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犯罪侦查 第8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斯旺森,(美)谢美林,(美)特里托著;但彦铮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703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101页
- 文件大小:260MB
- 文件页数:1147页
- 主题词:刑事犯罪-刑事侦察-研究-美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犯罪侦查 第8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序1
序言1
第1章 犯罪侦查的历史变革与刑事侦查学1
第2章 现场调查员、现场勘查程序与犯罪现场40
第3章 物证93
第4章 调查访问与侦查讯问164
第5章 现场记录与侦查报告239
第6章 后续侦查268
第7章 犯罪实验室298
第8章 侦查资源333
第9章 伤害和凶杀案件的侦查370
第10章 性犯罪案件的侦查462
第11章 虐待儿童犯罪案件的侦查505
第12章 抢劫案件的侦查589
第13章 入室盗窃案件的侦查632
第14章 盗窃与欺诈犯罪案件的侦查667
第15章 盗窃机动车辆及其相关犯罪案件的侦查729
第16章 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793
第17章 农业、野生动物和环境犯罪案件的侦查848
第18章 纵火案件和爆炸案件的侦查882
第19章 对滥用毒品案件的识别、控制和侦查944
第20章 恐怖主义1002
第21章 侦查员和法律体系1035
术语表1073
译后记1100
译者序1
序言1
第1章 犯罪侦查的历史变革与刑事侦查学12
导论2
1.1犯罪侦查的历史变革3
1.1.1农业与工业革命对犯罪侦查的影响3
1. 1.2菲尔丁兄弟:犯罪信息与弓街侦缉队4
1. 1.3 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法案4
1.1.4美国犯罪侦查制度的起源7
1. 1.5平克顿全国侦探事务所8
1. 1.6城市侦探的出现12
1. 1.7州和联邦部门侦查部门发展14
1. 1.8警察与联邦最高法院17
1.2犯罪侦查学发展的历史里程碑18
1.2. 1个人身份鉴定19
1.2.2枪支鉴定32
1.2.3犯罪侦查学历史上的其他杰出人物及其贡献33
1.3犯罪侦查学的最新发展与制度建构35
第2章 现场调查员、现场勘查程序与犯罪现场40
导论41
2. 1犯罪的类型42
2.2调查人员与现场勘查的重要性43
现场调查员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43
2.3勘查过程的组织44
2.3. 1初步调查46
2.3.2深入侦查50
2.4犯罪现场52
2.5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组织53
2.5. 1现场指挥54
2.5.2技术勘验工作55
2.5.3现场调查工作58
2.5.4物证的种类58
2.6典型的犯罪现场问题59
2.7现场调查员的工作原则60
2.7. 1保持对现场的控制60
2.7.2对犯罪情况的重构62
2.7.3仔细地勘验检查现场65
2.7.4进行广泛的勘查66
2.7.5保持完整的现场记录66
2.8犯罪现场的安全问题67
2.8. 1传染性疾病67
2.8.2联邦伤残抚恤条例74
2.9犯罪现场搜查74
2.9. 1现场范围的确定74
2.9.2搜查模式的选择75
2.9.3指挥员发布工作指示77
2.9.4协调工作77
2.10中止搜查、案情汇报和撤销现场78
2.11收集和保全证据78
2.12对犯罪现场进行录音摄像80
2.12.1现场录像80
2. 12.2现场照相82
2. 12.3现场绘图84
2.12.4绘画方法84
2.13将证据材料提交犯罪实验室88
第3章 物证93
