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传夫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2893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基础1
1.1 知识产权的实质1
1.1.1 从产权法角度看知识产权2
1.1.2 从民法角度看知识产权3
1.1.3 知识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4
1.2 知识产权定义7
1.2.1 知识产权的主体8
1.2.2 知识产权的客体8
1.2.3 知识产权的手续9
1.2.4 知识产权的性质9
1.3 知识产权的范围9
1.3.1 世界知识产权的规定10
1.3.2 巴黎联盟的观点10
1.3.3 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的规定11
1.3.4 世界贸易组织特征11
1.4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11
1.4.1 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11
1.4.2 知识产权是一种独占权11
1.4.3 与物权不同,知识产权是有期限性的权利12
1.4.4 知识产权属于特殊民事权利12
1.4.5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12
1.5 知识产权社会基础12
1.5.1 知识产权成立,首先起因于人类的精神需要13
1.5.2 经济的原因16
1.5.3 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原因17
1.6 知识产权的法律基础17
1.6.1 从事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17
1.6.2 公民享有因为自己的劳动产品而获利精神与物质财富利益的权利17
1.6.3 公民有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18
1.6.4 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获得的精神与物质利益是知识产权的基础18
1.7 知识产权的法律渊源18
1.7.1 直接渊源19
1.7.2 间接渊源22
1.8 高技术知识产权研究23
1.8.1 高技术知识产权研究的紧迫性23
1.8.2 高技术知识产权研究的目标与内容25
1.8.3 国内外高技术知识产权研究的趋势27
第二章 知识产权制度的目标33
2.1 传统时代的知识产权33
2.1.1 垄断权时代(17世纪以前)33
2.1.2 个人权利时代(16世纪中期至20世纪)35
2.1.3 国际权利时代(20世纪以来)37
2.2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制度38
2.3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影响的利益团体40
2.4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制度的目标42
2.4.1 保护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42
2.4.2 知识产权工业化目标45
2.4.3 平衡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47
2.5 知识产权制度的评价50
2.5.1 知识产权制度的目标53
2.5.2 知识产权制度的可施性58
2.5.3 知识产权制度的健壮性62
2.5.4 知识产权制度的兼容性64
第三章 高新技术与版权保护67
3.1 高新技术与著作权基本原则67
3.1.1 高新技术对作者身份原则的影响68
3.1.2 高新技术对保护思想的表达形式原则影响69
3.1.3 高新技术对“固定”原则的影响69
3.1.4 高新技术对平衡技术版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原则影响70
3.1.5 高新技术对版权国际保护原则的影响71
3.2 高新技术与著作权性72
3.2.1 独创性72
3.2.2 实用性77
3.2.3 固定性78
3.2.4 其他法定条件78
3.3 高新技术与著作权客体类型划分79
3.3.1 现行著作权法对著作权客体的划分79
3.3.2 高新技术对著作权客体的影响83
3.4 事实作品86
3.4.1 事实作品的结构86
3.4.2 图形作品87
3.4.3 信息作品89
3.4.4 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95
3.5 功能作品与工程设计图纸102
3.5.1 功能作品信息表达式102
3.5.2 工程设计图纸105
3.6 功能作品与计算机程序107
3.6.1 国际上加强软件著作权保护背景107
3.6.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内容与限制110
3.6.3 著作权归属与保护期112
3.6.4 侵犯软件著作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114
3.6.5 计算机程序版权保护的几个问题115
3.7 高新技术与著作权精神的权利123
3.7.1 署名权123
3.7.2 发表权124
3.7.3 修改权126
3.7.4 保护作品完整性权127
3.8 高新技术与财产权128
3.8.1 复制权128
3.8.2 表演权131
3.8.3 播放权131
3.8.4 展览权133
3.8.5 发行权134
3.8.6 出版权135
3.8.7 摄制权135
3.8.8 演泽权135
3.8.9 延续权136
3.8.10 许可使用权137
3.9 高新技术与相关权138
3.9.1 高新技术与出版者权138
3.9.2 高新技术与表演者权141
3.9.3 高新技术与录制者权144
3.9.4 高新技术与广播组织者权144
3.10 高新技术与著作权限制145
3.10.1 著作权时间限制145
3.10.2 著作权行使限制147
第四章 高新技术与专利权154
4.1 高新技术与专利制度154
4.1.1 用法律形式保护发明人的专有权155
4.1.2 科学审查156
4.1.3 公开通报156
4.1.4 国际交流156
4.2 高新技术与专利权客体156
4.2.1 发明157
4.2.2 实用新型165
4.2.4 高新技术对专利权客体的影响169
4.3 高新技术与专利性169
4.3.1 新颖性169
4.3.2 创造性172
4.4 专利申请文件177
4.4.4 请求书178
4.4.2 说明书180
4.4.3 权利要求书187
4.5 专利权程序192
4.5.1 申请程序192
4.5.2 审查程序195
4.5.3 其他程序197
4.6 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198
