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 第5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 第5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140036.jpg)
-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3011·191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74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8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 第5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四题 共产国际1
一,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活动1
(一)1918年建立的各国共产党及其活动1918年建立的各国共产党简表3
奥地利共产党公告〔节录〕(1934年2月后)5
列宁:俄国(布)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更改党的名称和修改党纲的决议(1918年3月8日)(见《列宁全集》第27卷,第127—128页)5
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修改党纲和更改党的名称的报告(1918年3月8日)(见《列宁选集》第8卷,第475—487页)5
奥地利共产党的总罢工号召(1934年2月)9
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告波兰无产阶级书〔节录)(1918年12月16日)10
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形势和党的政策》的决议〔节录〕(1923年8月)12
德国共产党(“斯巴达克”同盟)纲领〔节录)(1918年12月30日—1919年1月1日)13
援助农民的纲领(土地纲领)(1931年5月15日)16
普鲁士社会民主党政府的垮台(1932年7月20日)威廉·皮克20
(二)1919年建立的各国共产党及其活动1919年建立的各国共产党简表21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共产主义者)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1919年4月19—23日)22
塞尔维亚社会民主工党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公开信(1919年4月16日)24
保加利亚共产党(社会党紧密派)的纲领性宣言〔节录〕(1919年5月25—27日)26
保加利亚共产党告保加利亚全体劳动人民书〔节录〕(1919年5月25—27日)29
美国共产主义工人党请求加入第三国际的申请书(1919年9月21日)30
美国共产党党章〔节录〕(1921年5月)31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致美国共产党的呼吁书(节录〕(1929年)33
美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响应共产国际的呼吁作出的决定(1929年5月18日)36
附录拉弗莱特的政治纲领〔节录〕(1924年)37
美国劳联章程〔节录〕(1932年)41
(三)1920年建立的各国共产党及其活动1920年建立的各国共产党简表43
西班牙共产党的行动纲领〔节录〕(1920年4月)44
西班牙共产党和共青团的传单(1934年)46
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英国工党政府的决议(1924年6月17日—7月8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2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75—80页)48
英国共产党的成立(1920年7月31日—8月1日)(见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史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70—371页)48
关于波斯社会经济形势和伊朗共产党(“阿达列特”)的策略提纲〔节录〕(1921年1月)48
英国共产党告工人书〔节录〕(1926年5月2日)50
英国共产党关于总罢工的声明(1926年10月16—17日)(见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史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05—411页)51
坚决斗争,夺取胜利!总罢工的政治意义——英国共产党的声明(1926年5月6日)51
哈里·波立特在全国工人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节录〕(1934年2月)53
英国总理事会关于罢工期间如何行动的指示(1926年5月6日)55
英国总理事会致首相鲍尔温的一封信(1926年5月1日)55
附录:1928年英国工党政纲〔节录〕(见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史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15—420页)55
英国总理事会关于停止总罢工的号召〔节录〕(1926年5月12日)56
(四)1921年建立的各国共产党及其活动1921年建立的各国共产党简表57
意大利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节录〕(1921年1月)61
对南方问题的若干看法〔节录〕安·葛兰西62
蒙古人民革命党政纲(1921年3月)(见乔巴山:《蒙古人民革命简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第37—39页)64
蒙古人民党党纲(“誓词”)(1920年6月25日)64
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节录〕(1921年5月8—9日)65
罗马尼亚铁路工人和石油工人1933年的二月战斗66
法国社会主义者图尔代表大会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宣言〔节录〕(1920年12月30日)*70++法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节录〕(1924年1月)72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1935年1月8日遵义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见《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79—695页)73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6日)(同上,第94—104页)73
团结起来为反对贫困、法西斯和战争而斗争!——加拿大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宣言〔节录〕(1934年7月)73
中国共产党纲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见《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页)73
中国共产党党章(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同上,第5—9页)73
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的决议案(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见《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2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1979年4月编印,第497页)73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3月)(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1页)73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同上,第12—44页)73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7年5月)(见《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2—83页)73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47—55页)73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同上,第56—82页)73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10月30日)77
瑞典左派社会民主党告瑞典劳动人民书〔节录〕(1919年2月)78
(五)1921年以后建立的各国共产党及其活动1921年以后建立的各国共产党简表81
日本共产党行动纲领草案(1923年5月)83
附录:日本社会民主党行动纲领(1927年1月)85
日本统一社会民主党纲领〔书录〕(1933年)86
金日成著(见金日成:《关于我国革命的主体》第1卷,朝鲜1975年中文版,第35—68页)87
朝鲜共产主义者的任务(1937年11月10日)87
巴西民族解放同盟宣言〔节录〕(1935年9月5日)87
朝鲜共产党的行动纲领〔节录〕(1934年2月)93
古巴共产党人的行动纲领(1933年8月3日)96
印支共产党行动纲领〔节录〕(1932年)98
印支共产党告法国士兵书〔节录〕(1931年)101
菲律宾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节录〕(1931年5月)102
印度共产党行动纲领草案(1930年12月)105