导论94
3. 1种类特征和个体特征95
3.1.1检材和样本的比对96
3. 1.2不明检材或可疑检材96
3. 1.3来源已知的样本96
3.2土壤和花粉97
收集、处理土壤证据99
3.3鞋类、足和轮胎:平面印痕和立体印痕100
3.3.1对平面鞋印的保存101
3.3.2对平面鞋印证据的比对102
3.3.3鞋类立体印痕的保存103
3.3.4积雪中立体鞋印的固定106
3.4油漆108
3.5玻璃108
对玻璃证据的处理112
3.6纤维、碎布片及其印痕112
3.7绳索114
3. 8指印115
3.8. 1指印鉴定的基本原理118
3.8.2影响潜隐指印质量的条件119
3.8.3潜隐指印的发现与收集120
3.8.4显现潜隐指印的方法121
3.8.5对提取的指印进行标记和识别127
3.8.6对尸体上潜隐指印的显现128
3.8.7收集和保存潜隐指印128
3.9牙齿证据130
3.9. 1使用牙齿证据的历史131
3.9.2牙齿识别131
3.9.3咬痕证据133
3. 10毛发135
3.11血液137
3. 11. 1血迹的外观138
3. 11.2用血迹重建犯罪现场139
3. 11.3寻找血液证据141
3. 11.4处理血液证据143
3. 11.5实验室检验144
3. 12口唇化妆品和唇印145
3. 13火器146
3. 13. 1收集火器证据150
3. 13.2对火器证据作标记151
3. 14工具痕迹151
3. 15 可疑文书154
3. 15. 1文书检验155
3. 15.2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的检验161
第4章 调查访问与侦查讯问164
导论165
4. 1访谈的目的166
4.2讯问目的167
4.3访谈与讯问:同一性与差异性168
4.4访谈人员与审讯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169
4.5访谈与讯问的参与者171
4.5. 1证人171
4.5.2犯罪行为171
4.5.3被害人171
4.5.4犯罪嫌疑人172
4.6证人:动机、感知及其障碍173
4.6. 1调查访问青少年175
4.6.2对年长的公民的调查访问176
4.6.3证人的作证能力179
4.6.4可信性179
4.7证人辨认180
4.7. 1证人辨认的可靠性180
4.7.2证人辨认的法律视角185
4.8作为一种侦查工具的催眠术186
4.8. 1催眠证据的可采性188
4.8.2催眠师:执法者或心理健康专家188
4.9调查访问的时间、地点与环境189
4.10讯问的时间、地点和环境191
4. 11神经语言程序193
4. 12调查访问的程序及技巧195
4. 13认知访谈技术198
4. 14讯问的法律要件201
4. 14. 1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件201
4. 14.2嫌疑人的反应:放弃权利与选择决定202
4. 14.3招供的原因205
4. 15 羁押状态下的讯问206
4. 15. 1羁押206
4. 15.2讯问213
4. 16讯问程序215
4. 16. 1讯问的开始215
4. 16.2组织和提出问题217
4. 16.3识别和应对处理欺骗217
4. 16.4口头语言信号218
4.16.5非语言信号:身体语言218
4. 16.6陈述的分析222
4.17讯问技巧和方法223
4. 17. 1科技辅助手段225
4. 17.2倾听的重要性226
4. 18制作访问笔录227
4. 19制作讯问笔录229
4.20招供与承认的证据可采性235
4.20. 1自由且自愿规则235
4.20.2迟延提审规则236
第5章 现场记录与侦查报告239
导论240
5. 1现场记录241
5.1.1制作现场记录的指导方针242
5. 1.2现场记录装备242
5. 1.3记录的基本问题和主要问题243
5.2事件报告245
5.2. 1事件报告格式247
5.2.2全国事件犯罪案件报告系统(NIBRS)的应用251
5.2.3事件报告信息收集辅助系统256
5.2.4计算机打印报告258
5.2.5手写报告259
5.2.6主管人员对事件报告的处置260