4.6.1 专利权的内容198
4.6.2 专利权的限制199
第五章 高新技术与商标权204
5.1 高新技术产业与商标制度204
5.2 商标的特征与功能206
5.2.1 商标的特征207
5.2.2 商标的功能208
5.3 商标的种类209
5.3.1 文字商标、图形商标、组合商标209
5.3.2 商品商标与服务商标210
5.3.3 制造商标销售商标210
5.3.4 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211
5.3.5 防御商标与联合商标213
5.3.6 驰名商标214
5.4 商标权215
5.4.1 商标权的概念215
5.4.2 商标权的内容216
5.4.3 商标权的法律特征216
5.4.4 商标权的原始取得的因素219
5.5 商标注册程序221
5.5.1 申请人221
5.5.2 商品分类224
5.5.3 申请商标注册提交的文件225
5.5.4 审查227
5.5.5 异议228
5.5.6 确定期限229
5.6 商标注册的绝对条件229
5.6.1 法律规定230
5.6.2 注册商标必须具备显著性特征232
5.6.3 特征化(Characteristics)问题235
5.6.4 特别的绝对条件236
5.7 商标注册的相对条件236
5.7.1 在先标记236
5.7.2 在先权利238
5.7.3 反淡化问题239
5.8 商标专用权的保护240
5.8.1 商标侵权的法律特征240
5.8.2 商标侵犯行为的法律特征242
5.8.3 商标侵犯权的行为的表现形式242
5.8.4 域名与商标权保护248
第六章 高新技术与商业秘密253
6.1 高新技术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253
6.1.1 专利与版权保护的弱点255
6.1.2 许多新技术达不到专利性要求255
6.1.3 高新技术保护要求特殊的时间效力256
6.1.4 商业秘密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极端重要256
6.2 商业秘密的特征257
6.2.1 技术秘密258
6.2.2 经营信息258
6.3 商业秘密的构成259
6.3.1 新颖性259
6.3.2 实用性260
6.3.3 保密性260
6.4 商业秘密的管理对象261
6.4.1 秘密信息管理261
6.4.2 对人的管理262
6.4.3 对供应商与转包商的管理263
6.5 高技术商业秘密管理策略263
6.5.1 设置商业秘密管理的专门职位263
6.5.2 建立切实可行的保密制度264
6.5.3 确定商业秘密管理265
6.5.4 雇员商业秘密管理266
6.5.5 与可能接近商业秘密的人签订保密协议266
6.5.6 聘请法律顾问267
6.5.7 公司中介人的商业秘密管理267
6.5.8 律师、会计、咨询机构268
6.6 认识高新技术对商业秘密和管理的影响269
6.7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271
6.7.1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272
6.7.2 诉讼技术272
第七章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途径276
7.1 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277
7.1.1 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277
7.1.2 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构成的要件277
7.1.3 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的形式和损害赔偿的范围279
7.2 侵犯知识产权的具体民事责任279
7.2.1 侵犯版权的民事责任279
7.2.2 侵犯专利权的民事责任280
7.2.3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民事责任280
7.2.4 侵犯商业秘密权的民事责任281
7.3 违约责任281
7.3.1 继续履行283
7.3.2 采取补救措施283
7.3.3 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284
7.4 侵犯知识产权刑事责任285
7.4.1 侵犯著作权刑事责任286
7.4.2 侵犯商标权刑事责任287
7.4.3 侵犯专利权刑事责任288
7.4.4 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责任288
7.5 知识产行政保护途径289
7.5.1 版权行政保护290
7.5.2 专利权与行政保护291
7.5.3 商标与商业秘密权的行政保护293
7.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知识产权行政管理296
7.6.1 保护的范围297
7.6.2 权利的归属297
7.6.3 知识产权实施、使用与转让298
7.6.4 版权与精神权利299
7.6.5 开发方向的其他义务300
7.6.6 仲裁与行政复议300
7.7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300
7.7.1 实施机构与保护范围302
7.7.2 备案制度303
7.7.3 申请保护304
7.7.4 调查和处理305
7.7.5 法律责任305
第八章 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行动选择307
8.1 企业策略307
8.1.1 建设企业法律基础设施307
8.1.2 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应用310
8.2 政府的策略319
8.2.1 以创立国家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政策目标320
8.2.2 建立政府部门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全用与协调机制321
8.2.3 协调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政策323
8.2.4 技术转移机制:政府在知识产权创新与转移中的作用324
8.3 立法目标327
8.3.1 知识产权法的健壮性328
8.3.2 知识产权法的可执行性329
8.3.3 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330
8.3.4 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兼容性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