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扎兰屯市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扎兰屯市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650112.jpg)
- 扎兰屯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董联声,张海田) 著
- 出版社: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ISBN:753061475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271页
- 文件大小:205MB
- 文件页数:1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扎兰屯市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建置区划3
第一章 建置沿革3
第二章 行政区划5
第一节 1929~1949年行政区划5
第二节 1950~1954年行政区划7
第三节 1955~1957年行政区划9
第四节 1958~1983年行政区划10
第五节 1984~1990年行政区划12
第三章 街道办事处、乡镇简介19
第一节 乡镇简介19
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简介32
卷二 自然环境37
第一章 地质37
第一节 地层37
第二节 构造39
第三节 侵入岩41
第二章 地貌42
第一节 地貌劳力42
第二节 地貌类型45
第三节 地貌分区48
第三章 气候物候54
第一节 气候54
第二节 物候59
第四章 水文63
第一节 地表水63
第二节 地下水69
第五章 土壤71
第一节 土壤分布71
第二节 土壤类型72
第六章 植被74
第一节 植被类型75
第二节 植被分区77
第七章 自然资源77
第一节 土地资源77
第二节 森林资源78
第三节 草场资源78
第四节 水资源81
第五节 野生植物资源82
第六节 野生动物资源85
第七节 矿产资源93
第八章 灾害100
卷三 人口107
第一章 人口变化107
第一节 人口增加107
第二节 人口减少108
第三节 人口分布110
第二章 人口构成113
第一节 性别构成113
第二节 年龄构成114
第三节 文化程度构成116
第四节 职业构成116
第五节 民族构成117
第三章 人口普查118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118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118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118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119
第四章 人口控制119
第一节 机构119
第二节 政策119
第三节 优生优良121
第四节 节育绝育122
卷四 国民经济综述127
第一章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128
第一节 三年恢复时期(1950~1952)128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129
第三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130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1963~1965)132
第五节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133
第六节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1975)134
第七节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136
第八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138
第九节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140
第二章 经济指标142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142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144
第三节 国民收入145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147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147
第三章 经济结构151
第一节 所有制产值结构151
第二节 产业结构152
第三节 商品流通结构155
第四节 收入和分配结构156
第五节 积累与消费结构158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159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160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60
第二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62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建设173