5.2.7事件报告的基本要件261
5.3合法有效报告的写作263
5.4后续侦查与补充报告266
第6章 后续侦查268
导论269
6.1启动后续侦查的决定270
6.1.1影响启动后续侦查的因素270
6. 1.2启动后续侦查的决定模式271
6.2后续侦查程序274
6.2. 1事件及补充报告274
6.2.2情报档案278
6.2.3案件信息的外部来源281
6.2.4被害人的再次联系281
6.2.5确定嫌疑人的姓名282
6.2.6侦查线索282
6.2.7线人(提供情报的人)284
6.2.8线人的处理285
6.2.9监视285
6.2.10监视(手段)的使用286
6.2.11监视的目标286
6.2. 12面部识别软件288
6.3测谎仪和心理紧张状态评估专家290
6.4实施照相与现场列队辨认的方针292
6.4. 1实施辨认的程序292
6.4.2照片和现场列队的一般方针293
6.4.3照片列队辨认的程序293
6.4.4现场列队的程序295
6.4.5记录辨认的结果295
6.4.6自动化照片列阵295
第7章 犯罪实验室298
导言299
7. 1犯罪实验室301
7. 1. 1陈尸所302
7.1.2对犯罪实验室的期望302
7.2衡量犯罪实验室效率的指标304
7.2. 1质量304
7.2.2便捷性(区域设置的合理性)305
7.2.3检验鉴定的及时性308
7.2.4鉴定结果的可采性308
7.3实验室检验技术309
7.3.1 DNA分析技术311
7.3.2指纹自动识别系统318
7.3.3全国综合弹道信息网络计划(NIBIN) 322
7.4证据的实验室处理323
7.4.1人工处理323
7.4.2仪器分析323
7.5烟酒与武器管理局(ATF)法庭科学实验室325
7.6联邦调查局(FBI)犯罪实验室327
比对样本档案329
第8章 侦查资源333
导论335
8. 1犯罪情报部门335
8.2情报与分析流程336
8.2. 1侦查计划和侦查方向336
8.2.2收集337
8.2.3处理338
8.2.4分析和制作339
8.2.5分发339
8.3分析和调查工具339
8.3. 1犯罪分析339
8.3.2时间一事件分析图表343
8.3.3电话记录分析344
8.3.4犯罪人画像346
8.3.5地理画像354
8.3.6财务分析356
8.4国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358
8.5国家犯罪信息中心361
8.6综合DNA检索系统364
8.7因特网365
第9章 伤害和凶杀案件的侦查370
导论371
9. 1相关法律问题372
9.1.1非恶性杀人372
9. 1.2恶意杀人373
9.2杀人行为等级划分的动机模型373
9.2.1因追求非法利益杀人373
9.2.2因人格障碍杀人374
9.2.3因性欲杀人374
9.2.4团伙怂恿杀人374
9.3犯罪现场重建375
9.4到达杀人现场375
9.4.1确定现场勘查的安全性375
9.4.2确认与宣告死亡376
9.4.3医疗人员临时参与现场调查376
9.4.4巡视现场376
9.5建立证据保全措施体系377
9.6勘验器材377
9.7法医学检查378
9.8尸体解剖379
9.9死者身份鉴别380
人体残肢拼复381
9. 10掩埋尸体的搜寻383
9.10. 1制订预案384
9. 10.2发现尸体384
9. 10.3墓穴挖掘386
9. 10.4尸体388
9. 10.5对可疑区域的搜索388
9.10.6利用尸体搜寻犬390
9. 1.1死亡时间推断391
9.11.1尸冷392
9. 11.2尸僵392
9. 11.3尸斑393
9. 11.4尸体痉挛395
9. 11.5尸体腐烂分解396
9. 11.6食腐昆虫397
9. 11.7入水时间判断400
9. 12创伤证据401
9. 12. 1火器伤401
9. 12.2近距离和远距离射击403
9. 12.3霰弹创406
9. 12.4射击残留物407
9. 12.5切、刺创410
9. 12.6刺孔创411
9. 12.7挫裂创412
9. 12.8防卫伤413
9. 12.9勒扼损伤413
9. 13不合作的被害人417
9. 14自杀418
