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甘肃戏剧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甘肃戏剧史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4/31327027.jpg)
- 王正强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754901054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甘肃戏剧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编(1949—2012年)1
导言1
新中国篇7
经济恢复时期的甘肃戏剧(1949—1952年)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甘肃戏曲班社8
第二节 一支政治上过硬的文艺大军10
第三节 改人 改戏 改制12
一、改人13
二、改戏15
三、改制16
第四节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8
甘肃戏剧迎来第一次创作高潮(1953—1976年)21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甘肃戏剧(1953—1957年)22
一、“四化”为甘肃戏剧插上腾飞的翅膀22
二、办班办校 培养人才24
三、修建剧场 提供保障26
四、继承传统 挖掘遗产27
五、推行“三并举” 舞台现生机29
第二节 搭建调演平台 推出新人新作31
一、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率先走向全国31
二、歌剧、地方戏曲色彩纷呈33
三、极左思潮干扰 戏剧进退失据36
第三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甘肃戏剧(1958—1962年)38
一、“大跃进”刮起浮夸风38
二、全省首届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40
三、党对文艺政策的几次调整41
四、民间小戏发展成舞台大戏42
五、甘肃优秀剧目国庆晋京献礼43
六、陇剧《枫洛池》一炮走红47
七、困境中的全省青年演员暨现代戏会演51
八、风云开阖的1962年55
第四节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甘肃戏剧(1963—1966年)56
一、话剧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再攀高峰58
二、歌剧《向阳川》唱响全国62
三、戏曲舞台 百花竞妍65
四、小戏创作 灵动活跃68
第五节 十年“文革”时期的甘肃戏剧(1966—1976年)72
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72
二、“香花”成了被批判的“毒草”73
三、文艺工作者接受工农兵再教育74
四、大力普及样板戏74
五、搞创作主题先行 “三突出”阶级斗争为纲76
甘肃戏剧走向成熟(1977—2000年)78
第一节 甘肃第二次戏剧高潮的兴起(1977—1979年)79
一、冲破艺术禁区的话剧《西安事变》80
二、开拓新领域的京剧《南天柱》82
三、经典舞剧《丝路花雨》85
第二节 《丝路花雨》功在使敦煌壁画复活89
一、提纲挈领 迁想妙得90
二、大量吸收 披沙拣金92
三、提取素材 丰富语汇93
四、合姿成舞 形神毕出94
第三节 与时俱进中寻求转机(1980—1993年)97
一、富于理性思辨的话剧创作98
二、歌剧创作 稳中求新105
三、戏曲舞台 活力重现110
四、舞剧创作 继续求新122
五、儿童剧小戏小品 全面开花123
六、五个西北省会城市 联袂打造秦腔盛会124
第四节 “四艺节”前后的甘肃戏剧(1994—1995年)126
一、百部剧作 精中选精127
二、打造艺术精品 弘扬地方特色130
三、外围祝贺剧目 彰显甘肃实力137
第五节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甘肃戏剧(1995—2000年)141
一、培养跨世纪艺术人才141
二、敦煌文艺奖正式启动142
三、《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出版发行144
第六节 主旋律戏剧在经济转型中突起145
一、1997年全省新创剧目调演146
二、多样化探索 适应市场的实践151
三、1999年全省新创剧目展演引人注目153
第七节 新世纪的圣礼——舞剧《大梦敦煌》155
一、剧的结构 诗的特质156
二、舞之以心 动之以情159
三、乐舞并作 相得益彰162
四、序幕:真实的记忆 历史的闪回164
五、打造“敦煌品牌”的启示166
第八节 再显甘肃创作实力 获奖名列前茅167
一、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再显甘肃创作实力167
二、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奖名列前茅170
小结173
跨入21世纪的甘肃戏剧(2001—2010年)178
第一节 开掘甘肃地域题材 弘扬特色文化优势181
一、敦煌文化181
二、丝路文化183
三、多民族文化184
四、伏羲文化186
五、黄河文化187
六、红色文化189
第二节 宣传部宏观督导194
一、制定多项政策和具体配套措施194
二、敦煌文艺奖对应“五个一工程”奖195
三、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资助198
四、文艺终身成就奖 文艺突出贡献奖200
五、组织策划大型活动 面向农村服务基层202
六、从“三下乡”到“千台大戏送农村”204
第三节 文化厅精心策划206
一、培养跨世纪艺术人才207
二、抓精品战略211
三、抓体制改革214
四、抓调演评奖223
五、“调演奖”对应“文华奖”224
第四节 省文联文化惠民227
一、面向基层 文化惠民227
二、“红梅奖”对应“梅花奖”230
三、省卫生厅用戏剧普及医疗233
第五节 2001—2010年全省重大戏剧活动234
一、连续举办中国秦腔艺术节意义重大及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234
二、第三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兰州开幕 “中国秦腔发展基地”落户金城238
三、2006年全省新创剧目调演暨第二届“戏剧红梅奖”大赛239
四、“中国秦腔博物馆”在兰州建成247
五、第四届秦腔艺术节谱写盛世华章248
六、国庆60周年全省新创剧目调演255
七、第三届“戏剧红梅奖”大赛264
第六节 国务院《意见》领航 大发展目标明确265
一、国办《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266
二、甘肃出台《关于加快甘肃戏剧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268
三、文化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文化建设的意见》269
第七节 加快甘肃戏剧大省建设270
一、举办“论坛” 开门纳谏272
二、各院团反响强烈277
三、热论过后的冷静思考281
小结283
专题篇291
戏剧教育与人才培养29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甘肃戏剧教育294
一、“文革”前十七年的戏剧教育295
二、兰州艺术学院成立297
三、甘肃省艺术学校成立298
四、新时期以来的戏剧教育300
第二节 21世纪舞台艺术人才的培养303
一、21世纪舞台艺术人才的培养304
二、全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形成305
戏剧评论与理论研究30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甘肃戏剧评论307
一、“文革”前十七年的戏剧评论308
二、新时期以来的戏剧评论310
三、老一代戏剧工作者的戏剧评论312
四、中青年评论家的戏剧评论319
第二节 六十年来甘肃戏剧理论研究及其专著328
一、席臻贯《敦煌古乐》研究与破译329
二、宁希元元刊杂剧校定330
三、王正强的戏剧理论研究332
四、曹燕柳的中国古代话剧研究336
五、牛龙菲对嘉峪关魏晋墓室砖画所绘乐器考证338
六、赵建新的陇东南影子戏研究339
七、郝毅的西凉乐舞研究340
八、周琪的《天山雪传奇校注》340
甘肃戏剧对外文化交流342
第一节 “走出去”——让世界了解甘肃342
第二节 “请进来”——让甘肃了解世界346
结束语349
附录353
甘肃戏剧900年大事记(1115—2010年)353
主要参考文献443
后记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