第一节 试验区建设优惠政策173
第二节 试验区建设战略方针173
第三节 试验区建设成果173
卷五 农业179
第一章 机构1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9
第二节 服务机构179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181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181
第二节 东北沦陷时期土地制度181
第三节 土地改革182
第四节 农业互助合作182
第五节 人民公社184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85
第三章 生产条件186
第一节 农业人口与劳动力186
第二节 土地开发187
第四章 农业生产190
第一节 耕作制度190
第二节 主要作物品种及产量191
第五章 农技农艺199
第一节 种子199
第二节 肥料200
第三节 技术推广201
第四节 蔬菜保护地育苗与栽培202
第五节 农作物高产攻关204
第六章 植保植检204
第一节 农物作病虫害及其防治204
第二节 化学除草207
第三节 植物检疫207
第七章 农业机构208
第一节 农机具208
第二节 农机管理209
第八章 农田基本建设210
第一节 工程建设210
第二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211
第三节 生态农业建设211
第九章 农牧场212
第一节 国营农牧场212
第二节 家庭农场218
第十章 农业区划219
第一节 西北部中低林木结合区219
第二节 中部低山农牧林结合区220
第三节 东南部低山丘陵农业区220
第四节 中部市郊低山川地副食品蔬菜生产区220
卷六 林业225
第一章 市属林业225
第一节 森林树处分布225
第二节 机构225
第三节 护林防火229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233
第五节 林政管理234
第六节 营林管理235
第七节 多种经营239
第二章 盟属林业240
第一节 柴河林业局240
第二节 南林林业局242
第三章 外驻林业245
第一节 绰尔林业局所属林场245
第二节 阿尔山林业局所属林场246
第三节 扎兰屯铁路林场246
卷七 畜牧业251
第一章 机构2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1
第二节 基层站251
第二章 草场252
第一节 草场调查252
第二节 草场建设253
第三节 草原管理254
第三章 饲养管理254
第一节 放养方式254
第二节 棚圈建设255
第三节 饲料加工255
第四章 畜禽种类256
第一节 家畜种类256
第二节 家禽种类260
第五章 家畜改良262
第一节 牛262
第二节 绵羊262
第三节 马263
第六章 疫病防治264
第一节 传染病264
第二节 寄生虫病268
第三节 代谢、中毒病269
第四节 兽医卫生检疫270
第七章 畜禽产品271
第一节 产品产量271
第二节 产值比重272
卷八 副业277
第一章 养殖业277
第一节 养鱼277
第二节 养蜂278
第三节 养兔279
第二章 食用菌培植业279
第三章 采集业279
第四章 种植业280
第一节 白瓜籽280
第二节 黄烟280
第三节 瓜类281
第四节 果树栽培281
第五章 马铃薯淀粉加工282
第一节 粉条282
第二节 马铃薯演粉坨282
第六章 蚕业284
第一节 机构284
第二节 蚕业资源284
第三节 蚕业生产285
第四节 柞蚕生产技术286
第五节 柞蚕品种287
卷九 水利291
第一章 机构2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91
第二节 基层机构291
第二章 农田水利工程292
第一节 蓄水工程293
第二节 灌溉工程294
第三节 排涝工程297
第三章 防汛300
第一节 汛情300
第二节 防汛组织302
第三节 防洪工程303
第四节 防洪清障307
第四章 水土流失及治理307
第一节 水土流失307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309
第三节 水土流失观测309
第五章 水利经费312
第一节 水利工程费用312
第二节 水费征收313
第三节 投资效益313
卷十 乡镇企业318
第一章 经营形式318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319
第二节 村办企业319
第三节 联办企业319
第四节 个体企业320
第二章 产业结构322
第一节 农业322
第二节 工业322
第三节 建筑业326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327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327
卷十一 工业332
第一章 经营体制332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332
第二节 国营工业333
第三节 集体工业335
第二章 管理机构339
第一节 国营工业管理机构339
第二节 二轻工业管理机构339
第三章 工业门类340
第一节 食品工业340
第二节 造纸印刷工业344
第三节 冶金机构工业346
第四节 纺织工业350
第五节 服装鞋革工业353
第六节 木材工业354
第七节 建材工业356
第八节 医药工业359
第九节 化学工业360
第十节 其它工业362
第四章 工业企业与名优产品选介364
第一节 国营工业企业选介364
