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心理学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心理学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观
  • 胡谊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7050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教育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心理学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篇1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

一 早期的教育心理思想2

二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4

三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7

第二节 教育心理研究的程序9

一 描述性研究10

二 教育干预研究11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14

一 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观点14

二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6

第一篇 学生心理21

第二章 认知发展21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2

一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22

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5

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32

一 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33

二 维果茨基理论与教育34

第三章 社会化发展42

第一节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43

一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43

二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6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47

一 自我意识的含义47

二 不同年龄阶段的自我意识49

第三节 自尊的发展50

一 自尊的概述51

二 自尊的作用52

三 自尊的提升53

第四节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54

一 父母教养方式54

二 同伴关系57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62

第一节 智力理论与教育63

一 经典智力理论63

二 现代智力理论66

第二节 创造力与教育72

一 创造力的含义72

二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73

三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77

第五章 特殊学生81

第一节 智力的异常学生82

一 天才学生82

二 智力落后学生87

第二节 非智力的异常学生90

一 学习困难学生90

二 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92

三 感觉和躯体障碍学生94

第二篇 学习理论100

第六章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100

第一节 经典条件作用101

一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101

二 泛化、辨别和消退102

第二节 操作条件作用104

一 斯金纳的研究工作104

二 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105

第三节 行为主义的课堂应用110

一 课堂管理110

二 课堂教学114

三 新近应用116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121

第一节 信息加工观的发展122

一 信息加工视角之前122

二 信息加工视角:经典观对建构主义观124

三 信息加工模型125

第二节 信息加工视角下的知识观127

一 陈述性知识及其学习127

二 程序性知识及其学习132

第三节 信息加工视角的教学应用136

一 针对认知编码的教学136

二 针对认知监控的教学139

第八章 学习的认知观:个体建构143

第一节 认知建构的研究发展144

一 早期的个体建构思想144

二 认知建构思想的发展与共识147

第二节 认知建构的学习观149

一 知识结构观149

二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150

三 生成学习理论153

四 认知灵活性理论154

第三节 认知建构思想的教学应用155

一 促进认知结构获得的教学155

二 促进认知过程发展的教学159

第九章 学习的社会文化观165

第一节 社会文化观概述166

一 社会文化研究的理论渊源166

二 学习的社会文化思想要义169

第二节 学习的社会文化多样性172

一 生态系统理论172

二 多元文化教育174

第三节 社会文化研究视野下的教学方法175

一 促进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方法175

二 促进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178

第三篇 学习结果185

第十章 复杂认知:问题解决与专长185

第一节 问题解决186

一 问题及问题解决186

二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187

三 问题解决的策略190

第二节 专长192

一 专家与新手的行为差异193

二 专家与新手差异的实质195

三 学科专长的培养199

第十一章 复杂认知:策略与迁移204

第一节 认知策略205

一 认知策略概述205

二 促进理解材料的学习策略207

三 促进认知加工的思维技能210

第二节 迁移213

一 迁移概述213

二 迁移的内在机制215

三 为促进正迁移而教学219

第十二章 复杂情感:动机心理224

第一节 动机概述225

一 动机的含义与作用225

二 早期的动机理论226

第二节 动机理论:期望的视角229

一 自我效能229

二 内隐能力观230

三 归因理论231

第三节 动机理论:价值的视角233

一 自我决定233

二 成就目标234

三 任务价值236

第四节 动机理论:整合的视角237

一 动机与自我调节237

二 动机与意志239

三 动机与认知241

第十三章 复杂情感:态度心理244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概述245

一 态度与道德的含义245

二 道德发展理论248

第二节 态度学习249

一 态度学习的过程249

二 影响态度学习的心理条件251

三 促进态度学习的方法252

第三节 价值观的培养255

一 价值观概述255

二 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257

第十四章 复杂行为:知觉与动作262

第一节 知觉技能的学习263

一 知觉技能概述263

二 知觉学习264

第二节 动作控制与学习265

一 闭环理论266

二 动作编程理论267

三 动态动作学习理论268

第三节 动作技能的获得270

一 认知阶段270

二 联结形成阶段274

三 自动化阶段276

第四篇 教学心理281

第十五章 教学计划281

第一节 教学计划的过程282

一 制订教学计划的阶段282

二 制订教学计划的模式283

三 影响教学计划制订的因素285

第二节 教学计划的内容286

一 确定教学目标287

二 分析教学内容291

三 安排教学事件294

附:教学计划实例——三角比的应用问题297

第十六章 有效教学302

第一节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303

一 教学特征303

二 直接教学304

三 讲授法307

第二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308

一 教学特征308

二 发现学习311

三 讨论法313

第三节 运用科技的教学314

一 教学特征314

二 多媒体教学315

三 网络教学316

四 智能辅导系统317

第十七章 课堂管理322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323

一 课堂管理的含义323

二 课堂管理的要求325

第二节 课堂环境的管理329

一 课堂物理环境设置329

二 课堂心理环境创设330

第三节 课堂行为的管理333

一 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333

二 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理334

第十八章 学习测评341

第一节 测评理论概述342

一 测评中的基本概念342

二 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343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中的测验344

一 实施测验的基本环节344

二 对认知目标的测量346

三 对情感目标的测量354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中的评价357

一 教学评价结果的功用357

二 对测验结果的处理358

第五篇 教师心理364

第十九章 教师心理364

第一节 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365

一 新教师365

二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366

三 专家教师369

第二节 认识专家教师371

一 专家教师—新手教师差异371

二 教学专长373

三 心理品质375

第三节 成为专家教师377

一 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377

二 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378

三 塑造完整的教学人格3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