附录:社会主义大会党纲领〔节录〕(1934年10月21日)106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1920年8月4日)(见珍妮·德格拉斯选编:《共产国际文件》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第202—208页)109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二十一条)》(1920年8月6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148—153页)109
共产国际第六次和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的拉丁美洲各国共产党〔节录〕(1935年7月)109
二,共产国际初期109
列宁: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1919年3月2—6日)(见《列宁选集》第3卷,第715—734页)109
列宁:论共产国际的成立(1919年3月6日)(见《列宁全集》第28卷,第456—460页)109
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1919年4月15日)(见《列宁选集》第3卷,第808—815页)109
俄国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为建议成立共产国际于1918年12月24日发出的电报(见《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109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邀请书(1919年1月24日)(见珍妮·德格拉斯选编:《共产国际文件》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第2—7页)109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成立共产国际的决议(1919年3月2—6日)(同上,第20—21页)109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宣言(1919年3月2—6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83—94页)109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行动纲领(1919年3月2—6日)(同上,第94—102页)109
中国代表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19年3月5日)(见《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14页)109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见《列宁选集》第4卷,第178—269页)109
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1920年6月)(同上,第270—276页)109
列宁:土地问题提纲初稿(1920年6月)(同上,第277—288页)109
列宁:关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基本任务的提纲(1920年7月4日)(同上,第292—307页)109
列宁: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1920年7月)(同上,第308—313页)109
列宁: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的第二十条(1921年)(同上,第314页)109
列宁: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1920年7月19日—8月7日)(见《列宁全集》第31卷,第188—230页)109
季诺维也夫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后共产党的作用和结构问题的报告(1920年7月23日)(见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13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2—86页)109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党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1920年7月19日—8月7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153—162页)109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1920年7月28日)(同上,第182—187页)109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补充提纲)》(1920年7月19日—8月7日)(同上,第188—191页)109
季诺维也夫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的报告(1920年7月29日)(见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13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6—114页)109
列宁: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921年6月22日—7月12日)(见《列宁全集》第32卷,第441—483页)111
东方各民族第一次代表大会告东方各族人民书(1920年9月)111
列宁: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2年11月5日—12月5日)(见《列宁全集》第33卷,第375—390页)123
共产国际第一次扩大全会通过的《统一战线的策略》(1922年2月21日—3月4日)(同上,第375—376页)123
季诺维也夫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关于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1921年6月25日)123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根据执行委员会的报告通过的决议(1921年6月22日—7月12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235—237页)123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提纲)》(1921年6月22日—7月12日)(同上,第286—317页)123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论策略(提纲)》(1921年6月22日—7月12日)(同上,第258—286页)12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制订的《工人统一战线(提纲)》(1921年12月)(同上,第422—432页)12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全会关于汉堡代表大会的决议(1923年6月)(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518—521页)178
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改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及其今后工作的决议(1922年12月)(见珍妮·德格拉斯选编:《共产国际文件》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第560—567页)178
季诺维也夫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关于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1922年11月9—10日)178
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执行委员会报告的决议(1922年11月5日—12月5日)(见珍妮·德格拉斯选编:《共产国际文件》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第484—486页)178
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的策略(提纲)》(1922年11月5日—12月5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409—422页)178
斯大林:共产国际的问题——《关于联共(布)中央七月全会的总结》第一部分(1928年7月13日)(同上,第171—177页)218
斯大林:论共产国际纲领(1928年7月5日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的演说)(见《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125—137页)218
三,共产国际中期218
季诺维也夫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关于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和策略的报告(1924年6月19日)218
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执行委员会报告的决议(1924年6月17日—7月8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2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2—9页)218
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策略问题(提纲)》(1924年6月17日—7月8日)(同上,第18—27页)218
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1924年6月17日—7月8日)(见珍妮·德格拉斯选编:《共产国际文件》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164—171页)218