第二节 二轻工业企业选介368
第三节 名优产品选介371
卷十二 电力381
第一章 发电381
第一节 发电厂发电381
第二节 热电厂发电供热382
第三节 企业自备电站发电383
第二章 供电用电384
第一节 供电384
第二节 用电387
第三章 农电389
第一节 农村供电389
第二节 主要输变电工程390
第三节 农电营业管理391
卷十三 交通395
第一章 公路395
第一节 道路395
第二节 公路与养护402
第三节 桥涵406
第四节 公路运输409
第二章 铁路414
第一节 线路修建414
第二节 客货运输415
第三章 空运水运417
第一节 空运417
第二节 水运417
卷十四 邮电421
第一章 机构421
第二章 邮政422
第一节 邮路422
第二节 投递422
第三节 邮件423
第四节 汇兑424
第五节 报刊发行424
第六节 机要通信424
第三章 电信425
第一节 电话425
第二节 电报426
第四章 邮政储蓄 集邮427
第一节 邮政储蓄427
第二节 集邮428
卷十五 商业438
第一章 管理与经营机构438
第二章 百货商品采购供应440
第一节 商业购进441
第二节 商品销售442
第三章 纺织商品采购供应446
第一节 商品购进446
第二节 商品销售447
第四章 糖业烟酒副食品采购供应448
第一节 商品购进448
第二节 商品销售449
第三节 蔬菜购销450
第五章 五交化商品采购供应451
第一节 商品购进451
第二节 商品销售452
第六章 食品购销455
第一节 食品收购455
第二节 食品销售457
第七章 饮食服务业459
第一节 管理机构459
第二节 经营管理459
第三节 饮食业461
第四节 服务业461
第八章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463
第一节 经营机构463
第二节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463
第九章 土产品采购供应465
第一节 经营机构465
第二节 土产品购销466
第十章 畜产品收购销售468
第一节 经营机构468
第二节 畜产品购销469
第十一章 物资采购供应470
第一节 经营机构470
第二节 物资采购供应472
第十二章 煤炭供应476
第一节 经营机构476
第二节 煤炭供应476
第十三章 木材购销477
第一节 经营机构477
第二节 木材购销478
第十四章 农机具采购供应479
第一节 经营机构479
第二节 农机具购销479
第十五章 石油购销480
第一节 经营机构480
第二节 计划管理481
第三节 石油购进482
第四节 石油供应销售482
第十六章 烟草购销与专卖483
第一节 经营机构483
第二节 烟草购销484
第三节 烟草专卖485
第十七章 食盐购销486
第一节 经营机构486
第二节 食盐调运486
第三节 食盐供应487
第四节 食盐粉碎与加碘487
第十八章 医药采购供应488
第一节 经营机构488
第二节 医药采购供应489
第十九章 供销合作商业4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92
第二节 经营与管理492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494
第二十章 外贸产品收购出口495
第一节 经营机构495
第二节 外贸产品收购与出口495
第二十一章 集体与私营个体商业499
第一节 集体商业499
第二节 私营与个体商业499
第二十二章 集市贸易504
第一节 集市504
第二节 贸易505
卷十六 粮油购销509
第一章 经营管理机构509
第二章 粮油征购510
第一节 粮食收购510
第二节 油脂油料收购513
第三章 粮油销售518
第一节 农村粮油销售518
第二节 城镇粮油供应520
第三节 粮油贸易525
第四章 粮油调拨运输528
第一节 调出调入528
第二节 铁路运输529
第三节 公路运输530
第五章 粮油进出口533
第一节 粮油进出口533
第二节 大豆出口534
第六章 粮油储存535
第一节 仓库建设535
第二节 潮粮烘干晾晒537
第三节 “四无”粮仓(库)建设539
第四节 粮油检验540
卷十七 城建 环保545
第一章 城乡建设545
第一节 市政建设545
第二节 公用事业546
第三节 房屋建设与管理549
第四节 园林绿化553
第五节 城市公共环境卫生554
第六节 村镇建设554
第七节 管理机构555
第二章 建筑业556
第一节 建筑队伍556
第二节 建筑技术557
第三章 环境保护560
第一节 环境管理561
第二节 污水治理562
第三节 消烟除尘563
第四节 综合利用564
卷十八 旅游567
第一章 旅游景点567
第一节 吊桥公园风景区567
第二节 秀水风景区570
第三节 断桥风景区571
第四节 明月长堤景点571
第五节 紫河风景群572
第六节 大小孤山风景区574
第七节 喇嘛山风景区574
第八节 人文景观575
第二章 服务条件576
第一节 交通576
第二节 通讯576
第三节 接待577
第四节 购物577
第三章 旅游项目578
卷十九 财税583
第一章 财政583
第一节 机构583
第二节 管理体制583
第三节 财政收入584
第四节 财政支出588
第五节 综合计划592
第六节 财政管理597
第七节 乡镇财政603
第二章 税务606
第一节 机构606
第二节 税制 税种 税率607
第三节 税收612
第四节 税务征管614
第五节 税收检查与处罚615
卷二十 金融619
第一章 货币619
第二章 当铺620
第三章 金融管理621
第一节 发行出纳管理621
第二节 工资基金管理623
第三节 利率管理624
第四节 结算管理631
第五节 债券管理631
第四章 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633
