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下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下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1725650.jpg)
-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1707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水污染-污染控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九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
第一节 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1
一、污水的类型与特征1
二、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2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7
一、水体的自净作用7
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10
第三节 污水出路与排放标准10
一、污水出路10
二、污水排放标准11
思考题与习题13
参考文献13
第十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14
第一节 格栅和筛网14
一、格栅的作用14
二、格栅的种类15
三、格栅的设计与计算23
四、筛网25
五、破碎机26
第二节 沉淀的基础理论27
一、概述27
二、沉淀类型27
三、自由沉淀与絮凝沉淀分析28
四、沉淀池的工作原理31
第三节 沉砂池34
一、平流式沉砂池34
二、曝气沉砂池37
三、旋流沉砂池40
第四节 沉淀池42
一、沉淀池概况42
二、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设计参数44
三、平流式沉淀池45
四、竖流式沉淀池50
五、辐流式沉淀池52
六、斜板(管)沉淀池54
七、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56
第五节 隔油池57
一、含油废水的来源与危害57
二、隔油池58
三、乳化油及破乳方法60
第六节 气浮池61
一、气浮法的类型62
二、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66
三、压力溶气气浮法系统的组成及设计71
思考题与习题79
参考文献80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81
第一节 概述81
第二节 污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82
一、发酵与呼吸82
二、好氧生物处理84
三、厌氧生物处理85
四、脱氮除磷基础理论86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87
一、微生物的生长规律87
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90
第四节 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91
一、反应速率91
二、反应级数92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94
一、微生物群体的增长速率94
二、底物利用速率95
三、微生物增长与有机底物降解98
思考题与习题100
参考文献100
第十二章 活性污泥法101
第一节 基本概念101
一、活性污泥101
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103
三、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104
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106
一、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基本形式106
二、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109
三、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119
四、膜生物反应器(MBR)120
第三节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121
一、建立模型的假设121
二、劳伦斯和麦卡蒂(Lawrence-Mc Carty)模型122
第四节 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设备127
一、气体传递原理127
二、氧转移的影响因素130
三、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计算132
四、曝气设备134
第五节 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139
一、曝气池容积设计计算140
二、剩余污泥量计算142
三、需氧量设计计算143
第六节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设计147
一、生物脱氮工艺147
二、生物除磷工艺156
三、生物脱氮、除磷工艺158
四、常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参数和特点162
五、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因素164
第七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方法的深化165
一、水质特征的表征165
二、活性污泥法模型简介168
第八节 二次沉淀池174
一、基本原理174
二、二沉池的构造176
三、二沉池的设计计算177
第九节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管理179
思考题与习题188
参考文献189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190
第一节 基本原理190
一、生物膜的结构及净化机理190
二、影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194
三、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特征196
四、生物膜法反应动力学介绍197
第二节 生物滤池201
一、概述201
二、生物滤池的构造201
三、生物滤池法的工艺流程205
四、滤床高度的动力学计算方法211
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214
六、生物滤池的运行219
第三节 生物转盘法220
一、概述220
二、生物转盘的构造220
三、生物转盘法的工艺流程222
四、生物转盘的设计计算224
五、生物转盘法的应用和研究进展226
第四节 生物接触氧化法228
一、概述228
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229
三、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流程231
四、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计算232
第五节 生物膜法的进展234
一、曝气生物滤池234
二、生物流化床240
三、其他新型生物膜法工艺244
思考题与习题245
参考文献245
第十四章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247
第一节 稳定塘247
一、概述247
二、好氧塘248
三、兼性塘252
四、厌氧塘255
五、曝气塘257
第二节 污水土地处理258
一、概述258
二、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原理258
三、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261
第三节 人工湿地处理265
一、概述265
二、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267
三、人工湿地的类型270
四、人工湿地的设计272
思考题与习题273
参考文献273
第十五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274
第一节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274
一、厌氧消化的机理274
二、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275
第二节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277
一、化粪池277
二、厌氧生物滤池278
三、厌氧接触法279
四、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280
五、分段厌氧处理法281
六、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282
七、厌氧生物转盘282
八、两相厌氧法283
第三节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设计计算283
一、流程和设备的选择284
二、厌氧反应器的设计284
三、消化池的热量计算285
思考题与习题286
参考文献286
第十六章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287
第一节 中和法287
一、湿投加法288
二、过滤法289
第二节 化学混凝法290
一、混凝原理290
二、混凝剂和助凝剂293
三、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295
四、化学混凝的设备296
第三节 化学沉淀法301
一、溶解度和溶度积301
二、沉淀剂用量计算302
第四节 氧化和还原法303
一、氧化法304
二、高级氧化技术305
三、还原法306
第五节 吸附法309
一、吸附原理309
二、吸附剂314
三、吸附工艺和设备315
四、吸附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318
第六节 离子交换法319
一、离子交换剂320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320
三、离子交换的工艺和设备323
四、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325
第七节 萃取法327
一、萃取剂的选择328
二、萃取工艺329
三、萃取设备332
四、萃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334
第八节 膜析法335
一、渗析法335
二、电渗析法337
三、反渗透法339
四、超滤法341
第九节 超临界处理技术341
一、概述341
二、两类常用的超临界流体343
三、超临界技术的应用344
思考题与习题346
参考文献347
第十七章 城市污水回用348
第一节 回用途径348
第二节 回用水水质标准349
一、回用水水质基本要求349
二、回用水水质标准349
第三节 污水回用系统353
一、污水回用系统类型353
二、城市污水回用系统组成354
第四节 回用处理技术方法356
一、预处理技术356
二、深度处理技术356
三、处理技术组合与集成357
第五节 污水回用安全措施359
一、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359
二、安全措施和监测控制361
思考题与习题362
参考文献362
第十八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364
第一节 污泥的来源、特性及数量364
一、污泥的来源364
二、污泥的特性365
三、污泥量367
四、污泥中的水分及其对污泥处理的影响369
第二节 污泥的处理工艺370
第三节 污泥浓缩371
一、重力浓缩371
二、气浮浓缩377
三、离心浓缩380
第四节 污泥稳定381
一、污泥的生物稳定381
二、污泥的化学稳定387
第五节 污泥脱水388
一、污泥调理388
二、污泥脱水389
第六节 污泥的最终处置395
一、污泥的综合利用396
二、湿式氧化396
三、污泥的焚烧397
思考题与习题398
参考文献398
第十九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399
第一节 概述399
一、主要设计资料399
二、设计原则400
三、设计步骤401
四、设计文件编制402
第二节 厂址选择403
第三节 工艺流程选择确定404
第四节 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407
一、平面布置407
二、高程布置408
三、配水与计量412
第五节 技术经济分析416
第六节 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控制419
一、工程验收和调试运行419
二、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419
三、运行过程自动控制420
思考题与习题421
参考文献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