李大钊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1924年7月1日)(见《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6期,第23—26页)218
斯大林:关于波兰共产党(1924年7月3日在共产国际波兰委员会会议上的演说)(见《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230—236页)218
斯大林: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25年3月27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捷克斯洛伐克委员会会议上的演说)(见《斯大林全集》第7卷,第51—58页)218
斯大林:论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1925年3月30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南斯拉夫委员会会议上的演说)(同上,第59—64页)218
共产国际第五次扩大全会通过的《共产国际所属各国党的布尔什维克化(提纲)》(1925年3月21日—4月6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2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116—146页)218
斯大林:关于反对右倾和“极左”倾的斗争(1926年1月22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的两次演说)(见《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3—10页)218
斯大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全会法国委员会会议上的演说(1926年3月6日)(同上,第96—101页)218
斯大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全会德国委员会会议上的演说(1926年3月8日)(同上,第103—108页)218
斯大林:关于英俄委员会(1926年8月7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的演说)(同上,第175—182页)218
斯大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1926年11月22日—12月16日)(见《斯大林全集》第9卷,第3—135页)21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关于取消共产国际主席制度的决定》(1926年11月22日—12月16日)218
斯大林: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的任务(1927年5月24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八次全会第十次会议上的演说)(见《斯大林全集》第9卷,第257—282页)218
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1927年7月29日—8月9日)(见《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3—84页)218
共产国际第九次全会关于托洛茨基反对派的决议(1928年2月9—25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2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479—484页)218
共产国际第十一次全会关于《在经济危机加深和一系列国家革命危机的前提成长的情况下共产国际各支部的任务》的决议(1931年3月25日—4月13日)(同上,第247—266页)276
共产国际第十二次全会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各支部的任务(提纲)》(1932年9月)(同上,第276—290页)276
布哈林在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关于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1928年7月18—19日)276
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纲领》(1928年8月)(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14—74页)276
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1928年8月)(同上,第74—80页)276
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提纲)》(1928年7月17日—8月14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3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87—135页)276
斯大林:论德国共产党内的右倾危险(1928年12月19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的演说)(见《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253—267页)276
共产国际第十次全会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当前任务的(提纲)》(1929年7月3—19日)(见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3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144—160页)276
共产国际第十次全会《关于布哈林同志》的决议(1929年7月3—19日)(同上,第189—192页)276
第二国际拒绝成立统一战线——1933—34年文献摘编324
皮克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关于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1935年7月25日)329
四,共产国际后期329
皮克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讨论执委会工作报告的总结发言(1935年8月1日)398
共产国际为纪念十月革命二十二周年宣言(1939年11月7日)(见延安《解放》周刊第95期,1939年12月30日出版)407
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结论和闭幕词(1935年8月)(见《季米特洛夫选集》,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9—178页)407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根据皮克的报告通过的关于执行委员会工作的决议(1935年8月1日)407
共产国际“五一”宣言(1940年5月1日)(见延安《解放》周刊第114期,1940年9月1日出版)一九四二年五一节〔节录〕410
毛主席在延安干部大会上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报导〕(1943年5月26日)(见1943年5月28日《解放日报》)414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1943年5月26日)(见1943年5月27日《解放日报》)414
附录:珍妮·德格拉斯在《一九四二年五一节》一文前加的说明词414
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提议书(1949年5月15日)(见1943年5月27日《解放日报》)414
共产国际结束声明(1943年6月9日)(见《群众》第8卷第10期,1943年出版)414
斯大林:答英国路透社首席记者问(1943年5月28日)(见《斯大林文选》下册,第347—348页)414
各国共产党关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解散共产国际提议的决议〔节录〕(1943年)417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法兰西共和国同盟互助条约(1944年12月10日)(见《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452—454页)431
毛主席接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谈国内外局势(1944年6月12日)(见1944年6月13日《解放日报》)431
第十五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431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431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及附属议定书〔节录〕(1936年11月25日)(见《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111—112页)431
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秘密附件〔节录〕(1936年11月25日)431
关于意大利加入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议定书(1937年11月6日)(见《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153—154页)431
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同上,第?08页—?11页)431
德国和意大利同盟条约(1930年22日)(同上,第218—220页)431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0年9月27日)(同上,第278—279页)431