第一节 伪满中央银行扎兰屯支行与西北银行扎兰屯支行633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扎兰屯市支行633
第三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扎兰屯市支行641
第四节 中国工商银行扎兰屯市支行645
第五节 中国农业银行扎兰屯市支行651
第六节 中国银行扎兰屯支行661
第七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扎兰屯市支公司661
卷二十一 综合管理667
第一章 计划统计667
第一节 计划管理667
第二节 统计668
第二章 审 计670
第一节 机构670
第二节 国家审计671
第三节 内部审计674
第四节 社会审计675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676
第一节 机构676
第二节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677
第三节 商标注册管理68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685
第五节 集市贸易管理686
第六节 经济案件查处687
第四章 物价管理689
第一节 机构689
第二节 管理与监督检查689
第三节 零售物价水平与价格补贴691
第四节 主要商品价格与比价692
第五节 农产品成本调查701
第五章 技术监督702
第一节 机构702
第二节 计量703
第三节 标准化707
第四节 质量监督检查708
第六章 土地管理710
第一节 机构710
第二节 地籍管理710
第三节 土地开发711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712
第五节 土地法制管理712
卷二十二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717
第一章 早期活动71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扎兰屯市(布特哈旗)委员会718
第一节 机构718
第二节 主要领导人720
第三节 基层组织721
第三章 党员代表会议和党员代表大会723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723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724
第四章 组织工作725
第一节 组织建设725
第二节 干部管理732
第三节 制度建设735
第四节 档案管理735
第五章 宣传工作736
第一节 社会宣传736
第二节 理论教育738
第三节 党员教育739
第四节 新闻管理与通联工作741
第六章 统战工作742
第一节 民族工作742
第二节 宗教工作744
第三节 对台工作745
第四节 民主人士工作746
第七章 老干部工作747
第一节 离休干部队伍747
第二节 离休干部政治待遇748
第三节 离休干部生活待遇748
第四节 各项活动750
第五节 离休干部作用751
第八章 政策研究工作751
第一节 经济战略研究751
第二节 调查研究752
第三节 理论研究753
第九章 党校教育754
第一节 机构754
第二节 师资队伍754
第三节 理论与教学研究754
第四节 党员、干部培训755
第五节 成人教育757
第十章 精神文明建设759
第一节 机构759
第二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759
第三节 文明市民教育和文明市建设760
第十一章 纪律检查760
第一节 机构760
第二节 主要领导人761
第三节 案件查处761
第四节 案件审查763
第五节 复查甄别763
第六节 信访接待764
卷二十三 政权 政协769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769
第一节 代表选举769
第二节 公民参选769
第三节 例会770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781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784
第二章 政府785
第一节 雅鲁县行政公署785
第二节 伪满布特哈旗行政公署786
第三节 扎兰屯解放委员会787
第四节 雅鲁县政府788
第五节 扎兰屯市(布旗人民政府)789
第三章 人民政协805
第一节 机构805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806
第三节 委员活动形式811
第四节 政治协商812
第五节 民主监督813
第六节 “三胞”工作814
第七节 咨询服务814
第八节 委员学习815
第九节 文史资料征集816
卷二十四 群众团体821
第一章 工会821
第一节 机构821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821
第三节 组织建设822
第四节 民主参与、管理与监督824
第五节 技术协作、劳动保护826
第六节 劳模表彰827
第七节 生活、女工和法律工作827
第八节 宣传教育工作829
第九节 文化宫活动830
第二章 共青团831
第一节 机构831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831
第三节 组织建设833
第四节 宣传教育834
第五节 经济建设专项活动836
第六节 少先队工作837
第三章 妇 联838
第一节 机构838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839
