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孟子大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孟子大传](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194712.jpg)
- 刘鄂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2598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孟子大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篇35
第一章 生平述略35
一 生卒与籍贯35
二 家世与入仕46
三 母教与师承50
第二章 游说诸侯54
一 问题与焦点55
二 历程与言行66
一 教学相长74
第三章 聚徒讲学74
二 孟门弟子77
第四章 《孟子》其书84
一 作者及著作年代84
二 外书四篇90
三 外书四篇的真伪93
四 清刊本《孟子外书四篇》103
第二篇117
第五章 先秦“仁”学体系的奠立及孟子的贡献117
一 先秦“天人观”的发展及“重人”思想的形成119
二 中国古代“仁”的发端及孔子首创的“仁”的学说135
三 孟子对“仁”学说体系的巨大贡献144
第六章 孟子的“性善论”与“良贵”说152
一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发端153
二 孟子对人性的界说156
三 孟子的“性善论”162
四 孟子“性善论”的理论意义169
五 孟子的“良贵”说及其意义178
第七章 孟子的“民本”思想182
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端182
二 “仁”的学说是“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石187
三 孟子的“王道”政治哲学190
四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和朴素的民主思想196
五 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措施201
第八章 孟子的国家、社会学说和经济学说206
一 孟子的国家学说206
二 孟子的社会分工说210
三 孟子的经济分工说216
四 孟子土地改革的蓝图--井田制223
第九章 孟子的道德观及精神境界说228
一 孟子的道德起源说和后天的教育、环境对道德的作用229
二 “反求诸已”--自省的道德修养方法231
三 “尚公”的道德观234
四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中华民族的“民族魂”239
五 “浩然之气”、“舍生而取义”:孟子的人生精神境界249
六 “万物皆备于我”:孟子最高的理想精神境界253
七 “生于忧患”:从艰苦磨炼中提高精神境界方法257
第十章 孟子论心、性、天、命及“天人合一”观261
一 孟子论“心”、“性”、“天”、“命”261
二 “天”与“人”263
三 “命”、“天命”与“人为”271
四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概述276
五 孟子的“天人合一”观及其特征280
六 古代“天人合一”观的现实意义284
第十一章 孟子的认识论--反映论、可知论289
一 “尽信书,不如无书”--重视直接经验290
二 “登泰山而小天下”--统观全局292
三 尚功利的“客观效果论”295
四 重视环境对人的认识的作用297
五 孟子的认识论是可知论299
六 强调思维能动性的反映论304
第十二章 孟子的教育思想310
一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育者必先受教育311
二 “申之以孝悌之义”--重视道德教化314
三 “仁且智”--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319
四 孟子的教育方针322
五 孟子的教育方法325
第十三章 孟子的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美学331
一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自然哲学331
二 孟子对“美”的界说336
三 重本质、重意境、重神似--孟子对中国传统美学之影响343
四 “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的“大化流行”宇宙观及其对中国绘画“透视法”的影响349
一 “仁”--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学357
第三篇357
第十四章 孔孟对中国文化的主要理论贡献357
二 “和”--奠立了重“和”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368
三 “公”--创立了“尚公”的社会学说376
第十五章 中国文化及儒家学说的发展与展望380
一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三个时期380
二 中西文化传统各有短长382
三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之争394
四 新的时代及新的文化观402
后记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