9. 14. 1自杀方法和证据419
9. 14.2遗书431
9. 14.3自杀行为中的性别差异432
9. 14.4投保后自杀的方法432
9. 15 交通工具杀人433
9. 15. 1交通事故逃逸证据434
9. 15.2查缉逃逸车辆435
9. 16烧死436
9.16.1协同配合437
9. 16.2烧伤程度437
9. 16.3遗体辨认438
9. 16.4临场分析438
9. 16.5尸体外表检验439
9. 16.6体内检查440
9. 16.7毒物检验441
9. 16.8组织学检验441
9. 16.9瞬间烧伤442
9. 16. 10烧死动机442
9. 16. 11现场记录442
9. 17家庭暴力443
9. 18缠扰445
9.18.1缠扰者的特点447
9. 18.2保护命令451
9. 18.3缠扰的心理和社会影响452
9. 19系列谋杀452
9.19.1系列杀人和国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455
9. 19.2暴力犯罪逮捕计划犯罪报告456
第10章 性犯罪案件的侦查462
引言463
10.1性犯罪的分类464
10. 1. 1严重型性犯罪464
10. 1.2障碍型性犯罪464
10. 1.3性犯罪(包括约会型性犯罪人)465
10.2性犯罪及其相关案件的侦查472
10.2. 1对强奸受害人的访问475
10.2.2访问的程序和调查的问题476
10.3为什么被强奸妇女不向警方报案480
10.4虚假强奸报案481
10.5强奸被害人与物证484
10.5. 1对受害人的说明484
10.5.2作为证据的精液和头发486
10.5. 3提供信息给检查医生487
10.5.4收集受害人的衣服487
10.5.5调查人员在保护强奸现场中的作用489
10.5.6收集证据错误的影响程度489
10.5.7性暴力检查490
10.6避孕套微量物证491
10.6. 1可转换微量物证491
10.6.2避孕套微量物证的价值492
10.6.3证据收集的指导原则492
10.7受伤记录493
10.8麻醉强奸494
10.8.1强奸迷幻药物494
10.8.2其他约会型强奸迷药497
10.8.3证据收集和处理498
10.8.4调查498
10.8.5证据499
10.9自淫性死亡499
心理解剖503
第11章 虐待儿童犯罪案件的侦查505
导论506
11. 1虐打儿童507
11.2烧伤和虐待儿童508
11.2. 1烧伤的类型510
11.2.2对烧伤程度的医学分类510
11.2.3烧伤的原因512
11.3儿童颤抖综合征515
11.3. 1受伤机理515
11.3.2迹象和症状516
11.3.3侦查指南516
11.3.4医生在虐童案中的作用517
11.4由监护人造成的孟乔森综合征519
侦查指南522
11.5猥亵儿童522
11.5. 1情景型猥亵儿童523
11.5.2倒退523
11.5.3道德混乱524
11.5.4性混乱524
11.5.5性无能524
11.5.6偏好猥亵儿童型525
11.5.7诱奸526
11.5.8 心理内向526
11.5.9性虐待狂526
11.5. 10询问被猥亵儿童527
11.5. 11发育问题528
11.5. 12详细解剖玩具娃娃530
11.5. 13画草图式的询问533
11.5.14引导性问题提问536
11.5. 15儿童对被害的反应538
11.5. 16性受虐儿童综合征539
11.5. 17错误辩解的危险540
11.5. 18对恋童癖的情感反应543
11.6儿童色情作品544
11.6.1商业儿童色情作品545
11.6.2自制儿童色情作品546
11.6.3儿童色情作品收集的用法547
11.6.4通过电脑和因特网被传播的儿童色情作品548
11.7乱伦551
11.7. 1乱伦的定义551
11.7.2乱伦家庭的特点551
11.7. 3乱伦父亲的剖析552
11.7.4母亲的角色555
11.7.5警察的角色556
11. 8婴幼儿猝死综合征557
11.8. 1什么是婴幼儿猝死综合征557
11.8.2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研究558
