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整治与农业发展研究 环境整治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整治与农业发展研究 环境整治对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1558962.jpg)
- 郭绍礼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21161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整治与农业发展研究 环境整治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次1
第一章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特点1
一、区域环境的过渡性1
(一)气候过渡性明显1
(二)地貌的过渡性2
(三)土壤的过渡性4
(四)植被的过渡性质4
二、人类活动在历史时期对环境演变的影响6
(一)气候的波动性明显且日趋旱化8
(二)天然植被破坏,地面裸露程度增加,地形破碎严重8
(三)土壤侵蚀加剧9
三、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10
第二章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演变12
一、1万年以来的气温变化序列12
(一)过去工作的回顾12
(二)重点研究区及地层剖面14
(三)典型剖面气温变化信息的定量分析17
(四)综合校正与气温曲线19
(五)结论与讨论22
二、距今2500年来的降水变化23
三、距今2500年来的自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24
第三章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动态监测25
一、自然地理背景及基本资料预处理25
(一)监测区自然地理背景25
(二)基本资料及预处理26
(一)基本资料处理32
二、环境动态监测的技术与方法32
(二)以植被类型为基础的遥感动态监测分区单元33
(三)动态监测模型的建立35
三、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1988~1993年)38
(一)各旗县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点38
(二)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的时空变化41
四、地表植被类型、监测、水分状况对植被环境影响分析53
一、基本环境因素及其与风蚀沙化的关系62
第四章风蚀沙化62
(一)风力对风蚀沙化的影响63
(二)气候干燥度对风蚀沙化的影响65
(三)地面组成物质对风蚀沙化的影响66
(四)风蚀沙化自然形成因素的综合分析——风蚀沙化脆弱度69
二、人为活动与风蚀沙化的关系71
(一)风蚀沙化过程的数学模型71
(二)晋陕蒙接壤区风蚀沙化过程中人为作用的定量分析72
三、风蚀沙化的现状及对区域开发的危害75
(一)风蚀沙化的强度类型划分75
(二)风蚀沙化分区76
(三)风蚀沙化指数及风沙环境评价78
四、风蚀沙化对区域开发的危害80
(一)风蚀沙化的危害方式80
(二)风蚀沙化对区域开发的危害程度80
五、区域经济开发引起的风蚀沙化变化87
(一)全区范围内风蚀沙化逆转87
(三)风蚀沙化千万的经济损失估价87
(二)重点开发项目地区沙化扩展88
(三)无治理对策条件下风蚀沙化对区域开发危害的经济估价91
第五章水土流失92
一、现代侵蚀环境的形成92
二、侵蚀的环境效应92
(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93
(三)对水利及交通的影响94
(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94
(四)对下游河道的影响95
三、侵蚀产沙类型及指标体系95
(一)侵蚀产沙类型区的划分96
(二)侵蚀产沙指标体系96
(三)指标的数值化96
四、侵蚀强度空间分异100
(一)侵蚀产沙强度的确定100
(一)区域开发概况103
五、区域开发对侵蚀产沙可能产生的影响103
(三)侵蚀分区103
(二)侵蚀产沙强度的空间分异及其原因103
(二)开发对侵蚀的影响105
(三)开矿对黄河泥沙的影响105
第六章土地退化108
一、土地退化现状108
二、土地退化的环境效应113
(一)土地退化综合因子指标的选择126
三、土地退化与逆转预评预测126
(二)土地退化与进化预测127
四、土地退化程度评价131
(一)土地退化评价体系131
(二)土地退化程度评价131
第七章环境污染137
一、区域环境污染特征137
二、污染源排放137
(一)大气污染源排放137
(二)废水污染源排放141
(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143
(四)污染源治理途径145
三、环境污染现状分析146
(一)大气污染现状146
(二)主要河流污染现状147
(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48
(四)油田开发对生物栖息环境的影响151
(五)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综合影响评价151
(一)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废水安全排放量152
四、环境保护对策152
(二)接壤区环境保护目标与总量控制154
第八章土地破坏与土地复垦162
一、工矿业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162
二、土地破坏类型与土地复垦163
(一)土地破坏类型163
(二)待复垦土地面积163
(二)复垦规划165
(一)分布规律165
三、待复垦土地的分布规律与复垦规划165
四、土地复垦的投资概算168
第九章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71
一、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71
二、区域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因素分析172
三、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73
四、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176
(一)生态环境脆弱176
(二)先天的地形要素178
(三)植被要素指标179
(四)土地沙漠化指标与风、水蚀间关系179
(五)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181
(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迭加、相互作用,是环境恶化的又一重要原因183
五、不同类型区的环境评价186
第十章区域环境整治对策188
一、环境整治现状188
(一)取得的成就及采用的对策188
(二)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190
二、环境整治原则和战略布局191
(一)环境整治原则191
(二)环境综合治理的战略本局192
三、环境整治对策192
(一)制定本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192
(二)农业人口转化的推行193
(三)环境及环境整治的政策及管理的实施194
(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坝系农业的施行194
(五)土地退化的治理196
(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97
(七)农田沙害的治理199
(八)流沙治理202
(九)飞播的推广应用204
(十)沙地适宜植被覆盖度的确定205
四、环境整治前景分析207
(一)环境整治预测207
(二)综合治理所需经费评估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