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
  • 郭跃,李孝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8076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地理科学-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21世纪是地理学家的时代1

第一篇 地理学的理解5

第一章 地理学的性质和作用5

第一节 什么是地理学5

一、地理学研究的对象5

二、地理学的科学定义7

三、地理学的基本特点7

第二节 地理学的关键概念与基本理论框架9

一、地理学的关键概念9

二、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12

第三节 地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13

一、现代科学知识体系13

二、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科学地位13

三、地理学的学科体系14

第四节 地理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

一、全球化的潮流需要地理学17

二、信息化的浪潮需要地理学19

三、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理学20

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地理学21

五、防灾减灾需要地理学23

本章小结25

思考题25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25

第二章 地理学的视角27

第一节 区域分析:地理学观察世界的方法27

一、区位的含义28

二、区位与地方间的相互依赖28

三、地方的综合28

四、空间关系中的尺度29

第二节 综合分析:地理学分析世界的方法30

一、自然环境系统的综合31

二、人类社会系统的综合31

三、环境与社会复合系统的综合32

第三节 空间表达:地理学描述世界的方法34

一、图像表达35

二、文字表达36

三、数学表达36

四、数字表达37

五、认知表达37

本章小结37

思考题38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38

第三章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39

第一节 古代地理学39

一、古代西方地理学39

二、中国古代地理学43

三、古代地理学的特征46

第二节 近代地理学46

一、近代地理学的创立46

二、德国的近代地理学46

三、西欧北美近代地理学47

四、俄罗斯及苏联近代地理学49

五、中国近代地理学50

六、近代地理学的特征51

第三节 现代地理学51

一、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变化52

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55

三、现代地理学的特征56

本章小结57

思考题58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58

第四章 未来的地理学59

第一节 正在变化着的世界59

一、变化着的现代地球表层环境59

二、变动着的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60

三、不均衡的未来世界60

第二节 未来地球计划与地理科学研究的转型61

一、“未来地球计划”的概念框架61

二、“未来地球计划”的意义62

三、地理学科发展的转型62

第三节 美国未来地理学的战略方向64

一、20世纪末美国重新发现地理委员会的建议65

二、21世纪初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的报告66

第四节 中国未来地理学67

一、中国地理学的发展目标68

二、中国地理学未来重大研究领域69

本章小结74

思考题74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74

第二篇 大学地理教育与地理人才培养77

第五章 发达国家的大学地理教育77

第一节 欧美国家的大学地理教育77

一、英国的大学地理教育77

二、美国的大学地理教育82

第二节 亚太国家的大学地理教育85

一、澳大利亚的大学地理教育85

二、日本的大学地理教育88

三、新加坡的大学地理教育90

第三节 发达国家大学地理教育的启示92

一、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92

二、改革优化地理专业课程体系93

三、持续改进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94

本章小结95

思考题95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95

第六章 中国的大学地理教育97

第一节 1949年前中国大学地理教育的初创97

一、1862~1919年的大学地理教育97

二、1919~1937年的大学地理教育99

三、1937~1949年的大学地理教育10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学地理教育的发展103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大学地理教育103

二、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大学地理教育104

三、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大学地理教育104

第三节 地理科学专业的空间分布106

一、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空间分布106

二、地理学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空间分布108

三、地理学博士研究生授权点空间分布110

第四节 地理科学专业发展展望111

一、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趋势112

二、地理科学专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114

第五节 我国高等地理教育机构简介116

一、高等院校116

二、主要的地理研究所120

本章小结122

思考题122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122

第七章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23

第一节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123

一、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构成要素123

二、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125

三、地理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127

第二节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130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关系130

二、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31

三、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131

第三节 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133

一、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133

二、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137

第四节 地理科学专业的办学条件配置141

一、师资力量141

二、教学设施要求142

三、信息资源要求143

四、教学经费要求145

五、质量保障体系145

本章小结146

思考题146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147

第八章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48

第一节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48

一、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48

二、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150

第二节 地理基础实验模块及主要教学内容152

一、自然科学基础实验152

二、地图学与3S技术实验152

三、自然地理学实验153

第三节 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模块及主要教学内容155

一、地理野外实践环节总体安排155

二、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156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及水文学实习157

四、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实习158

五、人文地理综合实习159

六、地理野外综合实习159

第四节 地理综合实践模块及主要教学内容161

一、科研创新性实践161

二、教师教育实践163

本章小结165

思考题165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165

第三篇 地理科学专业主干学科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169

第九章 自然地理学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169

第一节 自然地理学学科对象与学科体系169

一、自然地理学学科对象与研究任务169

二、自然地理学学科特点170

三、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71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主要课程概要173

一、学科基础课程173

二、专业主干课程174

三、专业方向课程180

第三节 自然地理学学习方法186

一、坚持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理念186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87

三、熟知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87

第四节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前沿趋势189

一、系统思想与方法在自然地理研究中得到广泛认同与应用189

二、关注过程是当今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使命190

三、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已经成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前沿领域190

四、自然地理学主导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研究191

五、全球自然地理学研究已初见端倪191

六、自然地理学文化转向的趋势明显192

本章小结193

思考题193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194

第十章 人文地理学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195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学科对象与学科体系195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195

二、人文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199

三、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任务202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主要课程概要204

一、学科基础课程204

二、专业主干课程205

三、专业方向课程207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学习方法211

一、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增强跨学科素养211

二、注重日常观察分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212

三、掌握质性分析方法,善于实地调研212

四、掌握必要的数学方法,重视理论探究213

第四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前沿趋势216

一、人地系统与空间相互作用等综合研究日趋深入216

二、城市地理与旅游地理等传统优势领域日趋繁荣218

三、政治地理与行为地理等领域逐渐回暖日趋兴盛220

本章小结223

思考题223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223

第十一章 地理信息科学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226

第一节 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对象与学科体系226

一、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对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区别226

二、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228

三、地理信息科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232

第二节 地理信息科学主要课程概要234

一、学科基础课程234

二、专业主干课程238

三、专业方向课程240

第三节 地理信息科学学习方法246

一、注重综合学习,多学科融会贯通246

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知识应用能力246

三、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提升实践动手能力247

四、注重野外观察环节,培养野外工作能力247

第四节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前沿趋势248

一、学科理论化和工程化加强且学科交叉泛化明显249

二、地理信息及其技术标准化249

三、信息表达多维化249

四、地理信息技术集成化250

五、地理信息平台网络化250

六、地理信息技术智能化和虚拟化250

七、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应用社会化250

本章小结251

思考题251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251

第四篇 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职业素能培养255

第十二章 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前景与职业生涯规划255

第一节 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前景与主要职业领域255

一、新形势下在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255

二、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领域257

三、我国地理科学专业就业现状260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61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261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263

本章小结266

思考题267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267

第十三章 基础地理教师素能要求与培养268

第一节 基础地理教育发展状况与改革趋势268

一、基础地理教学大纲的转变268

二、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改革270

三、基础地理学科教学中心的转变271

四、基础地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变革272

第二节 基础地理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272

一、基础地理教师基本素能要求272

二、基础地理教师核心素能要求275

三、基础地理教师教研素能要求277

四、基础地理教师管理素能要求278

第三节 地理教师素能培养的基本途径282

一、新形势下在校大学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82

二、地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基本素能培养策略283

三、基础地理新教师核心素能培养策略286

本章小结292

思考题292

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