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思考题和难点解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思考题和难点解答》编写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06533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思考题和难点解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8
4.联系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表现,批判诬蔑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种种谬论。11
5.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有什么作用?14
6.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在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意义。18
7.如何把握基本观点,联系实际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22
8.如何把握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意识与物质三对范畴的联系和区别?26
第二章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原则26
9.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命题对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有什么意义?28
10.什么是规律?怎样理解规律尤其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32
11.如何理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过程?35
12.为什么说主观与客观相分裂是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基本特征?怎样防止和克服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37
13.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40
1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3
第三章 实践的观点和探求真理的途径47
15.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47
16.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50
17.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53
18.为什么说用“选择论”来反对和替代反映论是错误的?56
19.如何理解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性和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58
20.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如何科学地把握“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内涵?61
21.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怎样在工作中坚持实践标准,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修正错误?64
22.怎样理解理论对实践的巨大的指导作用,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力有何重大意义?68
第四章 联系、发展的观点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72
23.为什么说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72
24.如何树立全面、发展地看问题的观点?75
25。怎样理解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这一条原理对社会实践有何意义?78
26.什么是辩证的系统观?怎样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工作?80
27.如何把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84
第五章 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88
28.什么是辩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怎样?88
29.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实际意义?91
30.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如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93
31.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97
32.什么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把握这一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100
33.为什么要把重点论和两点论结合起来,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102
34.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运用矛盾分析方法,防止主观片面性?105
35.如何理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109
第六章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改革109
36.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12
37.如何理解自然科学是生产力?自然科学通过哪些途径转化为物质生产力?115
38.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118
39.如何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121
4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掌握这个规律有何现实意义?124
4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并由此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27
42.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30
4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133
44.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37
第七章 阶级、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137
45.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140
46.怎样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143
4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以及反对“和平演变”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大意义?146
48.怎样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49
49.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52
50.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要反对无政府主义?155
第八章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建设159
51.什么是社会意识?怎样理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159
52.如何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对范畴的联系和区别?162
53.什么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方法论意义?164
54.试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168
55.怎样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171
56.剖析马克思主义“学派论”的错误实质及其危害性。175
57.怎样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当前最主要的应该做些什么?178
58.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如何弘扬我国民族文化?182
第九章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87
59.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7
60.“所有阶级共同创造历史”的观点为什么不对?190
61.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93
62.党的群众路线包括哪些内容?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195
63.在工作实践中怎样正确处理对人民群众负责和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的关系?199
64.为什么说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创立的?明确这一点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方法论意义?202
65.怎样恢复和发扬我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05
第十章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209
66.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当前要强调对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209
67.历史唯物主义和抽象人道主义在人生观问题上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哪里?212
6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215
69.如何理解人的价值?218
70.为什么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观点是错误的?221
71.如何理解个人主义的危害性?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提倡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223
72.如何理解和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