显示磁盘空间用量时也显示文件系统类型263

例16.10:显示磁盘空间i节点使用情况263

例16.11:分屏显示目录或文件的大小263

例16.12:显示文件/root/abc的大小264

例16.13:显示每个文件或目录所占用的数据块总数264

例16.14:以MB为单位显示每个文件或目录所占用的数据块总数264

例16.15:以字节为单位显示目录或文件的大小264

例17.1:追踪从本地计算机网站的路径283

例17.2:配置eth0的IP地址,同时激活该设备284

例17.3:配置eth0别名设备eth0:1的IP地址284

例17.4:激活eth0:1设备284

例1 7.5:禁用eth0:1设备284

例17.6:查看eth0网络接口的配置284

例17.7:查看所有的网络接口配置284

例17.8:测试与ittongluren.blog.com.cn站点的连通性285

例17.9:设置ping计算机时每次发送的ICMP数据包大小为128字节285

例17.10:测试与192.168.0.88计算机的连通性,要求返回4个ICMP数据包286

例17.11:显示网络接口状态信息287

例17.12:显示内核路由表信息287

例17.13:显示TCP/UDP传输协议的连接状态287

例17.14:显示所有监控的服务器的Socket和正在使用Socket的程序信息287

例17.15:查看系统ARP缓存287

例17.16:添加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记录288

例17.17:删除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缓存记录288

例17.18:使用指定的网络接口eth0读取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包头289

例17.19:对名为it的主机的通信数据包进行监视289

例17.20:读取主机it发送的所有数据289

例17.21:监视所有送到主机it的数据包289

例17.22:监视通过指定网关的数据包289

例17.23:监视地址到指定端口的TCP或UDP数据包289

例17.24:ftp命令的使用291

例17.25:下载ittongluren.blog.163.com的首页295

例17.26:添加主机路由297

例17.27:添加网络路由297

例17.28:添加默认路由297

例17.29:删除默认路由297

例17.30:删除指定网络路由297

例17.31:删除主机路由297

例17.32:查看Linux系统路由表297

例18.1:以用户账号it登录IP地址为192.168.1.229的远程ssh计算机309

例18.2:以root账号连接远程主机192.168.1.229,并执行命令“ls/root”310

例18.3:用root账号把本地文件root/a传送到192.168.1.229远程主机的/root目录下,并改名为b310

例18.4:用root账号把本地/home目录下所有文件传送到192.168.1.229远程主机的/root目录310

例18.5:用root账号把远程主机192.168.1.229上的文件/root/b传送到本地主机/root目录下,并改名为a310

例18.6:使用sftp打开远程主机192.168.1.229的FTP会话311

例18.7:查看VNC软件包是否安装315

例18.8:安装VNC相关软件包315

例18.9:启动VNC服务器315

例18.10:设置VNC登录密码315

例19.1:允许用户tfox和carole从Samba客户端中读写Samba服务器上的目录/home/share325

例19.2:允许匿名用户从Samba客户端中读写Samba服务器上的目录/home/read325

例19.3:允许匿名用户从Samba客户端中读取Samba服务器上的目录/home/tong325

例20.1:挂载远程主机192.168.0.225的NFS目录/it到本地主机/mnt/it342

例20.2:卸载上例中挂载的远程主机的NFS共享目录342

例22.1:扫描网站www.163.com的所有TCP端口370

例22.2:发起对内部计算机192.168.23.1的秘密SYN的扫描,同时还探测操作系统的指纹特征371

例22.3:发起对tong.com所在网络上的所有255个IP地址的秘密SYN扫描,同时还探测每台主机操作系统的指纹特征372

例22.4:对192.168.23.1发起圣诞树扫描,确定这些系统是否打开了22.53.110.143和4564端口372

例22.5:对B类IP地址128.210.*.*中255个可能的8位子网的前半部分发起圣诞树扫描,确定这些系统是否打开了21、80和1433端口372

例22.6:只扫描指定的IP范围,有时用于对这个Internet进行取样分析nmap将寻找Internet上所有后两个字节是“.2.3”、“.2.4”和“.2.5”的IP地址上的Wep服务器372

例23.1:查看当前用户shell定义的环境变量的值377

例23.2:用户定义变量的使用377

例23.3:字符串比较的使用379

例23.4:含有空格的变量字符串的比较380

例23.5:数字相等比较380

例23.6:数字大于比较380

例23.7:逻辑测试380

例23.8:文件操作测试381

例23.9:简单的if程序385

例23.10:根据输入的分数,判断分数是否及格385

例23.11:创建Linux用户的脚本386

例23.12:使用case语句建立一个菜单选择的shell脚本387

例23.13:简单的for语句388

例23.14:使用参数的for语句388

例23.15:求命令行上所有整数之和388

例23.16:计算1至5的平方388

例23.17:根据输入的数值,求累加和(1+2+3+4+…+n)389

例23.18:使用until结构计算1至5的平方390

例23.19:输入exit退出的脚本390

例24.1:简单的for循环语句401

例24.2:简单的while循环语句402

例24.3:复杂的while循环语句402

例24.4:变量是整数型的swith开关语句403

例24.5:变量是字符型的swith开关语句404

例24.6:含有break的语句404

例24.7:含有continue的语句405

例24.8:goto语句的使用405

例24.9:文件打开、关闭函数的使用407

例24.10:文件顺序写函数的使用408

例24.11:文件顺序读操作函数的使用409

例24.12:文件随机读写函数的使用409

例24.13:把一个浮点数组以二进制方式写入文件test_b.dat中410

例24.14:从test b.dat文件中读100个整型数,并把它们放到dat数组中410

例24.15:形式参数的定义413

例24.16:全局变量的定义413

例24.17:extern变量的使用414

例24.18:一维数组的定义415

例24.19:单个变量的初始化416

例24.20:数组变量的初始化416

例24.21:指针型变量的初始化417

例24.22:整型变量和浮点变量的定义417

例24.23:给多个变量赋同一值417

例24.24:字符型变量的定义417

例24.25:指针型变量的定义417

例24.26:复杂的指针型变量的定义418

例24.27:3个整型数指针型变量的定义418

例24.28:整型数组和浮点数组的赋值418

例24.29:字符串数组的赋值419

例24.30:长字符串数组的赋值419

例24.31:指针数组的赋值419

例24.32:数组的基本使用420

例24.33:定义结构变量420

例24.34:结构变量的使用4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