第三节 组织建设839
第四节 宣传教育840
第五节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843
第六节 儿童、少年工作844
第七节 主要活动845
第四章 其他群众组织846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运动联合会驻扎兰屯各级组织846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847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848
第四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849
第五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849
卷二十五 劳动 人事 监察853
第一章 劳动853
第一节 机构853
第二节 工人853
第三节 劳动保护、保险857
第四节 社会统筹保险859
第五节 劳动争议仲裁860
第六节 劳动就业861
第七节 乡镇(社队)企业职工863
第二章 工资奖金补贴864
第一节 工资864
第二节 奖金866
第三节 补贴及津贴867
第三章 人事869
第一节 机构869
第二节 干部队伍869
第三节 干部管理873
第四节 干部制度875
第五节 编制877
第四章 行政监察879
第一节 机构879
第二节 信访880
第三节 监察880
第四节 审理881
卷二十六 民政885
第一章 管理机构885
第二章 拥军优抚885
第一节 拥军885
第二节 优待886
第三节 抚恤887
第四节 安置889
第三章 救济与扶贫890
第一节 救灾890
第二节 贫困户救济891
第三节 扶贫892
第四章 社会福利893
第一节 孤老、孤儿供养893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安置893
第五章 基层组织建设894
第一节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894
第二节 城镇居民委员会建设894
第六章 殡葬改革895
第七章 婚姻登记896
第一节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896
第二节 登记896
第八章 收容遣送897
第九章 地名普查898
卷二十七 公安司法903
第一章 公安903
第一节 机构903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907
第三节 看守、预审909
第四节 户政管理910
第五节 特种行业管理910
第六节 枪支弹药与危险品管理911
第七节 治安管理处罚911
第八节 经济文化保卫912
第九节 交通安全管理912
第十节 火灾消防913
第十一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和非法宗教活动914
第十二节 禁毒、禁赌、禁娼915
第十三节 保安服务915
第二章 检察917
第一节 机构917
第二节 刑事检察918
第三节 劳改、监所检察920
第四节 法纪检察922
第五节 经济检查922
第六节 信访、控告、申诉924
第七节 调查研究924
第三章 审判925
第一节 机构925
第二节 刑事审判928
第三节 民事审判931
第四节 经济审判932
第五节 行政审判933
第六节 告诉、申诉和复查933
第七节 执行934
第八节 审判制度934
第四章 司法行政935
第一节 机构935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935
第三节 公证、律师936
第四节 人民调解937
第五节 基层法律服务937
第五章 劳动改造938
第一节 机构938
第二节 罪犯改造938
卷二十八 军事943
第一章 兵役制度943
第一节 旧兵役制度943
第二节 新中国兵役制度944
第二章 驻军945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驻军945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驻军948
第三章 地方武装950
第一节 黑龙江省保安队警备21营950
第二节 蘑菇气抗日救国军950
第三节 雅鲁县保安队951
第四节 地方自卫武装951
第五节 大河湾公安大队952
第六节 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1、6、7旅952
第七节 国民党兴安地区光复军953
第八节 扎兰屯地方人民自卫大队953
第九节 布旗自卫大队954
第十节 纳盟公安大队954
第四章 人民武装部954
第一节 机构954
第二节 主要工作956
第五章 民兵957
第一节 组织957
第二节 军事训练958
第三节 武器装备959
第四节 重要活动959
第六章 战备与人民防空960
第一节 机构960
第二节 战备961
第三节 人防工程961
第七章 兵事纪略962
第一节 东北民众救国军扎兰屯抗战962
第二节 抗联三支队济沁河遭遇战964
第三节 东蒙自治军2旅齐齐哈尔乡伏击战964
第四节 萨马街伏击战965
第五节 “寡妇屯”事件965
第六节 萨马街惨案965
第七节 林景泉独战众土匪966
第八节 蘑菇气5民兵与土匪遭遇战967
第九节 清剿土匪斗争967
卷二十九 教育973
第一章 私塾973
第二章 幼儿教育974
第三章 小学教育976
第四章 中学教育981
第五章 中等专业和技工学校教育985
第六章 师范教育989
第一节 沿革989
第二节 见习与实习991
第七章 职业教育992