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1941年12月11日〕(同上,第340页)43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议定书(1939年8月23日)(见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史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67—168页)431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芬兰和平条约(1940年3月12日)(见《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250—253页)431
南斯拉夫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4月5日)(见斯蒂芬·克利索德编:《南苏关系》,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5页)431
苏日中立条约(1941年4月13日)(见《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303—304页)431
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的意见(1941年4月16日)(同上,第305—306页)431
联合王国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为对德作战采取联合行动的协定(1941年7月12日)(同上,第330页)431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同上,第342—344页)431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对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与国作战的同盟和战后合作互助条约(1942年5月26日)(同上,第350—353页)431
美利坚合众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原则的协定(1942年6月11日)(同上,第355—358页)431
斯大林:答美联社记者问(1942年10月3日)(见《斯大林文选》上册,第304—305页)431
斯大林:答美联社记者问(1942年11月13日)(同上,第325—326页)*431++意大利停战条件(1943年9月3日)(见《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386—387页)431
意大利投降书(1943年9月29日)(同上,第387—396页)431
意大利投降书的修改议定书(1943年11月9日)(同上,第396—397页)431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同上,第407页)431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1943年12月1日)(同上,第407—409页)431
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1943年12月1日)(同上,第409—410页)431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1943年12月1日)(同上,第410—411页)431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及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1943年12月12日)(同上,第412—414页)431
约·维·斯大林总理给温·丘吉尔首相先生的私人密信(1944年6月11日)(见苏联外交部编:《1941——1945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228页)431
苏联情报局著(见人民出版社1954年单行本)432
揭破历史捏造者〔历史事实考证〕(1948年)432
匈牙利向法西斯德国宣战(1944年12月28日)432
苏英美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1945年2月11日)(见《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1—8页)432
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1945年2月11日)(见萨纳柯耶夫等编:《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258页)432
苏联政府关于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声明(1945年4月5日)(见《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304—305页)432
苏联和南斯拉夫之间的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1945年4月11日)(见斯蒂芬·克列索德编:《南苏关系》,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12—314页)432
波兰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1945年4月21日)(见《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24—26页)432
德国军事投降书(1945年5月8日)(同上,第26—27页)432
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同上,第77—78页)432
苏英美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1945年8月2日)(同上,第78—93页)432
苏联对日宣战宣言(1945年8月8日)(见1945年8月10日《新华日报》)日本投降书(1945年9月2日)(见《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112—113页)432
斯大林:告人民书(1945年9月2日)(见《斯大林文选》下册,第437—439页)432
法国共产党与法国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统一行动公约〔节录〕(1934年7月27日)433
二,战前的反法西斯斗争433
法国人民阵线纲领(1936年)435
雅各·杜克洛就法国共产党准备参加人民阵线政府在众议院发表的演说〔节录〕(1937年6月30日)439
法国共产党议会党团论同希特勒德国作战(1939年8月26日)440
附录:法国政府关于取缔共产党刊物的法令(1939年8月26日)441
西班牙人民阵线纲领(1935年6月2日)狄亚士442
莫斯科支援西班牙人民群众大会的呼吁书(1936年8月3日)443
1936年西班牙的土地改革法令〔节录〕(1936年10月7日)444
西班牙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36年12月全会公告〔节录〕445
欧美16国共产党号召实际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宣言(1939年1月27日)(见延安《解放》周刊第67期,1939年出版)西班牙人民战争的教训(1940年)446
西班牙人民的新胜利(1938年1月14日)(见《群众》第1卷第7期,1938年1月22日出版)446
“胡安·马尔科”营致第八国际旅的贺信(1936年)446
狄亚士著(见延安《解放》周刊第117期,1940年出版)德国共产党布鲁塞尔代表会议决议〔节录〕(1935年10月)447
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社会民主党理事会建议成立德国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呼吁书〔节录〕(1935年11月)451
德国人民阵线委员会呼吁书:《争取和平、自由和面包!》〔节录〕(1936年)453
德国共产党伯尔尼代表会议决议〔节录〕(1939年)456
德国反法西斯战士反对希特勒独裁的英勇的地下斗争〔节录〕456
告德意志、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书〔节录〕(1939年3月)459
意大利共产党和社会党统一行动的新宪章〔节录〕(1937年7月26日)461
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战争,争取面包、和平和自由〔节录〕(1938年12月1日)463
附录: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关于拒绝和共产党组成统一战线的声明(见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史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26—430页)468
波立特著(同上,第134—149页)468
论英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节录〕(1936年1月11日)哈里·波立特468
举起联合前进的旗帜(1937年1月)波立特著(见《波立特选集》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第20—33页)468
波立特在英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38年月)(同上,第64—87页)468
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了(1938年10月)468
波立特著(同上,第88—101页)468
是不是终将一战(1939年7月)468
驳反人民战线论(1936年11月)野坂参三著(同上,第185—194页)469
作为人民战线的口号,我们提出反对增加军费(1936年9月)野坂参三著(同上,第153—162页)469
日本共产党关于日本侵占满洲的呼吁书(1931年9月19日)469
什么是日本的法西斯主义(1935年1月)野坂参三著(见《野坂参三选集》战时篇,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3—53页)469
给日本共产主义者的信(1936年2月)野坂参三著(同上,第132—145页)469
关于组织和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1931年12月16日)471
日本的反战传单〔节录〕(1938年)471
金日成著(见金日成:《关于我国革命的主体》第1卷,朝鲜1975年中文版,第14—32页)“祖国光复会”纲领(1936年5月5日)473