11.8.3警察的职责560
11.8.4犯罪杀人的可能性561
11.9诱拐婴儿562
11.9.1诱拐者的剖析562
11.9.2犯罪现场564
11.9.3调查策略565
11.10利用年龄增进技术寻找失踪儿童565
11. 11逃离还是绑架568
11. 11. 1对父母的访问568
11.11.2被害人学研究569
11. 11.3所需物质条件571
11. 11.4地点确认571
11. 11.5时间因素572
11. 12性犯罪登记573
11.12. 1相关法律573
11. 12.2登记要求575
11. 12.3通告的特征576
11. 13校园犯罪577
11. 13. 1威胁评估577
11. 13.2对威胁进行评估的要素580
11. 13.3个性特征和行为581
11. 13.4威胁的分类583
11. 13.5执法人员的作用584
11. 13.6校园暴力调查584
第12章 抢劫案件的侦查589
导论590
12. 1抢劫犯罪的构成要素590
12.1.1占有591
12.1.2拿走591
12. 1.3个人财物591
12. 1.4他人的591
12. 1.5永久侵占的故意591
12. 1.6使用暴力、恐吓或者威胁使用暴力592
12.2概述:犯罪行为、被害人、犯罪人593
12.3抢劫犯罪的类型学研究599
12.3. 1街面公开抢劫599
12.3.2劫车601
12.3.3入室抢劫604
12.3.4自动取款机抢劫案606
12.3.5出租车抢劫607
12.3.6超市抢劫案608
12.3.7货车抢劫610
12.4逮捕的可能性612
12.5侦查方法612
12.5. 1对现场作出反应613
12.5.2行为定势615
12.5.3体貌定势616
12.5.4环境定势616
12.5.5临场处置策略618
12.5.6初始调查619
12.5.7刻画犯罪人形象621
12.5.8后续侦查623
12.6犯罪现场勘查技术人员与犯罪实验室626
法庭照片分析626
12.7三重打击法案627
12.8调查人员的教育职责627
12.8. 1预防措施:在抢劫发生前应当做些什么628
12.8.2预防策略:抢劫过程中应当怎么办629
12.8.3应对策略:抢劫发生后怎么办629
第13章 入室盗窃案件的侦查632
导论633
13. 1盗窃犯罪概述634
13. 2相关法律640
13.3到达现场和初步反应641
13.4现场分析642
13.4. 1识别盗窃工具643
13.4.2秘密侵入盗窃645
13.4.3犯罪时间要素的重要性646
13.5保险柜盗窃案647
13.5. 1保险柜种类647
13.5.2保险柜的破坏手段648
13.5.3保险柜盗窃的证据652
13.6居民住宅盗窃653
13.7收赃人及其他赃物去向的调查656
13.8调查人员的犯罪预防任务662
13.8. 1住宅盗窃风险的降低662
13.8.2商店盗窃风险的降低663
第14章 盗窃与欺诈犯罪案件的侦查667
导言668
14. 1侦查程序669
14.2信用卡欺诈670
14.2.1信用卡欺诈的类型671
14.2.2防止信用卡欺诈673
14.3支票欺诈674
14.3. 1支票欺诈组织675
14.3.2支票诈骗手段的类型677
14.3.3支票变造的常见方法678
14.3.4预防支票欺诈679
14.4移动电话克隆680
强有力的侦查手段682
14.5冒充顾客人店行窃683
减少入店行窃损失686
14.6骗局688
14.6.1鸽子陷阱688
14.6.2银行调查员阴谋689
14.6.3继承诈骗689
14.6.4三张牌游戏690
14.6.5货到付款诈骗690
14.6.6制币机诈骗690
14.7邮件诈骗690
14.7.1连环邮递诈骗691
14.7.2免费获奖阴谋691
14.7.3尼日利亚式的预付费欺诈692
14.7.4国外彩票欺诈692
14.7.5免费度假欺诈692
14.7.6 900电话号欺诈阴谋692
14.7.7预付费贷款欺诈阴谋693
14.7.8信用卡欺诈阴谋693
14.7.9廉价的健康保险欺诈693
14.7. 10油气投资欺诈694
14.7.11在家工作欺诈阴谋694
14.7.12住宅改善与住宅修缮欺诈695
14.7. 13虚假保险诈骗696