第八章 民族教育99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教育99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教育997
第九章 成人教育1000
第一节 农民教育1000
第二节 职工干部教育1001
第十章 其他教育1003
第一节 外侨教育1003
第二节 盲聋哑人教育1003
第十一章 教 师1004
第一节 教师队伍1004
第二节 教师培训1005
第十二章 勤工俭学1006
第十三章 教育经费1007
卷三十 科学技术1011
第一章 机构队伍1011
第一节 管理机构1011
第二节 科研机构1011
第三节 市属科技队伍1016
第四节 学术团体1017
第二章 科普活动1018
第一节 科普宣传1018
第二节 科技培训1018
第三章 科学技术研究1020
第一节 科研项目1020
第二节 科研成果1022
第三节 农村能源开发1030
第四章 地震测报1033
第一节 地震监测1033
第二节 震情1033
第五章 水文事业1035
第一节 水文站网建设1035
第二节 水文测验项目1035
第三节 水文情报与预报1036
第四节 水文科技成果1036
第六章 气象工作1036
第一节 机构1036
第二节 气象业务1037
卷三十一 文化1041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1041
第一节 文化馆、站1041
第二节 图书馆、室1042
第三节 书店1046
第四节 艺术表演团体1048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1050
第二章 文学艺术1052
第一节 文学创作1052
第二节 戏剧、曲艺1054
第三节 音乐、舞蹈1056
第四节 美术、书法、摄影1057
第三章 文物古迹1059
第一节 古遗址1059
第二节 革命文物1060
第三节 其他文物1061
第四节 出土文物1062
第四章 诗文1063
第三十二 新闻 档案 史志1073
第一章 广播电视1073
第一节 机构1073
第二节 有线广播1075
第三节 无线广播1077
第四节 微波传送1078
第五节 电视1078
第六节 新闻管理1080
第七节 音像管理1081
第二章 报纸108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报108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报纸1083
第三章 档案管理1084
第一节 机构1084
第二节 馆藏1084
第三节 档案利用1085
第四节 档案编研1085
第五节 企业管理升级1085
第四章 史志编纂1086
第一节 机构1086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1086
第三节 党史研究及成果1087
卷三十三 卫生1091
第一章 机构10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1091
第二节 预防机构1091
第三节 医疗机构1093
第二章 公共卫生1098
第一节 食品卫生1098
第二节 环境卫生1099
第三节 饮水卫生1100
第三章 疫病防治1101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1101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1103
第三节 其他疾病防治1109
第四章 保健1111
第一节 妇女保健1111
第二节 儿童多发病防治1112
第三节 中小学生保健1113
第四节 婚姻保健1113
第五章 医疗1114
第一节 中蒙西医医疗1114
第二节 病床1119
第六章 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1120
第一节 公费医疗1120
第七章 药品检查与药政管理1121
卷三十四 体育1127
第一章 群众体育1127
第一节 职工体育及竞赛1127
第二节 农村体育1129
第三节 老年体育1130
第二章 学校体育1131
第一节 体育教学1131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1133
第三节 业余体校1134
第三章 民族体育1134
第一节 达翰尔族体育1134
第二节 蒙古族体育1136
第三节 朝鲜族体育1137
第四章 体育竞赛1138
第一节 场地设施1138
第二节 旗(市)办运动会1140
第三节 参加区(省)级以上运动会1142
第四节 人材输送1144
卷三十五 民族宗教1147
第一章 民族1147
第一节 蒙古族1148
第二节 汉族1149
第三节 鄂温克族1154
第四节 鄂伦春族1156
第五节 达斡尔族1160
第六节 朝鲜族1163
第七节 回族1165
第八节 其他民族1166
第二章 民族事务工作1166
第一节 机构1166
第二节 民族团结表彰1167
第三节 蒙古语文工作1167
第四节 民族扶贫1168
第三章 宗教1168
第一节 道教1169
第二节 佛教1169
第三节 东正教1170
第四节 基督教1171
第五节 天主教1171
第六节 伊斯兰教1172
卷三十六 人物荣誉1177
第一章 人物1177
第一节 人物传1177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1199
第三节 已故副处级以上干部名录1201
第二章 荣誉1202
第一节 先进集体1202
第二节 先进个人1208
卷三十七 大事记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