朝鲜抗日游击运动的规模〔节录〕(1931—36年)474
英国共产党宣言:《和苏联团结起来!》(1941年6月22日)(见《群众》第6卷第7期,1941年出版)475
英国共产党宣言(1940年6月24日)(见延安《解放》周刊第117期,1940年出版)475
朝鲜游击队在朝鲜居民中散发的传单(1937年6月1日)475
朝鲜共产主义者的任务(1937年11月10日)475
金日成著(见金日成:《关于我国革命的主体》第1卷,朝鲜1975年中文版,第35—68页)475
三,苏联、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475
(一)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475
斯大林: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国际形势部分〕(1939年3月10日)(见《斯大林文选》上册,第208—220页)475
为反对法西斯德国侵苏广播演说(1941年6月22日)475
莫洛托夫著(见《反法西斯战争文献》,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1—3页)475
斯大林:广播演说(1941年7月3日)(见《斯大林文选》上册,第262—268页)475
斯大林: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1941年11月6日)(同上,第269—283页)475
斯大林:国防人民委员命令(1942年2月23日)(同上,第289—294页)475
斯大林: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五周年(1942年11月6日)(同上,第308—320页)475
斯大林: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六周年(1943年11月6日)(见《斯大林文选》下册,第357—370页)475
斯大林: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七周年(1944年11月6日)(同上,第389—401页)475
斯大林:告人民书(1945年5月9日)(同上,第422—423页)斯大林:告人民书(1945年9月2日)(同上,第437—439页)475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的演说(1946年2月9日)(同上,第441—454页)475
(二)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475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1937年7月23日)(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15—323页)475
毛泽东: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1937年11月12日)(同上,第357—369页)475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同上,第407—484页)475
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1938年11月5日)(同上,第502—505页)475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6日)(同上,第506—521页)475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1日)(同上,第543—549页)475
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1939年9月28日)(同上,第556—564页)47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同上,第623—670页)475
毛泽东: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1941年6月23日)(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64页)475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10月12日)(同上,第840—844页)475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月24日)(同上,第930—1000页)475
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1937年10月16日)475
刘少奇著(见《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89页)475
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1937年11月16日)475
周恩来著(见《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1—87页)475
论解放区战场(1945年4月25日)475
朱德著(见《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9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1979年编印,第505—526页)475
四,其他各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斗争475
(一)英、法、美、德、意、日等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斗争英国共产党中央对时局宣言(1939年)(见延安《解放》周刊第96期,1940年出版)475
英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言〔节录〕(1941年7月初)476
英共中央关于生产问题的备忘录〔简述〕(1942年4月)478
英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言〔节录〕(1942年4月17日)482
英国共产党1942年‘五·一’节宣言483
英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声明〔节录〕(1942年9月17日)484
英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第二战场决议〔节录〕(1943年2月)485
法国共产党向法国政府提出的关于组织巴黎防卫和进一步进行战争的议案(1940年6月6日)487
法国共产党的宣言(1939年10月14日)(见延安《解放》周刊第97期,1940年出版)487
法国共产党宣言(1940年6月)(见《群众》第5卷第10期,1940年出版)法国共产党关于准备武装起义的总指示〔节录〕(1943年4月15日)488
巴黎起义(1944年8月19—26日)489
多列士在莫斯科电台的广播讲话〔节录〕(1944年9月7日)491
美国共产党宣言(1941年)(见《群众》第6卷第7期,1941年出版)492
美国共产党对当前时局问题的态度(1940年5月19日)(见延安《解放》周刊第113期,1940年8月16日出版)492
附录:法国政府关于禁止法国共产党的法令〔节录〕(1939年9月26日)492
美国共产党为反对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宣言(1939年)(见延安《解放》周刊第95期,1939年2月30日出版)492
德国共产党宣言(1940年)(见1940年10月10日《新中华报》)493
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号召书〔节录〕(1939年)493
德国共产党号召书(1941年6月24日)494
意大利共产党反战宣言(1940年6月)(见《群众》第5卷第11期,1940年出版)496
恩斯特·台尔曼致包岑监狱难友的信〔节录〕(1944年1月)496
意大利人民联合行动委员会宣言(1943年3月3日)499
意大利共产党号召意大利人参加反对德国法西斯分子斗争的号召书〔节录〕(1943年9月17日)*501++意大利共产党和意大利社会党联合行动公约〔节录〕(1943年9月28日)503
意大利共产党的起义号召〔节录〕(1945年3月12日)504
为什么反对战争(1943年7月7日)野坂参三著(同上,第325—348页)506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纲领草案(1944年7月)野坂参三著(同上,第305—309页)506
意大利共产党关于起义的第16号指示〔节录〕(1945年4月10日)506
日本革命无产阶级的当前任务(1940年4月)野坂参三著(见《野坂参三选集》战时篇,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11—219页)506
日本共产党和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1941年11月11日)野坂参三著(同上,第244—248页)506
华北联合会工作方针书(1942年8月29日)野坂参三著(同上,第255—296页)506
华北日本人反战团体代表大会宣言(1942年8月29日)野坂参三著(同上,第297—300页)506
西班牙共产党中央委员安东尼奥·米赫的报告〔节录〕(1941年9月9日)507
伊西多罗·杜雷茨、赫苏斯·拉腊尼亚加以及他们的同志们给共产党和西班牙人民的信〔节录〕(1942年1月19日)508
南斯拉夫共产党关于“帝国主义”战争爆发的宣言(1939年9月)(见斯蒂芬·克利索德编:《南苏关系》,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3—234页)509
(二)南、阿、罗、保、捷、波、匈等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斗争509
西班牙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言(1942年9月16日)(见《群众》第7卷第19期,1942年出版)他们也没有屈服〔节录〕(1947年)伊巴露丽509
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号召书〔节录〕(1941年6月22日)510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则(1941年12月)513
关于南斯拉夫人民代表最高立法与执行机关和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作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南斯拉夫临时最高人民政权机关的决定(1943年11月29日)514
