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夷文化通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夷文化通考](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289137.jpg)
- 张富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493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01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715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山东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夷文化通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东夷非“夷”——东夷文化引论1
一 “东夷”释名1
二 东夷文化界说10
三 古夷人的生态环境15
四 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18
五 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24
六 新史料·新课题28
第二章 创辟历程——东夷文化的远源和近源33
一 沂源猿人与海岱旧石器文化34
1.沂源猿人与南洼洞遗存34
2.海岱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38
二 沂沭、汶泗细石器文化45
1.遗址、地点和特征45
2.文化内涵分析49
三 后李文化57
1.命名与特征57
2.社会性质与生产关系62
四 北辛文化66
1.北辛类型67
2.苑城类型与大伊山类型71
3.白石类型73
五 早期大汶口文化78
1.大汶口文化78
2.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地方类型80
3.墓葬·婚姻·社会形态84
第三章 文明初兴——太昊、少昊时代的东夷文化95
一 太昊、少昊时代——兼论太昊、少昊与炎黄的关系及东夷族的形成问题95
1.太昊、少昊传说95
2.二昊名号的起源98
3.“扶桑”的原初地望与两集团的变迁102
4.太昊、少昊与炎、黄的关系107
5.海岱历史文化区与东夷族的形成113
二 少昊集团的鸟图腾机制和部落组织结构119
1.鸟图腾崇拜与“鸟夷”119
2.少昊“鸟官”系统及其部落组织结构121
3.燕—凤形象与相关语音文化丛127
4.鸟图腾柱及其他130
三 农耕文化与经济生活134
1.居处特征135
2.经济基础137
3.制陶工艺140
4.制玉及骨、角、牙器145
5.酿酒与饮食149
6.纺织与服饰153
四 陶器符号与原始历法154
1.陶器符号154
2.陶器符号所反映的东夷原始历法160
3.古夷人的数字观念165
五 信仰与习俗167
1.龟甲与占卜167
2.獐牙与巫医171
3.骨牙琮与原始礼仪175
4.几种特殊的习俗182
六 墓葬制度与社会形态诸问题186
1.墓葬制度与贫富分化186
2.社会分工与男女合葬墓189
3.社会形态推论192
第四章 分化融合——“五帝”时代的东夷文化196
一 “五帝”时代与海岱龙山文化196
二 “五帝”时代东夷部落的发展199
1.蚩尤部199
2.颛顼部202
3.祝融部204
4.帝喾部207
5.虞舜部211
6.皋陶部218
7.伯益部222
三 部落战争与夷夏融合226
1.华夏混一的先声227
2.部落大联盟的演变231
3.部族通婚与夷夏融合237
4.部族图腾的变化244
四 原始宗教的变革与早期国家政制250
1.太阳崇拜的兴盛250
2.“绝地天通”的宗教变革:文本与诠释258
3.原始历法改革与“巫政”的变化267
4.《舜典》所反映的早期国家政制272
五 东夷龙山城与区域文化共同体280
1.东夷龙山城281
2.东夷龙山城所展示的早期方国图景290
3.日趋整合的海岱区域文化共同体300
六 “蛋壳陶”、玉器和铜器306
1.精美的“蛋壳陶”306
2.成批出土的玉器310
3.铜石并用的推测314
七 丁公陶文与东夷乐舞316
1.丁公陶文316
2.东夷乐舞与舜乐322
3.古夷人的发明创造338
八 宫室、墓葬与卜骨339
1.宫室建筑339
2.墓葬制度342
3.卜骨与宗教347
九 祭祀风俗352
1.考古所见祭祀建筑与社祭352
2.东夷立石为社及相关遗迹357
3.观社之俗与高禖之祀365
十 史前东夷文化与中国早期文明368
1.华夏文明的初始结构368
2.史前东夷文化对四方的影响373
第五章 华夏同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378
一 夷夏交争与夏王朝的建立378
1.夷夏交争378
2.部落大联盟蜕变为夏王朝387
二 夏与“九夷”的关系392
三 夏文化与夷文化396
1.“舜贡”和“禹贡”397
2.羲和主夏历399
3.车服与祭器401
4.夏后氏尚黑404
5.夏乐源出夷乐406
6.夷俗尚仁与夏道尚忠407
四 岳石文化412
五 “华夏”考418
第六章 商夷东兴——商文化与东夷文化429
一 商先与东夷的关系429
1.商部族源出东夷429
2.商部族在东方的发展436
3.成汤灭夏建商444
二 东夷西播:畎夷与秦448
1.畎夷的西迁448
2.秦与东夷450
三 淮夷南润:徐夷与淮夷453
1.商末征东夷453
2.徐夷和北淮夷457
3.徐夷的南迁与淮夷的发展463
四 夷商文化遗存469
五 莱夷与“麦文化”477
1.莱夷史略477
2.“麦文化”的起源与莱夷485
3.“麦文化”的传播494
4.“牟文化”499
六 薄姑氏与齐地文化500
1.先齐古史与斟氏、逢氏500
2.薄姑氏与齐地文化507
七 商奄与奄地文化513
1.奄国历史源流513
2.关于“大龟”图徽与“龟文化”518
八 泰山崇拜与东夷文化的海洋色彩526
1.泰山岩岩526
2.面向海洋533
第七章 齐鲁新变——西周转型期的东夷及其文化544
一 齐鲁立国与区域文化转型544
1.周公东征与齐鲁立国544
2.两大封邦的分封模式557
3.区域文化转型的意义564
二 周初齐鲁两条文化路线问题平议——侧重于齐、鲁两国文化与传统东夷文化的关系566
1.相关史料与问题的提出566
2.周人治鲁采取“因”“变”相权之法573
3.“因”“简”政策体现齐文化传统583
三 西周王朝对东夷、淮夷地区的经略590
1.康王平定东夷大反591
2.穆王对徐淮夷的羁縻与征伐597
3.懿王反击淮夷入侵599
4.厉王南征淮夷601
5.宣王伐徐夷与淮夷603
四 多元并立的东夷方国文化608
1.滕国、薛国和邾国609
2.莒国611
3.谭国、逢国及其他613
五 “大东”歌诗所反映的民情风俗615
1.《大东》诗与东土民情616
2.《齐风》《曹风》中的风俗史料621
六 附论一:鲁国纪年与西周王年的比较考察626
1.有关鲁国纪年的三种记录627
2.真公纪年与厉王纪年629
3.厉公纪年与懿王纪年632
4.魏公纪年与穆王纪年633
5.伯禽在位年数及其卒年634
6.西周始年与鲁国始年639
7.西周鲁年与王年对照表643
七 附论二:昭穆制新探648
1.昭穆史料与近世的解释648
2.商代宗法与庙制:日名制的说明656
3.西周宗法与庙制:昭穆制的缘起669
4.君统与宗统:后世有关昭穆制的争议691
后记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