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曾国藩宦海密谈录 与心腹幕僚赵烈文的九十九次倾心交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曾国藩宦海密谈录 与心腹幕僚赵烈文的九十九次倾心交谈](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551250.jpg)
- 史林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780120672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近代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曾国藩宦海密谈录 与心腹幕僚赵烈文的九十九次倾心交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首任两江总督时期 咸丰十一年(1861)~同治二年(1863)1
1. 曾国藩与士兵同起卧;如何了结天下大乱的局面1
2. 曾国藩两次弹劾李元度的始末7
3. 曾国藩请赵烈文做幕僚,写信将他介绍给左宗棠13
4. 巧妙处理“皇室”微服私访事件;水师大将杨载福治军有方15
5. 赵烈文上万言书提出多项建议,受到曾国藩的极大肯定21
6. 左宗棠与曾国藩的关系如何由热变冷45
7. 钦差大臣如此“治军”;从湘军营垒看其成功所在49
8. 赵烈文应允做管理洋务的幕僚;曾耀先献“悖谬之辞”而被杀55
9. 江忠源有顾念家乡之情;湖南有人将湘军水师的设立归功于己59
10. 与外国人打交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左宗棠与多隆阿可以胜任62
11. 狡诈的胡雪岩,向浙江巡抚王有龄进言,致使绍兴失守66
12. 人心不平,恐怕还会有波澜;担当重任者不能和衷共济尤为可怕70
13. 考察湘军金陵大营,目睹一路难民情景72
14. 请赵烈文做曾国荃的高参;国家褒扬死难的人不应过细苛求75
15. 曾国荃出资刊刻《王船山遗书》;向李鸿章要银两援助金陵大军79
16. 曾国荃因频繁上奏受朝廷斥责,曾国藩请赵烈文速去劝解83
17. 李鸿章写信敦促曾国荃快速攻打金陵,以免被外国人抢功88
18. 赵烈文称赞曾国荃一定能成大事,叮嘱他刚柔互用90
19. 曾国藩和李鸿章争夺黄翼升;李鸿章请老师教训他的弟弟94
20. 大将用“北窜”恐吓朝廷;沈葆桢称赞曾国藩是“一代伟人”98
攻破金陵前后 同治三年(1864)~同治四年(1865)101
21. 左宗棠写信指责曾国藩,曾国藩调侃相答101
22. 因为与沈葆桢争饷,曾国藩深感“寸心难安”107
23. 权力越大,遭受的猜忌越多;地方大员都在朝廷里找靠山116
24. 攻克杭州后的劫难,左宗棠有欺诈之嫌123
25. 李鸿章不去金陵抢功,大臣都为自己打算盘126
26. 身处功名时,曾国藩上书的手段最值得玩味130
27. 曾国荃用激将法破城,亲自改写奏折;不想把李秀成之事告诉长兄136
28. 曾国荃对将李秀成囚送京城大怒不已,赵烈文在狱中与李秀成长谈142
29. 目睹湘军在金陵烧杀抢劫148
30. 曾国藩打算就地处死李秀成,商讨如何向朝廷奏报洪秀全之死150
31. “伪城甚大”的奏报引起斥责;朝中没有靠山,将帅就不能在外面立功153
32. 就地处死李秀成;曾国荃说自己没学问,想退出官场158
33. 朝廷令曾国藩将金陵宝物上缴,富将军查看李秀成真相166
34. 赵烈文以水喻人,并举唐朝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不同归宿来婉劝曾国荃169
35. “小钦差”探望曾国荃,曾国荃读长兄写的祝寿诗痛哭失声177
36.曾国藩将两江总督大印交给李鸿章,赵烈文建议他向朝廷上书185
37. 赵烈文力陈曾国荃此时不宜出山;曾国藩举荐赵烈文出去做官189
38. 曾国藩与赵烈文商讨北上剿捻的对策193
再任两江总督时期 同治六年(1867)~同治七年(1868)196
39. 筹集资金的利弊得失,横征暴敛与丧失江山196
40. 曾国荃上书弹劾官文始末201
41. 立言与立功是两个途径,兼有的人非常少;大儒朱熹未必能做事205
42. 文章与国家的命运相关,今天录取的人材一代不如一代207
43. 身处逆境和顺境时,都有不怕死的劲头;曾国藩想读佛学的书,但不得要领209
44. 官文和胡林翼并非真诚相交;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当时名人的个性特点211
45. 曾国藩说他打下天京后至今已经历七次弹劾,都用耐力顶了过来216