关于在联邦的基础上建设南斯拉夫的决定〔节录〕(1943年11月29日)516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声明(1943年11月29日)516
伊万·戈什尼亚克在南斯拉夫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48年7月23日)517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建立(1941年11月8日)526
民族解放阵线的建立(1942年9月)527
第一次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代表大会宣言〔节录〕(1944年5月)529
罗马尼亚人民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斗争(1941年9月6日)530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立反希特勒爱国阵线的决定〔节录〕(1943年6月)533
格·乔治乌-德治同志的狱中来信〔节录〕(1944年4月25日)534
工人统一阵线宣言〔节录〕(1944年5月1日)536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言〔节录〕(1944年8月)537
格·乔治乌-德治同志谈1944年8月23日武装起义〔节录〕539
保加利亚工人党(共产主义者)致保加利亚军队的呼吁书(1943年10月)540
为组建人民解放游击第一师给游击队总部的指示(1944年8月27日)格·季米特洛夫542
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纲领(1943年12月)543
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政府纲领〔节录〕(1945年4月5日)544
斯洛伐克共产党号召书〔节录〕(1944年9月2日)544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号召书(1945年4月)548
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政府号召书(1945年4月)549
捷克民族委员会对法西斯军队的最后通牒(1945年5月5日)550
捷克民族委员会呼吁书〔节录〕(1945年5月5日)550
波兰工人党第一号宣言书〔节录〕(1942年1月)551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号召书(1945年5月6日)551
我们为什么而斗争?〔节录〕(1943年3月1日)554
波兰民族委员会纲领性宣言〔节录〕(1944年1月1日)556
波兰人民近卫军总指挥部命令〔节录〕(1944年1月1日)559
波兰工人党中央总书记哥穆尔卡在波工人党中央于1944年10月召开的全波会议上的报告〔节录〕561
匈牙利共产党关于建立民族阵线为争取匈牙利独立而斗争的号召〔节录〕(1943年4月)563
匈牙利季尤拉·乌斯塔游击队和乌斯塔-普里谢帕联队战斗和党政活动的报告〔节录〕(1944年8月8日—10月26日)564
匈牙利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关于成立工人阶级联盟的协定〔节录〕(1944年10月1日)565
匈牙利民族独立阵线的建立〔节录〕(1944年12月)566
朝鲜的革命者要熟悉朝鲜(1943年9月15日)金日成著(见金日成:《关于我国革命的主体》第1卷,朝鲜1975年中文版,第69—91页)567
(三)朝、越、印、印尼、缅、马等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斗争567
匈牙利游击队指挥部致劳动居民的号召书〔节录〕(1944年12月)567
印度支那共产党就法国投降所作的决定〔节录〕(1940年6月)568
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关于党在日本军国主义全部占领印度支那条件下的任务的指示〔节录〕(1945年3月12日)569
印度支那共产党代表会议关于越南总起义和革命政权政策依据的决定〔节录〕(1945年8月)571
印度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关于对欧洲战争态度问题的决议〔节录〕(1939年11月)573
越南解放军司令部给驻印支日军的最后通牒(1945年8月)573
印度共产党宣言(1940年1月26日)(见1940年8月13日《新中华报》)印度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决议〔节录〕(1941年12月15日)574
印度尼西亚人民会议声明(1941年12月12日)575
印尼共产党人反抗日本占领的斗争〔节录〕(1942—45年)576
缅甸共产党在组织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干涉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1942年)577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对反法西斯阵线的评价(1954年3月)577
缅甸人民自由反法西斯联盟纲领〔节录〕(1945年5月)578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三年来的战绩(1944年9月1日)(见《亚非现代史参考资料》第2分册(下),北京大学历史系1962年编印,第475—477页)579
新加坡八大工人团体联合宣言(1941年12月10日)(见1942年1月30日《解放日报》)579
缅甸人民自由反法西斯联盟(民族联合阵线)宣言(1945年8月19日)579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组织(同上,第472—475页)加拿大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宣言〔节录〕(1941年6月23日)583
阿根廷共产党中央致联共(布)中央的电报(1941年6月23日)584
一,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及其实质585
第十六题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585
墨西哥共产党号召书〔节录〕(1941年6月末)585
五,反对白劳德修正主义的斗争585
给共产党全国委员会的信(1944年1月20日)福斯特著(见《白劳德修正主义批判》,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6—26页)585
论美国共产党的解散(1945年4月)杜克洛著(同上,第27—50页)585
论修正主义问题(1945年6月18—20日)福斯特著(同上,第51—67页)585
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1945年7月26—28日)福斯特著(同上,第97—118页)585
毛泽东: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1945年7月29日)(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16—1017页)585
美国共产党反对修正主义的教训(1945年8月1日)《解放日报》社论(见1945年8月1日《解放日报》)585
附录:德黑兰——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1944年4月)白劳德著(见《白劳德修正主义批判》,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67—294页)585
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党组织为经济计划而奋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34期,1950年出版,第16—17页)589
波兰农村生产合作社的成长与巩固(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31期,1950年出版,第7—9页)589
人民民主制度的出现〔节录〕(1948年9月)日丹诺夫589
人民民主制度的本质(1948年12月)季米特洛夫著(见《季米特洛夫选集》,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65—270页)589
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福斯特著(见福斯特:《三个国际的历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67—471页)589
加强人民民主国家的国家制度(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42—43期,1950年出版,第4—6页)589
关于人民民主国家的计划工作的基础(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15期,1949年出版,第5—7页)589
二,1944—1946年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589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宣言(1944年7月22日)(见1944年8月27日《解放日报》)589
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见斯坦尼斯瓦夫·阿尔诺耳德等著:《波兰简史》,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95—325页)589
南斯拉夫副总理卡德尔解答的里雅斯特等问题(1945年5月)(见1945年5月21日《解放日报》)590
南民族阵线选举获胜,铁托元帅发表谈话(1945年11月)(见1945年11月16日《解放日报》)590
越盟纲领〔节录〕(1945年)590
越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发动全国人民夺取政权实行越盟十大政策的决议案(1945年8月16—17日)(见《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中国人民大学1957年编印,第75—77页)590