14.7. 14失踪人员欺诈阴谋696
14.8白领犯罪696
14.8.1金字塔式或庞氏传销骗局697
14.8.2现金流通分析的方法699
14.8.3执法问题701
14.8.4洗钱701
14.8.5利用互联网洗钱705
14.8.6洗钱记录的法庭科学审查708
14.9身份盗窃712
14.9.1身份盗窃是如何发生的713
14.9.2如何解决身份盗窃715
14.10对考古遗迹的劫掠717
14.10.1法律上的考虑因素720
14.10.2实施执法调查723
14.10.3犯罪现场保护与后续行为侦查725
第15章 盗窃机动车辆及其相关犯罪案件的侦查729
导言730
15.1偷窃机动车辆案件的侦查731
15.1. 1各种统计和注解731
15.1.2窃车类型732
15.1.3专业窃车实施的方法735
15. 1.4欺诈性盗窃阴谋737
15.2窃取重工业设备和农用设备的行为741
15.3窃取商业用车和货物的行为745
15.4调查工具和技术746
15.4.1主要的调查资源746
15.4.2找寻及处理汽车755
15.4.3汽车身份确认755
15.4.4汽车失窃的指示766
15.4.5欺诈案件的调查768
15.4.6汽车火灾的调查771
15.4.7联系车主774
15.5预防措施774
15.5. 1汽车失窃774
15.5.2租用汽车778
15.5.3重型设备以及农用设备778
15.5.4欺诈779
15.6里程表欺诈行为780
15.7窃取海运工具的行为782
15.7. 1问题的范围782
15.7.2船身确认783
15.7.3产权的登记事项785
15. 7.4 NCIC船舶档案785
15.7.5调查资源786
15.7.6预防方法787
15.8窃取飞行器与航空电子设备的行为787
15.8. 1问题的范围787
15.8.2资源788
15. 8.3盗取手法789
15.8.4飞行器的确认789
15.8.5防止失窃的技巧790
第16章 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793
导言794
16.1计算机犯罪类型学研究795
16. 1.1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799
16. 1.2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810
16. 1.3计算机作为伴随物的犯罪814
16.1.4与计算机的普及有关的犯罪816
16.2恶意代码和计算机犯罪822
16.2. 1系统探索工具822
16.2.2密码破译软件823
16.2.3漏洞入侵软件824
16.2.4攻击性代码824
16.2.5传送工具826
16.3侵犯隐私权及相关问题829
16.3.1露骨的性描写材料829
16.3.2 Cookies信息830
16.4黑客形象832
16.5对计算机犯罪人的描述833
16.6计算机犯罪侦查835
16.6.1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技术836
16.6.2司法数码分析837
16.7预防计算机犯罪842
16.7. 1备份和多余文件的保存842
16.7.2防火墙843
16.7.3数据加密843
16.7.4口令保护844
第17章 农业、野生动物和环境犯罪案件的侦查848
导言849
17. 1农业犯罪及其与城市的关联850
17.2农业、野生动物和环境犯罪概述851
17.3盗窃林木854
17.4农用化学药品的盗窃856
17.5盗窃牲畜和牲畜用具857
17.5. 1盗窃牛859
17.5.2盗马862
17.5.3牲畜用具盗窃863
17.6牲畜识别864
17.6. 1烙印865
17.6.2刺染866
17.6.3耳朵标签和信息输入识别设备866
17.6.4冰冻印记866
17.6.5耳朵标志867
17.6.6 DNA图像867
17.7物证867
17.8犯罪预防措施868
17.8. 1农场设备盗窃868
17.8.2木材盗窃868
17.8.3农用化学药品盗窃869
17.8.4牲畜和畜用工具盗窃869
17.9针对野生动物的犯罪869
