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杀母的文化 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隆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7435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群体心理学-研究-美国-20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杀母的文化 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19、 20世纪之交的美国3
楔子3
1.“世纪末”文明的转型危机4
2.世纪之交的时代里程碑5
3.时代精神的聚焦:老罗斯福7
4.作为美国“新边疆”的太平洋8
5.帝国主义文明与“男子汉气概”10
6.老罗斯福与美式足球12
第二章 黄色祸害、白色大愿和男性危机17
楔子17
1.“黄祸论”成为时代话语18
2.原野的理想和神经衰弱气质20
3.野性的呼唤23
4.世纪之交的美国男性焦虑25
5.神经衰弱成为“时尚病”29
6.神经衰弱与阳刚?沉的梦魇34
7.白色人种的大愿望36
结论42
第三章 现代文明的困境?45
楔子45
1.女人是物种的守成者46
2.男女教育分途说47
3.建立“美国童子军”的路线斗争50
4.还有比现代文明危机更深层的因素55
第四章尼采式超人论与仇母情结63
楔子63
1.尼采与他妈妈来自不同的“国度”64
2.魏宁格:男与女=灵与肉68
3.劳伦斯和妈妈划清界限的《宣言》74
4.门肯如何“捍卫”妇女?84
5.威利对“大妈咪主义”的鞭笞90
6.超人与母亲96
第五章 美国性别的两极化101
楔子101
1.性别观:从生理到心理102
2.弗洛伊德话语的来临106
3.沙利文的“杜鹃窝情结”108
4.将性别暧昧与“精神病”混为一谈109
5.“性别”作为一种“角色”、一种“认同”113
6.美国性别教条的形成116
第六章 20世纪中期:美国的性别角色出现严重危机123
楔子123
1.性别角色论在20世纪中期大众想象里的掠影123
2.不称母职的“阳具型女人”127
3.宜家宜室的“女性型女人”130
4.女性成长的歧途133
5.美国电影把“阳具型女人”漫画化138
6.理论的修正与戏剧化效应141
7.妇女“非女性化”面貌之蜕变143
第七章 山雨欲来:“杀母”幻想之前奏曲149
楔子149
1.都是夏娃的错149
2.女性意象的一分为二154
3.“与敌同眠”(男性版)158
4.谴责妈妈“缺乏爱心”161
5.父母子的“三角”是永恒的吗?165
6.从“杀父娶母过渡到“杀母”167
第八章 走向60年代:“杀母”的经典著作时期175
时代背景175
1.妈妈代表人生早期是“成长”的绊脚石177
2.徘徊于异性恋还是同性恋的十字路口179
3.妈妈“居高临下”的威胁180
4.被妈妈宰制的“小丈夫”181
5.灵魂被妈妈侵占的犯罪型人格184
6.划时代的经典杰作《惊魂记》186
7.“杀母”成为时代精神190
8.从文娱的“样板戏”到学院的“总路线”197
第九章 战后女权意识的初步:杀母205
楔子205
1.“杀母”作为一种共识205
2.妈妈对女儿的宰制207
3.“母亲”角色与“女人”角色的抵牾211
4.“妈妈/家庭主妇”的病态学215
5.炮轰“家庭主妇”角色217
6.“史德福妻子”征候群221
7.口腔欲望之压抑与吃食错乱症224
8.“性成长”的政治226
9.“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政治230
第十章 女性主义如何重建“母亲”235
楔子235
1.把男性的成长重新定义为断裂和异化236
2.20世纪80年代的“母亲”热241
3.女性的传承:联结与关怀244
4.电影故事呈现的“女性思维”247
5.“连续性”与“个体化的矛盾250
6.女性化与东方化254
第十一章 言不由衷的母女亲和论261
楔子261
1.离家的喜悦261
2.《通灵女士》里的母女情仇264
3.对“最亲爱的妈咪”口诛笔伐269
4.弗朗西斯的苦难277
5.电影里母女关系之妖魔化282
第十二章 杀父杀母的心理倒影:杀子289
1.“战后婴儿潮”世代289
2.“魔童”文类系谱学之滥觞291
3.愤怒世代之“街头的狂野”294
4.“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世代自身遭否定298
5.“魔童”文类的里程碑《罗斯玛丽的婴儿》299
6.“魔童”文类的经典时代301
7.“魔童”文类随时代递嬗303
8.恐惧身体被侵犯对人身自由的执着306
结束语311
第十三章 失去的地平线:爱欲化的人生早期315
楔子315
1.个体心理成为整体文化的图式316
2.对“人生早期”的爱憎双重情感319
3.“性解放”狂飙时代的吹号手:马尔库塞322
4.在核战阴影下之“爱欲”与““死亡”的辩证法324
5.让“爱欲”冲破家庭与异性恋的牢笼吧!329
6.“母亲”与人生早期332
7.从性的共产主义到性的警察国家335
8.诺曼·布朗的性组织解散论338
9.“不再有分离的夏娃”344
10.一些揭橥“多样相的变态”的文艺里程碑346
11.母亲与死亡350
12.远在天边的““东方”356
第十四章 自我疆界之捍卫:杀掉“狂慕者”359
楔子359
1.“忠实的信徒”之原型360
2.由恐惧妈妈到恐惧“狂慕者”363
3.人格不独立与模糊人我界限368
4.窃取他人“认同”的人370
附录一 美国人如何论说中国人的“性”377
1. 20世纪中期的一场“中国人性格”的研究377
2.把“人格”当作“文化”的转喻378
3.中国式的人生早期380
4.中国人“性别角色”的倒错381
5.美国研究者透露的“阉妈恐惧症”383
6.藐视“被动”与恐惧“被耗尽”387
附录二 美国人如何论说中国人的“暴力”393
1.爸爸缺了席的“父权社会”393
2.中国式人格的攻击能力受损394
3.把“被动”与“被虐狂”性别化398
4.缺乏性与暴力的“非美”人格400
5.美国大众文化把东方人塑造成“第三性”406
6.飞蛾的沉默409
附录三 美国大众文化里的“杀父”幻想415
前言415
1.“国王必死”416
2.“浪子回头”419
3.下一代比上一代道德上更优胜422
4.谨防“爸爸陷阱”!427
5.抵制上一代的“杀子”图谋431
6.爸爸对儿子的心理摧残433
7.父权的解构438
8.“男儿本色”的颠覆440
附录的附录:画虎不成反类犬444
附录四 “杀母”意识渗入美国的犯罪学思维445
附录五 后经典时代“杀母”的成语化(至20世纪末)457
前言457
1.大众想象里一类历久不衰的犯罪型人格457
2.自私的“母爱”470
3.“母爱”杀人474
4.但缺乏“母爱”亦会引发杀机476
5.真实案件还是戏剧化?477
6.《迷离布局》这部片子481
7.母子关系总是负面的!483
8.重父轻母意识485
9.同性恋、乱伦、性侵与童年受虐487
附录六 后经典时代“杀母”的成语化(进入21世纪以来)495
1.时代在变,潮流在变,“杀母”依旧495
2.“母亲”与病态杀手结下不解缘497
3.《鬼影人》的个案研究500
4.《割破的伤口》的个案研究502
5.“杀母”接近尾声?还是已全球化?506
6.异军突起:产后忧郁与孟乔森症511
附录七 是否也有与“杀母”唱反调的?513
跋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