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宣言(1945年9月2日)(见《印度支那问题文件汇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5—7页)590
致越南人民、法国人民、各同盟国人民的信(1946年12月21日)胡志明著(见《胡志明选集》第2卷,越南1962年中文版,第42—45页)590
1949年12月19日全国抗战纪念日号召书胡志明著(同上,第113—115页)590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向世界各国政府的声明(1950年1月14日)胡志明著(同上,第116—117页)590
在南斯拉夫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48年7月21日)铁托著(见《铁托言论选(1942—1948年)》,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177—194页)590
南斯拉夫立宪会议宣布成立联邦人民共和国(1945年11月29日)(见1945年12月1日《解放日报》)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1949年1月)592
关于国家对工业和阿尔巴尼亚股份公司的监督的法令(1944年12月15日)607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成就(1950年8月)霍查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53期,1950年9月出版,第17—22页)608
阿尔巴尼亚人民政权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初步措施(1945年1月13日)608
在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48年12月)季米特洛夫著(见《季米特洛夫选集》,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51—265、287—300页)609
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十周年(1958年2月)(见1958年2月24日《人民日报》)609
匈牙利关于废除大土地所有制和分配土地给劳动农民的法令〔节录〕(1945年3月15日)609
匈牙利生产合作社(1949年7月)(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1期,1949年10月出版,第26—27页)609
匈牙利济经上的成就(1950年2月)拉科西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29期,1950年4月出版,第5—7页)609
科息斯政府纲领〔节录〕(1945年月4月5日)(见《世界史研究动态》1983年第1期,第20—26页)609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宪法宣言及基本条文(1948年5月9日)(见1949年9月24日《光明日报》)609
在捷克斯洛伐克建设社会主义(1949年5月)哥特瓦尔德著(见哥尔德曼著:《捷克斯洛伐克国有化的尝试》,新华时事丛刊社1949年版,第67—89页)609
为国内民主化而斗争的罗马尼亚共产党(1947年9月末)乔治乌-德治著(见《几国共产党代表情报会议。1947年9月末在波兰举行》,莫斯科1948年中文版,第245—263页)613
三,1947—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613
保加利亚劳动合作农场法规〔节录〕(1945年4月18日)613
保加利亚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前进(1946年9月)契尔文科夫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6期,1949年9月出版,第10—12页)613
罗马尼亚土地改革法〔节录〕(1945年3月23日)621
马来亚人民为自由而斗争(1954年4月21日)马来亚共产党著(见《沿着完全的民族独立的道路前进》,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14—21页)623
泛马职工联合会告工人书(1949年2月15日)(同上,第505—509页)623
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关于1945年土地改革的论述〔节录〕623
罗马尼亚解放五年来(1949年8月)乔治乌-德治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4期,1949年11月出版,第16—18页)623
关于苏朝建立邦交及建交一周年斯大林与金日成将军来往函件(1948年10月及1949年10月)(见《斯大林论战后国际形势》,中国人民大学1952年编印,第108—111页)623
北朝鲜土地改革法令(1946年3月5日)(见《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朝鲜1975年中文版,第272—274页)623
朝鲜二十条政纲(1946年3月23日)(同上,第270—271页)623
关于北朝鲜工人、职员的劳动法令(1946年6月24日)(同上,第275—278页)623
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关于实行产业、交通运输、邮电、银行等国有化的法令(1946年8月10日)(同上,第281页)623
朝鲜人民建设统一的民主独立国家的斗争(1950年5月)金日成著(见金日成:《为了祖国的自主的和平统一》,朝鲜1977年中文版,第13—32页)623
斯大林: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统威廉·皮克先生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理奥托·格罗提渥先生(1949年10月13日)(见《斯大林文选》下册,第518—519页)623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1949年10月)格罗提渥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12期,1949年12月出版,第5—8页)623
关于成立德意志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报告(1949年10月7日)威廉·皮克著(见《新华月报》1949年12月号)623
德国统一社会党成立五周年纪念(1951年)威廉·皮克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89期,1951年出版,第14—17页)62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623
毛译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30—1000页)623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021—1034页)623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1945年8月26日)(同上,第1050—1053页)623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7日)(同上,第1054—1063页)623
毛泽东: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1945年12月15日)(同上,第1070—1074页)623
毛泽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年12月28日)(同上,第1075—1079页)623
毛泽东: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2月1日)(同上,第1107—1114页)*623++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1947年10月)(同上,第1131—1136页)623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同上,第1139—1158页)623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4月1日)(同上,第1200—1212页)623
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9月、10月)(同上,第1229—1233页)623
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10月11日)(同上,第1245—1247页)623
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12月11日)(同上,第1255—1259页)623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同上,第1263—1271页)623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同上,第1314—1329页)623
毛泽东: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1日)(同上,第1338—1345页)623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同上,第1357—1371页)623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949年8月18日)(同上,第1380—1387页)623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623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1949年9月22日)周恩来著(见《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6—371页)623
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开幕词(1949年11月16日)刘少奇著(见《中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和任务》,工人出版社1954年版,第1—12页)623
