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岩溶生态水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岩溶生态水文学
  • 郭纯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5517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5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164页
  • 主题词:岩溶地貌-生态学:水文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岩溶生态水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水文学与多学科研究的关系1

一、水文学的特点1

二、水文学与岩溶学1

三、水文学与生态学2

第二节 生态水文学与岩溶生态水文学2

一、生态水文学2

二、岩溶生态水文学3

第三节 中国岩溶研究的成就与发展3

第四节 本教材的特点和学习要求3

第二章 岩溶、岩溶形态与岩溶多重介质环境4

第一节 岩溶的含义与科学定义4

第二节 中国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5

一、中国岩溶分布状况5

二、中国岩溶区气候、水文特征9

三、中国岩溶区地理、地质背景11

四、中国岩溶发育的类型与特征13

第三节 岩溶的特殊形态(具汇水、蓄水和输排水功能)18

一、岩溶峡谷19

二、岩溶地下河系(详见第五章)19

三、岩溶管道(或岩溶管道水系统)19

四、岩溶洞穴22

五、岩溶洼地、岩溶泉、岩溶湖、岩溶湿地、岩溶落水洞与岩溶竖井23

六、峰林、峰丛、孤峰、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孤峰平原24

第四节 岩溶多重介质环境25

一、定义与特征25

二、脆弱性与成灾性28

第五节 岩溶、水文与生态过程29

一、岩溶过程分析29

二、水文过程分析31

小结31

第三章 岩溶水文系统32

第一节 一般岩溶水文系统结构32

一、整体性34

二、质能转换性35

三、自身的调节性35

第二节 岩溶水文系统分类36

第三节 岩溶水文系统水流的效应38

一、岩溶水文系统水流运动的“源”38

二、岩溶水文系统水流的“流”40

三、岩溶水文系统水流运动的“场”41

四、岩溶水文系统水流运动的“径”41

五、岩溶水文系统水流运动的“蓄”和“排”42

第四节 中国南北方岩溶水文系统间的差异42

一、系统内部等级划分的差异42

二、地下水流、资源特征的差异43

三、系统“域”的差异44

小结49

第四章 岩溶生态系统50

第一节 岩溶生态系统(特指中国南方岩溶区)50

一、岩溶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50

二、中国南方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前景52

第二节 岩溶生态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生物作用54

一、构成岩溶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碳酸盐岩形成中的生物作用54

二、驱动岩溶生态系统运行的现代生物作用57

第三节 岩溶生态系统是岩溶地质条件制约的生态系统63

一、岩溶生态系统中的土壤63

二、岩溶生态系统中的植被69

三、岩溶生态系统中的水文过程74

四、岩溶生态系统中的水土资源80

第四节 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83

一、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碳迁移与全球碳循环83

二、岩溶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及生物作用85

三、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生命元素循环特征88

第五节 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石漠化的发生及综合治理途径89

一、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89

二、石漠化的发生及综合治理的对策94

小结97

第五章 中国岩溶地下河系发育特征及其分类99

第一节 岩溶地下河系100

一、岩溶地下河系的平面形态101

二、岩溶地下河系的剖面形态101

三、岩溶地下河系空间展布的其他形态特征101

第二节 现代岩溶地下河系与化石洞穴的关系105

第三节 岩溶含水层洞穴发育的机理106

第四节 外源水参与的重要性107

第五节 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小是岩溶地下河发育多样性的重要条件107

第六节 中国岩溶地下河系分类108

一、简单型岩溶地下河系108

二、复杂型岩溶地下河系112

小结117

第六章 中国北方岩溶大泉水文生态特征(以山西岩溶大泉为例)118

第一节 泉域与岩溶水盆地118

一、泉域与岩溶水盆地119

二、泉水出露特征及成因分类119

第二节 岩溶大泉水流运动的基本特征120

一、水流运动的水动力场特征120

二、岩溶水流的补、径、蓄、排条件122

第三节 岩溶大泉的水文与生态124

一、工业化的加剧与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的加速开发和利用,使得大气中化学成分产生异变125

二、矿山开采,森林破坏,天然植被面积高速缩小,水土流失加大,降低了岩溶大泉的稳定性,自然灾害频度明显增加,自然环境的变化一旦超过岩溶大泉所能承受的阈值,岩溶大泉就难以维持自身的客观存在125

三、建筑物的大规模兴建,零入渗面的不断扩大,改变水循环态势与质能变换方式125

小结129

一、岩溶大泉水资源形成与转化机理研究129

二、岩溶大泉水资源开发与利用129

三、岩溶大泉与生态环境130

第七章 中国南方岩溶石山区水文与生态的特殊性131

第一节 岩溶石山区特殊的水文与生态效应131

一、岩溶石山区的地位和作用131

二、岩溶石山区的主要特点131

三、岩溶石山区生态承载力内涵133

四、岩溶石山区正负地形承载力(以峰丛洼地为例)134

五、岩溶石山区现状评定136

六、岩溶石山区农业—水文—生态系统分析137

第二节 岩溶天坑的植物与水文140

一、岩溶天坑的形成与分类141

二、岩溶天坑的植物141

三、岩溶天坑水文142

小结144

第八章 生态水文学展望145

第一节 生态水文学的发展背景145

第二节 生态水文学的科学定义145

第三节 生态水文学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146

一、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水文学研究146

二、湿地水文学146

三、森林区生态水文学研究147

四、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147

五、湖泊水库生态水文学研究147

六、人工沟渠生态水文学研究147

七、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生态水文学研究148

第四节 生态水文学研究展望148

参考文献1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