17.9. 1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871
17.9.2偷猎者和偷猎行为871
17.9.3侦查873
17.9.4信息873
17.9.5日常巡逻873
17.9.6集中的狩猎巡逻874
17.9.7车辆检查站874
17.9. 8渔业巡逻874
17.9.9居住证核查875
17.9.10秘密侦查875
17. 10自然环境犯罪875
17.1.1立法和执法框架875
17.10.2各州资源保护和恢复法的规定877
17. 10.3侦查措施878
第18章 纵火案件和爆炸案件的侦查882
导论883
18. 1初步侦查884
18.2起火的地点和方式885
18.2. 1引起火灾必须具备的两个因素886
18.2.2意外的火灾887
18.2.3自然加热与自燃888
18.3燃烧特征889
18.3. 1裂纹889
18.3.2烧焦的深度890
18.3.3玻璃的破碎情况891
18.3.4松弛的家具弹簧891
18.3.5剥落892
18.3.6变形的灯泡893
18.3.7温度的测定894
18.4纵火点与纵火装置896
18.4.1引燃装置896
18.4.2助燃物质900
18.4.3蔓延物质900
18.4.4遗失物品900
18.5基于牟利动机而实施的纵火案件900
18.5. 1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而实施的纵火案件901
18.5.2纯粹为了诈骗而实施的纵火案件904
18.5.3第三方实施的纵火案件906
18.5.4基于牟利目的而实施的纵火案件侦查中的人证和书证907
18.6纵火案件的其他动机908
18.6. 1报复、怨恨与嫉妒908
18.6.2故意破坏、恶作剧909
18.6.3掩盖犯罪事实、转移注意力的策略909
18.6.4精神病患者——纵火狂以及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纵火者910
18.6.5在虚荣心、英雄主义驱使下实施的纵火行为911
18.6.6女性纵火犯912
18.6.7儿童纵火犯912
18.6.8青少年纵火犯913
18.7火灾助燃剂残余物的发现和提取913
18.8纵火案件侦查中的科学手段915
火灾助燃剂的识别916
18.9调查访问919
18.9. 1可能的证人919
18.9.2现场的消防队员920
18.9.3保险公司的代表920
18.9.4有关被保险者经济状况的其他证人922
18.9.5新闻媒体工作人员923
18.9.6法医923
18.9.7询问嫌疑人923
18.9.8询问侦查对象和户主924
18.9.9询问嫌疑人以外的可能的告密者925
18. 10纵火案件的嫌疑人926
18. 11对火灾现场进行拍照记录927
18. 11. 1静态照相927
18. 11.2现场录像928
18. 12爆炸案件的侦查928
18.12.1爆炸的类型928
18. 12.2爆炸案件现场的勘查929
18. 12.3发现和辨认证据物品933
18. 12.4分析爆炸燃料的来源934
18. 13炸弹的威胁935
18. 13. 1应对炸弹的威胁935
18. 13.2寻找隐藏的爆炸物937
18. 13.3注意事项938
18. 13.4炸弹可能的藏匿地点939
18.14可疑的包裹和信件940
第19章 对滥用毒品案件的识别、控制和侦查944
导言945
19. 1罂粟946
19.1.1鸦片946
19.1.2吗啡947
19. 1.3海洛因(二乙醯吗啡[diacety1morphine ] ) 947
19.1.4可待因949
19.1.5其他鸦片制剂949
19.2人工合成毒品949
19.2.1杜冷丁 (Meperidine)(陪替丁 [ Pethidine ]) 950
19.2.2美沙酮950
19.3识别瘾君子950
19.4兴奋剂951
19.4. 1可卡因952
19.4.2安非他明959
19.4.3苯甲吗啉(普鲁丁)、苯甲酸盐(利他宁) 及匹莫林(苯异妥因cy1ert) 960
19.4.4结晶状甲基苯丙胺960
19.4.5甲卡西酮962
19.5抑制剂963
19.5. 1苯乙哌啶酮( Doriden) 964
19.5.2安眠酮964