中国人民怎样击败了美帝国主义武装的蒋介石反动派(1951年)朱德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99期,1951年版,第15—18页)6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建设(1951年)陈云著(同上,第12—14页)623
紧密地联系群众是我党的光荣传统(1951年)邓小平著(同上,第19—22页)623
第十七题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623
一,战后世界新形势623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1946年3月13日)(见《斯大林文选》下册,第462—468页)623
斯大林:答《美联社》记者埃迪·吉尔摩问(1946年3月22日)(同上,第469—470页)623
斯大林:苏联武装部部长命令(1946年5月1日)(同上,第472—475页)623
斯大林:答《星期日时报》驻莫斯科记者亚历山大·韦尔特先生问(1946年9月24日)(同上,第476—478页)*623++斯大林:答美国合众社社长休·贝利先生问(1946年10月29日)(同上,第479—483页)623
斯大林:和埃利奥特·罗斯福的谈话(1946年12月21日)(同上,第484—487页)623
斯大林:和美国共和党活动家哈罗德·史塔生的谈话的记录(1947年4月9日)(同上,第491—502页)623
斯大林:对华莱士先生的公开信的答复(1948年5月17日)(同上,第508—509页)623
斯大林:答《真理报》记者问(1948年10月29日)(同上,第511—513页)623
斯大林:答美国《国际新闻社》欧洲分社社长金斯伯利·斯密斯先生问(1949年2月1日)(同上,第514—515页)623
毛泽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1946年4月)(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080—1081页)623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1946年8月)(同上,第1087—1092页)623
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48年11月)(同上,第1248—1251页)623
论国际形势(1947年7月9日在欧洲九国共产党情报局会议上的报告)日丹诺夫著(见解放社编:《论战后国际形势》,新华书店1950年,第35—73页)623
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1947年1月2日)陆定一著(见1947年1月4日《解放日报》)623
团结,战斗,劳动(1945年1月在法共中央委员会议上的报告)多列士著(见《多列士言论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25—55页)623
一个法国的政策——复兴,民主,统一(1945年6月在法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多列士著(同上,第59—149页)623
保卫共和——捍卫我们的民族独立(1947年10月29日对法共中央委员会的报告)623
多列士著(见:《世界通史参考资料》现代史部分之五(下),中国人民大学世界通史教研室1959年编印,第1—11页)623
我们的战斗——为法兰西的复兴,民族独立及和平的战斗多列士著(见多列士:《人民的儿子》,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42—150页)623
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着的意共产党人及意大利人民(1948年1月在意共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623
陶里亚蒂著(见1948年4月25、26日《人民日报》)在六十四个共产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意共政策的发言(1957年11月)623
陶里亚蒂著(见《陶里亚蒂言论集》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年版,第286—287页)623
战后意大利共产党的斗争(见马契拉·费拉拉等著:《陶里亚蒂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285—293页)623
希腊争取自由与民主的斗争(1948年12月25日)萨查利阿第斯著(见解放社编:《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路线而斗争》,新华书店1949年版,第143—161页)623
希腊共产党五中全会对希腊新形势的分析(1949年1月)(同上,第137—140页)英共告人民书(1946年3月)(见1946年7月28日《解放日报》)623
战后的美国共产党福斯特著(见福斯特:《美国共产党》,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483—561页)623
战略策略问题(1047年4月13日在日共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的一部分)野坂参三著(见《野坂参三选集》战后篇,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5—70页)623
关于日本的形势(1950年)《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观察家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22期,1950年出版,第8—7页)623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关于野坂错误的决议与声明(1950年)(见《艰苦奋斗中的日本人民与日本共产党》,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第117—118页)623
如何克服我们在扩大会议后所犯的偏向(1950年)德田球一著(见1950年4月26日《文汇报》)623
新的形势与日本共产党的政策(1950年1月)德田球一著(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36期,1950年出版,第8—13页)623
印尼共产党宣言(1946年5月10日)(见1946年10月22日《解放日报》)623
走向新印度尼西亚(1953年7月)艾地著(见《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155—163页)623
战后缅甸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见B·φ·瓦西里耶夫著:《缅甸史纲》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02—694页)623
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的人民民主共和国纲领〔摘要〕(1949年1月25日)(见《亚非现代史参考资料》第2分册(下),北京大学历史系1962年编印,第501页)623
马来西亚民族解放军建军宣言(1949年2月1日)(同上,第501—505页)623
反对帝国主义,保卫和平民主!(1947年10月10日)《真理报》社论(见《斯大林论战后国际形势》,大众书店1947年版,第123—128页)627
关于参加此次会议的各国共产党彼此交换经验及配合动作问题的决议(1947年9月末情报局会议通过)(同上,第14—15页)627
二,情报局的建立及其活动几国627
共产党代表情报会议公报(1947年9月)627
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1947年9月末情报局会议通过)(见《几国共产党代表情报会议。1947年9月末在波兰举行》,莫斯科1948年中文版,第9—13页)627
欧洲九国共产党情报局决定成立常驻编委会(1948年1月)628
1948年6月29日情报局关于南共状况的决议(见《马列主义基础第十五章学习资料》,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1953年编印,第273—283页)629
共产党情报局会议公报(1948年6月29日)629
南斯拉夫共产党在凶手和间谍掌握中(1949年11月情报局会议决议)(同上,第22—28页)630
工人阶级的统一与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任务(1949年11月情报局会议决议)(同上,第15—21页)630
几国共产党情报局会议公报(1949年11月)630
保卫和平与反对战争挑拨者(1949年11月情报局会议决议)630
(见《儿国共产党情报局会议文件集。1949年11月下半月在匈牙利举行的会议》,《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报馆出版社1950年中文版,第6—14页)630
1948年3月20日铁托致莫洛托夫信(见《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44—247页)631
三,关于南斯拉夫问题631
关于结束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活动的公报(1956年4月18日)631
情报局的解散和各国共产党的新任务(1956年4月)陶里亚蒂著(见《陶里亚蒂言论集》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年版,第53—56页)631
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一次会议(1948年4月12—13日)633
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苏联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节录〕(1948年4月16日)651
1948年5月17日南共中央致苏共中央信(见《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98—299页)652
关于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与米洛万·吉拉斯的一次会晤〔节录〕(1948年4月19日)652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致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48年5月19日)654
1948年5月22日苏共中央致南共