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金融安全的法律保障 商业银行运行中的法律漏洞及其弥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金融安全的法律保障 商业银行运行中的法律漏洞及其弥补](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144252.jpg)
- 高晋康,唐清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8835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商业银行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金融安全的法律保障 商业银行运行中的法律漏洞及其弥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外资准入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法律控制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相关文献的梳理1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现状及不足2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现状2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6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法律制度的建构11
一、风险控制理念的创新11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制度设计12
第二章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合并中反垄断规则的重构 17
第一节 银行合并的发展趋势18
一、金融全球化下银行业集中的趋势18
二、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银行并购19
第二节 银行合并与反垄断法律制度20
一、企业合并与反垄断法的演进21
二、银行并购与反垄断法的发展22
三、银行合并中的反垄断法律制度24
四、反垄断法对银行业的除外规定27
五、美国对跨国银行并购的特殊控制28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银行合并的反垄断法趋势29
一、合并管制日趋放松29
二、反垄断政策从严格到宽松32
第四节 新金融安全观对银行合并的反垄断价值取向34
一、反垄断法价值取向的演进34
二、反垄断法价值目标的变化37
三、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价值取向与新自由主义基础39
四、新金融安全观下的反垄断法价值取向42
第五节 新金融安全观下的银行合并反垄断法制度构建45
一、反垄断法的对象和标准45
二、充分利用除外规定,加速发展我国银行业47
三、银行业行政垄断的正确认识48
四、保护和促进国内垄断性金融集团的竞争力49
五、反垄断法应具有域外适用的效力50
第三章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法律控制53
第一节 美国银行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定与实践55
一、《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简介和历史演化55
二、《联邦储备法》第23条对有关“银行关联交易”的三个重要要素的规定57
三、《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执行60
第二节 《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63
一、《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发展背景:从“状态限制”到“行为限制”63
二、《联邦储备法》第23条的理论基础66
第三节 我国建构银行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9
一、我国银行业对外关联关系产生的背景69
二、我国银行关联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反思70
三、完善我国银行关联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73
第四章 商业银行的股权比例与关联贷款的法律规制79
第一节 银行股权比例的观点81
一、股权集中观点81
二、股权分散观点83
三、股权适度集中的观点85
第二节 股权比例与关联贷款关系的质疑86
第三节 经验的证明:从数量标准到适格股东88
一、股权比例与关联授信关系的国际经验88
二、台湾地区的法律实践:严格限制到放松限制90
第四节 各国(地区)法定股权比例的比较研究92
一、单个股东出资比例的限制93
二、关联人出资比例的限制94
第五节 结论95
一、资本是症状而非原因95
二、从数量标准到“适格股东”标准96
三、银行股权比例限制的政策考虑97
第五章 商业银行次级债务的法律调控98
第一节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立法对我国金融改革的现实意义98
一、拓宽了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99
二、有助于我国银行业的全面改革和重组100
三、降低资本市场的冲击,提供安全的投资方式101
四、有助于银行债权初期市场的形成102
第二节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局限性103
一、次级债不可能代替银行的自有资金104
二、次级债抵御银行经营风险的能力并不强105
三、次级债会带来投资者一定的投资风险105
第三节 国外研究和立法进展:次级债的市场约束和协助监管功能 107
一、国外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理论研究和立法进展回顾107
二、次级债市场约束和协助官方监管功能的理论分析109
三、强制性次级债券(MSD)的背景——金融现代化对金融监管的挑战113
第四节 我国次级债立法目标:在金融混业背景下加强市场约束 114
第六章 商业银行授信的法律规制119
第一节 境外银行法有关授信规制的比较法考察119
一、对单一主体的授信限制119
二、对大额贷款的授信限制123
三、对关联人等的授信限制124
四、对特殊担保、特定行业或交易的授信限制129
五、明确禁止的贷款业务131
六、对监管机构在授信限制方面的一般性授权132
第二节 《商业银行法》有关授信规制的现状及问题133
一、《商业银行法》有关授信的规定133
二、《商业银行法》有关规定的局限性135
第三节 《商业银行法》有关授信规定的完善140
第七章 商业银行信托贷款类理财业务风险的法律防范143
第一节 理财产品涉及的资金信托结构蕴涵的合规性风险143
一、“委托人”是否合格144
二、集合信托资金的用途是否合规145
三、集合资金信托涉及的受益人大会运作的合规问题145
第二节 基础资产中贷款项目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引发的风险146
一、保本类理财产品蕴涵的投资本金(收益)的担保风险147
二、信托贷款保管服务中的违约风险148
三、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有关安排可能面临的风险149
四、投资收益与银行收费面临投资者质疑的风险150
五、理财资金投向银行所发放贷款的利益冲突潜伏的风险152
六、风险揭示的充分性瑕疵可能引发的风险154
第三节 银行防范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风险的建议155
一、银行应会同信托公司努力推进资金信托有关监管规章的修改155
二、银行应认真审核信托资金所投向的贷款及其担保的合法合规问题156
三、银行应主动限制将信托资金用于购买自己发放的贷款156
四、银行应客观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156
五、银行应全面列举提前终止的事由以及有关损失承受问题156
六、对于理财产品的保本或保本保收益安排应该立足对基础贷款资产及其担保的质量评估157
七、银行应该在理财产品及信托有关法律文件中明确地约定各种费用和收益分配机制157
八、合理定位银行在信托贷款有关保管服务的角色157
九、在理财产品有关文件中全面、充分地揭示投资风险158
第八章 银行抵消权159
第一节 建立银行抵消权法律制度的基本立足点159
一、国内外银行抵消权的既有理论160
二、银行与客户关系理论研究的不足162
三、银行抵消权制度应以银行与客户权利平衡为立足点166
第二节 银行抵消权的设立167
一、银行抵消权制度的嬗变168
二、设立银行抵消权制度的原因170
三、银行与客户权利平衡之上银行抵消权的设立172
第三节 银行行使抵消权的限制173
一、银行行使抵消权的条件173
二、银行行使抵消权的程序179
三、银行抵消权的限制措施182
第四节 我国银行抵消权制度的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184
一、我国银行抵消权的立法现状184
二、我国适用银行抵消权的司法实践191
第五节 我国银行抵消权制度的建构与创新195
一、我国银行抵消权制度合理构建的原则195
二、合理构建我国银行抵消权制度的机制198
三、我国银行抵消权合理建构之微观设计201
第九章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完善207
第一节 导论207
一、问题的提出207
二、相关文献梳理211
第二节 银行破产的特殊制度价值及模式选择214
一、银行业公共利益特征及审慎监管214
二、银行破产的特殊制度价值及模式选择216
第三节 《企业破产法》与金融机构破产的制度设计217
一、金融机构破产的申请主体218
二、金融机构破产的前置程序219
三、金融机构破产管理人219
四、金融机构破产的债权申报220
五、金融机构破产的重整221
六、金融机构财产的变现222
七、金融机构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特殊性223
八、建立金融机构投资者保护基金224
参考文献225
后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