19.5.3眠尔通964
19.5.4奥斯康定965
19.6“街球”——海洛因和可卡因混用的吸毒方法966
19.7致幻剂966
19.7. 1苯环己哌啶967
19.7.2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968
19.7.3麦角酸酰二乙胺970
19.7.4酶斯卡灵970
19.7.5二甲-4-羟色胺磷酸和二甲-4-羟色胺971
19.7.6大麻971
19.7.7克他命(此即我国所谓的“K粉”——译者注)974
19.8对管制药品的现场检测976
19.9侦查方法976
19.9. 1购买毒品976
19.9.2对毒贩执行逮捕977
19.10毒品特情:动机、方法及管理977
19.10.1特情:动机及类型978
19.10.2政府的特情政策984
19. 11侦查员的预防责任987
19. 11. 1对医生的提醒987
19. 11.2对药剂师的提醒988
19. 12医疗从业人员滥用毒品988
19. 13非法秘密制毒实验室990
19. 13. 1对实验室操作性质的识别990
19. 13.2制造甲基苯丙胺的实验室991
19. 13.3对毒品的扣押和没收993
19. 13.4对毒品实验室展开突击搜查994
19. 14搜查令和可能的理由996
19. 14. 1申请人的执法背景996
19. 14.2秘密特情以往的可靠程度997
19. 14.3特情提供的信息997
19.14.4对特情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实997
19. 15对证据的处理及安全问题998
第20章 恐怖主义1002
导论1003
20.1国际恐怖主义1003
20.1. 1执行特殊任务的基层组织1012
20. 1.2潜伏的基层组织1014
20.2国内恐怖主义1014
20.2. 1右翼恐怖分子1014
20.2.2左翼恐怖分子1016
20.2.3特殊利益集团1017
20.3对恐怖威胁的评估1017
20.4国家反恐机构1021
20.5恐怖犯罪侦查1023
20.5.1加入反恐联合特遣队1023
20.5.2对可疑活动做好记录1023
20.5.3批判性思维的运用1024
20.5.4对恐怖分子的刺探行动保持警惕1024
20.5.5运用并更新你的知识储备1025
20.6恐怖犯罪现场1025
20.6. 1限制性的生物武器袭击:炭疽菌1025
20.6.2化学武器袭击:大规模的人员伤亡1031
20.7对反恐前景的展望1033
第21章 侦查员和法律体系1035
导论1036
21. 1逮捕1037
21.1. 1逮捕的要件分析1037
21. 1.2逮捕与拘留的区别1038
21. 1.3逮捕与控诉的区别1038
21. 1.4逮捕的程序1039
21. 1.5逮捕令1041
21.1.6合理根据的要件1045
21. 1.7案件评估1045
21.2审判程序1046
21.3证据规则1048
21. 3. 1证据1048
21.3.2第一证据规则1048
21.3.3证明1049
21.3.4证言1049
21.3.5可采性1050
21.3.6证人的作证资格1051
21.3.7证明力1051
21.3.8举证责任1052
21.3.9证明陈述主张的举证责任1053
21.3. 10优势证据1053
21.3. 11证明顺序1054
21.4司法认知1054
21. 5证据种类1055
21.5. 1直接证据1055
21.5.2实物证据1055
21.5.3演示性证据或者图例证据1055
21.5.4情景证据1056
21.5.5意见证据1057
21.6传闻证据规则1058
21.6. 1传闻证据1058
21.6.2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1059
21.7作证特免权1061
21.8证人1062
21.9侦查员作证1063
21.9.1警察证人的作用1063
21.9.2优秀证人的特征1064
21.9.3作证1066
21.9.4离开证人席1070
术语表1073
译后记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