46. 一个地域的盛衰,受地运与风气影响222
47. 曾国藩看到大局日坏,希望自己速死;赵烈文讲解佛教典籍,请老师超脱225
48. 伪学术毒害社会,巧官吏祸患国家;当大官的不要想着身价财产的积聚229
49. 对身当大局者,不应掣肘232
50. 第一等人才最为难得,顺境多的人难以经受大风浪;大英豪不为命运所左右237
51. 做大事的人都是用心而又有个性者;曾国荃的失误在于用人不出家乡范围244
52. 天下为士大夫所掌握,宋明两朝因此而亡,清朝遏制舆论成一朝家法249
53. 交情离合这件事最关紧要,左宗堂始终不肯与曾国藩和好251
54. 大清灭亡恐怕不出五十年,并且不会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257
55. 成就大事人事占四分;宋代第一等人物的成就有限;和世俗文法战用去很大精力261
56. 如何减轻商民的负担,查处贪污中饱的办法269
57. 居高位的人要经常称量自己;郭嵩焘的“大作为”如何惹得声名狼籍271
58. 为减免税负,曾国藩四次和下属交涉282
59. 清朝是否会很快亡国,恭亲王、慈禧等人能否驾驭越来越乱的局势284
60. 曾国藩做事规矩准绳不差毫厘;因缺少志同道合的人而难有长久之计291
61. 曾国藩不相信轮回之说;人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要不为所动295
62. 曾国藩在家为父亲服丧时,曾用“神灵”预卜吉凶297
63. 寻求人材的奥妙实在太多,有才能的人沉于下僚最可叹299
64. 历尽多年艰难终于成功;曾国藩说他像一棵耙子,成为无数利剑射中的目标301
65. 曾国荃成就大功何以不为世人所容,攻打天京时是否发了大财306
66. 吏治不良时惟恐当官的不好名310
67. 曾国藩习惯于做事精细;称把早死看作快乐的事311
68. 将来的麻烦事还是要落到我的头上;有二种办法能够对付捻军313
69. 身居高位二十年,对国家大政不着一字;是非不明的情况已经很久了316
70. 如果出现中兴的局面,我的作为就值得;成功是被逼出来的,我本来想做学问家319
71. 乐善好施乃君子所为325
72. 我死后也难免要遭别人代笔这一劫;盖棺论未定时,望足下主持公道327
73. 湘、淮两军的发展始末,足下洞若观掌329
74. 李鸿章用人颇有一套;王船山即使得高位也未必能治国安民332
75. 孙权也用权术,但气象比曹操好;我的“运气口袋”之说被足下解释到家了340
76. 地方大吏风光无限;除非圣贤,人都被环境所左右;勇于做事的人都有大欲望343
77. 人处窘迫时,必须要有胸襟;择人交友不可不慎;给足下讲一个大笑话349
78. 天下人的饭碗,万万不能没有;具备三个条件才能说中国有人;中国的祸患在俄罗斯和日本;353
79. 早年只想当个教书先生;曾国荃不拘小节而招怨;卸任志愿不改,对盛德有损害358
80. 我向来以日记代替家信371
81. 地势风水的事例;今年的举人不如以前373
82. 整顿吏治成为上司发财的借口;人世间要精通的事情有虚与实二个方面375
83. 我与李鸿章势同一家,丁日昌再磨练二十年能成为清流379
84. 主考官写错别字;江南大营各位将领失败的内幕383
85. 中央与地方同心协力,中兴就在希望;国运的长短不完全在于国势的强弱384
86. 儒佛道都从“静”字入手收敛身心,曾国藩要练静摄之法386
87. 朝政明朗时再决定去留;最痛心朝廷不重视边疆事务388
88. 与曾国荃谈论佛道及养生之法389
89. 中华无人出使,越发让外国人轻视,修改签约的事,进内地传教等三条应该答应390
90. 沈葆桢不知如何坠入左宗棠的圈套;心术正的人不会做出格的事392
91. 外国商人比中国奢华的多少倍,防备洋人,只有李鸿章一军可以一战395
92. 为官者把官位当成自己的产业,官员习气难改;在上者要心如明镜397
93. 身处高位要有大作为;让有知识的人衣食无忧意义重大400
94. 河道安澜比救灾不知要好多少倍,康熙时治河方案的大辩论值得思考402
95. 渔肉百姓最可怕;允许外国进入中国内地开矿的事关系重大404
总督直隶前后 同治七年(1868)~同治八年(1869)406
96. 因朝廷的信任减弱,曾国藩打算上书辞去直隶总督406
97. 曾国荃不能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为心腹在自己管辖的直隶安排位置412
98. 朝廷能否收回成命,让曾国藩留任两江总督;写史书的“春秋笔法”415
99. 朝廷中没有有作为的人,非常值得忧虑;全国贫瘠到这种程度,将来怎么立得住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